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师德---对教师师德内涵的思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7 22:43:04
现代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师德---对教师师德内涵的思考
现代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师德---对教师师德内涵的思考
现代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师德---对教师师德内涵的思考
内容提要:目前,提倡教师做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强调教师无限牺牲时间,精力、生活、健康乃至生命“敬业”的传统师德观还在盛行.殊不知,这种过分强调老师牺牲的师德观与当今时代旋律已有诸多不符.本文就当今教师的师德内涵做了初步探讨.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包括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以及他们在工作中将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而形成的观念、品德.通常,人们所说的“师德”是就后者而言. 说到师德,曾经我的脑子里会浮现并震撼于这样的画面:深夜,羸弱多病的身影伏在昏暗的灯光下备课、批改作业;在自己家人病重或痛失亲人的情况下,依然坚守教育教学第一线…… 在经历了二十多年风雨坎坷的教学生涯后,自己虽然早已成了这画面中的一员.可回首往事,看看现在,心里却不免生出一丝凉意! 一、传统师德观的特质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历史根原. 传统师德观的特质是强调教师的“牺牲”精神,提倡教师做“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蜡烛,从而忽视了教师个体生命价值的存在. 传统师德观产生的背景是我国历史上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这种社会实际上就是一种封建统治者改朝换代的轮回.不断重复的“家天下”的统治模式使得教育长期沦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统治者培养奴役人民的工具(官员)和被奴役的对象(百姓).教学及考试选拔的内容主要在“四书五经”里取材;教学方式是老师传授学生接受;学生学习方式主要靠死记硬背;考试答题一般也只能承袭“古圣先贤”的观点,不允许有个人创造性的见解. 为“家天下”服务的目的性决定了传统教育的封闭性.正是这种为统治者服务的目的和封闭性特点决定了传统师德观的基本特质——将老师作为“牺牲”的对象. 1、“家天下”的统治时代,只有极少数的统治者才是国家的主人,他们才有做人的权力和资格,只有他们的利益才会得到保护,忽视甚至牺牲教师的个体生命价值,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 2、在轮回中缓慢发展的相对稳定的封闭的社会生活环境及教育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的长期固定,使得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牺牲”来换取学生的“美好前程”.“燃烧自己,照亮学生”自然就成为社会对老师的要求和老师的自律行为.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只要老师孜孜不倦,学识渊博并呕心沥血用自己的“一桶水”倒满学生的“一碗水”,学生就能凭着这“一碗水”考试晋级,升官发财,风风光光或平平淡淡过上一辈子.于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成为古代先贤的训导.于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为社会对教师及教师们自身的自律要求.这些诗句也就常被人们用来描述、鞭策或赞美老师的形象. 二、传统师德观与现代社会的矛盾. (一)现代社会已普遍进入民主法治时代,每个社会成员都成了国家公民,都享有同等的民主权利.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为极少数人服务,而是为全体社会公民服务.教师作为社会公民的一部分,自然应享有同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一味强调“牺牲”老师,与现代民主法治思想相冲突,显得不公平,不合理. (二)现代人文观认为,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都应得到尊重和关怀.老师的生命理当应在被尊重和关怀之列.因此,老师的健康权及享受生活,享受生命的权利应该得到保护.一味提倡老师“牺牲”自己的生活乃至生命是不人道的. (三)现代社会理念,重视个体生命价值的存在,每个个体都是社会的宝贵资源和财富.只有每个个体生命价值的最大化,才能构成社会整体价值的最大化.因此,除非特殊情况,万不得已需要老师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强调老师牺牲,这是社会资源的浪费,是不划算的. (四)现代社会背景下,老师“燃烧自己”,不可能“照亮学生”. 随着现代社会普遍走向民主、法治化时代,社会发展不再是简单迟缓的封建轮回,而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尤其随着当今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呈爆炸式增长.社会生活内容和背景的改变,使得传统的师德观——无限牺牲老师的时间、精力乃至健康、生命的敬业方式,即便老师很渊博,很牺牲,将自己“烧成灰烬”,用自己的“一桶水”倒满学生的“一碗水”,也不可能真正“照亮学生”,满足学生一生的知识需求. (五)本人及许多老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生活经历都证明如果注重老师个体的发展,保障了老师的身体健康,并给老师适当的学习、充电乃至享受生命的时间和机会,反而能保持教育教学的源头活水,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从现代民主法治思想及现代民主主义人文观,当代社会生活形势及自身体会等多角度看,过分强调教师牺牲的传统师德观都是有偏颇的,传统师德观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 那么,师德内涵应如何界定?或者说,现代社会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师德?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教师,师德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经长期思考,本人认为: 一、继承和发扬传统师德观的合理因素,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潜心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尤其作为当代社会的教师,其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效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作为教师必须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师德观中的合理因素,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并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不计名利,心无旁骛,致力于教育教学工作. 二、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自从人类进入了民主文明的法治时代,教育就不再作为统治者愚弄麻醉人民,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而成为培养能够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的专门机构.传承人类文明,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合格公民,是现代教育,也是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教书谋生的同时,是否存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是衡量一个现代教师是否拥有师德的重要标准. 三、实施现代民主教育,杜绝传统专制教育对学生的戕害. 现代民主教育,即培养学生民主意识和能力的教育.民主意识主要指平等意识,每个社会成员都是平等的国家公民,享有平等的民主权利.民主意识还指主人翁意识,社会责任感.每个社会成员对国家和民族乃至整个人类都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回溯历史,人类民主平等,做国家主人的愿望由来已久.俯瞰今天,世界及我国都进入了民主法治社会,民主进程已不可阻挡.当今时代需要的不再是只知顺从主子的奴仆,而是懂得人的尊严,具有独立完整的人格,既能享受民主权利,又能承担社会责任的具有民主意识和能力的社会公民.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现代民主教育,还是沿袭传统专制做法,这关系到我们是否在旅行教师职责,是否在为祖国培养合格公民. 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至今还有许多教师有意无意地沿袭了传统教育中的专制理念和习惯做法.缺乏民主平等观念,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在学生面前摆出全知全能,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采用传统的“人治”模式,靠个人威信管理班级.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拔苗助长”.对学生简单粗暴,甚至实施高压,体罚、变相体罚手段,美其名曰“负责任”,出了问题还喊冤!殊不知,这种高压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往往心态扭曲,形成奴性人格,不符合未来社会的要求.这种“负责任”的教师实际正在干着对学生,对未来社会“极不负责任”的事情! 四、坚持素质教育,抵制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的不合理已经被人们公认.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在飞速发展的现代民主、文明、开放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理想的教育模式.它符合现代及未来社会的要求,体现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普遍愿望,代表了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中国教育的希望. 应试教育在中国历史悠久,根基牢固,在思想上难以肃清其余毒.何况,近年来一些竞争激烈的大城市,尤其一些所谓的名校,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应试教育操作体系.因此,“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曾经让人感到惊讶,而今,素质教育音讯寥寥,偃旗息鼓,人们几乎羞于提及!应试教育卷土重来,大张旗鼓,却不再有人奇怪! 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良知的教师,当你承受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当你面对个人名利和社会使命、学生发展的抉择的时候,选择后者就是坚守师德!换言之,工作中把学生当人看(而不是自己利益的砝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幸福和社会发展需要来施教,这就是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