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赏析一些诗句,解释+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11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 晏殊蝶恋花) 12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23、祸患常积于忽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02:57:03
帮忙赏析一些诗句,解释+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11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恋花)12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123、祸患常积于忽微,帮忙赏析一些诗

帮忙赏析一些诗句,解释+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11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 晏殊蝶恋花) 12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23、祸患常积于忽微,
帮忙赏析一些诗句,解释+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
11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 晏殊蝶恋花)
12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23、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2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12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 柳永凤栖梧)
12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12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 训俭示康)
128、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29、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13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13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32、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宋王安石)
13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冬景)
13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13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13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13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13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13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140、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
14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14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14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14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4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
146、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 病起书怀)
14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48、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宋陆游)

帮忙赏析一些诗句,解释+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11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 晏殊蝶恋花) 12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23、祸患常积于忽微,
119
译文: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下片写登楼望远.“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望尽”,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 “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
122
译文:
担忧和勤劳中,国家和自身就兴盛起来了,在贪图安逸的环境中,国家和自身就会灭亡.
欧阳修的这两句寓意深刻的话,告诫世人:若要想振兴国家,首先得作出番事业,打出一片自己的天下,俗话说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若只图享乐,不思进取,必定会使自己一败涂地,遗臭万年.
123
译文:
祸患常常是由平时不注意的细节积累造成的,而一个人的所钟情和溺爱往往会限制他才能的发挥.
劝告人们,要经常注意身边那些小的祸患,不要掉以轻心,否则会积成大祸,对事物的钟爱要适度,不然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影响自己才能的发挥.
124
译文:
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月上柳梢头”二句含“宾”就“主”,再现了那令人沉醉的情景.“黄昏后”,交待主人公与其情侣相会的时间.“月上柳梢头”,既是对“黄昏后”这一时间概念的形象示现,也是对男女主人公欢会的环境的补充描绘——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样富于诗情画意!
125
译文:
人瘦的衣服逐渐宽大也不后悔,为了她值得这么憔悴
词人对待“春愁”的果决态度:“终不悔”.“为伊”,方始画龙点晴地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的隐秘:为了她——那“盈盈仙子”(《曲玉管》)的坚贞情爱,我亦值得憔悴、瘦损,以生命相托!语直情切,挟带着市民式的激情,真是荡气回肠.全词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描写心理充分细腻,尤其是词的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画龙点睛般地揭示出主人公的精神境界,被王国维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
126
译文:
广泛地听取意见就是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是昏庸糊涂.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127
译文:
生活环境从节衣缩食变成丰衣足食 ,轻而易举;若是丰衣足食变成缩衣节食,那就面有难色
这是司马光写给他儿子的,教育他儿子要学会节俭.
128
译文:
借鉴从前的兴盛与衰落,来考察现在的成败得失.
要忘记以前所做错的事,要从中吸取教训
129
译文:
读书的方法 在于循序渐进(就是慢慢来、一点一点进行的意思).多读几遍,遇到问题多思考.
循序渐进
三个意思:
一、读书应该按照一定次序,不要颠倒.
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它.
三、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熟读精思
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
熟读有助于理解,“读书千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意思.朱熹过于强调读书遍数,未免限于机械.
熟读的目的是为了精思.朱熹提出了要“无疑——有疑——解疑”的过程.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读书若真的能够做到既读得熟,又思之精,那么就真正把书读通了,而且会永远记住.
130
译文:
这“半亩方塘”为什么这么清澈呢?自答:因为有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这么清澈.
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131
译文:
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
体现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
132
译文:
张籍的乐府诗看起来似乎很平常,实际上最为奇特超拔,写起来好象很容易,却经历了艰苦的创作过程.
133
译文:
荷花落尽,就连荷叶也没了,菊花虽然也谢了,但还有枝干挺立
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134
译文:
人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中.
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135
译文:
古人所著的书不要满足于反复地读,熟读了,再加上深入地思考,你自然会领会其中的意思
这诗句原是安慰和勉励那考试失败的安敦秀才的话,劝他回家再去安心读书,说“旧书”不嫌多读,越读越玩味越有意思.固然经典值得“百回读”,但是这里着重的还在那读书的人.简化成“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却就着重在读的书或作品了.这成语常跟另一成语“爱不释手”配合着,在读的时候“爱不释手”,读过了以后“百读不厌”.这是一种赞词和评语,传统上确乎是一个评价的标准.当然,“百读”只是“重读”、“多读”、“屡读”的意思,并不一定一遍接着一遍地读下去.
136
译文:
广泛地观察然后才能简约精炼地提取,深厚地积淀然后才能喷薄奋发.
苏东坡的意思是告诉张瑚不读书可以亡国,不节俭就会败家
137
译文:
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或者共享这美丽的月光).
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138
译文:
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
世事从来都是有遗憾的.只希望人(思念之人,其实是你我)都能平安无病,虽相隔很远,但能同享这美丽的月光也是件幸福的事.
139
译文: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140
译文:
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环顾四周,丈夫遗物犹在,睹物思人,念及北国故乡;而“物是人非”,景非昔同,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落寞,故用“事事休”三字来概括.这一切真不知从何说起,正想要说,眼泪早已扑籁而下,“欲语泪先流”一句,已抑不住悲情喷涌而来,可谓“肠一日而九回”,凄婉动人.词至此收缩上片,一腔愁苦高潮暂告段落.
141
译文:
不要说心里没有牵挂啊,西风吹拂过帘幕,帘内人的身影比菊花还要消瘦.
以花拟人,以景托情,情真意切,表达作者独守闺房,寂寞抒怀以及于佳节思亲愁情,意趣峰奇,意境绝美,为后世所赞.
142
译文: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
.“花自飘零水自流”,写别离已成事实,令人深感无奈,就象春花不由自主地飘零、随着流水消逝而去一样.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词人感觉到一种“长恨此身非我有”的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悲苦.况且,舜华转眼即逝,人生又有多少如春花一般的美好时光呢?词人不禁为此长长叹息.
143
译文:
只要是真情久长心相印,又何必朝夕相聚度此生.
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
144
译文:
千山万水环环绕绕,似乎挡住了前去的路;在深绿的树木和色彩鲜艳的花儿后面,又看到了一个小村庄.
尽管前路困难重重,但前途总是光明的
145
译文: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146
译文:
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想学诸葛亮出师北伐,杀敌报国的思想情怀,表现了诗人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
147
译文: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148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