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份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8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8 12:05:47
求一份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800字
求一份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800字
求一份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800字
《革命之路》讲的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普通的工薪阶层夫妇追寻梦想过程中的一系列遭遇. 事实上,说他们是普通的一对夫妻并不十分确切.因为并不是任何人都有这种追寻的勇气,但相信任何有灵魂的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些时刻或深或浅地感觉到这种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所以从这层意义上讲,他们又具有了一种普遍性.再一个,说追寻梦想的一系列遭遇也不十分确切,应该说是他们在试图追寻过程中的一系列遭遇. 故事主要生发在男主人公生日的当晚,曾为演员现在在家照料孩子的妻子忽然再次被激起了寻梦的热情与对男主人公热烈的爱意,当然还有一种浓浓的期盼与愿望.终于在她深情而又热烈的鼓舞激励之下,男主人公决定共同踏上这条寻梦之路.于是他们顺应了男主人公的早前梦想——定好了不久之后去巴黎的船票. 看起来,计划肯定要这样实施了,我也这样期待着.但事实上并没有,原本对当下生活极度厌倦的男主人公却因为决意辞职之后发表的一段肆意言论而获得了一位贵人的赏识,这使得他有了选择的余地,当然是个相对而言颇为现实而又比较容易获得富足生活的前景诱惑.再加上现实中,朋友对他们的决定颇感震惊,甚至觉得颇为荒诞,而唯一一个给予他们理解与坚定的支持的竟是一个精神病患者——房东的儿子,一个数学博士.可以想见,这是一个多么无力的声音,来自一个头脑里满是思想泡泡的高层知识分子,来自一个被生活判定为疯子的人物. 本来故事发展到这,我想这段逐梦之旅还是可以继续的.虽然此刻的天平已然有点左右摇摆,飘忽不定.但女主人公背着男主人公打胎的举动,以及当男主人公发现之后,两人之间不可避免地爆发的一场战争——看起来毫无缓和余地的争吵,彻底打破了这座“追梦/现实”天平的平衡. 不过第二天,当男主人公起床准本去参加面试的时候,却享受了一顿妻子特意做的早点.此刻,我心里想,故事就要这样终结了吗,他们再一次地扎进生活“无尽的虚空”里,直至生命的结束么?但透过他们之间这种表面的平静,似乎能够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藏在这种缓和之后的强力反弹.果然,女主人公以自杀结束了她的生命,而男主人公亦在不久之后搬离了这片土地··· 故事到这就结束了,就像最后在房东耳朵里渐渐变小直至消逝的俗音一样,这个有关逐梦的故事也会渐渐的淹没在现实的洪流里··· 但我无法狠心地忘记这个故事,我甚至感到了深深的痛楚.当然绝不是因为男、女主人公分别各一次的婚外偷情给青少年纯洁发育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事实上,我仅仅把它看做一种对“无尽的虚空”的一种无力甚至是略显消极的反抗与一种对无限复制的单调生活的另类宣泄罢了.令我无法释怀的,是电影给予主人公的支持在现实面前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无力——来自一个疯子的声援在那座“追梦/现实”天平上甚至连作为一个砝码的资格都不具备.再一个就是男主人公戏剧化的相当于“升迁”的选择.如果没有这个所谓“余地”的选择,想必他定会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以致无畏得踏上征程.但令人心酸的是,即便他妈真的如愿去了巴黎,那么这条“逐梦”之旅就算成功了么?哦,天呐,我不敢想,谁知道生活又会准备什么选择来引诱你、征服你、践踏你··· 虽然前途看不到几缕实质性的光明,但电影中的结局让我承受起来,有点过于沉重.即便从此前的种种蛛丝马迹之中就隐约可以分析出,似乎“从死”是这部电影调和矛盾的最好方式了,但我总觉得用生命的完结来证明魂灵的存在显得太过沉重了些,纵然我也承认有些东西比生命更来得宝贵···
城南旧事》
是第四代导演吴贻弓拍摄于1982年的影片,改编自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作品.影片摒弃了戏剧化的处理效果,并没有跌荡起伏的剧情和激烈的的大喜大悲,而是以一种散文化的、抒情的格调,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那种充满了“回忆感”和“往事感”的神韵.
一、 散文化的结构
导演吴贻弓虽然没有用戏剧化的情节来推动剧情一环套一环地发展.但是,他营造的那种情绪很好地将三段小故事连接到一起.
导演从小英子遇到巷子口的疯女人引出了第一段故事.这是关于疯女人秀贞和她的女儿小桂子(妞儿)的故事.在这一段故事里,导演用了双线结构,一条线索是疯女人秀贞,另一条便是妞儿.妞儿的引出,是通过妞儿去买酱,伙计欺负她,而小英子为其“出头”,两人成为好朋友引出的.一边,通过秀贞前言不搭后语的倾诉叙述了她的爱情遭遇,一边通过和妞儿的友谊及妞儿的遭遇将故事发展.同时,还以母亲和宋妈的谈话揭示了事情的缘因.
可以说,故事完全是以那种缓慢的、情绪化的速度发展的.秀贞颠来倒去地讲着自己和大学生的故事,抒发着自己对爱人、对女儿的思念,导演通过几次秀贞和小英子的接触刻画了秀贞.第一次是出场时,两者都没有说话(小英子被宋妈拉走),只有眼神中的交流,秀贞眼中的渴望以及小英子忽闪着的眼中的纯真.第二次秀贞拉住小英子,小英子抽回手,说自己不是小桂子,秀贞眼中流露出明显的失望.第三次小英子帮秀贞把大学生的东西拿出去晒,回忆中的秀贞十分幸福,在她眼里,小桂子爸爸仅仅是走了,出门了,还会回到她身边,而她更是为小桂子做好了衣服,等着她穿.第四次,秀贞强烈要求小英子带小桂子回家.第五次,也是最煽情的一次,秀贞回忆自己和大学生的相知相识相恋,“那一笑”“缘分”, 秀贞叙述时插入的院内的景物,将怀旧和思念之情推到了顶峰.第五次,秀贞问小英子自己是不是疯子,她在清醒和迷糊之间痛苦地挣扎着,她也知道爱人和孩子不太可能回来,但她还是希望着.
妞儿这头,导演自然地叙述着这两个孩子的友谊.她们一起喂小鸡、荡秋千,一起嬉戏.很多时候,她们并不说话,只是在一起,但是我们明显能感觉到二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啾啾的小鸡,晃晃悠悠的秋千,都给人一种童年的纯真的怀念.妞儿的身世是通过看到妞儿被她父亲驱赶引出的,然后便是妞儿和小英子的诉说.妞儿哭泣着,小鸡绕着她们转着圈,英子什么也不说了,只有用大眼睛看着妞儿,一种哀愁的情绪一下子抓住了观众的心,此处无声胜有声.
最后,在一个雨夜,两条线并在一起,妞儿就是小桂子.当秀贞一眼见到妞儿,便认出了她,抱着她“我命苦的孩子啊”.没有冗长的解释,也无需解释了.
故事结束于小英子从医院醒来,导演通过卖报人的叫卖含蓄地道出了秀贞母女的死.在《骊歌》声中,小英子搬家了.之后的两段故事,也是通过《骊歌》结束的.《城南旧事》不同于《暴雨将至》或者《低俗小说》这些国外现代电影,它的三段故事是用这种情绪化散文化的抒情方式结束的,有一种情绪化的过度,而并非用标题(《暴雨将至》)或者直接跳接(《低俗小说》),体现了浓浓的民族风格和韵味/
在第二段故事中里情绪还是占了主打地位.小英子第一次和小偷见面之时,两者尚有一定的心理距离,两者离得较远,英子也几次欲走,被小偷叫住,到了后来,二者有了交流,小偷也透露了自己弟弟的事.小英子更是从小偷的关于好人坏人的判断的话题引出了海跟天的区别,虽然童言无忌,却是诗意显然,让人不无酸楚.再后来,在学校的表彰会上的一场,导演用朦胧而又梦幻般的镜头展示了一幅兄弟情深的画面,更加增强了对小偷的同情和认同.小偷被捉后,导演也没有用激烈的冲突加以渲染,而是只让小英子和小偷相互对视.从那对视的眼神中,我们可以读出很多东西,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愫.
第二段故事也结束于《骊歌》声中,这次是在上音乐课,运用了画内声的表现.电影一共出现两次上音乐课,一次是小偷和英子谈心之后,唱的欢快的歌曲,小英子也唱的很欢,第二次就是此时,在哀伤的歌声中,小英子只是坐着发呆,大眼睛里充满了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