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20首古诗的鉴赏100字1 送别 王之涣2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3 浪淘沙 李煜4 问刘十九 白居易5 渔家傲 陆游6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7 望洞庭 刘禹锡8 山居秋瞑 王伟9 咏风 王勃10 登金陵凤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8 20:54:16
求20首古诗的鉴赏100字1 送别 王之涣2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3 浪淘沙 李煜4 问刘十九 白居易5 渔家傲 陆游6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7 望洞庭 刘禹锡8 山居秋瞑 王伟9 咏风 王勃10 登金陵凤凰
求20首古诗的鉴赏100字
1 送别 王之涣
2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3 浪淘沙 李煜
4 问刘十九 白居易
5 渔家傲 陆游
6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7 望洞庭 刘禹锡
8 山居秋瞑 王伟
9 咏风 王勃
10 登金陵凤凰台 礼拜
11 蝶恋花 柳永
12 声声慢 李清照
13 蝶恋花 晏殊
14 病起 陆游
15 赠花卿 杜甫
16 青玉案 辛弃疾
17 月夜 杜甫
18 从军行七首 其四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
19 青玉案 贺铸
20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有多少就要多少吧.都是100字左右的,尽快尽快~
求20首古诗的鉴赏100字1 送别 王之涣2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3 浪淘沙 李煜4 问刘十九 白居易5 渔家傲 陆游6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7 望洞庭 刘禹锡8 山居秋瞑 王伟9 咏风 王勃10 登金陵凤凰
送别 王之涣
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别,以问话引起下文.三、四句是交代友人归隐原因——"不得志".五、六句是写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的羡慕,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否定. 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
2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3 浪淘沙 李煜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像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却加倍地感到痛苦.过片三句自为呼应.“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本词的结束,亦暗示词人一生的即将结束.
4 问刘十九 白居易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作为篇幅和字数最少的一种诗体,如何以少纳多,是最值得作者和读者考量的问题.此诗堪称典范.全诗简练含蓄,轻松洒脱,而其间脉络十分清晰.从层次上看,首句先出酒,二句再示温酒之具,三句又说寒天饮酒最好,末句问对方能否来共饮,而且又点破诗题中的“问”字.从关系上看,首末句相呼应,二三句相承递.诗句之间,意脉相通,一气贯之.诗作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侧面落笔,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富于生活气息的情趣,不加雕琢地写出了朋友间恳诚亲密的关系.
5 渔家傲 陆游
上片起二句:“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蜀中与故乡山阴距离之远,为后文写思家和思念仲高之情发端.“写得家书空满纸”和“流清泪”二句,是为着写思家之情的深切.“空满纸”,情难尽:“流清泪”,情难抑,作者的伤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作者道不尽的酸楚,岂是“家书”能表述清楚的.“书回已是明年事”句,紧接写信的事,自叹徒劳;又呼应起二句,更加伤感.一封家信的回复,竟要等待到来年,这种情境极为难堪,而表达却极新颖.
下片起二句,从思家转到思念仲高.“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巧妙地借“寄语”流水来表达怀人之情.红桥,在山阴县西七里迎恩门外,当是两人共出入之地,词由桥写到水,又由水引出扁舟;事实上是倒过来想乘扁舟沿流水而到红桥.词题是寄仲高,不是怀仲高,故不专写怀念仲高专写怀念高,只这二句,而“兄弟”一呼,已是情义满溢了.这首词从寄语亲人表达思乡、怀人及自身作客飘零的情状,语有新意,情亦缠绵,在陆游的词中是笔调较为凄婉之作.它的结尾看似有些消沉,而实际并不消沉,化愤激不平与热烈为闲适与凄婉,又是陆诗与陆词的常见意境.
6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这首词以“少年”与“而今”对比,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受.上片说 少年时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 习气.下片转入“而今”,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 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所谓 “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 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新凉好个秋”了. 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 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周济说辛词“变温 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7 望洞庭 刘禹锡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8 山居秋瞑 王伟
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9 咏风 王勃
诗的前两句“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炎热未消的初秋,习习凉风飘然生起,吹散林壑浊热,顿觉清爽怡人.诗人不禁迷醉于其中,冷风啊,你不管深沟还是浅壑,不分高贵还是低贱,都遍施恩惠,平等普济,令人敬佩,使人快意.这两句为全诗定下了一种开朗壮阔的意境.诗的三、四句“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丝丝凉风吹乱了天才少年的长发,驱散了涧谷飘浮的烟云,卷走了山间缠绕的雾霭,犹如精灵般使山间人家重现,将明朗清爽带给人间.诗人用“驱”、“卷”、“寻”、“出”等字眼,把这些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把宋玉《风赋》中“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而加焉”的话,采用拟人化手法,将风描绘得栩栩如生.
10 登金陵凤凰台 礼拜
诗的第一句点题.“凤凰台上凤凰游”,很自然地 将凤凰台的得名点了出来,起句自然飘逸.而接着的一句,却是那样的无限感慨:“凤去台空江自流”!一个“ 自 ”字,道出了多少历史兴亡的喟叹.这里的“凤凰”,一语双关,既点明了凤凰台的由来,又有人世的沧桑蕴含其中.韵致高逸,寄慨遥深.
接着的三、四两句承上,以“吴宫”、“晋代”一联,概指了凤凰台作为六朝故都所见证的历史兴亡.语言平缓而对仗精工,寄寓着无限的悲凉.“吴宫花草”,表现昔日吴王的苑囿的似锦繁华和如今的湮没幽径.“晋代衣冠”,是表现当年东晋的豪门权贵,是何等的荣耀,如今他们的孤冢却散落在荒烟蔓草之中. 这一联浸透了无限的凄凉.
11 蝶恋花 柳永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12 声声慢 李清照
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13 蝶恋花 晏殊
上阕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槛菊愁烟兰泣露.”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惨淡的烟雾,兰花沾有晨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暮秋清晨,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也因忍受不住这秋天的寒意,双双向南方飞去.“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词人一夜辗转难眠,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相思之苦,银辉洒向人间,一直到了拂晓,还斜照着红红的门户.下阕登楼望远,更是情不能自已:“昨夜西风凋碧树.”昨夜西风冽冽,凋零了绿树.秋风萧瑟,落叶飘飘.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我独自登上高楼,骋目远眺,山阔水长,天涯漫漫,人世间的一切已如浮云过世.“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情也悠悠、恨也悠悠.见不到心爱的人,也只有寄书传情了,可是天遥地远,万水千山,又不知道我心爱的人她在何处,这封情意绵绵的书信又将送到那里去呢?
14病起 陆游
作品开篇两句写出了诗人的现实景况,身体刚刚病愈,并且因被罢官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岷江江边,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尤须待阖棺”是在写自己的忧国心智,也不乏对眼下压抑情绪的抒发.顾炎武曾有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诗人陆游在当时显然不能向天下人呼吁,只能勉励自己,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记忧国忧民的责任,这是一个被罢了官的普通百姓的爱国情怀.至于对自己的不公平,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还要待盖棺方可定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这是诗人的企盼,也是天下百姓的企盼.当时因为宋朝朝廷腐败,君主昏庸,至使大宋失落了半壁江山,老百姓处在外族蹂躏的水深火热之中,正如诗人写的那样:老百姓天天企盼天地神灵能好好地保佑国家和君王,天天盼望皇帝能早一天起兵讨伐外族侵略者,还百姓一个完整的国家和太平盛世,可事实上这些只是枉然.这对于诗人陆游自己来说也再明白不过了,毫无办法.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师一表通古今”的道理.作品通篇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
15 赠花卿 杜甫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而杨慎《升庵诗话》却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沈德潜《说诗晬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他们的说法是较为可取的.
16 青玉案 辛弃疾
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与趣味呢!
17 月夜 杜甫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中.这年5月,杜甫携家避难鄜州,8月只身前去投奔刚在灵武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送于长安,杜甫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诗的表现手法独具匠心:明明是杜甫思念流落鄜州的家人,不直接道出,而是用换位思考法来写,即设想妻子儿女在鄜州对月思念杜甫.妻子正在鄜州对月思夫.孩子们不能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事.在月下伫望时间长了,露水沾湿了妻子的头发,清辉使得妻子玉臂生寒.妻子在想:何时才能团聚呢?全诗写乱离岁月,家人两地相思之情,情真意切,真挚动人.
18 从军行七首 其四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19 青玉案 贺铸
这首词语言典丽,风格华美.全词字句洗炼,掷地有声,其中暗用了《洛神赋》、《锦瑟》、《江淹传》等不少典故,而又十分自然妥贴,犹如己出.词人还巧妙地用美好的景色来衬托自己的心情.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更显出愁苦之重.词的形象鲜明,意境优美.本词比喻的新巧贴切而又丰富多姿更是传为佳话.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形象的景物以增加感染力,这并不是贺铸的发明;而学习前人的手法,把比喻设置得如此新颖奇妙却是贺铸的创造.
20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扬贵妃的骄奢淫侈.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有些长了些,凑活着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