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08:43:40
大一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大一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大一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社会生产及形式1、什么是社会分工?用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的历史阐述社会分工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社会分工是指各种社

大一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
大一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

大一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
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 社会生产及形式
1、 什么是社会分工?用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的历史阐述社会分工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社会分工是指各种社会劳动的专门化划分和独立化,分为一般分工、特殊分工和个别分工的不同层次.
原始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饲料和饲草,为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游牧部落的分离创造了条件.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农业也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这两大主要部门,便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把商品交换活动从生产着那里分离出来,于是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的独立.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使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进步一步发展.
一切分工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分工的发展有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
2、 什么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如何理解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的内部矛盾?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来自事物内部的矛盾,无论外部有什么样的影响,它最终都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生产力自身的内在矛盾,是生产力内部各要素之间即统一又矛盾的运动.生产力要素包括劳动者和生产工具等,诸要素之间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生产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不适应劳动者的新的需要;或是劳动者尚未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及新的生产工具;或出现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而形成的新旧生产资料之间不配套,不协调;或是劳动者之间由于技术、知识等素质上的差异造成在生产过程中不相适应,不相协调等等.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这些内部矛盾的不断出现和不断解决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过程.它制约着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力不断自我更新和发展.
生产关系内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反作用,是生产力发展的外部条件.
3、 如何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呈现阶段性特征.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就是在生产力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由量的积累和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形成质的变化和飞跃表现出来的阶梯性现象,它反映着生产力在不同时期的性质和发展水平.这种发展阶段的更替,引起并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一方面,形成统一社会形态内部的部分质变和不同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推动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和更替.随着生产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类社会开始也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相应出现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五种基本的生产关系.
4、 试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不一定是市场经济.只有当商品经济发展到很高的程度时,但一切经济资源都是商品化、价值化,都有市场来配置时才叫做市场经济.
联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首先,市场经济是通过竞争、供求、价格等市场机制来实现经济资源的配置,所以,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前提.其次,市场机制又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经济利益来引导和推动资源配置的,而商品生产者衡量经济的利益得失的依据是由价值规律所决定的等价交换原则,因此,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为内在根据的.再次,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着市场的规模,从而决定着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因此,从两者的内在一致性的角度看,市场经济就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区别:各自形成的时间不同.商品经济已有千百年,而市场经济的产生不超过三百年.这种形成时间上的差别,表明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存的条件不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条件是不发达的社会分工和不完备的市场主体.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是以发达的社会分工和完备的市场主体,健全的市场功能为条件的.其次,概念的内涵不同.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反映着人们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比较本质的表现社会生产方式的基本内容.市场经济是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是社会化大分工生产和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属于比较具体现象状态的层次.
5、 市场经济具有哪些一般特征 ?
第一,企业是市场的法人主体.
第二,市场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市场体系成为组织的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机制.
第三,市场经济是一种有价值规律调节、平等交易的经济.
第四,竞争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属性的必然表现.
第五,市场经济是开放的.
第六,建立在市场作用基础上的国家宏观调控系统.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1、 怎样理解商品的二重性?商品的二重性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关系是怎样的?
商品的二重性:商品是为交换而产生的劳动产品,具有二重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首先是指物的有用性,即物品具有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物的有用性,不是商品的特有的性质,而是商品与一般物品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商品的价值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内在属性.价值是劳动的物化形式,属于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互换劳动的经济关系.并且价值一定要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
二者关系:商品的二重性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具体劳动创造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的这一性质是一切社会形态中劳动的永恒属性.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它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只有在劳动产品才成为商品的条件下,为了交换的需要,才有必要把劳动作为人的一般体力脑力的支出,比较各种商品在生产中耗费的劳动量,即商品的价值量.
2、 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确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商品价值量有何影响?
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时间是衡量劳动量的自然尺度,所以商品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然而不同生产者生产同种商品所耗费的时间不同,所以商品价值量应该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对于不同商品,它不承认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式的差别,而是社会必要简单劳动量去衡量和比较各个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
劳动生产率:具体劳动的生产效率.一是用单位时间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二是用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看.第一,从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来看.劳动生产率是具体劳动的效率,当具体劳动生产率提高或下降时,它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会随之增加或减少,但是这不会影响抽象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因为无论劳动生产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抽象劳动在相同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总是相等的.第二,从单位产品的价值量看.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增多,而价值总量和以前一样,分摊到每件商品总的价值量就减少了.一般情况下,说商品的价值量总是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所以马克思说:“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3、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货币的产生,经过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当金银固定的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时,货币产生.货币的本质在于它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货币作为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中起商品交换的媒介作用;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作为社会财富被人们贮藏起来;支付手段,货币用来偿还赊购商品到期债务;世界货币,货币在过于国的经济关系中发挥作用.
4、 商品拜物教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消除商品经济中的拜物教观念?
5、如何理解劳动创造商品交换价值?
商品是为交换而产生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两个因素或二重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二重属性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6、什么是商品的价值量?
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简单劳动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第三章 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
1、 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的内容:①价值实体是抽象的一般人类劳动;②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决定,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③商品交换按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即等价交换原则.
价值规律的作用:一、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主要是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和在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使生产能按比例进行. 二、价值规律能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
2、 简述市场机制的功能及缺陷.
市场机制的机能就是指市场机制本身的运动对社会所产生的各种积极作用:
联系作用:指市场通过商品交换活动把各个商品生产者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彼此联系起来.
产品选择作用: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者是直接为市场而生产的,因而,它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市场的需要,就取决于市场的选择.
分配价值的作用:市场参数的任何变动,包括利率的变动、工资的变动等都会形成对企业收益的重新分配,再重新分配的诸因素中,价格是主要的分配因素.
传导信息的作用:市场能够显示出社会经济运行中各种比例关系的协调或失调状态,从而向生产者发出各种市场信号,引导生产者的市场行为.
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的作用,提高计划质量和效率的作用,刺激作用.
市场机制的缺陷:盲目自发性,事后性,破坏性,外部不经济,容易形成垄断,公共商品.
3、 试述供求机制的运行过程.
就供求关系的实质来说,供求机制反映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内在联系.首先,供求影响和调节价格;其次,价格也影响和调节着供求;最后,从动态看,市场上的供求平衡是偶然的,不平衡是经常的,从偏离一方向引起另一方向相反的偏离.互相对立的各种不平衡的转化是通过供求机制实现的.
4、 试述价格机制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价格机制对经济运行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价格机制对生产同种商品的生产者来说是竞争的工具.其次,价格机制对宏观调控来说,既给国家反馈宏观控制的信息,又自动调节企业总体活动,推动总量平衡.再次,价格机制对消费者来说,是改变消费需求方向和需求规模的信号,因为价格水平的上升和下降,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进而影响需求规模,而价格比例的变化则是消费者在产品及其替代品之间做出选择,从而影响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向.
5、如何理解两种基本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我们把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平均化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既市场价值所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为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是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内在尺度.我们把社会分工按比例的耗费到这个生产部门的劳动时间成为第二种含义的或“另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是决定商品价值量实现的数量界限.这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6、试描述价值规律发生作用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它的实现形式——市场机制表现出来的.
7、什么是市场机制?有什么作用?存在什么缺陷?
市场机制是市场内在的各要素——供求、价格、竞争等相互作用、相互传导,自发地调节商品经济运行的经济机制.市场机制的作用:联系作用、产品选择作用、分配价值的作用、传导信息的作用、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的作用、提高计划质量和效率的作用、刺激作用.
8、什么是供求机制?作用机理是什么?
就供求机制的实质来说,供求机制反映价格与供求关系的内在联系.“如果求过于供,价格就会上涨,因而就会刺激供应;只要是厂商供应一增加,价格就会下跌,如果供过于求,价格就会急剧下降,因而需求又增加”.这就是供求机制的内涵对于供求机制的作用.
第四章 市场经济中的价值生产过程
1、 雇佣劳动生产前提是什么?体现雇佣劳动最本质的特点是什么?
雇佣劳动生产前提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一方面使用暴力敛聚了大量财富,为资本准备了货币元素,一方面造成了大量丧失生产资料的无产者,雇佣劳动由此获得了充分的社会前提.通过劳力的买卖实现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劳动力所有者出卖的不是劳动力所有权,而是劳动力使用权,并且是定期出让劳动力使用权.
2、 试述价值形成与价值增值的过程.
商品生产过程是劳动生产过程和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价值形成过程既是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又是物化劳动及生产资料的旧价值的转移过程.这两重过程是以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基础的.价值增值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当劳动日延长到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时间以上时,就产生了剩余劳动.
3、 为什么雇佣劳动中使用劳动力所生产的价值会超过劳动力本身的价值?
投入资本的目的不仅仅是生产出价值,还有价值增值.价值增值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当劳动日延长到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时间以上时,就产生了剩余价值.可见,剩余价值就是在雇佣劳动中,工人创造的超过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4、 如何正确理解资本概念?
资本是在市场经济下代表特定生产关系的经济条件或经营手段,是任何劳动者不直接所有的企业开展经营的价值投入.资本是为价值增值而投入的价值.(1)资本不等于生产资料;(2)资本不等于就是资金;(3)资本投入到企业中,要转化为企业的资产.
5、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是如何划分的?
根据在剩余价值的形成中起到的作用而划分的.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掉了,其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或者说再现于新产品中.由于这部分资本在价值增值过程中不改变它的价值量,所以称为不变资本,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它的价值不会转移到产品中去.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结果,不仅在生产处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的等价,并且生产出剩余价值.因此,这部分资本就称为可变资本.
6、剩余价值生产有哪两种途径?重点阐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实现过程.
第一种,通过对劳动力的过多利用,来改变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第二种,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改变这两类时间的比较,属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省略:(1)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2)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而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构成,因而就需要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及与生活资料生产有关的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的.
(3)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首先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个别企业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其它资本家为此目的开展竞争,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如何?
联系:超额剩余价值是特殊形式的额相对剩余价值.
区别,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而相对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获得的,而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企业获得的.
省略:现实生活中,单个资本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其直接目的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但是首先采用先进技术的企业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因为当其他企业相继都采用新技术后,原来先进的生产条件就成为一般的生产条件,社会价值和个别价值之间的差额消失,从而他所得的超额剩余价值也随之消失.但这时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所有的资本家都普遍地由此得到相对剩余价值.可见,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但所有企业都这样做的结果,使资本家普遍地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作为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实现的.这就是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第五章 市场经济中的在生产过程
1、 什么是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者关系如和?
简单再生产是指厂商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只能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指厂商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关系: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都是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的.简单再生产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抽象.但这不意味着简单再生产无关紧要.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
首先,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在简单再生产内部生产出来的.”简单再生产为扩大再生产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第三,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
第四,简单再生产包含了扩大再生产的因素.
2、 什么是资本积累?为什么要进行资本积累?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待改进)
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过程.
第一, 剩余价值率.
第二, 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第三,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第四, 预付资本量.
3、 请用所学过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必要性.
4、 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它的变动对就业与工资有何影响?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就叫做资本有机构成.通常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c:v表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工资水平造成两方面的影响:当各产业显著出现对劳动者的排斥趋势时,企业出于劳动力需求饱和或过剩的感觉,产生压低工资水平的倾向.
另一方面,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又与技术进步相联系,对劳动力的要求有新变化.
5、 简述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和联系.
资本集聚:指个别厂商直接通过资本积累而是资本总额增大.
资本集中:是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
区别:1,由于资本积累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实现,因此,随着单个资本的积聚,社会资本总额也会增大;而资本集中则是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它不过是原有资本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和重新组合,所以它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2,资本积聚的增长要受到社会绝对增长的限制,因此它的增长比较缓慢;而资本集中的进展则不存在这种限制.所以它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大量资本.
联系:1,资本积聚的增长,必然会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因为随着资本集聚的不断进行,单个资本的规模也相应地日益增大,大资本由于经济实力雄厚,因为在竞争中能够顺利地打败众多的中小资本,从而使资本集中的过程更为迅速.
2,资本集中的速度加快了,又反过来促进资本积聚的发展.因为集中起来的资本越大,便越有条件获得巨量的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从而增加积累的规模,加快资本的积聚.
6、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商品经营转向资本经营这一经济现象的认识.
在资本积聚方式中,资本总额的增大是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实现的.在商品经营中,企业的直接目标是本企业的商品能有更大的竞争力,货币资本的注入是进行商品开发、生产、营销的手段,资本增值与否是商品经营所取得成效的标准.拥有大资本的企业以资本集中的方式来增大资本规模,将所吞并的中小资本融入自己原有的资本中,实现资本积累,这是与商品经营不同的资本经营.在资本经营中,资本的交易与运用是中心.
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是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的两个层次.单个资本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经常呈现两个阶段:开始是注重商品生产、流通及其相应的市场、价格、成本,实现着资本积聚;后来则是进入资本市场,注重资本核算,在经营中将各种生产要素资本化,注意金融资本、技术资本、实物资本优化组合,注重企业资产的估价与交易,以达到资本的成本扩张的目标,实现着资本集中.
资本集中将引起有关当事人中经济关系的变动.资本集中进一步表明资产、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社会化程度加深.需要指出的是,从商品经营转向资本经营并不意味着资本经营是对商品经营形式的彻底否定.资本经营只有围绕商品经营来展开,或者与商品经营相配合才能有发展的空间,也才能事半功倍.
第六章 市场经济中资本的流通过程
1、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循环的条件是什么?
首先,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
其次,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在时间上相继进行.
2、资本周转是如何计量和表示的?
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可以用周转时间货周转次数两种方法来表示.
周转次数(n)=一年时间/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
3、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有哪些区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区别在于:1,价值转移方式不一样;2,周转时间不一样,固定资本周转一次,流动资本可以转移多次;3,回收方式不一样,固定资本是一次预付,分期收回,流动资本是一次预付,一次收回;4,物质更新方法不一样,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要经过多次生产过程,到整体上失效后才一次更新,流动资本的物质要素每次生产过程之后都要更新.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是按照生产资本这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在资本运动中有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划分的.不同的周转方式决定了它们的区别.
4、如何理解固定资本的两种无形损耗?
一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同样机器设备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原有固定资本的价值相对下降;二是由于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出现了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使原有的固定资本继续使用已不经济,如果就此提前报废,固定资本的价值就不能转移完毕.
5、生产成本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生产成本是企业经营当中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首先,它是企业赚钱或亏本的标志线,商品能以生产成本以上的价格出售,企业就是赚钱的,反之就是亏本的,按生产成本出售只能保本而没赚,这些都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实现资本的再生产.其次,生产成本可以反映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在商品的价值与生产成本之间有个价值差额,这个差额的大小取决于各个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及职工的工资水平.由于这些因素,使某企业生产成本低于其他企业同类产品的生产成本,该企业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有降价而又盈利的余地,而成本高的企业则处于不利地位.
6、影响资本的年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
1,剩余价值率;2,资本有机构成;3,资本周转速度;4,不变资本的价值变动
7、试述资本有机构成不同条件下各部门的利润平均化过程.
8、为什么说生产价格作为商品市场价格的基础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