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要单元的提纲,越简洁越好啊 (老师留作业,是预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00:39:02
求要单元的提纲,越简洁越好啊(老师留作业,是预习求要单元的提纲,越简洁越好啊(老师留作业,是预习求要单元的提纲,越简洁越好啊(老师留作业,是预习第一单元:第一课:古代中国农业经济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

求 要单元的提纲,越简洁越好啊 (老师留作业,是预习
求 要单元的提纲,越简洁越好啊 (老师留作业,是预习

求 要单元的提纲,越简洁越好啊 (老师留作业,是预习
第一单元:
第一课: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过程
(1)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已有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 最初,人类仅仅简单地模仿自然界植物生长的过程,进行播种和收获.后来,人们发现被火烧过的地方,庄稼长势好,于是先清除地上的树木、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播种.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或“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我们的先民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农具—_未耜.未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青铜农具比木石工具坚硬、锋利,由于比较贵,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
(4)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5)战国时期,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小农经济和精耕细作.
第二课: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1.古代中国在冶金方面的成就
(1)中国很早就掌握冶铜技术,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小件的青铜器.夏朝时能铸造比较讲究的青铜器.商周时代,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如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春秋战国秦汉时代,青铜器造型趋向灵便轻巧,更显得精美华丽.
(2)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步推广,到汉代已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更使中国的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
(3)春秋晚期,中国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发明灌钢法,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2.制瓷业方面的成就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工匠在烧制陶器的实践中,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2)到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出白瓷,到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宋代的制瓷技艺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涌现出一批名窑.宋代著名的江西景德镇瓷窑,到元代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
(4)明清时期,著名的瓷器产地很多,景德镇是全国的“瓷都”,“至精至美的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明中后期,又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多种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色彩鲜艳,效果如同油画.
(5)中国瓷器从唐代起已输出国外,明清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更是大量销往亚、非、欧各国.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3.丝织方面的成就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距今五六千年的蚕茧和丝织品残件.商代的丝织品除平纹织物外,还出现了斜纹提花织物.
(2)到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多种丝织品产量很大,质量也高.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丝绸外销的数量激增.
(3)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卅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清中期以后,又从中发展出“金宝地”的新品种,也称“妆花遍地金”.
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1.市的形成和发展
(1)秦朝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长安城东、西有市.市区与住宅区严格分开,周边有围墙,市内设有出售商品的店铺.官府设有专职官员市令或市长进行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再有经营活动.
(2)唐代长安城内有坊、市;市有两个,东市和西市各占两坊之地.市与坊仍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东西两市各有220行.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唐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两宋的商业,空前繁荣.唐代后期,城市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买卖时间也一改旧时日中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经营.
2.古代中国商业城市
(1)秦都城长安与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大城市,都发展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
(2)隋唐时期,除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外,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①,也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
(3)元朝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外国旅行家誉之为世界第一大港.
3.著名的商帮
明清时期,涌现了商帮.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4.重农抑商的含义和影响
(1)含义:“重农抑商”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2)影响: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不仅阻碍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5.“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和影响
(1)“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指的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2)影响:清代长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
第一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
(1)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封建社会中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封建的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仍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
(2)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人,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刺激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自然经济趋于解体的情况更为明显.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1).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
(2).主要分布:东南沿海地区
(3)著名的企业: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开设的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在天津经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4)这些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3.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1)鸦片战争以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
(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对民办企业也起了诱导的作用.
第二课: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
(1)背景:
a.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它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b.那时候,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有力地推动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民国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这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发展状况: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商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其中,以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最快.此外,烟草、火柴、榨油和化工等行业的发展也较快.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如张謇、周学熙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3)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使华商面粉业陷人困境.其他行业,也同样难逃厄运.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2. 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1)原因: a.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很快就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国民政府成立之初,以上海为中心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积极支持国民政府,同时提出取消不平等条约、实行新的经济政策、享有较大政治发言权等要求.
b.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 发展状况:国民政府的前十年,从l 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3.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1)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民族工业遭受沉重的打击.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委托经营 军管理‘‘租赁’’等形式吞并.
(2)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
4.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抗战胜利后,官僚资资本还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纷纷倒闭.
5.地位和作用略

第三单元
第一课: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建设道路的实践
1.三大改造的过程
(1)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三大改造.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2)手工业者也纷纷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 结果: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3.中共八大时间
(1)时间: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主要内容:a.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问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问的矛盾.
b.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4.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 “大跃进”含义:“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追求经济建设的不切实际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提高生产计划指标.
(2) 人民公社化运动含义:在“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的时候,中央政治局又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认为这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的组织形式.
(3)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结果: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就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是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1959~1961年,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1)时间: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科京召开.这次会议讨论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2)内容:a.十一届三中全会首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正.并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还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意义: a.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b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第三课: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长期以来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分配中搞平均主义,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缓慢.
(2)形成:为了发展农产,当地党和政府率先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允许农村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3)作用: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平均的弊端,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随后,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2. 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1)主要内容: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政企分开.
b.在所有制改革方面,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在分配改革方面,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国企改革加快了步伐,由放权让利、两权分离等政策性调整阶段,转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全国全面展开.
(2)作用: 通过这些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活力,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第四课: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
(1)时间:1980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诞生了.
(2)发展:同年,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3月,中国设立海南省,并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2.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形成
(1):继经济特区之后,中国政府又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2)功能和作用:.它以引进外资为主,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加工出口产品为主,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是新型的经济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3.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形成和发展
(1)形成:1985年以后,国务院又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2)发展: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4. 开放上海浦东
1990年4月,中央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5.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的意义: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五课: 中共十四大
1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决定.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单元
第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 断发易服和西装传入和中山装流行等物质生活的变迁
(1)受西方影响,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也在发生变化.先是广州、上海等地的买办,穿起了西装.继而是留美幼童经过与学监的斗争,也开始穿着西装,还剪掉头上的辫子,揭开“断发易服”的序幕.
(2)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更促使青年学子剪辫易服.
(3)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倡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随着洋布的涌人,百姓穿洋衣洋袜的逐渐多了担来.
2. 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
(1) 近代废止缠足的发展.
a.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许多地方成立了剪辫团,大力推行剪辫与放足.
b.但在封建势力占统治地位的广大农村,女子缠足仍然没有停止.
(2) 婚姻自由的习俗的发展:a.在大城市里,新一代知识分子,特别是走向社会的女青年,改变了传统婚姻习俗,倡导婚姻自由.婚丧仪式也由铺张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那时的社交礼仪,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等级界限鲜明的跪拜礼.在称呼上,逐步采用平等的“先生”“同志”,取代尊卑贵贱森严的“老爷”“大人”.
b.辛亥革命以后,“改正朔,用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第二课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1.中国铁路的诞生
(1) 诞生: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不久被拆毁.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发展:到辛亥革命前夕,已陆续修建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2.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过程.
(1)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未经清政府的同意,擅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并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随后,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从此,清政府开始在各省架设有线电报线路.到甲午战争前夕,除西藏等少数几个地区外,大多数省份和重要商业城市都架设了电报线路,形成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
(2)20世纪初,上海崇明还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后来,无线电台也在各地陆续开设.
(3)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清政府至20世纪初才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4)新中国成立后,加大了电讯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以北京为中心、沟通各个省市的全国通讯网络.到2000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跃居世界第二位.
第三课: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1.近代前期代表性报刊业
(1)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等.
(2)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一般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新青年》.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
2.影视事业的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1)电影的标志性事件
a.1905,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b.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c.由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的《渔光曲》,在1935年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这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d.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即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唱遍大江南北,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电视的标志性事件
a.电视的出现要比电影晚得多.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b.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逐渐普及.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已经达到平均每户拥有一台电视机.

第五单元
第一课:新航路的开辟
1. 迪亚士开辟新航路
(1).时间:1487年
(2)经过: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三艘帆船,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
(3)结果:迪亚士的船队开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人印度洋的航路.迪亚士把非洲最南端命名为‘‘风暴角”,后来葡萄牙国王改称为“好望角”,希望它能带来好运.
2.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
(1)时间:1492年8月,
(2)经过: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率领一支由三艘帆船组成的船队,开始横渡茫茫的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终于到达陆地,哥伦布认为这里就是印度,所以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意思是印度居民.其实,那只是美洲大陆沿海的一个小岛.
3. 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经济形成的意义
(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2)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从此,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推动了欧洲商业的发展,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第二课: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1. 荷兰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市场的史实
(1)背景:1581年,荷兰摆脱西班牙的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17世纪,荷兰成为“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
(2) 抢夺殖民地的方式:荷兰参与激烈的殖民竞争.一方面,荷兰船只袭击葡萄牙和西班牙往返于殖民地的船只,抢掠其财物;另一方面,荷兰航海家也积极探索新的航路,开辟由欧洲前往南太平洋、北美洲等地的航道,抢占殖民地.
(3)结果:在非洲,荷兰从葡萄牙手里夺取好望角殖民地;在亚洲,它不仅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带,还一度占据中国领土台湾;在美洲,建立了新尼德兰等殖民地.17世纪时,荷兰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
2.英国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市场的史实
(1).1588年,西班牙派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前去讨伐英国.双方展开激战,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大败.这就是“无敌舰队”之战.从此,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2)在北美,1607年英国人建立了第一个永久居留地詹姆士顿,并以此为中心发展为弗吉尼亚殖民地.后来,移民北美的英国人数量日增,陆续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
(3)17世纪中期,英国荷兰双方矛盾激化,爆发了三次战争.结果荷兰战败.英国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改名为纽约.17世纪末,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
(4)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间,英法两国进行多次战争.最后,英国取得胜利,夺取大片法国海外殖民地.英国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夺占许多殖民地,逐渐形成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
(1)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
(2)主要途径a.对金钱的贪欲,驱使西欧的商人奔向世界各地,建立起越来越大的市场.
b.由于当时西欧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仅仅依靠正常贸易获取的利润,远远不能满足西欧商人的欲望,因此抢掠、欺诈便成了商人在海外贸易时的惯用手段.
b.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一种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的纺纱机,他把这种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
Os:这里发了一些,帮你在历史学科网上搜了很久,
下载了两份必修二的复习资料,都是有单元提纲的,
但是这里不能全部发给你了,回答问题字数限制,
你方便的话告诉我邮箱,我给你发到邮箱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