春江花月夜有人唱吗求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18:22:26
春江花月夜有人唱吗求解春江花月夜有人唱吗求解春江花月夜有人唱吗求解《春江花月夜》和《夕阳箫鼓》此曲与张若虚的同名诗无直接关系,而且严格讲也不能称其为古曲,因为它是1925年前后,根据琵琶大曲《夕阳箫鼓

春江花月夜有人唱吗求解
春江花月夜有人唱吗求解

春江花月夜有人唱吗求解
《春江花月夜》和《夕阳箫鼓》
此曲与张若虚的同名诗无直接关系,而且严格讲也不能称其为古曲,因为它是1925年前后,根据琵琶大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的.属于民族管弦乐.
史上更多人认为《夕阳箫鼓》的音乐内容和其展示的意境,来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改编自《夕阳箫鼓》管弦乐曲,更是直接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夕阳箫鼓》的曲情基本来自《春江花月夜》的诗情.
关于《夕阳箫鼓》
名字很多,如《浔阳琵琶》、《浔阳曲》、《浔阳夜月》等等,版本很多,各种版本的配器、谱本的分段及小标题多不相同.《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有收录,称《浔阳琵琶》.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典.
它的前身,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箫鼓》.《夕阳箫鼓》的曲名,早见之于清·姚燮(1805-1864年)《今乐考证》.而这首琵琶曲的曲谱,最早则见于鞠士林(约1736- 1820)所传《闲叙幽音》琵琶谱(陇菲按:现今所见者,是其弟子咸丰庚申年即1860年的传抄本),以及清代嘉庆己卯年即1819年《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还有道光壬寅年即1842年江苏松江张兼山的手抄本《檀槽集》琵琶谱、光绪乙亥年即1875年吴婉卿的手抄本、光绪戊戌年即1898年《陈子敬琵琶谱抄本》、1929年《养正轩琵琶谱》等.《陈子敬琵琶谱抄本》中之《夕阳箫鼓》一曲,已列有“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七个小标题.(陇菲按:对于此曲之源流的考证,最近的一篇论文是1993年第1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发表之王霖《<春江花月夜曲源及作者探索》.根据此文,在江苏崇明《县志》中,有清咸丰年间宋珩“自出新意为《夕阳箫鼓》曲”的记载.)
1895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园,将这首乐曲收入所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工尺谱本),并易其名为《浔阳琵琶》.此后,又有人将这首乐曲名之为《浔阳月夜》、《浔阳曲》.李芳园之《浔阳琵琶》已有“夕阳箫鼓、花蕊散迥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十个小标题.
1923年,上海“大同乐会”(1920年由郑觐文创立)柳尧章、郑觐文根据汪庭昱的琵琶独奏谱《浔阳月夜》,把它改编成为多种民族乐器的合奏曲,曲名也更易为《春江花月夜》.此曲之小标题与李芳园所拟有所不同,是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迥曲水、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唉乃归舟、尾声”.
中华古韵,向有十大名曲一说.这十大古代名曲分别为《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
六、江月何年初照人――《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是一首琵琶文曲,又名《夕阳箫歌》,此外还有《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等不同版本流传于世.有人认为《夕阳箫鼓》的立意,来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如《浔阳琵琶》的曲名,即取自《琵琶行》中第一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事实上《夕阳箫鼓》的意境与《琵琶行》有较大差异.史上更多人认为《夕阳箫鼓》的音乐内容和其展示的意境,来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改编自《夕阳箫鼓》管弦乐曲,更是直接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夕阳箫鼓》的曲情基本来自《春江花月夜》的诗情.《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在初唐算不上是著名诗人,甚至不入《旧唐书》人物列传.《旧唐书》只是在贺知章的列传里简略的提到了张若虚.张若虚是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一起被誉为吴中四士.贺知章是初唐著名诗人,张旭是书法大家,两人都是杜甫“饮中八仙”诗中的绝顶人物.相比之下,张若虚的名气远远不及与贺知章和张旭.《全唐诗》里只有两首张若虚的诗,除《春江花月夜》外,另外一首为《代答孤梦远》.
张若虚虽不著名,但他拥有这首被后人称为“孤篇冠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足以使他在初唐至盛唐那个天才辈出的年代里占有一席之地.《春江花月夜》本为乐府旧题,属乐府清商曲,据说此曲为陈后主叔宝所创,在隋唐时较为流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其格调与境界远在同题的宫廷诗之上.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此诗一开始便立意高远,气势雄浑.从春江到海潮,从江树到花林,从月升到月落,从现实到梦境,张若虚给世人描绘出一副似幻似真的图景,苍茫深阔,静谧优美.“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四句,历来被认为包含了对人生和宇宙的哲理性思考.用闻一多的话来说,“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没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此诗结尾有游子思归、离愁别恨等情绪,虽略显感伤,仍不减大气.
奇怪的是,从唐、宋到明代前期,各家诗评很少关注此诗,自然也无人承认它是一篇旷世杰作了.自明代以后的唐诗选本里才开始收录这首诗.明代钟惺在《唐诗归》中评价道:“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清代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中说此诗“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其自然独绝处,则在顺手积去,宛然成章.”清末王闿运在《王志·论唐诗诸家源流》中评此诗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