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档:2010年上海市初三物理黄浦区二模物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1 19:43:12
求文档:2010年上海市初三物理黄浦区二模物理
求文档:2010年上海市初三物理黄浦区二模物理
求文档:2010年上海市初三物理黄浦区二模物理
大家都为了混个答案嘛,给你了.~~
黄浦区 2010 年初三学业考试模拟考
理化试卷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2010 年 4 月 21 日
物理部分
(满分 90 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物理部分含五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 16 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 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核子
2. 在图 1 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缓慢接触用细线挂起的乒乓球,乒乓球会反复被弹开,利用 这一实验可以研究……………………………………………………………………… ( ) A.声波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波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波传播的快慢
N
S
S
图 1 a b 图 2
电源
3. 如图 2 所示,闭合电键 S 后,小磁针的 N 极由图示静止位置向左偏转,则下列判断中正确
的是………………………………………………………………………………………( ) A.通电螺线管左端是 S 极,电源 a 端是正极 B.通电螺线管左端是 S 极,电源 b 端是正极 C.通电螺线管左端是 N 极,电源 a 端是正极 D.通电螺线管左端是 N 极,电源 b 端是正极
P O Q P O
Q P O
Q P O Q
A B C D
图 3
4. 在图 3 中,O 是杠杆 PQ 的支点,在 P 点挂一重物 G,在 Q 点分别作用不同方向的力 F. 其中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最省力的是图………………… ………………………( )
5.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厘米,蜡烛距凸透镜 16 厘米且
位置不变.在图 4 中,光屏上成的像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是…………………………( )
A B C D
图 4
6. 一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该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 3 牛,则另一个力 的大小及方向…………………………………………………………………………… ( ) A.一定等于 3 牛,方向竖直向上 B.一定大于 3 牛,方向竖直向上 C.可能小于 3 牛,方向竖直向下 D.可能大于 3 牛,方向竖直向下
7. 小李同学设计的自动测高仪的电路如图 5 所示.电路中 R′是滑动变阻器,R 是定值电阻,
电源电压不变.其中能反映身高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大的正确电路图是………………( )
R R R
R V
V V V
R′ S
R′ S
R′ S R′ S
A B C D
图 5
8. P、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 12 米的两点,甲从 P 点向 Q 方向、乙从 Q 点同时沿直线同向而
行,它们运动的 s-t 图像如图 6 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 3 秒,甲、乙相距 3 米 C.甲、乙相遇时离 Q 点 6 米 D.甲到达 Q 点时,乙离 P 点 20 米
s/米
12
9
6
3
甲
t/秒
s/米
12
9
6
3
乙
t/秒
0 1 2 3
4 5 6
0 1 2 3
4 5 6
图 6
二、填空题(共 26 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9. 我国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为 (1)伏.电灯与电灯之间是( 2)的(选填“串联”或“并联”),
电能表是用来测量
的仪表.
10. 图 7 中描述的三个情景,其中能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的是 (4) 图;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
是 (5)图;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 (6) 图.〔均选填“(a)”、“(b)”或“(c)”〕
两块磁铁相互靠近
撞击锤柄,锤头
便紧套在锤柄上
用灌有水的透明软管 作为水平仪
(a) (b) (c)
图 7
11. 2010 年 4 月 15 日,作为世博专用通道的龙耀路过江隧道正式通车.龙耀路隧道是黄浦江 上最长的隧道,长达 4040 米,一辆轿车以 10 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此隧道,需要 (7) 秒.
在轿车从最低处逐渐驶出隧道过程中,轿车的重力势能将
(8) (选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若以隧道为参照物,轿车是 (9)
(选填“运动的”或“静止的”).
12. 某导体两端电压为 3 伏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 0.2 安,则 10 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
量为( 10)库,电流做功为( 11)焦.当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 0.5 安时,它的电阻为( 12) 欧.
13. 我们能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
(13)
形成的;灌有水的游泳池底部,
看上去比实际深度浅, 这是由于光的
(14)
形成的;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荧光屏,
能看到光的三原色是红、
(15) .
14. 2010 年 2 月,年轻的中国冰壶女队在温哥华首次参加 冬奥会就获得铜牌.图 8 是运动员
正在比赛的场景,比赛用的冰壶由花岗岩凿磨制成的.比赛 时冰壶由运动员推出后在一个非常平整的水平冰道上滑行, 运动员在冰壶行进前方的冰道上用冰刷“扫刷”,使冰的内 能增加后熔化成薄薄的一层水,以便冰壶走得更顺滑,这
是由于冰壶受到
(16)
力减小的缘故.冰的内能是通
过 (17)的方式增加的.重力约为 200 牛的冰壶在水平面
图 8
上运动 5 米,重力做功 (18) 焦.
15. 在图 9 所示 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 S, A1
1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由图示位置向左移动时,电流表 S
A A 的示数将 (19)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P
电流表 A 与电流表 A2 的示数的差值跟电流表 A1 示数的 A2
R2
比值 (20)
(选填“大于 1”、“等于 1”或“小于 1”).
图 9
16. 某校学生想为减少越来越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献计献策.于是他们取了质量相等的甲、乙
两种建筑材料粉末,用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做了“探究物体温度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假设两种材料在加热时间相同时,吸收的热量相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 10 所示.请观察实验操作及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材料甲
材料甲
材料乙
材料乙
加热前 加热 10 分钟 加热前 加热 10 分钟
(a) (b)
图 10
(c) (d)
(1)分析比较图 10 中的(a)与(b)或(c)与(d)可得:
(21) .
(2)分析比较图 10 中的(b)和(d)(22) ,请从改善城市热岛
效应的角度出发,你建议在建筑中使用材料 (23) (选填“甲”或“乙”).
三、作图题(共 6 分)
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
17. 重为 3 牛的小球静止在水平面上,请用力的图示法在图 11 中画出它所受到重力 G.
M
A
图 11
B 图 12
N
18.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 12 中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 A'B'.
四、计算题(共 24 分)
请将计 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9. 质量为 2 千克的水温度升高 50℃,求水吸收的热量 Q 吸. [c 水= 4.2×103 焦/(千克•℃)]
20. 将体积为 3104 米 3 的铁块浸没在水中,求铁块受到的浮力 F 浮.
21. 自行车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工具,某车质量为 20 千克.当体重为 600 牛的学生骑着该 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 0.01 米 2,求:
(1)该自行车的重力 G.
(2)该学生骑着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P.
(3)此自行车中某些部件所用钢材的质量为 15.6 千克,若将钢材部件全用密度为 3103 千克/米 3
的合金铝来替代,则自行车的质量比原来可减少多少千克?(钢的密度为 7.8103 千克/米 3 )
22. 在图 13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电流表的量程分别为 0~0.6 安和 0~3 安,电
压表的量程分别为 0~3 伏和 0~15 伏,电阻 R1 和 R2 的阻值分别为 24 欧和 120 欧.求:
(1)当只闭合电键 S1 时,电压表示数为 12 伏,求电流表的示数.
(2)当只闭合电键 S3 时,电阻 R2 消耗的电功率 P2.
(3)现 用阻值不同的电阻 R3 替换 R2 ,替换后要求:通过控制电键的断开或闭合,使电流 表或电压表的示数分别能达到某个量程的最大值,且两个电阻都有电流通过,请通过
计算求出符合上述要求的所有可能的定值电阻 R3 的阻值.
V 0 N 0
1 1
R1 S1
S2 3 3
4 4
S3 R2
A
图 13
5 5
图 14
五、实验题(共 18 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23. 如图 14 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为
(1)
牛;所测物体的重力为 (2)
牛.在
电学实验中,应将电流表(3)(选填“串联”或“并联”)在待测电路中,并使电流从 它的 (4) 接线柱流入 ( 选填“+”或“-”).
24. 在“测定小金属块的密度”的实验中,小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实验目的:测定小金属块的密度.
实验原理:
(5) .
实验器材:待测小金属块、细线、天平(砝码)、 (6) 、烧杯和适量的水等.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 (7) 移至标尺左端零刻 度处.
2.调节横梁两端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3.将小金属块放置在天平的 (8)盘,测量并记录它的质量.
……
5.测量并记录金属块的体积.
25. 小李同学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所用电源电压不变,小灯标有“2.5V”字样,
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 2A”字样,他正确连接电路及操作,闭合电键后发现小灯不亮, 观察到电流表示数为 0.3 安,电压表示数为 0,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小灯或 滑动变阻器上,则电路故障是 (9) .该同学排除故障后又重新实验,当观察到小灯
两端的电压为 (10)伏时,小灯正常发光,此时滑动变阻器滑片恰好在中点(即连入电路的电阻为 10 欧),则通过小灯的电流为 (11) 安,小灯的额定功率为 (12) 瓦.
26. 王强和李敏两位同学用如图 15 所示的装置做“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
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他们将两只完全相同的 U 形管压强计的金 属盒粘合在一起,作为研究的物体,金属盒 的橡皮膜分别朝向外,作为物体的上、下表 面,两金属盒分别用橡皮管连在完全相同的
图 15
甲、乙 U 形管上,如图 15(a)所示.将物体先后浸没在 A、B、C 三种液体中(A<B
<C),观察 U 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差,如图 15(b)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液体 液体 A 液体 B 液体 C
实 验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 h(米)
0.02
0.04
0.06
0.02
0.04
0.06
0.02
0.04
0.06
甲 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格)
1
2
3
2
4
6
3
6
9
乙 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格)
2
3
4
4[来源:学科网ZXXK]
6
8
6
9
12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 与 3(或 4、5 与 6 或 7、8 与 9)等数据中上表面到液面的距
离 h 和甲 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3) .
(2)王强同学分析比较了实验序号 1、4 与 7(或 2、5 与 8 或 3、6 与 9)等数据中上表面 到液面的距离 h 和甲 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 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不同,物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同.李敏同学分析比较 了实验序号 3 与 4(或 5 与 7)等数据中乙 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无关.你认为王强的分
析 (14)
,李敏的分析
(15)
.(均选填 “合理且结论完整”、“合
理但结论不完整”或“错误”)[来源:Z§xx§k.Com]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第四和第五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 与 3(或 4、5 与 6 或 7、8 与 9)中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
的初步结是 : (16) .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7) 中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8) .
黄浦区 2010 年初三学业考试模拟考
物理试卷
答案与评分标准
题 号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6 分 )
(每题 2 分)
1.C 2.B 3.C 4.B 5.A 6.A 7.B 8.D
二、填空题
(26 分)
914 和 16(2) 每格 1 分;
15 和 16(1) 每格 2 分 9. 220; 并联; 消耗电能 10.(b); (c); (a)
11.404; 增大;运动的
12.2; 6; 15 13.反射; 折射; 绿、蓝
14.摩擦; 做功; 0
15.不变; 等于 1
16.(1)建筑材料(或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2)质量相等的不同的建筑材料(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 度不同;甲
三、作图题
(6 分)
(每题 3 分)
17.(图略)作用点、大小及方向,错一个扣 1 分
18.(图略)对称、虚像及箭头,错一个扣 1 分
四、 计 算 题
(24分)
[来源:学_科_网][来源:学科网]
19.
(4 分)
[来源:Zxxk.Com]
Q 吸=cmΔt 2 分[来源:学,科,网Z,X,X,K]
=4.2×103 焦/(千克•ºC)×2 千克×50ºC 1 分
=4.2×105 焦 1 分
20.
(4 分)
F 浮=ρ液 g V 排 1 分
=ρ水 g V 物 1 分
=1.0×103 千克/米 3×9.8 牛/千克×3×10-4 米 3 1 分
=2.94 牛 1 分
21.
(7 分)
(1)G=mg 1 分
=20 千克×9.8 牛/千克=196 牛 1 分
(2)F=G 车+G 人 =196 牛 +600 牛=796 牛 1 分
P=F/S= 796 牛/0.01 米 2=79600 帕 1 分
(3)V =m /ρ =15.6 千克/(7.8×103 千克/米 3)=2×10-3 米 3 1 分
钢 纲 钢
m =ρ V =3×103 千克/米 3×2×10-3 米 3=6 千克 1 分
铝 铝 钢
Δm=m 钢-m 铝=15.6 千克-6 千克=9.6 千克 1 分
22.
(9 分) (1)I =I1=U1/R1 1 分
=12 伏/24 欧 1 分
=0.5 安 1 分
(2)I2=U2/R2 =12 伏/120 欧=0.1 安 1 分
P2=U2 I2
=12 伏×0.1 安 1 分
=1.2 瓦 1 分
(3)电路 中电阻 R1、R3 同时都有电流通过,只闭合电键 S2 ,电阻 R1、R3
串联;只断开电键 S2 ,电阻 R1、R3 并联.
①当电阻 R1、R3 串联时,
因为 Imax=U/ R1=0.5 安,所以电流达不到电流表两个量程的最大值. 因为电源电压 U=12 伏,所以电压 U1 达不到电压表 0~15 伏量程的最 大值.
当 U1=3 伏时,达到电压表 0~3 伏量程的最大值.
R3=(U-U1)/(U1/ R1)=72 欧
②当电阻 R1、R3 并联时,
当 I=3 安时,达到电流表 0~3 安的量程的最大值.
R3=U/(I-U/ R1)=4.8 欧 3 分 因为电源电压 U=12 伏,所以电压 U1 达不到
电压表 0~15 伏量程的最大值.
当 I=0.6 安时,达到电流表 0~0.6 安量程的最大值.
R3=U/(I-U/ R1)=120 欧=R2(不作为替换电阻)
说明:在计算中,有关单位错写、漏写,总扣 1 分.
五、实验题
(18 分)
(每格 1 分)
23. 0~5; 3.8; 串联; +
24. ρ=m /V; 量筒; 游码; 左
25.小灯短路; 2.5; 0.35; 0.875
26.(1)同种液体中,物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与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成 正比
(2)合理但结论不完整; 错误
(3)(a)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同一物体,下、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差 值是一个定值.(其他正确表达均得分)
(b)1、2 与 3 和 4、5 与 6 和 7、8 与 9; 浸没在不同液体中的同一物体,液体密度越大,物体下、上表 面受到的液体压强差越大.(其他正确表达均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