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舞台表现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18:38:18
怎么培养舞台表现力怎么培养舞台表现力怎么培养舞台表现力浅谈演员的舞台表现力习惯上我们把由外到内的表演方法叫做表现派,而把由内到外的表演方法叫做体验派,但是无论是体验派还是表现派的表演方法,都离不开作为

怎么培养舞台表现力
怎么培养舞台表现力

怎么培养舞台表现力
浅谈演员的舞台表现力 习惯上我们把由外到内的表演方法叫做表现派,而把由内到外的表演方法叫做体验派,但是无论是体验派还是表现派的表演方法,都离不开作为表演基础的演员的表现力.那么什么是演员的表现力呢?它是演员充分体现角色,展现角色各个侧面和性格特点的综合能力.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演员的自身魅力、文化修养、形体、语言、声音、舞台形象等多方面.所以演员舞台表现力的培养也是多方面的. 今天,我只想就参与话剧《母亲》排演的创作心得来谈一下演员的舞台表现力的培养和获得. 在戏剧学院的四年学习过程当中,所学到的是沿袭了多年的表演创作方法.这就是分析人物,体验人物的思想,逻辑,以及行为方式;然后在体验的基础上再去体现,从而达到创作人物的目的.日后到了剧院参与剧目排演也多是沿用了这种体验派的表演方法,不可否认在现实题材的话剧的排演当中,这种创作方法是实用而有效的.排演起来也有轻车熟路之感.因为演员在体现人物时所表现出的行为都是有内心依据的,表演起来也非常自信.内心没有什么障碍. 然而,在大型话剧《母亲》的排演过程中,这种传统的表演模式却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编剧以散点式结构方法串联本剧的故事情节,导演以浪漫、夸张的手法展示剧情.这就需要演员在内心体验不到的情况下去展现历史人物的精神面貌,无疑也就需要演员用一切表现手段去表现人物的内心和外形,而且这种表现是否正确,或者说是否准确.在排演的当时演员心里是没底的.只能从导演和观众的反馈中来调整、改进.以获取一种新的表现方式.用新的表现形式代替传统的表演创作方法,这种尝试是新奇的、有趣的,同时也是艰辛的. 初读剧本,说老实话感到很茫然,那段历史对我是那么陌生,剧中的人物离我是那么遥远.我不知该以什么形式去体现当时的人和事,是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理解、看待剧中的人和事,还是回归到那个年代,以那个年代的行为逻辑去体现剧中的人物.这两种方法显然会产生不同的演出效果.前者会不会让人感到演出来的人物不伦不类,而后者又会不会让现代观众不理解而觉得可笑. 带着众多的疑虑我们去湖南体验生活,那段历史已经很遥远,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可供直观的痕迹,只有些简单的资料.缺少感性的东西,看来想要体验当时的人和事,体验那个年代人的思维逻辑、情感方式是不可能的了.理性的资料只能让我们理性的分析、设计当时的人.这跟以前习用的创作方法显然又是抵牾的——蔡和森是我党早期的创始人之一,革命烈士,是不是很概念呢?剧本中虽然看到了他有性情浪漫,性格刚毅等的影子.但用什么行为去体现呢?人物的个性、特点是要通过具体行为去体现的.话剧毕竟不是理论书籍.它要靠鲜活的人物形象去感染,打动观众.恰恰在这方面,产生不了内心视象,所以体验生活回来在做人物小品时怎么也动不起来.进入排演阶段导演在导演阐述中说要以浪漫夸张的手法来排演本剧,要求演员要充分展开想象,大胆的去创造人物,然而,体验不到怎么动呢?放弃体验?体验是在进入排练场之前对那个年代尽可能的了解和掌握,使人物的基调在脑子里基本成型,不至于偏离,进入排练场就要体现了.排练本剧只能先不管这些了.我想,那是一个狂飙年代,那个年代蔡和森等革命者的精神风貌同现代人长期处在安逸,休闲状态下的精神风貌是完全不同的.为了找到那种感觉,每次上场排练之前演员们都要进行热身活动,让自己的血液先热起来,心跳加快;然后进入排练,从外部先进入状态.有了外部的行为再去寻找内心的依据、找内心的感觉.有时即使感觉不到,内心感受不到,那只能由在场的人感觉如何,由其他人来检验是否正确了.作为演员,无疑当时内心是不自信的,自信心是在不断的调整、不断的反馈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同时,演员自身的表现力也在逐渐增强,因为要达到所需的结果,就要调动一切手段来尝试各种表现方法,无从去体验,也无须去死抱着体验.只要在场的观众——导演通过就可以了.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演员表现力的缺乏.作为一个话剧演员,其表现能力其实是很有限的,原因出在表现手段的缺乏.舞蹈演员用有韵律的形体动作做表现手段,戏曲演员有程式化的表现手段,而话剧是用近似于自然生活的语言、动作为表现手段.话剧演员的表演手段,用来表演本剧所要求的浪漫、夸张形式,显然是不够了.现实逼得演员不能不去借鉴其它艺术门类的表现方式.在蔡和森牺牲的一场戏的处理中,我就借鉴了现代京剧《杜鹃山》、《红灯记》中的程式化的表现动作.其结果是鲜明的、也是事半功倍的达到了体现人物风采的目的.从中,我感到演员表现力的提高跟借鉴、学习其它艺术门类的技巧和表现手段是分不开的. 进入演出阶段,面对观众的检验,演员的自信心不断的增强,表现力也在不断的调整中得到不断的提高.在一种演员与观众的相互刺激中,原来不敢演的、或者说不知如何去演的一些情节也敢于大胆的去尝试,最终寻找到了表现的方式.例如,蔡和森同向警予在法国面对共产党成立、两个人的孩子要降生的一场戏中,蔡和森一段激情澎湃的、近乎于宣言性的台词,如果找不到一种外部表现形式是很难说出口的.在演出中,在观众的刺激下,借助强烈的外部表现形式,将人物的内心外化、诗化,这段台词被观众认同和接受了.这是开始没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