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后感,要求:1作者简介,2内容概括,3讲述书中的一个故事或情节,4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14:27:40
童年读后感,要求:1作者简介,2内容概括,3讲述书中的一个故事或情节,4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
童年读后感,要求:1作者简介,2内容概括,3讲述书中的一个故事或情节,4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
童年读后感,要求:1作者简介,2内容概括,3讲述书中的一个故事或情节,4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
童年,一个富有迷惑性的名词,一段天真无邪的岁月,一个模糊而又清晰的记忆.如同过桥一样,桥的一头是个小童,而走到桥头,已成为了一个少年.桥上桥下有风景,愿不愿看一看,停一停,也就随你那颗本真的心.
小主人公阿辽沙在父亲去世后在外祖父家度过的岁月.阿辽沙在这里所看到的都是他所不能理解的事,舅父们为了家产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并且还做一些愚弄弱者、毒打儿童的事情.在这当中,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而外祖母的故事,也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虽然有着不幸的童年,高尔基依然拥有着一颗充满光明和博爱的心,因此当他看到邪恶和污秽时,不但没有被污染,反而经受了磨练,产生了强烈地免疫力.他在黑暗中积极地寻找光明,他使自己的心胸更加开阔,对“真、善、美”的追求更加强烈.拥有坚强的心与顽强的斗志的他,最终还是冲出了恶劣的环境,寻找到属于他的天地.社会是一台喷墨机,墨自然是黑的,但它经不住清水的稀释和洗涤.特别是经不住从人性灵魂深处涌出来的滴滴清泉.天资聪明、记忆力强的他,为我们回顾和描画了这段真实的图画.图画中不仅有流动的人群,还有无息的呻吟和呼唤,留下的那片在空谷中的回声,无疑是一个心灵靠近另一个心灵的一种方式.
是啊!人生本真,但我们在争夺、欺骗、繁忙的社会中生活的太久了,失去了许许多多,而心灵也需要有安静的一刻.
也许,只有走近高尔基的童年,我们才更能体会到,在成长的岁月中,我们失去了很多、很多,当然,这不能怪任何人,也不能怨社会,其实,当一切都发生过以后又来回忆往事,最终还是认为,一切都是合理的,唯一不合理的是我们继续苦苦思索那些看似重要而只是为一已私利的琐事,继续做那些枯燥乏味的只是因为无聊才去做的事.
所以活着不只是为了自己,需要奉献,需要付出.这样,才不会在蓦然回首过去时惊觉,一辈子没有任何意义.活着,作不亏心的事,为了自己,也为了世界.
《童年》读后感
说起来真让人惭愧,我以前并不爱读小说,因为篇幅太长,总需要花很多时间.所以,每次总是虎头蛇尾,从未完整读过一篇长篇小说.但是《童年》这本厚达380余页的长篇小说却深深地吸引了我,居然被我破天荒的读完,而且说是聚精会神地读完也毫不为过.小说读完了,我为书中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高尔基原型的命运深深牵挂,我流过泪,与他同苦;我欢笑过,与他同乐,可以说这是一本令人震撼、难忘和启迪的好书,不愧是举世公认的艺术珍品.下面还是让我们一同感受一下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吧! 登录作文网,你也可投稿.
马克西姆.高尔基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在外祖父家,外祖母是他唯一最亲近的人.之后,他经历了许许多多磨难.他只上过三年学,11岁就走向社会,过早的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16岁时,他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的斗争中他深入俄国社会的最低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饱尝生活的艰辛,从而不断地丰富了他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而且当时受封建沙皇主义统治的社会十分黑暗,加之耶稣教条盛行,人们都信奉圣母与上帝,每天都要在胸前划“十字”作祈祷,但高尔基不为 所动,因为他有自己的人生信念.当然,在他遭遇挫折的时期,也曾有过自杀的念头.那一次,他买了一把手枪要自杀,但幸好没打中心脏,不然就结束了他那年轻宝贵的生命.不过高尔基还是凭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坚强的毅力战胜了自我,重新树立起生活和学习的信心.他依然酷爱学习,在艰苦的劳动之余仍坚持写作实践和阅读大量的书籍.而且他还经常创作一些诗歌之类的作品,1889年开始他的小说创作生涯,最终成为闻名欧洲的作家,也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和喜爱. 登录作文网,你也可投稿.
现在想一下我的童年,真是天壤之别啊!首先,我出生在新社会,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蒸蒸日上,人民安居乐业,其次,我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住在美丽的翠海花园自不必说,还有老师辛勤培育我、爸爸妈妈疼爱我、爷爷奶奶呵护我.可以说和我同时代的少年朋友们都享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无限关爱.而高尔基没有,但他却那么坚强勇敢、努力进取,敢于面对一切困难!通过勤奋努力成为了一个深受人们爱戴的伟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