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08:37:32
谈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谈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谈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赵爱先(河北唐县倒马关乡东庄子小学,河北 唐县 072350)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32-01
摘要: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思考的过程.要上好数学课,就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切实参加到学习过程之中,培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激发兴趣;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应试教育”还是要素质教育的大问题,也是上好数学课的关键.
一、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巧设问题.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导入时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为上好整堂数学课打下了铺垫.如在教“圆的认识”时,可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教师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学生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的也很牢固.
二、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让他们切实参加到学习过程之中
小学生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逻辑思维较弱,有意注意差,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学具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让他们切实参加到学习过程之中,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好数学课的重要保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参加者,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中,要诱发学生利用旧概念去认识新概念,应用已学习过的公式、法律去解决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发展.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让每个学生把长方体火柴盒的六个面糊上纸,每两个相对的面糊同样颜色的纸,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老师问:长方体有几个面,都什么形状?面与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因为学生亲自动手糊过火柴盒,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观察,都能有条有理的把观察的结果叙述出来.紧接着再引导学生观察其它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加了这一教学活动,兴趣也很高,都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最后又由学生将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完整做了叙述,在此基础上老师又运用准确、简明的数学用语做出总结,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学生得到的知识进一步深化.
三、开展竞赛,激励先进
逞强好胜是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在教学中正确地运用这一心理特征,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我经常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解答.开始主动解答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不关心.后来我在思考题的下面写上1、2、3等等名次的序号,解答对的经老师批阅后,在名次序号的后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由于开展了竞争,使学生有了“出头露面”的机会,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后来学生发现了我写思考题,就立即簇拥到黑板前来争着做,以争取好名次.有的学生在学校里没能解出来,回家后继续废寝忘食地思考、解答,晚上还经常有学生打电话,将解好的答案告诉我.
四、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有先进的思想意识,要不断地将教学内容结构化,不断地将结构化的知识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结构,才会做到以一贯十,触类旁通.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数学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弥补缺陷,转变学生的状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