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6 00:38:56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地球内容圈层的划分是以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而形成的两个不连续界面为依据,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根据化学成分,物质形态以及密度,地球内部主要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几个圈层。
通过地震波的反射,可以探测到这几个圈层分界面的不连续性。
地核位于古登堡界面以内,地核又以雷门不连续面为界分为两部分:半径约1250km的内核,以及在内核外部一直到距地心约3500km的液态外核,之外是地核与地幔的过渡层。
从地核外围约2900千米深处的古登堡界面一直延伸到约33千米深处莫氏不连续...
全部展开
根据化学成分,物质形态以及密度,地球内部主要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几个圈层。
通过地震波的反射,可以探测到这几个圈层分界面的不连续性。
地核位于古登堡界面以内,地核又以雷门不连续面为界分为两部分:半径约1250km的内核,以及在内核外部一直到距地心约3500km的液态外核,之外是地核与地幔的过渡层。
从地核外围约2900千米深处的古登堡界面一直延伸到约33千米深处莫氏不连续面的区域被称作地幔。
地壳指的是从地面至平均深度约33km深处的莫霍界面的地下区域。
莫氏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是地球的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莫氏不连续面首先在1909年由克罗埃西亚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Andrija Mohorovičić)发现。他观察到地震波(特别是P波)在此处波速会突然加快。
莫氏不连续面的位置不定,可浅至中洋脊下方约5公里处,也可深至大陆地壳下方约75公里处。
1914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宾诺·古登堡(Gutenberg)发现地下2885千米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明显变化,其中纵波的速度明显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后来证实这里是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人们将这个界面称为“古登堡界面”(Gutenberg discontinuity),或称为古氏不连续面。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