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白水书付过》初二语文芝麻开花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13:29:18
《游白水书付过》初二语文芝麻开花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初二语文芝麻开花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初二语文芝麻开花答案...
原文
《游白水书付过》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卷一)
编辑本段题解
文中浴于〔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热甚,其源(殆〕几乎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有很大的瀑布.悬水,瀑布.山八九〔折〕拐弯.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缒(zhuì)〕用绳系着石头向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到了五丈深的地方)仍然到不了底.雪溅雷怒〔雪溅雷怒〕形容瀑布落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落入潭中而发出轰鸣声.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巨人的足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十月到惠州.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苏轼五十八岁时又一次被放逐,以宁远军团练副使的虚衔,安置在惠州(今广东惠州).绍圣元年(1094)十月初,到达惠州;十二日即游白水山,写了这篇短文.漫笔记录,可见当地风光,也表现了东坡老人随遇而安、游兴不减的情貌.
编辑本段注释及译文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书:写,书写.这个“书”的含义和文中的“书以付过”中的“书”含义相同. [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差不多. [6]循:沿着. [7]少北:稍向北. [8]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9]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10]辄:就是 [11]“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石:用绳系着石头向下.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12]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13]水崖:水边. [14]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 [15]甚:厉害.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 [16]度:越过,过 [17]击汰(tài):击水.汰,水波. [18]掬(jū):用双手捧取.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 [19]珠壁 :此指倒影在水中的月亮. [20]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 [21]余甘:即橄榄,也叫油柑,食用. [22]顾:回头看. [23]寐:睡觉,休息. [24]书:写下. [25]缒石:用绳系着石头向下 [26]颓然:衰老的样子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倒影着的月亮. 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编辑本段题目练习
浙教版八下语文作业本第五单元单元复习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殆:大概 (2)循:顺,沿 (3)度:越过 (4)顾:回头看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答:水边的山石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11.上文中“雪溅雷怒,可喜可畏”这八个字写瀑布的奇观,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里? 写瀑布的奇观只用了“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八个字,就把瀑布的形态,色彩,声势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到了. 12.上文写于苏轼被贬惠州后.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表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
编辑本段简要赏析
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文章取材详略得当,选语简练隽永.开头两句即点题,并交代了出游的日期、地点、人物.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描绘百仞悬瀑,“雪溅雷怒”比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下山过程仅用“俯仰度数谷”一笔带过.“掬弄珠璧”的动作描摹,有景有情,月白水清之景以及作者的激赏喜悦之情俱蕴其中.“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诗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与其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与韩愈、柳宗元、其父苏洵、其弟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并称“唐宋八大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对佛家也很有研究. 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祐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