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洲汽水厂被收购本来是一间很出名很有历史的大企业,为什么会沦落到被香雪制药收购了呢?有谁了解其中的详情吗?我刚被调到这里实习,想了解下它的历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8 14:50:20
广州亚洲汽水厂被收购本来是一间很出名很有历史的大企业,为什么会沦落到被香雪制药收购了呢?有谁了解其中的详情吗?我刚被调到这里实习,想了解下它的历史广州亚洲汽水厂被收购本来是一间很出名很有历史的大企业,

广州亚洲汽水厂被收购本来是一间很出名很有历史的大企业,为什么会沦落到被香雪制药收购了呢?有谁了解其中的详情吗?我刚被调到这里实习,想了解下它的历史
广州亚洲汽水厂被收购
本来是一间很出名很有历史的大企业,为什么会沦落到被香雪制药收购了呢?有谁了解其中的详情吗?我刚被调到这里实习,想了解下它的历史

广州亚洲汽水厂被收购本来是一间很出名很有历史的大企业,为什么会沦落到被香雪制药收购了呢?有谁了解其中的详情吗?我刚被调到这里实习,想了解下它的历史
亚洲汽水厂的式微,自然少不了资金缺乏、管理瓶颈、体制之难等原因.但我认为还有一点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合资之痒. 1993年,亚洲汽水厂在内外交困下,终于和百事可乐合资.但是这次合资没有给亚洲汽水厂带来期望中的重振和辉煌,而是加快了亚洲汽水在市场上消失的进程. 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活力28、美加净牙膏就是在与外方合资后,品牌被冷冻,尽管后来花巨资买回品牌,但已经是元气大伤、狂澜难挽.合资并未带来期望中的聘礼,反而赔掉了自己的嫁妆. 国产品牌要想坚持下去,还是得走自己的路,多动脑筋研究市场.像几年前的健力宝,行内行外的人都认为它不行了,但“第五季”一出,一个企业就被盘活了. 还是一句老话: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为什么会沦落?
  "亚洲"汽水中惊现5号电池
  在陈女士家中,记者看到了那瓶泡着五号电池的汽水,发现这种零售价1元一瓶的汽水瓶盖上注着“碧柠味”,铁盖子还未被打开,那截电视赫然在内.
  陈女士说,事情发生后,她向厂家电话投诉,厂家给予了回复,提出两种解决方式,第一,以一赔五,即赔偿给她五瓶汽水;第二,返还给她一元钱.这种解决方法陈女士感到不能接受.随后,她也找到亚洲汽水在本地的业务员,陈女士说,对方态度很不好,质问自己“是不是想要钱啊?”
  1.说说发展:
  广州亚洲汽水厂是广东省生产汽水历史最长的企业,素以“亚洲汽水,够气够味”称誉省、港、澳.亚洲汽水“够气”是因为其中含有足够的二氧化碳,喝起来带劲;亚洲汽水“够味”是因为工艺配方独特,用料讲究,保持原汁原味.正如前广州市委书记许士杰到该厂视察时的题词所道:“色鲜气足味清香,质量双优历史长:设备更新选料美,亚洲添翼正翱翔.”
  30年代,曾在屈臣氏汽水厂工作过的李智扬与李冠玲、梁汉奇、黄有桐、王贞三等11人集资筹办汽水厂,购置一台旧12头汽水机和300平方米的厂房,于 1946年2月在大德街80号正式开业,还请当时省参议员甘丽初题了“亚洲汽水厂”的招牌.工厂成立董事会,李冠玲为董事长,李智扬为经理.工人大多为股东们的家属.他们采取以销定产的灵活方式,由专人察看市场行情,随时送货上门.还在推销广告方面下了一番功夫,编了一段琅琅上口的广告词:“亚洲汽水,汽水亚洲;有我咁好气,没我咁长气;有我咁长气,没我咁好味.”在广播电台和报纸上反复宣传,使亚洲汽水名传遐迩,家喻户晓.李智扬还十分注意产品的质量,并采取薄利多销的经营方针,这样一来,“亚洲汽水,够气够味”、“质优价廉”的美誉就迅速传遍全市,产品供不应求,投产当年便生产了200多万瓶.到1949年厂址迁到大德路298号时,亚洲汽水厂已拥有3台12头汽水机,职工80多人,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年产量达500多万瓶.这时的亚洲汽水已在广州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是广州市场上唯一的甲级汽水.与此同时,李智扬等人又在澳门开设了另一家分厂,“亚洲汽水,够气够味”的声誉开始传到澳门,随后又传到香港.
  1956年3月,亚洲汽水厂实行公私合营,并改名为“公私合营亚洲汽水糖果厂”,合营后首任厂长是蒋世芳,副厂长是李智扬、王澍.同时又先后兼并了时安、琼南、同兴、新华、回民糖果工场等5间小型糖果厂,并先后在晏公街、惠福西路、太平南路建了糖果车间.
  到了60年代初,广州市只剩下3家生产汽水的厂家(亚洲、兴华和广东饮料厂),年产量约2000万瓶.但当时人们的消费水平还不高,汽水市场已趋于饱和.在此情形下,国产汽水要生存下去,就需要开拓新的市场.1964年,在当时广东省省长陈郁的支持下,生产首批亚洲苹果汽水,于同年国庆节期间在香港推出.由于亚洲汽水在香港已拥有一定的声誉,加上又是解放后我国汽水首次运到香港,因而销路颇佳,市民排队购买,运去的几万箱汽水短短几天就销售一空.亚洲汽水厂随即扩大生产,增加了沙示、橙汁等品种,并将市场扩展到澳门,随后又扩展到新加坡,这是当时我国唯一打入国际市场的汽水产品.由于汽水出口量的增加,原有的厂房和设备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1966年初,广州市轻工业局将中亚枧厂1000平方米厂房和兴华汽水厂的设备及人员并入亚洲汽水厂,把亚洲汽水厂的糖果车间划归兴华厂,亚洲汽水厂再次成为专门生产汽水企业.同年10月,外贸部门投资60多万元,在现厂址(天河路6号)兴建亚洲汽水厂新厂房,目的是建一间专门生产出口汽水的专业厂(内销汽水由广东饮料厂生产).设计占地面积约23000平方米,年产量为2500万瓶.经过几个月的奋斗,1967年5月1日,亚洲汽水厂正式投产,当年即出口汽水38万箱.到了1968年底,广东饮料厂的汽水车间并入亚洲汽水厂.从此亚洲汽水厂成为广州市独家经营的汽水厂.
  “文化大革命”期间,亚洲汽水厂先后改名为广州饮料二厂、广州饮料总厂一分厂、广州汽水厂,直到1984年1月1日,才恢复原名.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汽水已成为一般群众的常用饮料;加上广州地区天气炎热,汽水消耗量大,每到炎炎夏季,汽水就供不应求.于是,生产汽水的厂家如雨后春笋出现,当时光是广州市就有72家之多,广州汽水市场内亚洲汽水厂“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厂长何杰和他的伙伴们意识到,亚洲汽水的质量虽好,但由于设备和包装落后,产量低,要想继续在广州市场上取得优势,并走向全国,只有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更新设备.他们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引进新设备与改造原有旧设备并举的做法.在全国汽水需求量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厂领导又决定采用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世界各地设分厂的经验,输出技术,利用各地的人力、财力和销售市场,产销“亚洲汽水”.于是,亚洲汽水厂龙门分厂便于1984年5月诞生,随后就一发不可遏止,到了1988年底,在全国各地发展为21间分厂;其中外省有11家.大力兴办分厂为提高亚洲汽水在全国的知名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亚洲汽水厂乌鲁木齐分厂剪彩时,该市政府负责人说:“我们同亚洲汽水厂合作,打破了解放几十年来新疆人民没有高档汽水喝的局面.”“亚洲汽水,够气够味”的美誉传遍全国各地.
  1984年6月,亚洲汽水厂成为广州市首批70家扩权企业之一,同年底,开始实行厂长负责制.张桂源厂长高瞻远瞩,认为要使亚洲汽水走向全国,定向世界,光靠办分厂是不够的,还应该改革几十年来瓶装一贯制的做法,采用国际上流行的新包装,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从1985年开始,亚洲汽水厂先后筹集数千万元资金,引进了两条瑞典产的利东包生产线,联邦德国产的一条二片罐生产线和美国产的一条1.25升PET瓶装和玻璃瓶装两用生产线及其水处理系统、糖浆处理系统等附属工程,使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1987年11月,亚洲饮料集团公司宣告成立.亚洲饮料集团公司是一个以亚洲饮料为龙头,集科研、原材料基地、销售、横向联营为一体的半紧密型的联合体.它的成立,是亚洲汽水厂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代表产品:成立之初亚洲汽水厂就生产汽水和果汁;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产苹果汽水、沙示汽水;七十年代推出浓缩固体饮料;八十年代推出珠江牌鲜橙汁汽水、亚洲可乐、红星牌沙示汽水等;九十年代以来汽水品种增多,果汁汽水有珠江桥牌鲜橙汁汽水、橙宝汽水、红星牌橙汁汽水、美津牌橙芒汽水、菠萝汽水;可乐型汽水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亚洲可乐;运动饮料有冠力牌高能运动饮料、凌空牌高能饮料等. 质检报告 爱情的汽水与偏执的味蕾 爱情就像汽水一样.相信所有把少男少女的岁月托付给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人,都能够理解这句诗. 甜蜜、清爽甚至有一点点昂贵,汽水带来有关上世纪八十年代幸福生活的联想,当时的广州,最有名的就是亚洲汽水,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二十年前二毛五分钱的汽水味道至今还和岭南城市炎热的夏天联系在一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那种味道就从我们的舌尖溜走了. 今天,亚洲汽水厂已经几经变革,变成亚洲饮料公司,这也是很多人告诉我们“亚洲汽水厂已经停产”的原因.在此之前,它曾经与百事可乐公司合资,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们是该喝“洋水”还是喝“国水”的争论中是一件大事,如今这样的争论已经烟消云散,没有人计较饮料背后的“经济成分”. 二十年前,汽水曾经是饮料的代名词,《广州市志》有关广州工业发展的记述中有专门一章是讲汽水的,今天,汽水的概念已经被碳酸饮料所代替. 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在今天的饮料市场,仍旧没有什么能够带给我们和当年的亚洲汽水一样的感觉,味蕾的记忆永远无可指责地偏颇,这也许将永远成为记忆中的一部分吧. 地理记忆 汽水厂和城市的变迁 迁移路线:大德路→环市路→开发区 也许是有意也许是无心,亚洲汽水厂的变迁之路恰好和城市的变化节奏一致,在这漫长的六十年间,亚洲汽水厂一路东进,尽管起起伏伏,但始终在城市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大德路:前店后厂 在广州的《华侨志》上,还可以查到有关亚洲汽水厂的资料.亚洲汽水厂在“大德路398号(解放后是298号),资金73129元,111人王树”. 原来大德路亚洲汽水厂的位置“大德路298号”,现在是广东省中医院,已经不复当年的模样.很多老广州回忆解放初期的大德路,虽然不像沿江路、北京路是喧闹的商业中心,但也是店铺、工厂林立,比如天工布厂、铆钉厂,还有两家分别名为“别有天”和“乐天”的殡仪馆,这些都是广州的老字号,今天已经不存在了,不过现在想起来,有一些杂乱但充满生活气息. 1956年公私合营,亚洲汽水厂先后兼并了时安、琼南、同兴、新华、回民糖果工场等5间小型糖果厂,并先后在晏公街、惠福西路、太平南路建了糖果车间. 大德路的亚洲汽水厂总厂基本上保留着“前店后厂”的模式,但已经颇有规模,“前店”是一栋三层楼房,一楼是零售与批发店,二楼是办公室,三楼基本上放置原材料.“后厂”已经有4条生产线,使用的是来自英国的12头汽水机. 环市路:珠江水换美元 1966年亚洲汽水厂搬到今天的天河路6号时,天河路、环市路都还未建成,现在的亚洲汽水厂职工宿舍的位置还都是一片农田,所以当时的汽水厂连具体的门牌号码都没有,一般就说成厂址在“东风路尾”.尽管亚洲汽水厂搬走才几年,但依旧没有留下太多的遗迹,老职工介绍老厂房是没了,但今天东风广场门口的一棵大榕树、一棵木棉树,倒是一直还在.另外原汽水厂门口的公共汽车站一直被称作是“亚洲汽水厂站”,这两年才改过来. 建新厂房是为了出口的需要,当时广州市外贸部门支持亚洲汽水出口,提出了“珠江水换美元”的口号,当时的广州市轻工业局将中亚枧厂1000平方米厂房和兴华汽水厂的设备及人员并入亚洲汽水厂,把亚洲汽水厂的糖果车间划归兴华厂,使亚洲汽水厂再次成为专门生产汽水的企业,并且在同年10月,由外贸部门投资60多万元,在天河路6号兴建亚洲汽水厂新厂房,目的是建一个专门生产出口汽水的专业厂,设计占地面积约23000平方米,年产量为2500万瓶.经过几个月的奋斗,1967年5月1日,新的亚洲汽水厂正式投产,产品以出口为主. 开发区:分分合合 我们在开发区亚洲饮料公司采访,看到今天的“亚洲”厂房规模还比较大,但受销量限制,生产线没有全部开动. 1993年,百事可乐与亚洲汽水厂合资,在广州成立百事亚洲饮料有限公司,1996年新成立的企业落户到广州开发区.到2002年,百事结束与亚洲的合资. 虽然历经几次分分合合的变化,但今天的亚洲饮料公司仍旧在开发区落户,生产以“亚洲”为品牌的饮料.据了解,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有八大碳酸饮料企业,都差不多经历了和亚洲汽水一样的道路,今天亚洲能够仍旧保留着自己的品牌的,已经非常不易. 历史一页 “有我好气,没我长气” 广州亚洲汽水厂是广东省生产汽水历史最长的企业,1946年2月在大德街80号正式开业.最初是由曾在屈臣氏汽水厂工作过的李智扬与李冠玲、梁汉奇、黄有桐、王贞三等11人集资筹办的.解放前的股东有几位当时参与筹建的华侨因为多有海外从商和公司工作的经验,因此汽水厂在经营中颇有特点. “够气够味” 汽水厂成立之初,投资者们就请当时省参议员甘丽初题了“亚洲汽水厂”的招牌.工厂成立董事会,李冠玲为董事长,李智扬为经理,工人大多为股东们的家属.在随后的时间中,亚洲汽水已在广州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是广州市场上唯一的甲级汽水.亚洲汽水厂的员工还为自己的产品编了一段琅琅上口的广告词:“亚洲汽水,汽水亚洲;有我好气,没我长气;有我长气,没我好味.”从那时候开始,“亚洲汽水,够气够味”的口号就流传开了.可见在解放前,能够让汽水在好味的情况下够“长气”、“好气”已经相当不容易. 广告轰炸 在老广州的记忆里,汽水厂的广告手段还不只这些,他们还把亚洲汽水的口号写在公共汽车上,成为最早的广州流动广告.据说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电影院里放映电影之前,以及电台都会播放汽水广告,像海角红楼游泳场,也有广告标语,珠江边的建筑物顶有汽水广告牌,一到晚上还用灯光照亮.正是这段时间的“广告宣传”,将亚洲汽水的大名远播港澳和东南亚,为以后的大量出口打下了基础. 独家配方 亚洲汽水扬名海内外,以质量、口味见长,汽水的配方是个关键的因素.据说当年配方的持有人也颇有商业头脑,其中一位叫黄维的投资人掌握了沙示汽水焦糖的配方,他在公私合营后,公布了一部分配方,另外一部分自己亲自掌握,在沙示汽水的生产车间,每次都是由他配放自己制成的焦糖,工厂曾经请一位工程师跟着他工作,但也始终没有获得秘方. 因为黄老先生的焦糖配方独特,所以很多其他的食品企业都到亚洲汽水厂购买焦糖原料.今天看来,当年黄师傅对秘方的保护颇有市场经济意识,对品牌的保护也很有好处. 记忆碎片 那是最闪亮的岁月 1958年:汽水挂起来卖 亚洲汽水厂在大德路时,属于“前店后厂”的格局,据老员工介绍,当时的汽水是奢侈品,征收比较高的税,因此价格很高.在店里,汽水是由绳子拴住挂起来卖的.一到晚上还有灯光照着,显示出汽水的“尊贵”地位. 而当时买汽水的,以一些酒店为主,比如胜利大厦、新华酒店、新亚酒店等. 1966年:点着蜡烛建新汽水厂 1966年,外贸部门投资兴建亚洲汽水厂新厂房,1966年10月14日动工,这一天也是广州解放纪念日,当时外贸部门的要求是,要在第二年的五一之前,投入生产,大批工人吃住在工地,终于在半年的时间内建成新汽水厂,当时汽水厂工地附近,还是一片农田,没有电,职工们都是自带蚊帐,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内,晚上要点蜡烛才行. 1979年:给牛喝汽水 直到改革开放前期,汽水都是市民生活中的高档饮料,比如当时的雪条是一两分钱,而汽水要一两毛钱,可见差别之大. 亚洲汽水厂有一个叫做沙示汽水的传统品种,因为含有冬青和焦糖,有预防感冒的作用,因此在夏天特别受欢迎,据说当时有农民自己舍不得喝汽水,却在夏天给牛喝上一瓶沙示. 1984年:买“负品”要厂长批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婚礼上摆亚洲汽水,还是相当体面的.不过即使是汽水厂的职工,想买到便宜的汽水也不容易.据说当时汽水在生产灌装过程中,有些瓶子因为没有装满,被称作是“负品”,不能出厂,可以内部处理,当时质量合格出厂的汽水是一毛五分钱一瓶,而这样的汽水是八分钱一瓶,职工想批发这样的汽水,要厂长签批条. 1988年:买汽水的车排几百米 改革开放后,汽水已成为一般群众的常用饮料;加上广州地区天气炎热,汽水消耗量大,每到炎炎夏季,汽水就供不应求.尽管生产汽水的厂家有72家之多,亚洲汽水厂“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但亚洲汽水厂的产品仍旧是抢手货,那时候来自广东各地的批发商到工厂门口排队提货,往往是前一天晚上就把车排在工厂门口,车队有时候要排到今天几百米外的区庄立交桥. 第一访谈 他们的记忆,城市的轨迹 广州曾有14家汽水厂 采访对象:何杰 关键词:公私合营、出口、建新厂 亚洲汽水厂的老厂长何杰是顺德人,1945年到广州,在一德路的广源饼家打工,然后又到时安糖果厂工作,1956年,公私合营,时安糖果厂与亚洲汽水厂合并,何杰到亚洲汽水厂任保卫干部.后任厂长. 记者:解放前广州市汽水行业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何杰:为撰写《轻工业志·食品志》中的饮料一节,我们曾经查阅了大量资料,据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广州市汽水制造业曾有较大发展,当时有“先施”、“太平”、“屈臣氏”、“中兴”、“兴华”、“卫生”、“大明”、“中华”、“新六和”、“安乐”、“濂泉”、“白马”、“珠江”、“亚洲”14家汽水厂,大多数是只有1台—2台汽水灌装机的小厂,机型多是单头的“神主牌”机和日式的斜头机. 记者:1956年亚洲汽水厂的生产情况如何?您对汽水的最初印象是不是来自这个年代? 何杰:当时厂里只有三四条生产线,机器已经比较陈旧,记忆中汽水机上面还刻有1888年字样,可能是来自英国的旧机器.员工基本上是半手工操作. 记者:1966年建新厂是出于什么考虑? 何杰:主要是为了出口的需要.当时广州市提出“珠江水换美元”,也就是鼓励出口,1966年新厂建成后,1967年5月1日,亚洲汽水厂正式投产,当年即出口汽水38万箱.到了1968年底,广东饮料厂的汽水车间并入亚洲汽水厂.从此亚洲汽水厂成为广州市独家经营的汽水厂. 今后目标是发展自有品牌 采访对象:张桂源 关键词:引进生产线、合资、保留品牌 1975年,张桂源分配到亚洲汽水厂工作.1984年,张被任命为厂长.现任广州亚洲饮料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记者:1983年引进东德生产线,1985年引进易拉罐生产线,当时企业这样做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 张桂源:1984年6月,亚洲汽水厂成为广州市首批70家扩权企业之一,同年底,开始实行厂长负责制.当时亚洲汽水厂已经在全国几个地方办了分厂,影响很大.但我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国际饮料的流行包装,于是,1985年引进易拉罐生产线,1986年推出易拉罐饮料.这在当时还是挺超前的. 记者:现在亚洲的目标是什么? 张桂源:当年合资的一些国产品牌现在已经退出市场了,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我们的目标主要是发展自有品牌,现在已经有汽水、果汁饮料、纯净水等产品,也准备推出可乐类的饮料. 前尘往事 汽水和时尚的变迁 汽水—苹果汽水—易拉罐 今天我们能够从形形色色的饮品广告中体会饮料与时尚的关系,其实这样的风尚对广州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 1930年,英商屈臣氏有限公司开设的广州大药房在广州兼营汽水生意,这是广州的第一个汽水制造企业,汽水从此成为广州的时尚饮品. 解放前亚洲汽水就以“够气够味”享誉东南亚,到1964年,在当时广东省省长陈郁的支持下,亚洲汽水厂生产了首批亚洲苹果汽水,于同年国庆节期间在香港推出.由于亚洲汽水在香港已拥有一定的声誉,加上又是解放后内地汽水首次运到香港,因而销路颇佳,市民排队购买,运去的几万箱汽水短短几天就销售一空. 亚洲汽水厂随即扩大生产,增加了沙示、橙汁等品种,并将市场扩展到澳门,随后又扩展到新加坡,这是当时我国惟一打入国际市场的汽水产品. 上世纪七十年代,汽水厂开展多种经营,用生产汽水的余料生产固体饮料鲜橙晶、菠萝晶,很多市民还有送鲜橙晶作礼物的记忆. 1983年,在两“乐”还没有大规模进军市民生活的时候,亚洲汽水厂推出了自己的“亚洲可乐”. 在“外资”还备受争议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国外第一条免费外资生产线落地,引进的东家正是“年近半百”的亚洲汽水厂,到1985年8月27日,当时国内最大的铝合金易拉罐装汽水生产线也在广州亚洲汽水厂投产.这条生产线是从前联邦德国引进的. 1985年7月28日,首次全国运动饮料、补剂评比结果在北京揭晓,广州亚洲汽水厂的“冠力”饮料获最佳运动饮料奖. 汽水、果汁汽水、易拉罐汽水、运动型饮料,对时尚永不拒绝的广州人,始终让一种甜蜜的空气漂浮在城市的上空. 大事记 “亚洲”历程 1946年2月,亚洲汽水厂在大德街80号正式开业. 1949年厂址迁到大德路298号时,亚洲汽水厂已拥有3台12头汽水机、职工80多人、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年产量达500多万瓶,亚洲汽水是广州市场上惟一的甲级汽水. 1956年3月,亚洲汽水厂实行公私合营,并改名为“公私合营亚洲汽水糖果厂”. 1964年,生产首批亚洲苹果汽水,是当时我国惟一打入国际市场的汽水产品. 1966年初,亚洲汽水厂再次成为专门生产汽水的企业.同年10月,在天河路6号兴建新厂,次年投入生产. “文化大革命”期间,亚洲汽水厂先后改名为“广州饮料二厂”、“广州饮料总厂一分厂”、“广州汽水厂”. 1984年1月1日,才恢复原名. 1983年,引进德国生产线. 1985年,引进易拉罐生产线. 1993年,亚洲汽水厂与百事可乐合资,成立百事—亚洲饮料有限公司,直到2002年. 1996年,迁址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 2002年,成立广州亚洲饮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