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的历史与故事(钢笔的进化史) 本人要做关于钢笔的论文,可以有关各个方面,重点是钢笔造型上的变化史.譬如:可以谈谈钢笔现今作为一种奢侈品的现象.PS:希望给一些网站或者文章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8 03:24:19
钢笔的历史与故事(钢笔的进化史) 本人要做关于钢笔的论文,可以有关各个方面,重点是钢笔造型上的变化史.譬如:可以谈谈钢笔现今作为一种奢侈品的现象.PS:希望给一些网站或者文章来
钢笔的历史与故事(钢笔的进化史) 本人要做关于钢笔的论文,可以有关各个方面,重点是钢笔造型上的变化史.譬如:可以谈谈钢笔现今作为一种奢侈品的现象.
PS:希望给一些网站或者文章来参考 本人最后是要写论文做成演讲的.材料资源好的话给加分.谢谢
本人需要的是大量的文字材料 如果有相关的请发邮箱:[email protected]谢谢
钢笔的历史与故事(钢笔的进化史) 本人要做关于钢笔的论文,可以有关各个方面,重点是钢笔造型上的变化史.譬如:可以谈谈钢笔现今作为一种奢侈品的现象.PS:希望给一些网站或者文章来
钢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钢笔依据中华民国国家标准(CNS 6630)之规定钢笔是指于笔尖点端焊接的笔尖( 以下称为笔尖) 以及能将保存于笔筒内之墨水自动传递至笔尖的构造之钢笔.
钢笔之种类依补充墨水之构造,区分为1.吸入式、2.卡匣式.
现代钢笔是一种笔杆内藏水性墨水透过重力和毛细管作用持续供墨予笔尖的书写工具.大部份钢笔的墨水可再填充,补充墨水方式常见的为更换卡匣式墨水管,活塞上墨,吸墨器,压囊上墨,拉杆上墨或更稀少的上墨方式如潜艇上墨等.也有部分使用者使用针筒将墨水注入卡匣式墨水管以求重复使用.
历史
一般坊间传说现代钢笔是由华特曼(Lewis E. WAterman)所发明,华特曼原本是保险推销员,有一次在一笔重要合约签约时因为他所用的钢笔漏水污损了合约文件,导致该笔生意没谈成,因此激发了华特曼立志要做出一只好用的钢笔.不过关于这个传说据部落格Pennote笔记的记载:
西元1715年法国Nicola Bion所写的Construction and Principle of Mathematical Instrument中便已提到利用笔盖使得墨水不会干掉.
利用笔杆来供墨的,最早的储墨笔是在西元969年为埃及Fatmid王朝的Caliph Mu’izz所制.
金属笔尖约在15世纪便有记载,到了19世纪钢尖该使成为普遍使用的工具.到了1830-40前后使用铱的笔尖开始出现.
以输墨管将墨送到笔尖的设计在19世纪初也已经有了.到了1880年到1883年之间仍有数十种关于笔舌的专利申请.
综上,钢笔上的重要组件无一是由华特曼所独创或首创,所以说把钢笔的发明全然归功于华特曼显失偏颇,但设计出一款有效简单的笔舌以稳定供应墨水,日后更以此创立一家重要的钢笔厂则为不争的事实.
其实钢笔的前身可追溯至古欧洲的鹅毛笔乃至更早的埃及芦苇笔,而埃及芦苇笔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的第一王朝时代.都是利用笔杆外侧具韧性表面切削出适合于书写的笔尖,书写时笔尖及的笔的前端浸入墨水沾取适量墨水于莎草纸、羊皮卷或纸张上书写.
无论是芦苇杆或飞禽的翎管其韧性及耐久度总是有限,故当金属工艺发达后就有人尝试以金属制做笔尖,安装在笔杆上就成了现代的蘸水笔.
除了笔尖,另一个值得改善的就是供墨的问题,毕竟书写过程中不断的沾墨不只是麻烦,还要另备一瓶墨水十分累赘.于是有人采用中空的笔杆内储墨水,透过一个细小的供墨道自笔尖的后方源源不绝的供应笔尖书写所需的墨水.关于蓄水钢笔最早的历史记录可追溯到10世纪,这种最早的蓄水钢笔一直使用到18世纪.但是仅具备1.坚韧的(金属)笔尖2.储墨机制等2项要素虽可书写,但是这还不够,尚需3.流畅的控(供)墨机制以确保墨水供应稳定.
第一种使用了上面三大关键发明的钢笔,约在1850年代被制造出来.但直到1880年代时,才开始大量生产.美国的Waterman和Wirt是当时主要的生产者,工厂在纽约、布鲁明岱尔和费城.Waterman后来并吞了Wirt.变成以钢笔为专业的大公司.一直到1920年代才逐渐没落.
20世纪初期,美国特门钢笔陆续输入中国,并在沿海城市设点经销.继后又有“康克令”(Conkling)、“爱弗释”(Eversharp)、“百利金”(Pelikan)、“西华”(Sheaffer)和“派克”(Parker)各种品牌的钢笔相继涌入.
钢笔的构造
钢笔通常由笔套、握位总成、笔杆、上水/储墨机制构成.握位总成通常包括笔尖、笔舌
笔套笔套又常称为笔盖或笔帽,主要的功能在于保护脆弱的笔尖避免外力撞击,防止墨水蒸发、干涸也起到防止水污损衣物及其他物件.钢笔于不用时也须套上笔套,相对于圆珠笔、铅笔等这是使用上很重大的差异.
为了便于携行通常笔套上会附有一笔夹以便固定于口袋,笔夹的设计也常见设计者的巧思,例如部分钢笔的设计笔夹是可以调整松紧度的,为了便于抽拔笔夹尾端有的设有滚轮,更别说派克钢笔的箭形笔夹几乎就是派克钢笔的代名词.
现代很多钢笔为了加强气密性以减少墨水挥发,会在笔套内层用比较有弹性的材料再作一层内盖.另外有很多笔为了避免因钢笔从比盖抽出时类似活塞用所产生的负压造成钢笔漏墨,会在笔套上钻一个小孔以平衡压差.
钢笔套上笔套时,笔套与钢笔通常用下列方式固定
1、螺牙锁固
2、弹性簧片夹紧
3、卡榫-夹爪
4、磁性辅助
笔尖
钢笔的内部构造(LAMY safari)一般汉语口语中所称的笔尖其语义十分含混,依情况可为钢笔最前端书写时与纸接触的尖端(Tip),或可包含整个笔尖片(Nib),甚或包含笔舌行程的整个笔尖总成.笔尖片上各部位名称及功用如下:
铱点-现代自来水钢笔笔尖,跟纸接触处均焊上一小块铂铱合金通常称为铱点,焊有铱点的笔在中国称为铱金笔,蘸水笔笔尖则无依点.铱点可以说是钢笔书写的最关键的部分,铱点打磨的大小,决定笔幅的粗细,从细到粗,各种变化都有,一般最常见的钢笔笔尖尺寸以“B、M、F 和 EF”为主,由粗到细是 B > M > F > EF,部分笔厂尚有比B粗之BB与比EF细之XF尖.以上笔尖尺寸在仅为相对之比较,在业界并无一致的量化规定.故有可能A厂的F尖比B厂的M尖还粗.日本的笔款部分系以汉字太(粗)、中、细标示.通常,日本钢笔的笔尖会比同规格欧美洲钢笔笔尖细.
隙缝-连接铱点的是后方的隙缝(Slip),该隙缝系于铱点焊接于笔尖片后以薄锯切割而成,其作用系利用该缝隙之毛细作用提供稳定的供墨.
通气孔-隙缝的末端通常会连接一个圆孔
依通常的书写习惯,西方人在使用钢笔上多以 M 笔尖为主,而签名时选用 B 笔尖.中文书写上因为笔划繁杂,一般可采用欧美规格的 M、F 或是更细的 EF 笔尖或是日本规格的中字(M),细字(F)或极细字(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