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旱时,小麦易发生什么病虫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19:35:03
冬旱时,小麦易发生什么病虫害冬旱时,小麦易发生什么病虫害冬旱时,小麦易发生什么病虫害一、小麦病害(一)赤霉病(二)白粉病(三)锈病(四)小麦其它病害二、小麦虫害(一)小麦蚜虫(二)小麦吸浆虫(三)小麦

冬旱时,小麦易发生什么病虫害
冬旱时,小麦易发生什么病虫害

冬旱时,小麦易发生什么病虫害
一、小麦病害 (一)赤霉病 (二)白粉病 (三)锈病 (四)小麦其它病害 二、小麦虫害 (一)小麦蚜虫 (二)小麦吸浆虫 (三)小麦叶蜂 (四)麦杆蝇 (五)麦园蜘蛛 知识目标: 了解小麦主要的病虫害种类 理解小麦主要病虫害的识别特点、发生规律 掌握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能力目标: 能够应用发生规律治定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能够正确识别小麦病虫害 一、小麦病害 (一)赤霉病 (二)白粉病 (三)锈病 (四)小麦其它病害 麦类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寄主范 围广,除为害小麦外,还侵染大麦、水稻、玉 米、燕麦、鹅冠草等禾本科植物,以及棉花、红 麻、甘薯等作物. (一)小麦赤霉病 1.分类地位 由禾本科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有性阶段为玉米赤霉菌(Gibberella zeae (Schw.) Petch]引起. (一)小麦赤霉病 2.症状 自幼苗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等. 1.穗腐 初在小穗颖片上出现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和 穗子,严重时整个小穗或穗子后期全部枯死,呈灰褐色.田间 潮湿时,病部产生粉红色胶质霉 层,后期穗部出现黑色小颗粒, 即子囊壳. 2.苗枯 在幼苗的芽鞘和根鞘上呈黄 褐色水浸状腐烂,严重时全苗枯 死,病残苗上有粉红色菌丝体. 3.茎腐 发病初期,茎基部呈褐色, 后变软腐烂,植株枯萎,在病部 产生粉红色霉层. 田间病穗 (一)小麦赤霉病 病穗 (一)小麦赤霉病 病穗 (一)小麦赤霉病 病穗、健粒、病粒. 病穗、健粒、病粒. (一)小麦赤霉病 病粒与健粒 (一)小麦赤霉病 3.病原 (一)小麦赤霉病 1)子囊壳 2)子囊 3)分生孢子着生于梗上 4)分生孢子. 3.病原 (一)小麦赤霉病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稻茬或玉米、高粱、油 菜、芝麻、棉、麻、豆类及杂草残体上越冬,以稻茬、玉 米秆为最多,种子也可带菌.该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关系 密切,当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期通连阴雨天气,易造成 病害的发生、流行.此外,地势低洼、士壤粘重、排水不 良的麦田,湿度大,也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4.防治措施 (一)小麦赤霉病 1)农业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种;二是深耕灭茬,清洁田 园,消灭菌源;三是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2)药剂防治 小麦抽穗至盛花期,每(每亩用40%多菌灵 胶悬剂l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75-100克,分别 对水6o千克喷雾,或加水10-15千克进行低容量喷雾.如 扬花期连续下雨,第一次用药7天后趁下雨间断时再用药1 次. 4.防治措施 (一)小麦赤霉病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上的主要病害,得病后小麦呼吸作 用增强,蒸腾作用增加,光合效率降低,阻碍小麦的正常 生长发育,造成小麦叶片早枯,分蘖数,成穗数减少,千 粒重下降,对产量影响较大. (二)麦类白粉病 1.分类 由麦类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 D.C.f.sp. tritici E.Marchal.)引起. 有性:子囊菌亚门 核菌纲 白粉菌目 白粉菌科 白粉 菌属 无性:半知菌类 丛梗孢目 丛梗孢科 粉孢属 (二)麦类白粉病 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主 要为害小麦叶片,也为害茎和穗 子.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 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 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 层.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 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霉 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 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 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 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 到损失. 症状 (二)麦类白粉病 田间症状 (二)麦类白粉病 病叶 (二)麦类白粉病 病穗 (二)麦类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放大) (二)麦类白粉病 病原 (二)麦类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闭囊壳 (二)麦类白粉病 2.发病规律 小麦白粉病流行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大面积种植 感病品种,二是适宜的环境条件.一般在小麦密度偏大、 施氮肥过量的情况下,麦株旺长,植株衰弱,田间湿度大 或者发生了倒伏的麦田,发病往往较重.该病一般在3月 底至4月初出现发病中心,4月中旬后随气温逐渐回升,病 株率迅速增加,在适宜的条件下导致大流行. (二)麦类白粉病 3.发病条件 (二)麦类白粉病 该病发生适温15—20℃,低于10℃发病缓慢.相对 湿度大于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少雨地区当年雨多则 病重,多雨地区如果雨日、雨量过多,病害反而减缓,因 连续降雨冲刷掉表面分生孢子. 施氮过多,造成植株贪 青、发病重.管理不当、水肥不足、土地干旱、植株生长 衰弱、抗病力低、也易发生该病.此外密度大发病重. 4.防治措施 1)农业措施 一是种植抗病品种;二是合理密植,合理施 肥. 2)药剂防治 一是秋苗发病重的地块,可药剂拌种;二是在 秋季或春季,田间发病率3%-5%时(成株期调查以旗叶 到旗叶下2叶计算发病率),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20- 3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克,对水50-60千克喷 雾,或对水10-15千克低容量喷雾.也可用25%病虫灵乳 油每亩50毫升,加水50千克,均匀喷雾. (二)麦类白粉病 ? 小麦锈病细 ? 分为三种: ? 小麦秆锈病 ? 小麦条锈病 ? 小麦叶锈病 ? 如图从左到右. (三)小麦锈病 锈病的危害 我省以条锈和秆锈重一些,小麦得病后,使养分流 失,光合面积减少,水分散失,使小麦减产. (三)小麦锈病 小麦秆锈病 主要发生在小麦上,有的小种也可在大麦、黑麦和一 些禾本科杂草上发生. (三)小麦锈病 症状 小麦秆锈病以茎秆和 叶鞘(左)发病为主,有 时也为害叶片(右)和穗 部.夏孢子堆排列散乱无 序,深褐色、孢子堆大, 长椭圆形.夏孢子堆穿透 叶片的能力较强,同一侵 染点在正反面都可出现孢 子堆.冬孢子堆黑色,长 椭圆形,散生,突破表 皮,呈粉疤状. (三)小麦锈病 病原 由小麦禾柄锈菌(Puccinia graminis var. tritici Erikss. et Henn)引起. 上图为夏孢子,下图为冬孢 子. (三)小麦锈病 发病规律 (三)小麦锈病 秆锈菌以夏孢子由气流传播,气候条件以温度影响较 大,在4月中、下旬气温升到16℃以上,才有可能发病. 小麦秆锈病防治措施 l.农业措施 选用抗秆锈良种;麦收后及时消灭自生麦苗和 杂草,以减少越夏菌源. 2.药剂防治 在小麦拔节到抽穗阶段,当病叶率达到1%, 应喷第一遍药,以后隔7-10天再喷1次.药剂可选用20% 粉锈宁乳油每亩30-5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 亩53-66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亩15-30克, 或25%病虫灵乳油每亩50克,兑水50-60千克叶面喷雾. (三)小麦锈病 小麦条锈病 (三)小麦锈病 主要为害小麦,个别小种可侵染大麦、黑麦和一些禾 本科杂草. 小麦条锈田间发病中心 (三)小麦锈病 小麦条锈病田间危害症状 (三)小麦锈病 症状 小麦条锈病菌主要为害小麦的 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 部.小麦感病后,初呈退绿色的斑 点,后形成鲜黄色的粉疮(即夏孢 子堆).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 形,在叶片上排列成条状,与叶脉 平行.到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 埋伏于表皮下面的条状疮斑,即病 菌的冬孢子. (三)小麦锈病 病叶症状 (三)小麦锈病 小麦条锈病病茎 (三)小麦锈病 症状 上图为夏孢子堆; 下图为冬孢子堆. (三)小麦锈病 病原 由小麦条形柄锈 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 引起. (三)小麦锈病 小麦条锈病冬孢子堆 (三)小麦锈病 小麦条锈病夏孢子堆 (三)小麦锈病 发病规律 小麦条形柄锈菌在夏孢子世代为害麦株,夏孢子随气 流传播.小麦条锈菌的萌发和侵入都要求饱和湿度,因此 结露、降雾、下雨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感病品种多、病 菌量大、气候条件适宜都能促进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三)小麦锈病 小麦条锈病防治措施 (三)小麦锈病 l.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丰产良种,如抗条锈30号、31号和29号 小种的品种,作好抗锈品种的合理布局. 2.消灭当地早期菌源 小麦条锈病从秋苗开始发生到第二年春季流 行为害,要经过一个很长的点片时期,这时发病中心明显易查, 可及早摘除病叶深埋,并用药剂喷洒周围l-3米内的麦苗. 3、加强栽培管理 在秋苗容易发病的地区,应避免过早播种;合理 施肥,避免氮肥施用过多过晚,并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小麦生 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 在小麦拔节到抽穗阶段,当病叶率达到1%,应喷第 一遍药,以后隔7-10天再喷1次.药剂可选用20%粉锈宁乳油每 亩30-5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53-66克,或12.5 %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亩15-30克,或25%病虫灵乳油每亩50 克,兑水50-60千克叶面喷雾. 小麦叶锈病 (三)小麦锈病 主要为害小麦,有时也可在一些禾本科杂草上发 生. 症状 叶锈病的症状,初起是在麦 叶和麦秆的表面出现退绿的斑 点,以后长出红褐色的夏孢子 堆,最后形成黑色的疮斑.其夏 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 和茎秆上较少.冬孢子堆主要发 生在叶背面和叶鞘上.夏孢子堆 较小,橙褐色,圆形至长椭圆, 不规则散生.冬孢子堆长椭圆 形,散生,埋于表皮下. (三)小麦锈病 小麦叶锈和夏孢子堆 (三)小麦锈病 病原 由小麦隐匿柄锈菌 (Puccinia recondita var.tritci Erikss)引 起. (三)小麦锈病 发病规律 (三)小麦锈病 小麦叶锈病菌较耐高温,影响叶锈病流行的主 要因素是,越冬菌源的数量、春雨的多少和入春后 气温的高低等.其中春季3月下旬至5月上旬的温 度、雨量最为关键. 小麦叶锈病防治措施 (三)小麦锈病 l.农业措施 选用抗叶锈良种;麦收后及时消灭自生 麦苗和杂草,以减少越夏菌源. 2.药剂防治 参照小麦条锈病药剂防治. 小麦腥黑穗病 (四)小麦其它病害 小麦散黑穗病 (四)小麦其它病害 小麦粒线虫病 (四)小麦其它病害 小麦根腐病病苗 (四)小麦其它病害 小麦纹枯病 (四)小麦其它病害 小结 (一)三种锈病的症状特点 都产生大量的黄褐色粉或 黑褐色粉为特点,故称: 锈病. (二)症状表现:条锈成 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 红斑,还有一点皮皮粘. 三种锈病主要区别 种类 项目 条锈 叶锈 秆锈 发病时期 早(苗期) 中 迟 为害部位 叶为主,鞘、 茎、穗 叶为主,鞘、 穗、秆及少 秆为主,鞘、 叶、穗 冬孢子堆 暗褐色,双胞, 顶端扁平,柄中 暗褐色,双 胞,顶端扁平 斜切,柄短 黑褐色,双胞, 顶端钝尖,柄长 夏孢子堆 淡黄,单胞,球 形 桔黄,单胞, 近球形 褐色,单胞,长 椭园形 小麦三种锈病的区别 条锈、叶锈夏孢子的区别 (三)用40%的浓盐酸或浓硫酸,在夏孢子上滴2D,静置1— 2分钟,叶锈细胞原生质浓缩成一团,而条锈细胞原生质 分散. (四)三种锈病的病原只是种不同. 担子菌亚门 锈菌目 柄锈菌科 柄锈菌属. (五)此病是气传病害,易流行. 小麦锈病夏孢子 (六)锈病的发病条件 小麦锈病的夏孢子必须有水膜和饱和的大气湿度才能萌发. 条锈适温10—15度 秆锈适温18—25度 条锈适温15—25度 小麦锈菌,在充足的阳光下,锈菌在小麦上才能正常发育, 光照不足,则其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七)小麦白粉病症状表面产生白色粉状霉层,后期其上有 小黑点. (八)小麦白粉病由分生孢子完成侵染循环. 二、小麦虫害 (一)小麦蚜虫 (二)小麦吸浆虫 (三)小麦叶蜂 (四)麦杆蝇 (五)麦园蜘蛛 (一)麦蚜 麦蚜属同翅目,蚜科.小麦蚜虫分布极广,几乎遍 及世界各产麦国,我国为害小麦的蚜虫有多种,通常较 普遍而重要的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黍缢管蚜、无 网长管蚜. 1.为害特点 麦蚜以成、若蚜吸食叶片、茎秆和 嫩穗的汁液.使小麦叶片变黄、卷曲,穗部颖壳变黑, 麦籽不能充分成熟,造成减产.传播小麦病毒病,其中 以传播小麦黄矮病为害最大. (一)麦蚜 2.形态识别 麦长管蚜 触 角长于体长,腹管 长过腹未,额瘤明 显,有翅型前翅中 脉3叉. 雌蚜 有翅 无翅 麦穗上危害的麦蚜 3.生活习性 春季2~3月气候温暖,降雨较少时,发生较重.从发 生时间上看,麦二叉蚜早于麦长管蚜,麦长管蚜一般到小 麦拔节后才逐渐加重. 秋季早播麦田蚜量多于晚播麦田. 耕作细致的灌水麦田土缝少,蚜虫不易潜伏,易冻 死. 南方温暖地区可全年行孤雌生殖,表现为不全周期 型;在北方寒冷地区,表现为全生活周期型. (一)麦蚜 4.发生条件 麦蚜为间歇性猖獗发生,这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麦长 管蚜喜中温不耐高温,要求湿度为40%~80%;而麦二叉蚜则 耐30℃的高温,喜干怕湿,湿度35%~67%为适宜.日雨量达 中雨持续2 ~ 3天,对麦蚜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一般早 播麦田,蚜虫迁入早,繁殖快,为害重;夏秋作物的种类和 面积直接关系麦蚜的越夏和繁殖. (一)麦蚜 5.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①选种抗耐蚜丰产品种; ②是早春耙压,清除田边杂草. (2)生物防治,保护瓢虫、草蛉、食蚜螨、蚜茧蜂、蚜 小蜂等. (一)麦蚜 5.防治措施 (3)药剂防治 ①种子处理,黄矮病流行区拌种可做到防病治虫,以种 子量的0.2%~0.3%的75%甲拌磷乳油加种子量10%清水 稀释后,喷洒在麦种上,闷种6~12小时播种. ②大田施药,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hm 2 7~9 克;或4O%乐果或氧化乐果乳剂75mL;或90%万灵粉剂 10~12g;或25%病虫灵乳油75mL;或50%辛硫磷乳油 75mL;或2.5%敌杀死乳油12~16mL,对水75~90Kg喷雾. 其中抗蚜威防效好. (一)麦蚜 (二)小麦吸浆虫 我国发生的小麦吸浆虫主 要有两种,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 浆虫,均属双翅目,瘿蚊科. 1.为害特点 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 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 空壳,大发生年可形成全田毁 灭,颗粒无收. 2.形态识别 麦红吸浆虫橘红色,雌虫产卵管短, 伸出时约为腹长的l/2;如图.卵长卵 形,末端无附着物;幼虫橘黄色,体表有 鳞片状突起;蛹橙红色. 麦黄吸浆虫成虫姜黄色,雌虫产卵管 长,伸出时与腹部等长;卵呈香蕉形,前 端略弯,末端有细长卵柄附着物;幼虫姜 黄色,体光滑,蛹呈淡黄色. (二)小麦吸浆虫 3.生活习性 两种吸浆虫均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 越夏、越冬,黄河流域3月上、中旬越冬幼虫破茧上升到地 表,4月中、下旬大量化蛹,羽化后大量产卵为害.成虫畏 强光和高温,早晨和傍晚活动. (二)小麦吸浆虫 4. 发生条件 小麦吸浆虫,喜湿怕干.雨水充沛,气温适 宜常会引起该虫大发生,成虫盛发期与小麦抽穗 扬花期吻合发生重,土壤团粒构造好、土质疏 松、保水力强也利其发生. (二)小麦吸浆虫 5.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①选用穗形紧密、内外颖缘毛长而密、麦粒皮厚、浆液不易 外流的小麦品种; ②进行轮作,避开虫源. (二)小麦吸浆虫 5. 防治措施 (2)药剂防治 ①毒土,麦播时对吸浆虫常发地块,每hm 2 可用6%林丹粉 2.5~3kg拌细土30~45kg,均匀撒施地表,可兼治地下害 虫; ②成虫期,用4%敌马粉,或2%西维因粉每mh 2 用2.5~ 3.5kg喷粉,或50%辛硫磷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剂 1500倍或20%速灭杀丁乳油每hm 2 用35毫升加水75~90kg喷 雾. (二)小麦吸浆虫 (三)小麦叶蜂 小麦叶蜂又叫小黏虫、齐头虫等,属膜翅目叶蜂科. 分布广泛,主要发生在淮河以北麦区.为害麦类作物及看 麦娘等杂草. 1.为害特点 小麦叶蜂以幼虫为害麦叶,从叶边缘向内咬食成缺 刻,重者可将麦叶全部吃光. 2.形态识别 成虫 体长8~9.8mm,雄蜂 体略小, 全体黑色,仅前胸背板、 中胸盾片纵沟之间部分、翅基片及 中胸侧板为赤褐色,后胸两侧各有 一白斑. 卵扁平肾形淡黄色,表面光滑. (三)小麦叶蜂 2.形态识别 幼虫 共5龄,老龄幼虫17~ 18.8mm,圆筒形,胸部较粗,腹末 较细,胸腹各节均有横皱纹.头深 褐色,胸腹部发绿色. 蛹长9.8mm,雄蛹略小,淡黄 到棕黑色.头胸部粗大,腹部细 小,末端分叉. (三)小麦叶蜂 3.生活习性 小麦叶蜂在华北麦田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20~ 25cm深处越冬.第二年3月下旬开始羽化,在麦田内交尾产 卵.成虫用锯状产卵器将卵产在叶片主脉旁边的组织内.1 次1粒,成串产下.成虫寿命3~7天,卵期10天.幼虫共5 龄,l~2龄白天为害叶片,3龄后白天隐蔽,黄昏后上升为 害.到5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入土作茧休眠至10月中旬再蜕1 次皮化蛹越冬.幼虫有假死性,遇振动即落地. (三)小麦叶蜂 4.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1)小麦播种前深耕细耙,破坏其化蛹越冬场所,或将 休眠蛹翻至土表机械杀死或冻死; (2)有条件地方进行水旱轮作. 药剂防治: 一般应掌握在3龄前进行.喷粉用2.5%敌百虫粉剂或用 1.5%1605粉剂,每hm 2 用2.5~ 3.5 kg.喷雾可用90%万灵 粉剂3000~50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40% 氧化乐果乳油4000倍液,每hm 2 喷药液75~90 kg . (三)小麦叶蜂 (四)麦秆蝇 (五)麦园蜘蛛 思考题 1、为什么小麦锈病有的年份流行,有的年份不流行? 2、小麦锈病有哪些特点? 3、适宜小麦白粉病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4、小麦白粉病如何防治. 答案 1、发病条件:菌源、寄主、环境. 2、症状特点、流行等. 3、适温是15—20度,故,冬春气温高,降雨量偏少的年份 小麦白粉病发生较重. 4、抗病品种;保健栽培;药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