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档:2010年上海市初三物理黄浦区二模物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1 19:43:12
求文档:2010年上海市初三物理黄浦区二模物理求文档:2010年上海市初三物理黄浦区二模物理求文档:2010年上海市初三物理黄浦区二模物理大家都为了混个答案嘛,给你了.~~黄浦区2010年初三学业考试

求文档:2010年上海市初三物理黄浦区二模物理
求文档:2010年上海市初三物理黄浦区二模物理

求文档:2010年上海市初三物理黄浦区二模物理
大家都为了混个答案嘛,给你了.~~
黄浦区 2010 年初三学业考试模拟考
理化试卷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2010 年 4 月 21 日
物理部分
(满分 90 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物理部分含五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 16 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 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核子
2. 在图 1 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缓慢接触用细线挂起的乒乓球,乒乓球会反复被弹开,利用 这一实验可以研究……………………………………………………………………… ( ) A.声波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波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波传播的快慢
N
S
S
图 1 a b 图 2
电源
3. 如图 2 所示,闭合电键 S 后,小磁针的 N 极由图示静止位置向左偏转,则下列判断中正确
的是………………………………………………………………………………………( ) A.通电螺线管左端是 S 极,电源 a 端是正极 B.通电螺线管左端是 S 极,电源 b 端是正极 C.通电螺线管左端是 N 极,电源 a 端是正极 D.通电螺线管左端是 N 极,电源 b 端是正极

P O Q P O

Q P O

Q P O Q

A B C D
图 3
4. 在图 3 中,O 是杠杆 PQ 的支点,在 P 点挂一重物 G,在 Q 点分别作用不同方向的力 F. 其中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最省力的是图………………… ………………………( )

5.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厘米,蜡烛距凸透镜 16 厘米且
位置不变.在图 4 中,光屏上成的像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是…………………………( )

A B C D
图 4
6. 一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该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 3 牛,则另一个力 的大小及方向…………………………………………………………………………… ( ) A.一定等于 3 牛,方向竖直向上 B.一定大于 3 牛,方向竖直向上 C.可能小于 3 牛,方向竖直向下 D.可能大于 3 牛,方向竖直向下
7. 小李同学设计的自动测高仪的电路如图 5 所示.电路中 R′是滑动变阻器,R 是定值电阻,
电源电压不变.其中能反映身高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大的正确电路图是………………( )
R R R
R V
V V V

R′ S

R′ S

R′ S R′ S

A B C D
图 5
8. P、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 12 米的两点,甲从 P 点向 Q 方向、乙从 Q 点同时沿直线同向而
行,它们运动的 s-t 图像如图 6 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 3 秒,甲、乙相距 3 米 C.甲、乙相遇时离 Q 点 6 米 D.甲到达 Q 点时,乙离 P 点 20 米

s/米
12
9
6
3


t/秒

s/米
12
9
6
3


t/秒

0 1 2 3

4 5 6

0 1 2 3

4 5 6

图 6
二、填空题(共 26 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9. 我国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为 (1)伏.电灯与电灯之间是( 2)的(选填“串联”或“并联”),

电能表是用来测量

的仪表.

10. 图 7 中描述的三个情景,其中能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的是 (4) 图;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
是 (5)图;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 (6) 图.〔均选填“(a)”、“(b)”或“(c)”〕


两块磁铁相互靠近

撞击锤柄,锤头
便紧套在锤柄上

用灌有水的透明软管 作为水平仪

(a) (b) (c)
图 7
11. 2010 年 4 月 15 日,作为世博专用通道的龙耀路过江隧道正式通车.龙耀路隧道是黄浦江 上最长的隧道,长达 4040 米,一辆轿车以 10 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此隧道,需要 (7) 秒.
在轿车从最低处逐渐驶出隧道过程中,轿车的重力势能将

(8) (选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若以隧道为参照物,轿车是 (9)

(选填“运动的”或“静止的”).

12. 某导体两端电压为 3 伏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 0.2 安,则 10 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
量为( 10)库,电流做功为( 11)焦.当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 0.5 安时,它的电阻为( 12) 欧.

13. 我们能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

(13)

形成的;灌有水的游泳池底部,
看上去比实际深度浅, 这是由于光的

(14)

形成的;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荧光屏,

能看到光的三原色是红、

(15) .

14. 2010 年 2 月,年轻的中国冰壶女队在温哥华首次参加 冬奥会就获得铜牌.图 8 是运动员
正在比赛的场景,比赛用的冰壶由花岗岩凿磨制成的.比赛 时冰壶由运动员推出后在一个非常平整的水平冰道上滑行, 运动员在冰壶行进前方的冰道上用冰刷“扫刷”,使冰的内 能增加后熔化成薄薄的一层水,以便冰壶走得更顺滑,这

是由于冰壶受到

(16)

力减小的缘故.冰的内能是通

过 (17)的方式增加的.重力约为 200 牛的冰壶在水平面
图 8
上运动 5 米,重力做功 (18) 焦.

15. 在图 9 所示 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 S, A1
1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由图示位置向左移动时,电流表 S
A A 的示数将 (19)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P
电流表 A 与电流表 A2 的示数的差值跟电流表 A1 示数的 A2
R2

比值 (20)

(选填“大于 1”、“等于 1”或“小于 1”).
图 9

16. 某校学生想为减少越来越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献计献策.于是他们取了质量相等的甲、乙
两种建筑材料粉末,用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做了“探究物体温度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假设两种材料在加热时间相同时,吸收的热量相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 10 所示.请观察实验操作及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材料甲

材料甲

材料乙

材料乙

加热前 加热 10 分钟 加热前 加热 10 分钟

(a) (b)

图 10

(c) (d)

(1)分析比较图 10 中的(a)与(b)或(c)与(d)可得:

(21) .

(2)分析比较图 10 中的(b)和(d)(22) ,请从改善城市热岛
效应的角度出发,你建议在建筑中使用材料 (23) (选填“甲”或“乙”).
三、作图题(共 6 分)
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
17. 重为 3 牛的小球静止在水平面上,请用力的图示法在图 11 中画出它所受到重力 G.
M
A

图 11

B 图 12

N
18.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 12 中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 A'B'.
四、计算题(共 24 分)
请将计 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9. 质量为 2 千克的水温度升高 50℃,求水吸收的热量 Q 吸. [c 水= 4.2×103 焦/(千克•℃)]
20. 将体积为 3104 米 3 的铁块浸没在水中,求铁块受到的浮力 F 浮.
21. 自行车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工具,某车质量为 20 千克.当体重为 600 牛的学生骑着该 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 0.01 米 2,求:
(1)该自行车的重力 G.
(2)该学生骑着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P.
(3)此自行车中某些部件所用钢材的质量为 15.6 千克,若将钢材部件全用密度为 3103 千克/米 3
的合金铝来替代,则自行车的质量比原来可减少多少千克?(钢的密度为 7.8103 千克/米 3 )

22. 在图 13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电流表的量程分别为 0~0.6 安和 0~3 安,电
压表的量程分别为 0~3 伏和 0~15 伏,电阻 R1 和 R2 的阻值分别为 24 欧和 120 欧.求:
(1)当只闭合电键 S1 时,电压表示数为 12 伏,求电流表的示数.
(2)当只闭合电键 S3 时,电阻 R2 消耗的电功率 P2.
(3)现 用阻值不同的电阻 R3 替换 R2 ,替换后要求:通过控制电键的断开或闭合,使电流 表或电压表的示数分别能达到某个量程的最大值,且两个电阻都有电流通过,请通过
计算求出符合上述要求的所有可能的定值电阻 R3 的阻值.
V 0 N 0
1 1
R1 S1
S2 3 3
4 4

S3 R2
A

图 13

5 5
图 14

五、实验题(共 18 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23. 如图 14 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为

(1)

牛;所测物体的重力为 (2)


牛.在

电学实验中,应将电流表(3)(选填“串联”或“并联”)在待测电路中,并使电流从 它的 (4) 接线柱流入 ( 选填“+”或“-”).
24. 在“测定小金属块的密度”的实验中,小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实验目的:测定小金属块的密度.

实验原理:

(5) .

实验器材:待测小金属块、细线、天平(砝码)、 (6) 、烧杯和适量的水等.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 (7) 移至标尺左端零刻 度处.
2.调节横梁两端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3.将小金属块放置在天平的 (8)盘,测量并记录它的质量.
……
5.测量并记录金属块的体积.
25. 小李同学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所用电源电压不变,小灯标有“2.5V”字样,
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 2A”字样,他正确连接电路及操作,闭合电键后发现小灯不亮, 观察到电流表示数为 0.3 安,电压表示数为 0,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小灯或 滑动变阻器上,则电路故障是 (9) .该同学排除故障后又重新实验,当观察到小灯
两端的电压为 (10)伏时,小灯正常发光,此时滑动变阻器滑片恰好在中点(即连入电路的电阻为 10 欧),则通过小灯的电流为 (11) 安,小灯的额定功率为 (12) 瓦.

26. 王强和李敏两位同学用如图 15 所示的装置做“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
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他们将两只完全相同的 U 形管压强计的金 属盒粘合在一起,作为研究的物体,金属盒 的橡皮膜分别朝向外,作为物体的上、下表 面,两金属盒分别用橡皮管连在完全相同的
图 15
甲、乙 U 形管上,如图 15(a)所示.将物体先后浸没在 A、B、C 三种液体中(A<B
<C),观察 U 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差,如图 15(b)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液体 液体 A 液体 B 液体 C
实 验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 h(米)
0.02
0.04
0.06
0.02
0.04
0.06
0.02
0.04
0.06
甲 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格)
1
2
3
2
4
6
3
6
9
乙 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格)
2
3
4
4[来源:学科网ZXXK]
6
8
6
9
12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 与 3(或 4、5 与 6 或 7、8 与 9)等数据中上表面到液面的距

离 h 和甲 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3) .

(2)王强同学分析比较了实验序号 1、4 与 7(或 2、5 与 8 或 3、6 与 9)等数据中上表面 到液面的距离 h 和甲 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 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不同,物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同.李敏同学分析比较 了实验序号 3 与 4(或 5 与 7)等数据中乙 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无关.你认为王强的分

析 (14)

,李敏的分析

(15)

.(均选填 “合理且结论完整”、“合

理但结论不完整”或“错误”)[来源:Z§xx§k.Com]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第四和第五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 与 3(或 4、5 与 6 或 7、8 与 9)中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

的初步结是 : (16) .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7) 中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8) .
黄浦区 2010 年初三学业考试模拟考
物理试卷
答案与评分标准
题 号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6 分 )
(每题 2 分)
1.C 2.B 3.C 4.B 5.A 6.A 7.B 8.D
二、填空题
(26 分)
914 和 16(2) 每格 1 分;
15 和 16(1) 每格 2 分 9. 220; 并联; 消耗电能 10.(b); (c); (a)
11.404; 增大;运动的
12.2; 6; 15 13.反射; 折射; 绿、蓝
14.摩擦; 做功; 0
15.不变; 等于 1
16.(1)建筑材料(或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2)质量相等的不同的建筑材料(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 度不同;甲
三、作图题
(6 分)
(每题 3 分)
17.(图略)作用点、大小及方向,错一个扣 1 分
18.(图略)对称、虚像及箭头,错一个扣 1 分
四、 计 算 题
(24分)
[来源:学_科_网][来源:学科网]
19.
(4 分)
[来源:Zxxk.Com]
Q 吸=cmΔt 2 分[来源:学,科,网Z,X,X,K]
=4.2×103 焦/(千克•ºC)×2 千克×50ºC 1 分
=4.2×105 焦 1 分

20.
(4 分)
F 浮=ρ液 g V 排 1 分
=ρ水 g V 物 1 分
=1.0×103 千克/米 3×9.8 牛/千克×3×10-4 米 3 1 分
=2.94 牛 1 分

21.
(7 分)
(1)G=mg 1 分
=20 千克×9.8 牛/千克=196 牛 1 分
(2)F=G 车+G 人 =196 牛 +600 牛=796 牛 1 分
P=F/S= 796 牛/0.01 米 2=79600 帕 1 分
(3)V =m /ρ =15.6 千克/(7.8×103 千克/米 3)=2×10-3 米 3 1 分
钢 纲 钢
m =ρ V =3×103 千克/米 3×2×10-3 米 3=6 千克 1 分
铝 铝 钢
Δm=m 钢-m 铝=15.6 千克-6 千克=9.6 千克 1 分


22.
(9 分) (1)I =I1=U1/R1 1 分
=12 伏/24 欧 1 分
=0.5 安 1 分
(2)I2=U2/R2 =12 伏/120 欧=0.1 安 1 分
P2=U2 I2
=12 伏×0.1 安 1 分
=1.2 瓦 1 分
(3)电路 中电阻 R1、R3 同时都有电流通过,只闭合电键 S2 ,电阻 R1、R3
串联;只断开电键 S2 ,电阻 R1、R3 并联.
①当电阻 R1、R3 串联时,
因为 Imax=U/ R1=0.5 安,所以电流达不到电流表两个量程的最大值. 因为电源电压 U=12 伏,所以电压 U1 达不到电压表 0~15 伏量程的最 大值.
当 U1=3 伏时,达到电压表 0~3 伏量程的最大值.
R3=(U-U1)/(U1/ R1)=72 欧
②当电阻 R1、R3 并联时,
当 I=3 安时,达到电流表 0~3 安的量程的最大值.
R3=U/(I-U/ R1)=4.8 欧 3 分 因为电源电压 U=12 伏,所以电压 U1 达不到
电压表 0~15 伏量程的最大值.
当 I=0.6 安时,达到电流表 0~0.6 安量程的最大值.
R3=U/(I-U/ R1)=120 欧=R2(不作为替换电阻)

说明:在计算中,有关单位错写、漏写,总扣 1 分.
五、实验题
(18 分)
(每格 1 分)
23. 0~5; 3.8; 串联; +
24. ρ=m /V; 量筒; 游码; 左
25.小灯短路; 2.5; 0.35; 0.875
26.(1)同种液体中,物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与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成 正比
(2)合理但结论不完整; 错误
(3)(a)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同一物体,下、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差 值是一个定值.(其他正确表达均得分)
(b)1、2 与 3 和 4、5 与 6 和 7、8 与 9; 浸没在不同液体中的同一物体,液体密度越大,物体下、上表 面受到的液体压强差越大.(其他正确表达均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