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溶解后都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扩散,那么为什么气体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一样呢?此时是否应考虑微观,而非宏观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0 01:33:01
既然溶解后都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扩散,那么为什么气体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一样呢?此时是否应考虑微观,而非宏观呢?
既然溶解后都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扩散,那么为什么气体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一样呢?此时是否应考虑微观,而非宏观呢?
既然溶解后都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扩散,那么为什么气体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一样呢?此时是否应考虑微观,而非宏观呢?
溶解度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
既然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的溶解量是有限度的,科学上是如何表述和量度这种溶解限度呢?好,那么我们就先来看一下溶解性的概念.
溶解性
通过实验的验证,在相同条件下(温度相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溶解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我们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剂和溶质的本性有关.所以在描述一种物质的溶解性时,必须指明溶剂.
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可以用四个等级来表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不溶),很显然,这是一种比较粗略的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述.
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从溶解性的概念,我们知道了它只是一种比较粗略的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述.也许会有同学问:能不能准确的把物质的溶解能力定量地表示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在这里要注意:如果没有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就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人们根据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的大小,把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分为以下等级:
溶解度 10g 1g 0.1g 0.01g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其中难溶物质习惯上叫做"不溶"物质.
前面我们说过,溶质在不同温度、等量溶剂的条件下其溶解的量不同.其实,很多物质的溶解度都会随温度的改变变化.表6-1列出实验测定的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表6-1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
/克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温度/℃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
/克
110
138
169
202
246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数据,可以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Solubility curve)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从上面的图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如硝酸钾、硫酸铜等.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食盐.此外,有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硫酸锂、氢氧化钙等.
2.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定义跟固体溶解度不同.由于称量气体的质量比较困难,所以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用体积来表示,所以气体的溶解度是指某气体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体积.
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除了跟气体本性有关外,还跟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有关.加热冷水,在水还没有沸腾之前,就可以看到有气泡从水中冒出.这是因为加热使水的温度升高,原来溶解在水中的空气的溶解度减小,因而冒出气泡.其实气体的溶解度一般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另外,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加而增大.
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只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很简单,在扩散定律中,温度T也是参考函数之一。
绝对零度自然不可达到,但是想想,在绝对零度下,无扩散可言。
因为气体分子组成不同
我从物理的角度来看的话,温度是决定分子或者离子动能大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想,如果动能越大的话,那么扩散一定会更快些,这样理解可以吗?个人想法,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