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独取寸口者,越人之学也.自是而后,诊法精而不备矣我的理解是:单独取寸口脉,是超越前人的学术,从此以后,诊脉的方法精简但是不够周全我感觉我的理解好像有些不对的地方,求更好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7 20:21:06
原文:独取寸口者,越人之学也.自是而后,诊法精而不备矣我的理解是:单独取寸口脉,是超越前人的学术,从此以后,诊脉的方法精简但是不够周全我感觉我的理解好像有些不对的地方,求更好的
原文:独取寸口者,越人之学也.自是而后,诊法精而不备矣
我的理解是:单独取寸口脉,是超越前人的学术,从此以后,诊脉的方法精简但是不够周全
我感觉我的理解好像有些不对的地方,求更好的理解,
原文:独取寸口者,越人之学也.自是而后,诊法精而不备矣我的理解是:单独取寸口脉,是超越前人的学术,从此以后,诊脉的方法精简但是不够周全我感觉我的理解好像有些不对的地方,求更好的
原文摘自徐灵胎的《难经经释》
要理解这句话先要弄清楚从《内经》到《难经》切脉诊法的流源和发展.
按楼主的问题也就是先要解释清楚古今两种三部九侯脉法的区别(《内经》诊法本身也有先后的发展顺序,单论切脉有寸口人迎合诊、古三部九侯、寸口)
古三部九侯继九针而生(《素问·三部九侯论》)为各经络对应脏腑的全身切脉法(因针灸需诊全身情况而定治法,所以古三部九侯又被称为“针家脉法”)
至《难经》发展成独取寸口,并将《内经》三部九侯学说移植到寸口脉上,成为现在所用的新三部九侯(即寸口分寸关尺三部,每部浮中沉取,合九候)(别于内经重针石轻方药,后来的中医受《伤寒》辩证论治的思想大多走号脉开方的路子,而伤寒切脉只需诊出可下不可下,可汗不可汗,无需像古三部九侯那样细化各脏腑的气血运行,故新三部九侯又被称为“汤家脉法”,也即徐氏言“不备”,不够全面之意)
《难经》相传为秦越人(扁鹊)所著,所以徐氏言“独取寸口者,越人之学也”,后人根据《难经》脉诊不断发展(直至细化成现在教科书上的几十种脉象),所以徐氏言其“精”,精细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