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3课、第21课、第22课、第19课、第26课的课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08:20:31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3课、第21课、第22课、第19课、第26课的课文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3课、第21课、第22课、第19课、第26课的课文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3课、第21课、第22课、第19课、第26课的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3课、第21课、第22课、第19课、第26课的课文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3课、第21课、第22课、第19课、第26课的课文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3课、第21课、第22课、第19课、第26课的课文
3课 走遍天下书为侣
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
似乎很难做出选择.
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
对此,我的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的书就像你的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你的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的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在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想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22课 1941年秋,日寇(kòu)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g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hǒu)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ūn)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ěng)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qí)岖(qū)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shī)体.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tuó),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zhǎn)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sōu)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dǎng)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19课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我,不住地赞扬.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道.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他晚上七点钟回来.”母亲摸摸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誊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画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地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快到八点钟的时候,父亲终于回来了.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一篇我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不满12岁.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详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肃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没时间打那么多字 这几篇给你应急 不能帮你 很对不起哦 望采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