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起源于哪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7 11:37:34
人类文明起源于哪里?
人类文明起源于哪里?
人类文明起源于哪里?
古代文明的起源
最早出现文明之光的是烈日蒸晒、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养育的一片荒原.有一时期,人们曾认为文明的摇篮是尼罗河流域,但现在一致同意,最早的文明中心是苏美尔,也就是《旧约全书》中的"希纳国"(Land of Shinar).苏美尔位于过去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伊拉克共和国——的南部,南临波斯湾,由若干块荒芜的、被风乱吹的小平原组成.约公元前3500年时,一些已改进生产技术,正在耕种这片干旱的荒原的农业公社,成功地完成了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到文明的过渡.
公元前3500年只是个大概的日期,确定这样一个日期仅是为了方便起见.实际上,过渡的时间无论指定为一年、十年还是100年,都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知道,从食物采集转变到食物生产,并不是因为某人偶然想起农业而突然发生的.同样,从部落文化过渡到文明,也不是因为当时有人想象出城市中心和城市文明才发生的.总之,当时发生的不是一件事,而是一个过程.本章的目的就是考察这一过程的性质和起源.
一、文明的性质
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并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备这一切特征.例如:南美安第斯山脉的文明是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而埃及文明和玛雅人文明则没有通常所说的城市.但是,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各地各时期的文明的性质时,可用作一般的指南.
最终形成的不是同一种文明,而是"类型"极其多样的文明.正如前一章所提到的,较早的新石器时代的各种文化是与各特定的环境相适应的;因此,随着各环境中耕种和畜牧所居的地位的不同,随着各环境中栽培的植物和畜养的动物的种类的不同,新石器时代的各种文化也彼此显著地不同.现在,文明的情况也是如此,各种文明由于各自发展时与世隔绝的程度不等而相应地不同.美洲的玛雅人文明、阿兹特克人文明和印加人文明是独自发展起来的,因而,可以很清楚地将它们与欧亚大陆上较早形成的那些文明区别开来.欧亚大陆上的文明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独特性取决于各自的所在地与中东最早的文明中心地相隔之远近.中国与中东之间相隔一片辽阔的、荒漠的地区,并有大山作屏障,因此,从古代最早时候起直至今天,中国文明一直与欧亚大陆的其他文明彼此相异.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首先要走向文明,尤其是考虑到实行平等主义的新石器时代的社会有许多方面是很吸引人的.现代马达加斯加岛的塔纳拉人的经历对这一问题作出了回答.塔纳拉人只是最近才过渡到文明阶段,所以人类学者拉尔夫·林顿能把他们的经历全都记载下来.塔纳拉人在过渡到文明之前,是用"刀耕火种"的方法种植早稻.第一年他们可以得到丰收,但从第二年起产量逐渐下降.因此,每当田地的肥力耗尽时,他们就得迁移,重建村庄.经常的迁移使他们不可能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的所有权归村社掌握.村里的长者尽可能公平地把土地分配给每个同堂家庭.每个同堂家庭都由若干家庭组成,这些家庭一起劳动,然后按需分配产品.这是个典型的实行平等主义的部落社会,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社会地位方面.都没有任何重大差别.
当有些家庭仿效东面的邻居改种水稻时,这一切全都改变了.天然水田的面积很有限,无须投入整个同堂家庭的劳动力,因而这种新型的农业就由某些家庭单独经营.他们一年到头在水稻田里劳动,不再把田归还村庄,重新分配.由于适合种水稻的田地很少,从前无阶级的塔纳拉社会现在分裂了:少数人成为土地所有者阶级,而绝大多数人则没有希望得到这种更能生产粮食的土地.
当种植旱稻的农夫被迫定期地向新的地方迁移,而种植水稻的农夫仍留在原来的小块土地上时,这一阶级分裂更为明显了.战争也由于这种新型的经济而受到影响,那些长期定居的村民现在不惜花费时间,努力建造结构复杂的城堡,来阻挡传统的抢劫集团的侵扰;并致力于俘虏那些流民,把他们变成奴隶,因为奴隶正显示出一种新的重要性.早先用"刀耕火种"的方法经营农业时,奴隶派不上什么用处,但是现在,可以把奴隶派到田里,让他们一年到头地劳动.早先的民主也由新发展起来的社会取代了;在这新社会的顶端是专制国王,国王的下面是贵族,他们拥有国王分给他们的土地,然后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平民,社会的最底层是奴隶,由战俘和他们的后代组成.最后,随着财产成为提高自我的唯一手段,逐渐形成一系列新的社会准则.人类学者拉尔夫·林顿最后写道,"从塔纳拉村落到塔纳拉王国,中间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在经常迁移、自给自足的塔纳拉村落,没有阶级,只有牢固的同堂家庭;而到了中央集权,臣民定居的塔纳拉王国,社会由于经济差别而分裂为阶级,门第有如礼仪,被看作是极为重要的…当一步一步地追溯塔纳拉人的整个转变的来龙去脉时,我们可以发现,转变的每一步都是由种植水稻引起的."
塔纳拉人的转变过程,只是公元前四千纪时瓦解中东的新石器时代的社会,最终导致城市革命和文明出现的那个转变过程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二、美索不达米亚发源地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上游山峦重叠.在那里,人们学会了驯化动植物,从而完成了农业革命.在那里,人们现在又开始第二次伟大的冒险,他们从山区迁移到大河流域,逐步发展起新的、生产率更高的灌溉农业和新的社会制度.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新的社会制度相互作用,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文明的出现.
从高地迁移到低地,使新石器时代的农人们遇上了一系列新问题,如:降雨量不足,烈日蒸晒,河水定期泛滥.没有建筑用的石块,等等.但是低地的长处超过了它的短处:那里生长的枣椰树,不仅提供了充裕的食物,而且还提供了大量木材,不过这些木材的质地不太好;那里的芦苇荡里,有各种野禽小兽,还有鱼类,提供了宝贵的食物蛋白质和脂肪;而尤为可贵的是,那里的土壤是极其肥沃的冲积土.这一新环境中蕴藏了很大的潜力,这种潜力就是一种挑战.最早的农人们以适应环境的非凡本领成功地响应了这一挑战.公元前四千纪时,他们取得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技术进步.
在山峦重叠的高地种植农作物时,降雨量还勉强够,但到了地势很低的流域地区,降雨量则非常不足.要耕种这片肥沃的冲积上,就必须实行农业灌溉,所以最早的农人们开掘沟渠,把大河里的水引到田里.结果,农作物的产量较他们早先在多石的山坡上夺得的产量要高得惊人.公元前2500年的文献记载说,一块大麦田的平均产量是播种量的86倍!食物比过去充裕多了,品种也比过去多多样,而且,由于实行农业灌溉,食物的来源也比过去更有保障.食物的增加意味着人口的增加,而人口的增加又使更多的灌溉沟渠,更多的新农田,更多的食物成为可能.
在灌溉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新兴的冶金术也被逐渐掌握.冶金术对燧石罕见的流域地区的移民们来说,用处特别大.最初,他们把天然金属看作是极其坚韧、可锻的石头,用反复锤打和磨制的方法对其进行冷加工.直到他们学会用熔炼的方法从矿石中提炼金属时,才开始有了真正的冶金术.最早提炼的金属大概是铜.后来人们发现,铜经过热处理能成为液体,并能表现为各种容器或模型的形状;而冷却后,铜又变硬.而且其边刃的锋利比得上石头.到公元前3000年时,中东和印度的居民已普遍知道,在铜里面加少量其他金属,可以冶炼出更为经久耐用的合金.最后,他们发现,在冶铜时接进一些锡,效果最理想,由此产生的青铜明显地胜过石头.用青铜制造武器特别受欢迎,因为石头易碎,打仗时不可靠.但是,铜和锡这两种金属不多见,所以青铜在当时是很昂贵的,未能普遍采用,如用来制造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