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天文单位.是怎么算出来的?或者是因为什么结论得出来的?我对天文单位的理解比较模糊.请懂的人帮我详细讲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10:45:28
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天文单位.是怎么算出来的?或者是因为什么结论得出来的?我对天文单位的理解比较模糊.请懂的人帮我详细讲下.
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天文单位.是怎么算出来的?或者是因为什么结论得出来的?
我对天文单位的理解比较模糊.请懂的人帮我详细讲下.
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天文单位.是怎么算出来的?或者是因为什么结论得出来的?我对天文单位的理解比较模糊.请懂的人帮我详细讲下.
测定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个过程凝聚了几代天文学家的心血.
最早对于日地距离的测定是从19世纪开始的,当时出现了一个天象叫做金星凌日,就是金星从太阳表面经过的天象,这样的天象非常罕见(2012年6月6日还会出现我们人生的最后一次).但是有一个作用就是测定日地距离,在地球上选两个不同的地方贯彻,因为视角的关系,金星凌日的时间会有一点点微小的偏差,利用这个时间差就可以测出地球到金星的距离,然后知道地球距离太阳和金星距离太阳之比(开普勒第三定律,这个很容易,17世纪就知道了).就可测出日地距离了.
现代对于日地距离的测定使用雷达波完成的,在金星上合的时候发射雷达波(地球,太阳,金星三者一线)测定当时地球距离金星的距离.在金星下合的时候再次发射雷达波(太阳,金星,地球三者一线)在测定距离,如果地球和金星的轨道都是圆轨道的话,两个数值的算术平均就是日地距离了.
但是地球轨道和金星轨道有着微笑的偏心率,地球和金星轨道有着交角,甚至还有考虑到在这个范围上光速并不是瞬间到达的影响.总之要进行一系列的修正.
现在天文爱好者信手拈来的日地平均距离149597870.691km,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数字的背后凝聚了多少天文学家的心血!
“天文单位”这个单位不需要算。
这是人为定义的一个长度单位,也就是把日地平均距离定义成“1天文单位”。因为这个平均距离不是个整数,而且又是个大数,所以就使用“天文单位”来替代一下了。
天文单位(英文:Astronomical Unit,简写AU)是一个长度的单位,约等于地球跟太阳的平均距离。天文常数之一。天文学中测量距离,特别是测量太阳系内天体之间的距离的基本单位,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 一天文单位约等于1.496亿千米。 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会把一天文单位定义为一颗质量可忽略、公转轨道不受干扰而且公转周期为365.2568983日(即一高斯年)的粒子与一个质...
全部展开
天文单位(英文:Astronomical Unit,简写AU)是一个长度的单位,约等于地球跟太阳的平均距离。天文常数之一。天文学中测量距离,特别是测量太阳系内天体之间的距离的基本单位,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 一天文单位约等于1.496亿千米。 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会把一天文单位定义为一颗质量可忽略、公转轨道不受干扰而且公转周期为365.2568983日(即一高斯年)的粒子与一个质量相等约一个太阳的物体的距离。当前被接受的天文单位是149,597,870,691±30米(约一亿五千万公里或9300万英里。
天文常数之一。天文学中测量距离,特别是测量太阳系内天体之间的距离的基本单位,以A表示。
1938年以前,天文单位是指在没有大行星摄动作用(见摄动理论)下,从地月系天文单位质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或者说,它是地月系质心绕太阳公转的无摄动椭圆轨道的半长径。根据开普勒定律,在高斯引力常数k、太阳质量S、地月系质量m、地月系到太阳的平均距离A和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T之间有如下关系:[1] 。
当取太阳质量为天文质量单位(即取S=1)、地月系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天文距离单位(即取A=1)时,高斯根据当时的不很精确的T和m/S值,算得k=0.01720209895。1938年第六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把k值固定下来,不再改变。根据这个k值,当取S=1、A=1和m=0时,就可以算出T值为365.2568983263历书日。由此,可以把天文单位的定义改为:当公转周期为365.2568983263历书日时,一个假想的、质量为零的无摄动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径,等于一个天文单位。根据准确的 T值和m/S值,可以算出地月系统日公转轨道的半长径为1.00000003天文单位。由于地球运动受其他天体摄动的影响,日地平均距离实际为1.0000000236天文单位。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天文单位是根据测定太阳视差π⊙推导出来的。在纽康的天文常数系统中太阳视差π⊙=8奖80,相应的天文单位的长度等于149,500,000公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雷达天文取得了精确的结果。于是,天文单位根据光速c和单位距离光行时τA来导出,1964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常数系统取 A为149,600×10米,把它作为基础常数。
此值从1968年开始,一直要使用到1983年。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常数系统取 A为1.49597870×10米,把它改为导出常数,此值将从1984年起统一采用。
收起
测定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个过程凝聚了几代天文学家的心血。
最早对于日地距离的测定是从19世纪开始的,当时出现了一个天象叫做金星凌日,就是金星从太阳表面经过的天象,这样的天象非常罕见(2012年6月6日还会出现我们人生的最后一次)。但是有一个作用就是测定日地距离,在地球上选两个不同的地方贯彻,因为视角的关系,金星凌日的时间会有一点点微小的偏差,利用这个时间差就可以测出地球到金...
全部展开
测定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个过程凝聚了几代天文学家的心血。
最早对于日地距离的测定是从19世纪开始的,当时出现了一个天象叫做金星凌日,就是金星从太阳表面经过的天象,这样的天象非常罕见(2012年6月6日还会出现我们人生的最后一次)。但是有一个作用就是测定日地距离,在地球上选两个不同的地方贯彻,因为视角的关系,金星凌日的时间会有一点点微小的偏差,利用这个时间差就可以测出地球到金星的距离,然后知道地球距离太阳和金星距离太阳之比(开普勒第三定律,这个很容易,17世纪就知道了)。就可测出日地距离了。
现代对于日地距离的测定使用雷达波完成的,在金星上合的时候发射雷达波(地球,太阳,金星三者一线)测定当时地球距离金星的距离。在金星下合的时候再次发射雷达波(太阳,金星,地球三者一线)在测定距离,如果地球和金星的轨道都是圆轨道的话,两个数值的算术平均就是日地距离了。
但是地球轨道和金星轨道有着微笑的偏心率,地球和金星轨道有着交角,甚至还有考虑到在这个范围上光速并不是瞬间到达的影响。总之要进行一系列的修正。
现在天文爱好者信手拈来的日地平均距离149597870.691km,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数字的背后凝聚了多少天文学家的心血!
回答者: 天顶星 - 十五级 2010-8-20 13:38
检举 “天文单位”这个单位不需要算。
这是人为定义的一个长度单位,也就是把日地平均距离定义成“1天文单位”。因为这个平均距离不是个整数,而且又是个大数,所以就使用“天文单位”来替代一下了。
回答者: 守株待虎 - 六级 2010-8-20 16:03
检举 天文单位(英文:Astronomical Unit,简写AU)是一个长度的单位,约等于地球跟太阳的平均距离。天文常数之一。天文学中测量距离,特别是测量太阳系内天体之间的距离的基本单位,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 一天文单位约等于1.496亿千米。 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会把一天文单位定义为一颗质量可忽略、公转轨道不受干扰而且公转周期为365.2568983日(即一高斯年)的粒子与一个质量相等约一个太阳的物体的距离。当前被接受的天文单位是149,597,870,691±30米(约一亿五千万公里或9300万英里。
天文常数之一。天文学中测量距离,特别是测量太阳系内天体之间的距离的基本单位,以A表示。
1938年以前,天文单位是指在没有大行星摄动作用(见摄动理论)下,从地月系天文单位质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或者说,它是地月系质心绕太阳公转的无摄动椭圆轨道的半长径。根据开普勒定律,在高斯引力常数k、太阳质量S、地月系质量m、地月系到太阳的平均距离A和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T之间有如下关系:[1] 。
当取太阳质量为天文质量单位(即取S=1)、地月系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天文距离单位(即取A=1)时,高斯根据当时的不很精确的T和m/S值,算得k=0.01720209895。1938年第六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把k值固定下来,不再改变。根据这个k值,当取S=1、A=1和m=0时,就可以算出T值为365.2568983263历书日。由此,可以把天文单位的定义改为:当公转周期为365.2568983263历书日时,一个假想的、质量为零的无摄动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径,等于一个天文单位。根据准确的 T值和m/S值,可以算出地月系统日公转轨道的半长径为1.00000003天文单位。由于地球运动受其他天体摄动的影响,日地平均距离实际为1.0000000236天文单位。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天文单位是根据测定太阳视差π⊙推导出来的。在纽康的天文常数系统中太阳视差π⊙=8奖80,相应的天文单位的长度等于149,500,000公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雷达天文取得了精确的结果。于是,天文单位根据光速c和单位距离光行时τA来导出,1964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常数系统取 A为149,600×10米,把它作为基础常数。
此值从1968年开始,一直要使用到1983年。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常数系统取 A为1.49597870×10米,把它改为导出常数,此值将从1984年起统一采用。
回答者: 樊广中 - 六级 2010-8-20 16:19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