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三单元的单元作文!给一百分题目是是说不尽的桥,介绍几种桥的特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8 01:08:16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三单元的单元作文!给一百分题目是是说不尽的桥,介绍几种桥的特色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三单元的单元作文!给一百分题目是是说不尽的桥,介绍几种桥的特色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三单元的单元作文!给一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三单元的单元作文!给一百分题目是是说不尽的桥,介绍几种桥的特色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三单元的单元作文!给一百分
题目是是说不尽的桥,介绍几种桥的特色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三单元的单元作文!给一百分题目是是说不尽的桥,介绍几种桥的特色
科学就是财富
除夕前两天,邮递员送来了一封信.我拆开一看,原来是叔叔请我们全家到他家吃鱼.看到这里,我差点笑出声来.回想去年他家半亩水田收的鱼还没达到一百条,最大的鱼只有二斤多……哈哈!
“你看什么?”爸爸冷不防从后面叫了一声.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决定让我代表全家去吃鱼.第二天我就出发了.
我脚刚踏进叔叔家,“鱼真多呀!有好几百条吧.”“好大呀!你看那一条足有5斤重吧!”“小项今年发大财了……”这阵阵赞叹声传入我的耳中.我急忙奔到后院鱼塘边,只见围看抓鱼的人好多.我挤进鱼塘边一看,黑压压的鱼群摆动着尾巴在水中跳来跳去,有的调皮鬼还索性往泥里钻呢!叔叔和几个小伙子正卷起袖子提着水桶去抓鱼,那些鱼活蹦乱跳,大鲤鱼尾巴一甩,溅了叔叔一身泥,叔叔也不在乎.不时有一桶一桶鱼往岸上送……
晚上,我吃着丰美的鱼宴,看了看满面笑容的叔叔,不禁问到:“叔叔,你去年的鱼那么少,今年怎么……”
叔叔听了哈哈大笑说:“今年你叔叔靠的可是科学养鱼,是科学给我带来财富啊!”
“什么,养鱼还要讲究科学?”
“是啊!”叔叔点燃一只烟,慢悠悠地说:“以前养鱼是靠勤劳,不懂科学所以产量很低.现在可不同了,养鱼要讲究科学,这养鱼的学问可大了.”
“有什么学问?”我说.
“要养好鱼就要安好他的家,把原来鱼塘的泥浆清理掉,放些石灰去杀死害虫.投苗要注意选好品种.品种要多这样好喂养.”
“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呢?”我急不可待地问.
“给鱼类投放的饲料和日投量很重要.鱼类从饲料中获取能量的多少取决于饲料中能量含量和日投量.注意不同饲料,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水温,日投量的变化.若投放的不合理,即使是好的饲料也得不到好的效果.而且弄不好还回污染了水质,增加了水中耗氧,影响经济效益,增加成本,所以要定时定量投放.”
“哦,还这样讲究啊.”
叔叔接着说:“要讲究的还有很多呢……”
听到叔叔的这番话我不禁陷入沉思,是啊,科学太重要了,科学能够带来财富,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懂得了知识,将来不是就可以向大自然掘宝,为社会做贡献了吗?

我第一次迷上科学
每个人的童年都经历过幼稚无知的状态,但总有一天,你会混沌初开,发现世界真奇妙。爱因斯坦四五岁时,父亲给他一个罗盘,他对指南针精确的指向感到惊奇,由此对科学产生了兴趣。  
 我小的时候父亲买了一些科学杂志。我在无聊的时候,便把它当作漫画书看了一下。就因为看了这一下才使我迷上了科学,尤其是用科学发明的通信卫星,太厉害了!  
 一颗先进的通信卫星,可...

全部展开

我第一次迷上科学
每个人的童年都经历过幼稚无知的状态,但总有一天,你会混沌初开,发现世界真奇妙。爱因斯坦四五岁时,父亲给他一个罗盘,他对指南针精确的指向感到惊奇,由此对科学产生了兴趣。  
 我小的时候父亲买了一些科学杂志。我在无聊的时候,便把它当作漫画书看了一下。就因为看了这一下才使我迷上了科学,尤其是用科学发明的通信卫星,太厉害了!  
 一颗先进的通信卫星,可以通两路彩色电视,上百万路的电话,由此可见,它的工作范围很大。只要有三颗通信卫星,按一定的距离运行在赤道上空的轨道上,就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全球通讯网,真可谓神通广大!  
 卫星为什么能够进入太空呢?那是因为有运载火箭给予了它们一定的高度和速度。通信卫星的发射,不仅需要这些条件,而且对运载轨道有严格的要求。火箭只有将卫星送入离地面约35800公里的同步轨道内,通信卫星才能“老老实实”地呆在地球某一地区上空。由此可见,通信卫星的制造是一门很复杂的科学技术。  
 。

收起

您好,我认为你看完我的回答再选最佳答案也不迟。

人教版八下第三单元·科海泛舟·作文指导
  
  【训练要求】
  
  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和阶梯,是科学把人类一个又一个征服自然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但是,科学又是一把双刃剑——同样也是科学,让人类品尝到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所遭遇的惩罚与威胁。
  
  科学,究竟是...

全部展开

您好,我认为你看完我的回答再选最佳答案也不迟。

人教版八下第三单元·科海泛舟·作文指导
  
  【训练要求】
  
  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和阶梯,是科学把人类一个又一个征服自然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但是,科学又是一把双刃剑——同样也是科学,让人类品尝到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所遭遇的惩罚与威胁。
  
  科学,究竟是神还是魔?
  
  其实,科学只是一个神奇的精灵。
  
  人类只有凭借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运用科学这把利剑,才能真正为人类造福。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科海泛舟”,就是要我们将语文实践活动推向现代科技领域,或回忆“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或“思考自然的启示”,或“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或研讨“科学技术面面观”,从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注重人文关怀。
  
  根据课本综合性学习的四个板块所提的学习要求,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写作的话题范围:
  
  1.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
  
  此话题可以写自己第一次参与的科学活动,包括读书、参观、培训、比赛等。在叙述过程中,应把叙述的重心放在自己的科学兴趣是怎样被激发出来的这一主题上。
  
  2.思考自然的启示
  
  此话题主要尝试写科学小品或科学童话。
  
  3.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
  
  通过查阅资料,介绍自己喜欢而且熟悉的某项科技成果;
  
  介绍自己或同学的小发明、小制作。
  
  4.科学技术面面观
  
  主要表述自己对科学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写法上可以夹叙夹议。
  
  【导写提示】
  
  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思考。
  
  《敬畏自然》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人类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着,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是一片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无数的生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了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课文结尾,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课文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惜,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一是拿罗布泊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破败对比;二是运用拟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诉说引起人内心的震动,如“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一句所描写的罗布泊的惨状,实在让人痛心疾首。
  
  《旅鼠之谜》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课文主要谈论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浩浩荡荡、无所畏惧。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无从知道,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这就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
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大雁归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与一般的动物观察者不同,作者对鸟儿有一份诗人的情怀。在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有着人一样的亲情,团圆的时候,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觅食、集会;孤独的时候,它们忧郁地鸣叫着,徒劳地寻找着失去的亲属。它们的到来,宣告了春天的回归,它们的鸣叫则使天空回响着野性的诗歌。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主题;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如许的生机和情趣,我们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的定位。
  
  《喂——出来》是一篇科幻小说。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都将重新倾泻回人间。虽然小说采用了夸张和想像的形式,但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凭着侥幸心理,依赖着这样那样的“无底洞”?比如,我们总觉得海洋和大气层是一个可以自我净化的无底洞,所以当我们把废水排向大海,把废气排到大气中时毫无顾忌,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效益,但从长远看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这五篇课文给我们提供的借鉴意义主要有:
  
  1.科学是深奥的,但并不神秘。我们在作文中谈论科学话题时,一定要借鉴课文深入浅出、化难为易的写作思路,用明快的写法、生动的语言带领读者遨游在神奇的科学世界里。
  
  2.科学是严肃的,但并不冷漠。作文时,我们要善于像课文的作者们那样,把人文精神贯穿其中,将科学精神与人类命运融合在一起,使科学变得更有亲和力。 
【例文引路】
  
  读例文,思考问题。
  
  1.下面这篇习作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2.你能归纳出这篇习作的说明层次吗?
  
  
  霜叶为什么这样红
  
  据气象专家介绍,在自然界的大多数绿色植物体内都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但由于各种色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其叶片就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特别是30℃左右时,植物生长旺盛,叶绿素的比例较多,因此叶片多呈现出绿色。秋天到来之后,气温降低、空气湿度减少、光照减弱,叶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当气温降低到10℃以下,尤其是最低气温降至4℃以下时,会出现霜冻,植物体内叶绿素的比例随之明显降低,叶片就会显现出叶黄素、胡萝卜素所特有的黄色。
  
  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枫树、黄栌、火炬树、山楂树、五叶爬山虎等少数树种“红脸”的秘密在于它们的叶子中除了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外,还含有一种其他植物少有的特殊物质——花青素。说它特殊,一是因为花青素具有“反潮流精神”。随着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增大,花青素的含量不但不会减少,还会迅速增多;二是花青素具有遇酸变红,遇碱“面不改色”的特点。据测定,只有枫树等少数几种植物叶子中的细胞液是酸性的,故而随着秋天的降临、花青素的增多,叶片会逐渐由绿变红。而对于大多数植物而言,由于所含的花青素很少,或者花青素含量虽多,但细胞液是碱性的,所以无论气候怎样变化,叶片都不会变红。
  
  由此看来,枫叶等少数植物的叶子秋天变红的内因是花青素与酸性细胞液发生化学反应,外因则是入秋后天气转寒,促进了花青素大量增多,即气象条件发生变化造成的。 
  
  悟写法: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科学小品。
  
  首先,本文的题目就很有特色,它显然是作者仿照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拟定的;而这个设问句显然点明了本文的说明重点。
  
  其次,作者说明“霜叶为什么这样红”的事理时很有层次。第一段作者首先说明植物叶片色彩变化的奥秘;在此基础上,在第二自然段通过对“花青素”的特性的说明,揭开了枫树等植物叶片在秋天变红的根源。最后一段,概述枫叶等秋季变红的内因和外因,表达准确而严密。
  
  另外,本文的语言也很生动活泼。比如说花青素具有“反潮流精神”、花青素具有遇酸变红,遇碱则“面不改色”的特性,语言幽默活泼,妙趣横生。 
  
  读例文,思考问题。
  
  1.文章第一段中,作者把风比作“神奇的隐士”、“乖觉的孩子”、“调皮的顽童”、“慈祥的母亲”、“凶神恶煞”,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这篇习作举的例子大致可以分为哪两类?他们分别说明了什么?  
  
  风的传奇
  
  我们对于风,应该说并不陌生。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走动。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它像个乖觉的孩子;一会儿,又像个调皮的顽童;一会儿,像个慈祥的母亲,轻拂着你的脸庞;一会儿,又像凶神恶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
  
  那么,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其实很简单。只要空气流动,就会产生风。只不过,有时流动得快,有时流动得慢罢了。
  
  地球上,有6个风带:南、北信风带,南、北东风带和南、北西风带。由于这6个风带的纬度、方向和速度的不同,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不同种类的风。
  
  此外,风形成的因素还有地形的高低、气候的冷暖等。
  
  风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的原理,给船加上风帆。于是,帆船就成了沟通各大洋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使用的帆船就有两千多吨重,足以显示当时造船业的高度发达及风的巨大作用。近代,由于热机的发明,帆船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又由于现代的“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反复冲击,帆船的地位又逐渐回升了。日本曾提出造五万吨的风帆货轮的方案,荷兰也设想建设更大吨位的集装箱船。将来,新型的帆船还会乘风破浪地出现在辽阔的海洋上。
  
  我国人民很早就利用风车磨面。现代,美国的一个研究机构,做了一个大风车,用来发电其发电量足够一个1500户人家的村镇使用。美国还想造功率更大的风力发电机构,来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利用风的原理,制造风洞,研究气流,一定会有新的进展。
  
  不过,风也有它有害的一面。美国出现过的黑风暴,曾席卷大半个美国,将3亿吨优质土壤统统吹入了大西洋,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我国沿海的台风,墨西哥湾以及加勒比海的飓风,都给当地人民带来灾害。
  
  风是大自然的现象。它能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但是,人是大自然的主人,我们有能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风一定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幸福。 
  
  悟写法:
  
  本文一开头,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把风比作“神奇的隐士”、“乖觉的孩子”、“调皮的顽童”、“慈祥的母亲”、“凶神恶煞”等,形象地说明了风的特性,也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接着,作者依次说明了风的形成、风给人类带来的福与祸等。最后,作者满怀信心地展望了风在人类未来生活中的意义。
  
  全文的提纲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部分(第1段):通过丰富多彩的比喻,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并简要说明了风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5段):说明风的形成和种类。
  
  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风给人类带来的福与祸。
  
  第四部分(第11段):展望风在人类未来生活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范文简析】
  
  与袁隆平爷爷面对面
  
  吃过午饭,杨老师匆匆地跑进教室说:“快戴上红领巾跟我去见袁隆平爷爷。”这飞来的喜讯可乐坏了我们。
  
  来到袁隆平爷爷的会议室,我们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会儿,一位衣着朴素的人走进了会议室,若不是他与会议室中袁隆平爷爷的照片一模一样,我还真认不出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黝黑的皮肤,和蔼的笑容,与普通农民几乎没有两样。
  
  因为坐在我们面前的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所以紧张的气氛蔓延了整个会议室,我们班的向崇紧张得都把要献给袁爷爷的红领巾给掉在地上了,可袁爷爷却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仍然笑盈盈地望着他。
  
  “袁爷爷您好,我是洪塘中学二(1)班的王典维,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好吗?什么是杂交水稻?”哦,原来到了提问的时间,王典维率先抢到了机会。我按捺不住了,好不容易等袁爷爷回答完王典维的文体,立刻站起身来说:“袁爷爷您好,我是衬秋静,我想请问您,您发明杂交水稻的灵感来自哪里?”袁爷爷听到这个问题笑得更开心了。他这一笑使同学们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许多。袁爷爷望着我和蔼地说:“我呀,在一次下田时,发现一种水稻长得又高又大,于是,我把那种水稻的种子留下来,然后把它种到田里,像‘望子成龙’似的细心照看它们,可是到了秋天,它们却令我大失所望,水稻长的长短的短,我想呀,这植物是不会变种的,除非是天然杂交,从这里我来了灵感。”
  
  哦,原来是从失败中来的灵感呀。正当我还在消化袁爷爷的话时,张玉珍又提问了。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使会议室的气氛活跃了许多。
  
  袁爷爷不仅耐心地回答我们提的问题,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发明杂交水稻时的小故事。袁爷爷在研究杂交水稻时做的第一个实验失败了。杂交水稻的谷子少了,可叶子却多了,人家挖苦他说:“可惜人类不吃草啊!”这时,袁爷爷低下头像做错了事的孩子。当有人认为应该继续做这个实验时,袁爷爷又马上把头抬了起来。听了这个小故事,同学们都会意地哈哈大笑起来,会议室的空气也好像在欢笑。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几个问题后,提问的时间就结束了,我们都恨时间走得太快了。
  
  最后,我们又来到了袁爷爷的实验田,一棵棵杂交水稻的杆子比我们中学生还高呢,一串串饱满的谷子把稻杆压弯了腰,放在手中掂一掂还真沉呢!看着这些杂交水稻,我不禁想到了袁爷爷做过的那个梦:稻杆长得比大树还高,稻粒比花生米还饱满。相信那个梦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坐在回家的车上,袁隆平爷爷慈祥的笑容、朴实的话语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我眼前,我真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袁爷爷一样了不起的人。
  
  简析:
  
  本文记述了一次走访著名科学家袁隆平、参观杂交水稻的科学活动。文章紧紧抓住这次科学活动的宗旨——探求科学奥秘的中心,写出了科学研究的艰辛,更表现了科学研究的乐趣,展望了科学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美好希望。全文叙述按照时间安排层次,条理清晰,人物形象鲜明,中心明确突出,是一篇较好的记叙文。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