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国学经典_点亮智慧人生 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8 18:08:49
品味国学经典_点亮智慧人生 作文
品味国学经典_点亮智慧人生 作文
品味国学经典_点亮智慧人生 作文
一曲“虎妈战歌”,啸动了美国教育界,也引起了国内专家学者、家长公众的深思与热议.诚然,“虎妈”之道未必是好的范本,一位母亲的家教方式,也不应如美国媒体所言,成为“中国式教育”的典型代表.但,这场事关孩子成长与快乐的论争,却给了我们反观中国家教史,重温“中国母亲教子智慧”的契机.让我们在专家的讲述中走进历史,走近那一位位为后人称道的中国母亲,从她们身上,体会真正的言传与身教.——编者
重视家庭教育,这是中国历来的传统,翻检史册,故事无数,其中,尤以母亲教育子女成材的事迹最为生动深刻、流传久远.细品众多“贤母”的教子故事,对于今天的教育仍不失启迪.
宽严相济巧劝学
孟母“断织喻学”的举动,可以算是体现中国母亲智慧的典型例子.孟子小时无心向学,一次还没放学就跑回了家.孟母正在织布,见他回来,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孟母闻言,举起剪刀一把剪断了织好的布.“读书犹如织布,累丝成寸.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还能接得上吗?”孟子顿有所悟,从此手不释卷,刻苦攻读.
与孟母一样,东晋名将陶侃之母也曾借助纺织教儿爱惜光阴,用功读书.她让小陶侃观察织布时梭子飞快穿梭的情景,温言启发,循循善诱,从此把“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八个字印在了陶侃心里.此外,宋朝欧阳修母画荻教子识字、唐朝诗人元稹之母从不体罚子女的佳话,都为人们称颂.
著名作家茅盾八十寿辰时,写了一首《八十自述》诗,深情地回顾了童年时母亲的精心培育:“……大节贵不亏,小德许出入.课儿攻诗史,岁终勤考绩”,述说自己小时贪玩,母亲虽然生气,但也不忍心打骂,而是说服教育,循循善诱.邻人颇有微词,认为她对孩子太“姑息”.母亲一度也困惑,但她经过深思,坚定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只要抓好大节教育,孩子偶尔贪玩点也没什么.”这与古人宽严相济、劝学有方的教子智慧一脉相承.
点评:“知识改变命运”,古今一理.古时的母亲们都十分重视促子学习,千方百计地教子读书.值得称道的是,这些母亲自有一种天然的睿智,在教子时不是举起棍棒,而多以巧妙的方式喻学,晓之以理,以情感化.
防微杜渐敦品行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由婶母一手抚养长大.顾炎武从小聪颖,常被夸赞,渐渐滋长了骄傲情绪.婶母觉察后,让他背诵并解释《卖柑者言》.这是一篇寓言杂文,用形象的比喻,揭露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达官贵人的腐朽本质.顾炎武解释得很清楚.“还有什么别的意思吗?”婶母追问.顾炎武无言以对.“文章的讽刺对一般人不也很有教益吗?如果做学问刚有一点进步就骄傲起来,满足于一知半解,那不也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吗!”顾炎武闻言大窘,从此立志进德,勤于修身.
三国人孟宗十岁时,母亲送他到河南南阳求学,临行前,特意为儿子做了厚褥大被.南阳气温较高,用不着厚褥大被,邻人感到奇怪,便问为什么.孟宗母说:“我儿年幼无知,不懂得怎样和同伴们相处,不会帮助别人.我想,求学的同伴中难免有缺衣少被的,我是要他和那些家境贫穷的同伴同铺一条褥,同盖一条被.这样,可以‘听声相应,同气相求’,受到良好的影响和熏陶.”用心良苦的话语里,闪现出朴素而高明的智慧.
再比如,孟母三迁,是防微杜渐,看到了环境对人品性的影响;春秋时文伯母教子克己自励,春秋时江乙母、东汉范滂母教子刚直不阿,岳飞母刺字励子“精忠报国”等等,均体现了不俗眼界与高尚德行.
点评:与重学崇文相比,历代母亲更注重对孩子品性的培养.她们都把良好行为规范和优秀品质视为做人的根本,巧妙地输送到孩子心里.
行正品端身为范
《礼记》中说:“幼子常视勿诳.”意为小孩子常在父母身边,父母不要说谎.孟轲母正是这样严于律己,不打诳语.
有一次,小孟轲看到邻居家正在杀猪,便问母亲:“他们杀猪干什么?”孟母信口说:“杀猪给你吃肉呗!”刚说出口便觉失言,非常后悔:“孩子刚刚懂事我就欺骗他,这明明是在撒谎,真不该信口开河.”为了不给儿子造成言而无信的不良影响,孟母咬牙从拮据的生活费中挤出钱来,从邻家买回猪肉,炖好给孟子吃,兑现了无意中的许诺.
此外,陶侃母甘受贫困,退鱼劝子为官清廉;唐朝郑果母周济穷困亲友,教子自励,秦末王陵母视死如归教子坚持正义,东汉赵苞母以死励子保卫国家,均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点评:严于律己,重视以身作则,是中国母亲们教育子女的一剂良方.在古代社会,妇女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最底层,形成了诸如吃苦耐劳、勤勉俭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慕名利等高尚情操.在中国母亲身上体现出的传统美德,一直是子女教育最为宝贵的教育资源.
摘自 中国文明网
忠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