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性格分析 1500字左右论文人物性格分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7 18:24:23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分析 1500字左右论文人物性格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分析 1500字左右论文
人物性格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分析 1500字左右论文人物性格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分析
一讲到《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大家一定会想到刘备、诸葛亮、曹操及臭名 迢远的刘禅.在《三》中,作者把刘备写成仁义、宽厚、忠义,凡事“每与操相 反,事乃可成”的理想君主;诸葛亮写成贤能之人,智慧的化身,堪称“古今来 贤相中第一奇人” ;曹操写成奸诈、阴险、自私的人,堪称“一代奸雄” ;刘 禅写成一位昏庸无能,白白断送刘备江山的第一罪人.但事实上,这些人物是否 真的如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一样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从总体线索看,罗贯 中是根据“尊刘贬曹”这思路去写《三》的,是尊从当时大多数人民希望有一贤能君王能统治天下,把这些思想寄要托于《三国演义》上.那么,历史上的刘备 、诸葛亮、曹操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根据《三国志-先主传》中所载刘备是比较粗豪的,车胄、蔡阳都是刘备杀
的,督邮是刘备鞭打的,而鞭打的理由仅仅是求见不许,显然罗贯中是为了把刘 备塑造成一名仁义君主的形象,而把事实给扭曲了.还有的就是刘备的“哭”,罗贯中就为给刘备塑造形象,无时无刻不写刘备的哭:“请诸葛亮,哭得衣襟尽 湿”、“护庶民,刘备又是大恸”、“尊爱将,边哭边摔子”、“脱虎口,哭拜新娘子”、“白帝托孤,更是泪流满面”. 作为当时群雄相争的主要人物之一的刘备,竟如此多哭,这只能说是软弱无能,和人民理想的仁义君主扯不上半点关系,反而把刘备的“诡计”给写了出来,给完美的刘备抹上黑.最具体的是刘备投江欲自尽和摔子,在那种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时候,刘备不想办法反而装腔作势地要投河自杀.他知道将士们不会让他跳下去,自然有人把他抱住.可刘备这一哭,加上一个假动作,可把人心给完全收买了.再说摔子一事,人家赵云拚死救回阿斗太子,你刘备却把他摔在地上,这显然是太过份,但他这一摔一哭却又发挥它收买人和的作用,拢络民心,又折服了一批贤臣良将,心甘情为他争天下.就是因为刘备如此多哭,民间上就流传一句话:“刘备,刘备哭出一片天下来”.作者一再写刘备的哭,本来用意是要写刘备的仁慈,而实际起到相反的效果.
罗贯中写刘备,除了写他的仁义,宽厚,还有的就是能识人才,这以三顾茅庐具体表现出来,刘备第一眼见到孔明,见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已经对孔明很有好感,觉得他有才能,可以说刘备识人才,以貌取人.这一点在遇到庞统时看出,“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乃问统曰足下远来不易?统不拿出鲁肃、孔明书投呈,但答曰:“闻皇叔招贤纳士,特来相投.”玄德曰:“荆楚稍定,苦无闲职.此去东北一百三十里,有一县名来阳县,缺一县宰,屈公任之”.由此可见,刘备只因庞统的貌丑,便不重用,他可知贤才求主,必求良主而事,绝不会把他的才能胡乱拿出来显示的(据民间传说,诸葛亮之兄诸葛瑾也曾经求见刘备,他也因瑾貌丑而不重用,致使瑾投东吴)
如果有人问我谁是《三》中刻画得最完美的人物,那我会说:“《三》中刻画得最完美的人物非孔明莫属”,这位蜀国的第一功臣,为蜀国的基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至死方休,其精神在三国时代无人能比,他的智慧更无人能及,不出隆中能知天下事,运筹惟握于战场,他的决定永远是对的,但没想到,在街亭之战中,他做了一生人唯一的错误---错用马谡.虽然作者没把这件事删去,以提高孔明在人民心中的完美形象,但这更使孔明的真实性提高,至少他不是“神”.那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是不是完全符合史实呢?其实有一处就写得不太好,有虚构成份.那就是说魏延后脑生有反骨那段,诸葛亮对魏延的功劳不单没奖赏,还要叫刀斧手把他捆起要斩他,当刘备问他原因时他说:“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诸葛亮的这番话完全是强词夺理,当时要是不杀韩玄,黄忠就要死,根本谈不上什么忠不忠;如果说献长沙是不义,你派兵去给攻打它,更是不义.所以诸葛亮不过强加魏延一个罪名,其根本原因是脑后生有反骨,如果说魏延生有反骨就要反,那马谡又生有什么骨竟敢违抗军令状,你诸葛亮又为什么看不出?况且,一个人生下来就生有会见造反的骨,说起来也太荒唐,令人难以置信.这都是罗贯中为了神化诸葛亮而添加的一些游戏之笔.但总体来说诸葛亮形象的真实与远非刘备形象可比.
《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这奸诈的,残暴的、阴险的、狡猾的,性格每与备相反 的奸雄.他,就是曹操.罗贯中对曹操这一形象是奸邪诈伪阴险凶残种种恶德的代表,如“一讲曹操,曹操就到”表现出他的阴险,防不胜防.到近几十年,才有人对他形象作出平反,郭沫若认为曹操是东汉末年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有志于除残秽定乱扶衰、统一北部中国的英雄.这是第一次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有了改变.
《三》中的曹操,有很多杀贤人,不听贤臣进谏的描写,如杀华陀,逼死荀彧,借罪杀杨修,拒谏等等;其实,一位如此残暴的君主,怎能统治中国北方呢?所以,曹操应是有眼光,有见地,善于识人用人,同时又带一点奸诈,多疑而已.郭嘉、张辽,荀或、张郃等都是当时的英雄好汉,良禽择木而栖.曹操不是有其优点,他们那会肯为他卖命.大家之所以憎恶曹操,其主要是因为罗贯中写他杀吕伯奢,其实,曹操并没有杀吕伯奢,据正史《魏书》所述:曹操投靠伯奢后,伯奢的家人来打劫曹操,出于自卫,曹操把他们杀了.这就说明,曹操的反面形象是罗贯中所塑造出来的.
最后,我要说说的就是刘禅,这位被喻为昏君代言人的刘禅,被古今多少人的唾骂,就连诗人也用诗来讽刺他,在《登楼》一诗曾写到“可怜后主祠庙,日暮聊为梁莆吟”说李豫当政像当年的刘禅.其实,刘禅如果真是一名绝对昏君,那在诸葛亮死后,他还做了二十九年皇帝,又作何解解呢?再说,诸葛亮、姜维的北伐都是经过刘禅批准的,说明他并非偏安巴蜀、希求苟安的昏庸之主.所以,我认为刘禅的确只能算一个守成不足的“庸主”,至于作者为何写刘禅写得那么昏,可能是想突出诸葛亮的重要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