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战争中刘邦能打败项羽的原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1 22:16:14
楚汉战争中刘邦能打败项羽的原因?楚汉战争中刘邦能打败项羽的原因?楚汉战争中刘邦能打败项羽的原因?刘邦善于发掘人才,而项羽骄傲自满,外加项羽只靠武力秦亡后,鸿宴时,项兵四十万,刘兵仅十万;论到“勇、悍”

楚汉战争中刘邦能打败项羽的原因?
楚汉战争中刘邦能打败项羽的原因?

楚汉战争中刘邦能打败项羽的原因?
刘邦善于发掘人才,而项羽骄傲自满,外加项羽只靠武力
秦亡后,鸿宴时,项兵四十万,刘兵仅十万;论到“勇、悍”方面,刘邦又不及项羽,在刘、项斗争中,刘邦又屡被战败,为什么在五年之后刘邦贵有天下而项羽惨败自杀了呢?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就政治思想来说,刘邦较项羽进步,项羽是反动的.因为在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由领主割据的局面转向于统一;而项羽却要重新分裂中国,使社会回到春秋、战国的局面中去,这就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如《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就说:在战国时期,“强国务攻、弱国备守,合纵连横,驰车击毂,介胄生虮虱,民无所告愬.”到了秦统一之后,本来希望“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可是事实与之相反,所以当人民苦不聊生之际,才起而发难.如果项羽要用武力把已为历史所抛弃了的社会制度重新恢复起来,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的.诚如普列汉诺夫所说:“没有一个伟大人物能够强迫社会去接受已经不适合于这种生产力状况的关系,或是接受不适合于这种状况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说,他确实不能创造历史,所以他在这种场合移动他的表针当然是徒劳无益的,因为他既不能把时间加速,也不能使时间倒退.”1项羽失败的基本原因.
在当时刘邦的政治思想有什么高明之点呢?照我看来,刘邦也是自发地参加反秦的,没有明确、固定的政见.即使有,也不外乎摹仿贵族领主统治的政治形式.不过,他与项羽还有一个根本的不同,那就是他的立场是属于新兴的地方阶级,易于接受符合这个阶级的利益的主张.例如汉三年,他被项羽围困在荥阳时,为了对抗强楚,曾一度接受了郦食其的“复辟”主张.郦食其是这样说的:“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向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向称霸,楚必敛衽而朝.”刘邦不仅接受了这个主张,而且还为立六国之后刻了印,并准备派郦食其为使,到各处进行这一活动.可是经张良反对之后,他马上放弃了,并又接受了张良的主张.张良曾对刘邦说:“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且夫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2良的主观意图与文字之间,都可以看出他的政治思想是有较浓厚的统一要求的.刘邦接受了这样的主张,是社会发展必然和不自觉进程的自觉自由的表现.这是刘邦获胜的基本原因.
2.项羽与其他贵族存在很深的矛盾.本来旧贵族之间有矛盾是阶级本质问题,项羽与其他旧贵族的矛盾就是由于分赃不均而发展、扩大的.其他旧贵族认为:秦亡之后,他们应该无条件的恢复故国,割据一方,不受任何干涉.可是在项羽看来,这样做太不合理,他认为应该根据在反秦斗争中的表现,“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3屠咸阳之后对自己的部下说:“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4的主张当然易为项氏诸将所接受,亦易为曾率军到巨鹿救赵,后从项羽入关的各诸侯将军所接受.但其他旧贵族却大不以为然了.又项羽在分封诸将为王时,表现了对其他旧贵族的歧视,如徙原魏王豹为西魏王,原赵王赵歇为代王,原齐王田市为胶东王,原燕王韩广为辽东王等,领地不但未扩大,反比以前大大缩小.再如齐相田荣、赵将陈余均因为项羽所不满而未得到王的封号;因此,引起了他们的忿忿不平,并且酝酿说:“项羽为天下宰,不平!今尽王故王于丑地,而王其群臣诸将善地,逐其故主.”5,旧贵族先后起兵叛楚,天下离心.
刘邦在战略上比项羽高明得多,他想尽一切办法“谋桡楚权”6对于诸侯,采取威胁利诱的办法,使他们从汉灭楚.如郦食其诱劝齐王田广时就曾说:“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举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7田广只得投降.对于不降的,就用武力解决.这样一来,本来就对项羽不满的旧贵族相继叛楚归汉.
刘邦对待旧贵族纯属利用性质,在楚汉战争中,已把他们消灭了很多;汉统一后,有的消灭了,多数迁徙到长安一带管制起来83.项羽、刘邦的作风有差别.作风上的差别也是项败刘胜的原因之一,不过这不是决定性的原因.他与政治思想也有着较密切的关系.
项羽是一个凶狠残暴而又心地狭窄的人.他在攻城略地时,常常烧杀,如“阬襄城”,“屠城阳”,“屠咸阳”,“烧夷齐城郭室屋”,把齐都临淄至北海一个广大地区的生灵、房屋烧杀殆尽.又屡屡阬杀降卒,如“阬秦卒二十余万新安城南”,“皆阬田荣降卒”.司马迁也认为“项氏之所坑杀人,以千万数”9曾派人杀害了义帝.这样的残暴行为必然引起人民的反抗,如当时“齐人相聚而叛之”,秦人则“痛入骨髓”.所以当时韩信评论项羽必败时说:“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慑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10用人方面,项羽“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11形容也许有些过分;但项羽在用人方面是有严重问题的,韩信、陈平、黥布等都曾是他的谋士、猛将,但却先后离楚归汉,后来连仅有的一个高级谋士范增,也由于猜疑而使之引退,死于途中.最后,项羽成了孤家寡人.
刘邦的一些作为,在当时曾为一般人民所拥护 .如人咸阳时,悉除秦苛政,与民“约法三章”,得到秦中人民较好的印象.又如当秦中父兄怨恨章邯、司马欣、董翳之际,刘邦起蜀汉之兵,还定三秦.且又曾为义帝发丧,并向天下表示,要“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12,在“天下之心未有所定”13,自然刘邦会成为天下归心的对象.
刘邦在用人方面,比项羽高明得多.韩信就曾说刘邦“不能将兵而善将将”14邦自己也曾很自豪地说:“运筹帷幄之中,决不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也吾禽也.”15封赏方面,作得适合于当时一般游士的要求,因之“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
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如刘邦有较好的后方,在与项羽斗争时,在人力、物资等方面,都能得到源源不断的供给与补充;项羽的后方不牢固,一直遭到彭越的破坏干扰,供给困难等等.这些原因对于刘、项斗争的胜败也起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