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床弄青梅 中 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0 07:25:21
绕床弄青梅 中 1
绕床弄青梅 中
1
绕床弄青梅 中 1
但凡知道一首唐诗的人,就知道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看到的
大致都是这样:在一个深秋的晚上,李白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看着地上的月光,不由地升起思乡之情.这首写进小学课本的诗,影响非常广泛.但这个解释中有一个大谬:李白诗中的“床”,不是我们今天睡觉的床,而是一个马扎,古称“胡床”.
我们要了解这段历史,首先要了解中国人的起居方式.
我们是席地而坐的民族,游牧民族带给我们很多耳目一新的东西.当时我们坐在地上,游牧民族的兄弟们翻身下马,从马背上打开一个扎捆的东西,坐在屁股底下,这个东西就叫马扎,意思是马背上扎捆的东西.至今这种家具我们还在应用,出去乘个凉,聊个天,拿个马扎最方便.这么一件历史久远的家具,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状态,改变了我们的起居方式.
马扎,它有一个学名叫胡床.“胡”字打头词,一定是外来的.比如胡椒、胡琴、胡萝卜.胡萝卜是外来的,跟我们吃的红萝卜、白萝卜、绿萝卜都不一样.它吃起来有异味,刚开始吃胡萝卜的人有时还不习惯.《后汉书》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灵帝是东汉人,这是我们有关胡床最早的一个记载.
我们知道了这一点,就可以重新解释一下已有定论的历史.比如李白那首《静夜思》,他说的床,就是马扎.他的语境非常清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动作清清楚楚,李白拎着一个马扎,坐在院子里,在明月下思乡.
我们躺在床上是没办法举头和低头的,我们顶多探个头,看看床底下.如果你对建筑史有了解的话,就知道唐代的建筑门窗非常小,门是板门,不透光.宋代以后才出现隔扇门.中国现存的唐代建筑.全国有四座,比如山西的佛光寺,南禅寺,都是现存于世的唐代建筑,大家有机会都可以去看看.
而且,唐代的窗户非常小,月亮的光不可能进入室内.尤其当你的窗户糊上纸、糊上绫子的时候,光线根本就进不来.所以李白说得很清楚:我在院子里坐着.
杜甫有一首写景的诗,对李白这首诗做了一个诠释.杜甫的《树间》:
岑寂双柑树,婆娑一院香.
交柯低几杖,垂实碍衣裳.
满岁如松碧,同时待菊黄.
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
杜甫说得非常清楚:我衣服上都沾上树叶上的露水,都不记得在树下坐了多少回了,说的是室外.
李白还有一首流传甚广的诗——《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诗中以小女孩的口吻说:我小的时候,拿了一个马扎子坐在门口,折了一枝花,在门前玩耍.小男孩骑着竹马,围着我绕圈起腻.说得多清楚啊!
我们一般的书里,往往解释到这一点的时候,就解释不通了.小女孩坐在门口玩,“折花门前剧”,剧是戏剧,当玩耍讲.“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下一个镜头进了屋了,小男孩围着一大床转.好像很蒙太奇,很电影化.
这种解释根本不通.且不要说当时的床,是顶着墙放,根本不能绕圈转.就算可以转,小男孩围着小女孩很暧昧地转来转去,也不是李白的原意.
我们一提唐诗,就说李白、杜甫、白居易.白居易也有一首《咏兴》,对李白所说的“床”也做了诠释.这首诗是长诗,写得有点儿像打油诗.我们就说开头几句,开头他说:
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
床前有新酒,独酌还独尝.
白居易说得很清楚:水池中有一条小船,小船上有一个胡床.下面由于唐诗韵律、字数的限制,他不能说“胡床前有新酒”,只能说“床前有新酒”,我自个儿边倒边喝.诗中的“胡床”与“床”明显指一个东西.
我们对李白这首流传最广的诗的误解,来自于我们起居的彻底变化.千年之后,我们不知道我们民族已彻底告别了席地坐.我们古代很多名词是一词多用,今天很少有这个现象.今天,由于文化的进步,名词都尽可能分类.一个事物就是一个名词,说得很清楚,不清楚就要用附加词.古代不是这样,古代的一个名词可能代表多种事物,比如“床”.
其实,早在隋朝,胡床的名字就发生了变化.《贞观政要》有这样一段记载,唐太宗说:“隋炀帝性好猜防,专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谓胡床为交床,胡瓜为黄瓜,筑长城以避胡.”隋炀帝有鲜卑血统,反而特别忌讳胡人.他下令把胡床改名.因为胡床腿部交叉,所以改为“交床”.但是,当政府下了政令以后,民间适应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彻底执行.到了唐代,甚至还晚,虽然政府已将马扎的学名改成了“交床”,但老百姓还是一直叫“胡床”.
“床”当作“井床”、“井栏”解
绕床”承上句“郎骑竹马来”,意为男孩跨骑竹马而来,围绕井栏旋转奔跑
其实这里的“床”既不是睡床也不是栏杆,而是打水用的辘轳架。
这里的"床"指的是井台,并不是现在所说的意思。
绕着井上围栏用竹杆(所骑竹马)为我设法取得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