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地震的知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8 11:30:40
有关地震的知识有关地震的知识有关地震的知识地震逃生知识地震造成的损失要比大火、洪水大得多,往往会使整座城市处于瘫痪,大地震可使整个城市顷刻之间化为废墟;因此,一旦发生了强烈地震,很难立刻得到救援.地震

有关地震的知识
有关地震的知识

有关地震的知识
地震逃生知识
地震造成的损失要比大火、洪水大得多,往往会使整座城市处于瘫痪,大地震可使整个城市顷刻之间化为废墟;因此,一旦发生了强烈地震,很难立刻得到救援.地震时的伤亡,主要是地震引起的火灾和房屋崩塌造成的.
地震的预防
·要避免地震的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一般家庭常备的东西有粮食和饮水,以每人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为佳.另外再准备一些防灾用品,如防灾头巾、手电筒、急救药品、蜡烛、半导体收音机等以及一些逃生用具,如毛毯、便携式炊具、固体燃料等.
·由于住宅不宽裕,人们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如棚、架、搁板).不过,由于地震的震动,搁板上放置的重物是很容易掉下来的.因此,平时放置东西要多加考虑.
·人们对黑暗很难适应,这不仅仅是看不见,还在心理上增加了压力.因地震而停电是不奇怪的,黑暗中就是在自己的房间也很难分辨东西南北,所以手电筒随时带在身边,就不会有太多的恐惧了.
·地震发生后,电视中断,电话不通,报纸停刊,信息来源完全被断绝.此时,只有小型的收音机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重要情报,从而可以更好地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当大地震平息后,首先感到困惑的是饮用水的问题.这种场合,水道断水是经常的事,城市中井水很少,所以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地震的情况下,有必要每晚睡前准备一些应急的饮用水.
·考虑到地震后的混乱情况,准备好三个月的现金花销是必要的.因为地震之后,银行、邮局等处往往取不出款.
·人们总喜欢把急救用具藏在某一角落,或不起眼的地方.可是,这些东西在地震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平时要把它们放在某一固定并且容易拿到的地方.
·地震时,穿高跟鞋对避难百害而无一利.平时应穿或备用跑得快、耐用、平跟的棉鞋或运动鞋.拖鞋和草鞋都不合适,高跟鞋绝对不行.
如何逃生
·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防止次生灾害
·要注意防止地震次生灾害.所谓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是指地震后引起的水灾、火灾以及有毒气体蔓延等等.很多经验表明:次生灾害往往比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大得多.如何防止次生危害呢?
·对工矿企业中的易燃、易爆、剧毒品,要严密监视,地震时,一旦发现剧毒品或易燃气体溢出,应立即组织抢救.
·对于大型水库、堤坝等,要预先做好防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固.水库下游的居民,在地震发生时,要严密注视堤坝的安全,遇有险情,除组织力量抢救外,要迅速向安全地带转移.
·大地震发生在山区,由于山崩塌方等,可能堵塞河道,遇到此种情况,要立即组织人员疏通,以免造成水灾.
在接到关于地震的预报以后,要立即有秩序地疏散,尽快离开房屋.人员疏散时,要避开高楼房、烟囱、高门脸、女儿墙、高围墙等,更不要在狭窄的胡同中停留.要避开高压电线、变压器,以防电杆或电线震断触电伤人.
在山区,还要远离悬崖陡壁,以免山崩、塌方时伤人.还应离开大水渠、河堤两岸,这些地方容易发生较大的地滑或塌陷.
逃生不忘灭火
·由于地震带来的火灾而致死亡人数增至10倍以上.比起地震本身,地震后的火灾更可怕.因此,一旦发现稍有震动,首先要关掉液化气开关,消除火源.但经验告诉我们,当大地震发生时,人们往往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去顾及火源.
·尽管如此,只要有可能的话,避难之际要设法关掉煤气总开关.由于强烈震动,煤气管有可能脱落.所以我们不得不考虑室内其它配管破损情况.
·在工厂作业时,如遇上地震,危险性很大,在冲出工作场所避难前,首先要切断电源,消除火源,停止机器运转.否则,还在运转的机器连同工作人员会成为火灾的牺牲品.
·因地震发生的火灾,当火势变强时,在空中可能会形成漩涡形,风向会千变万化.但火源总是固定不变的.看清火的源头,辨明火的燃烧方向后,再逆风而跑是最明智的.另外,地震过后外出时,切勿走近不大坚固的楼房,因为建筑物受地震摇撼后,随时可能倒塌.
地震火灾的预防
·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 生产、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应该与居民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为防止地震时发生火灾,凡性质互相抵触的易燃易爆物品,都要分别贮存.放在架子上的易燃易爆物品,应将容器和架子固定,以防震时倾倒.凡遇到震动、撞击、摩擦就会起火的易燃物品,应当单独处理,放在稳固的容器内,用沙子围护起来,放到安全的地方.
对贮存大量易燃液体的贮罐,应当采取加固措施,防止震倒、震裂、倾斜.地上油罐,不要设在太高的地方,也不要设在沿近河岸的地方,要在油罐附近筑砌护堤,以防油罐震裂后,石油溢出引起大面积火灾. 对煤气站、液化石油气站、加油站,要加强检修,发现跑、冒、滴、漏以及支架不牢等情形,要及时采取加固和封闭措施.
接到地震预报后,应及时将易燃气体钢瓶运到安全地点,来不及运走的要卧放,并要采取防震措施.
·加强对火源的控制
平时养成习惯,不要在火炉附近存放易燃物品.夜间封火的生活用火炉,最好坐上一锅水,在接到地震预报后,要尽快把火熄灭,使用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灶具的要立即关闭阀门.凡有特殊要求,震时不能停火的生产用炉,要有抗震措施,确保震时不发生火灾.
防震棚尤应注意防火.不要随便吸烟、乱扔烟头,尽量不用油灯、蜡烛照明,需用时,得放在盛有沙土的盆内或桶内.
·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检修
电杆杆基要牢固、夯实,拉线埋深一些,严防震时倒杆,高压线下、变压器下不要支搭防震棚,不要堆放易燃物品,大型的浸油式变压器最好不架在柱上,设在室内的浸油式变压器应设置事故油池,万一地震时变压器被砸毁,保证流出的油安全泄入油池,不致随处燃烧,造成严重后果. 在接到地震预报时,要及时将电气开关的电源切断,尤其是电炉、电熨斗、电烙铁等电热工具一定要及时拔下插销,切不可慌张离去.凡震时不能切断的电源,确保震时不致发生火灾.
·做好灭火准备工作 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方案,要尽量多的准备一些灭火工具,如水缸、水桶、铁锹、沙土等,要注意天然水源(如水井、水池、湖、泉、河)的保护和利用,地震时,万一人工水源遭到破坏,这些简易灭火工具和天然水源,对于扑灭火灾是十分重要的.
支搭防震棚要考虑到灭火的需要,不要覆盖住消防水源(如消火拴等),不要挡住消防车通道.
地震逃难法 在经常会发生地震的地方,人们都积累了一些预防地震的经验.当然,有预报地震的健全设备和机构是可以避免巨大的损害的.对一般家庭来说,当发生地震时,该怎么办呢?现列出九条注意事项,供参考:
1、不要惊慌地奔出室外,首先暂时躲在坚固的家具或桌子底,最好躲在体积小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 2、一次强震过后,不应安心下来,要准备应付余震的发生.
3、震后首先将大火扑灭.
4、尽量步行到避震所,携带物应尽量减至最少.
5、不要走过狭窄的道路、沟渠边缘、悬崖或河边,以免发生意外.
6、注意不要靠近山体、悬崖,以免崩裂发生意外.
7、靠近海岸时,必须注意海啸的发生.在低洼地则应防止水淹.
8、不要害怕余震,也不要乱听谣言.
9、遵守秩序,注意卫生.
在平时,预先准备好各种避难的工具和装备:
1、水;2、五日左右的粮食(准备好即使一天不生火也足够食用的粮食);3、贵重物品(现金、银行存款薄,各种证件以及必要的印鉴等);4、手电筒、蜡烛、火柴等;5、收音机;6、毛毯;7、手巾、绳、草纸等日用品以及洗漱用品;8、急救药品;9、背囊等用品. 这些用具应平时整理好,以便需要时可以马上携带走.
如果有婴儿或幼儿的家庭,要准备好婴儿用的尿布、奶粉、伞、席子等其他小孩子用品、最重要是根据家庭的需要,随时准备好可以足够两至三天生活的各种应急日用品或食物.

地震逃生知识
地震造成的损失要比大火、洪水大得多,往往会使整座城市处于瘫痪,大地震可使整个城市顷刻之间化为废墟;因此,一旦发生了强烈地震,很难立刻得到救援。地震时的伤亡,主要是地震引起的火灾和房屋崩塌造成的。
地震的预防
·要避免地震的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一般家庭常备的东西有粮食和饮水,以每人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为佳。另外再准备...

全部展开

地震逃生知识
地震造成的损失要比大火、洪水大得多,往往会使整座城市处于瘫痪,大地震可使整个城市顷刻之间化为废墟;因此,一旦发生了强烈地震,很难立刻得到救援。地震时的伤亡,主要是地震引起的火灾和房屋崩塌造成的。
地震的预防
·要避免地震的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一般家庭常备的东西有粮食和饮水,以每人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为佳。另外再准备一些防灾用品,如防灾头巾、手电筒、急救药品、蜡烛、半导体收音机等以及一些逃生用具,如毛毯、便携式炊具、固体燃料等。
·由于住宅不宽裕,人们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如棚、架、搁板)。不过,由于地震的震动,搁板上放置的重物是很容易掉下来的。因此,平时放置东西要多加考虑。
·人们对黑暗很难适应,这不仅仅是看不见,还在心理上增加了压力。因地震而停电是不奇怪的,黑暗中就是在自己的房间也很难分辨东西南北,所以手电筒随时带在身边,就不会有太多的恐惧了。
·地震发生后,电视中断,电话不通,报纸停刊,信息来源完全被断绝。此时,只有小型的收音机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重要情报,从而可以更好地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当大地震平息后,首先感到困惑的是饮用水的问题。这种场合,水道断水是经常的事,城市中井水很少,所以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地震的情况下,有必要每晚睡前准备一些应急的饮用水。
·考虑到地震后的混乱情况,准备好三个月的现金花销是必要的。因为地震之后,银行、邮局等处往往取不出款。
·人们总喜欢把急救用具藏在某一角落,或不起眼的地方。可是,这些东西在地震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平时要把它们放在某一固定并且容易拿到的地方。
·地震时,穿高跟鞋对避难百害而无一利。平时应穿或备用跑得快、耐用、平跟的棉鞋或运动鞋。拖鞋和草鞋都不合适,高跟鞋绝对不行。
如何逃生
·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防止次生灾害
·要注意防止地震次生灾害。所谓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是指地震后引起的水灾、火灾以及有毒气体蔓延等等。很多经验表明:次生灾害往往比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大得多。如何防止次生危害呢?
·对工矿企业中的易燃、易爆、剧毒品,要严密监视,地震时,一旦发现剧毒品或易燃气体溢出,应立即组织抢救。
·对于大型水库、堤坝等,要预先做好防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固。水库下游的居民,在地震发生时,要严密注视堤坝的安全,遇有险情,除组织力量抢救外,要迅速向安全地带转移。
·大地震发生在山区,由于山崩塌方等,可能堵塞河道,遇到此种情况,要立即组织人员疏通,以免造成水灾。
在接到关于地震的预报以后,要立即有秩序地疏散,尽快离开房屋。人员疏散时,要避开高楼房、烟囱、高门脸、女儿墙、高围墙等,更不要在狭窄的胡同中停留。要避开高压电线、变压器,以防电杆或电线震断触电伤人。
在山区,还要远离悬崖陡壁,以免山崩、塌方时伤人。还应离开大水渠、河堤两岸,这些地方容易发生较大的地滑或塌陷。
逃生不忘灭火
·由于地震带来的火灾而致死亡人数增至10倍以上。比起地震本身,地震后的火灾更可怕。因此,一旦发现稍有震动,首先要关掉液化气开关,消除火源。但经验告诉我们,当大地震发生时,人们往往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去顾及火源。
·尽管如此,只要有可能的话,避难之际要设法关掉煤气总开关。由于强烈震动,煤气管有可能脱落。所以我们不得不考虑室内其它配管破损情况。
·在工厂作业时,如遇上地震,危险性很大,在冲出工作场所避难前,首先要切断电源,消除火源,停止机器运转。否则,还在运转的机器连同工作人员会成为火灾的牺牲品。
·因地震发生的火灾,当火势变强时,在空中可能会形成漩涡形,风向会千变万化。但火源总是固定不变的。看清火的源头,辨明火的燃烧方向后,再逆风而跑是最明智的。另外,地震过后外出时,切勿走近不大坚固的楼房,因为建筑物受地震摇撼后,随时可能倒塌。
地震火灾的预防
·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 生产、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应该与居民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为防止地震时发生火灾,凡性质互相抵触的易燃易爆物品,都要分别贮存。放在架子上的易燃易爆物品,应将容器和架子固定,以防震时倾倒。凡遇到震动、撞击、摩擦就会起火的易燃物品,应当单独处理,放在稳固的容器内,用沙子围护起来,放到安全的地方。
对贮存大量易燃液体的贮罐,应当采取加固措施,防止震倒、震裂、倾斜。地上油罐,不要设在太高的地方,也不要设在沿近河岸的地方,要在油罐附近筑砌护堤,以防油罐震裂后,石油溢出引起大面积火灾。 对煤气站、液化石油气站、加油站,要加强检修,发现跑、冒、滴、漏以及支架不牢等情形,要及时采取加固和封闭措施。
接到地震预报后,应及时将易燃气体钢瓶运到安全地点,来不及运走的要卧放,并要采取防震措施。
·加强对火源的控制
平时养成习惯,不要在火炉附近存放易燃物品。夜间封火的生活用火炉,最好坐上一锅水,在接到地震预报后,要尽快把火熄灭,使用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灶具的要立即关闭阀门。凡有特殊要求,震时不能停火的生产用炉,要有抗震措施,确保震时不发生火灾。
防震棚尤应注意防火。不要随便吸烟、乱扔烟头,尽量不用油灯、蜡烛照明,需用时,得放在盛有沙土的盆内或桶内。
·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检修
电杆杆基要牢固、夯实,拉线埋深一些,严防震时倒杆,高压线下、变压器下不要支搭防震棚,不要堆放易燃物品,大型的浸油式变压器最好不架在柱上,设在室内的浸油式变压器应设置事故油池,万一地震时变压器被砸毁,保证流出的油安全泄入油池,不致随处燃烧,造成严重后果。 在接到地震预报时,要及时将电气开关的电源切断,尤其是电炉、电熨斗、电烙铁等电热工具一定要及时拔下插销,切不可慌张离去。凡震时不能切断的电源,确保震时不致发生火灾。
·做好灭火准备工作 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方案,要尽量多的准备一些灭火工具,如水缸、水桶、铁锹、沙土等,要注意天然水源(如水井、水池、湖、泉、河)的保护和利用,地震时,万一人工水源遭到破坏,这些简易灭火工具和天然水源,对于扑灭火灾是十分重要的。
支搭防震棚要考虑到灭火的需要,不要覆盖住消防水源(如消火拴等),不要挡住消防车通道。
地震逃难法 在经常会发生地震的地方,人们都积累了一些预防地震的经验。当然,有预报地震的健全设备和机构是可以避免巨大的损害的。对一般家庭来说,当发生地震时,该怎么办呢?现列出九条注意事项,供参考:
1、不要惊慌地奔出室外,首先暂时躲在坚固的家具或桌子底,最好躲在体积小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 2、一次强震过后,不应安心下来,要准备应付余震的发生。
3、震后首先将大火扑灭。
4、尽量步行到避震所,携带物应尽量减至最少。
5、不要走过狭窄的道路、沟渠边缘、悬崖或河边,以免发生意外。
6、注意不要靠近山体、悬崖,以免崩裂发生意外。
7、靠近海岸时,必须注意海啸的发生。在低洼地则应防止水淹。
8、不要害怕余震,也不要乱听谣言。
9、遵守秩序,注意卫生。
在平时,预先准备好各种避难的工具和装备:
1、水;2、五日左右的粮食(准备好即使一天不生火也足够食用的粮食);3、贵重物品(现金、银行存款薄,各种证件以及必要的印鉴等);4、手电筒、蜡烛、火柴等;5、收音机;6、毛毯;7、手巾、绳、草纸等日用品以及洗漱用品;8、急救药品;9、背囊等用品。 这些用具应平时整理好,以便需要时可以马上携带走。
如果有婴儿或幼儿的家庭,要准备好婴儿用的尿布、奶粉、伞、席子等其他小孩子用品、最重要是根据家庭的需要,随时准备好可以足够两至三天生活的各种应急日用品或食物。

收起

地震逃生知识
地震造成的损失要比大火、洪水大得多,往往会使整座城市处于瘫痪,大地震可使整个城市顷刻之间化为废墟;因此,一旦发生了强烈地震,很难立刻得到救援。地震时的伤亡,主要是地震引起的火灾和房屋崩塌造成的。
地震的预防
·要避免地震的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一般家庭常备的东西有粮食和饮水,以每人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为佳。另外再准备...

全部展开

地震逃生知识
地震造成的损失要比大火、洪水大得多,往往会使整座城市处于瘫痪,大地震可使整个城市顷刻之间化为废墟;因此,一旦发生了强烈地震,很难立刻得到救援。地震时的伤亡,主要是地震引起的火灾和房屋崩塌造成的。
地震的预防
·要避免地震的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一般家庭常备的东西有粮食和饮水,以每人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为佳。另外再准备一些防灾用品,如防灾头巾、手电筒、急救药品、蜡烛、半导体收音机等以及一些逃生用具,如毛毯、便携式炊具、固体燃料等。
·由于住宅不宽裕,人们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如棚、架、搁板)。不过,由于地震的震动,搁板上放置的重物是很容易掉下来的。因此,平时放置东西要多加考虑。
·人们对黑暗很难适应,这不仅仅是看不见,还在心理上增加了压力。因地震而停电是不奇怪的,黑暗中就是在自己的房间也很难分辨东西南北,所以手电筒随时带在身边,就不会有太多的恐惧了。
·地震发生后,电视中断,电话不通,报纸停刊,信息来源完全被断绝。此时,只有小型的收音机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重要情报,从而可以更好地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当大地震平息后,首先感到困惑的是饮用水的问题。这种场合,水道断水是经常的事,城市中井水很少,所以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地震的情况下,有必要每晚睡前准备一些应急的饮用水。
·考虑到地震后的混乱情况,准备好三个月的现金花销是必要的。因为地震之后,银行、邮局等处往往取不出款。
·人们总喜欢把急救用具藏在某一角落,或不起眼的地方。可是,这些东西在地震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平时要把它们放在某一固定并且容易拿到的地方。
·地震时,穿高跟鞋对避难百害而无一利。平时应穿或备用跑得快、耐用、平跟的棉鞋或运动鞋。拖鞋和草鞋都不合适,高跟鞋绝对不行。
如何逃生
·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防止次生灾害
·要注意防止地震次生灾害。所谓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是指地震后引起的水灾、火灾以及有毒气体蔓延等等。很多经验表明:次生灾害往往比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大得多。如何防止次生危害呢?
·对工矿企业中的易燃、易爆、剧毒品,要严密监视,地震时,一旦发现剧毒品或易燃气体溢出,应立即组织抢救。
·对于大型水库、堤坝等,要预先做好防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固。水库下游的居民,在地震发生时,要严密注视堤坝的安全,遇有险情,除组织力量抢救外,要迅速向安全地带转移。
·大地震发生在山区,由于山崩塌方等,可能堵塞河道,遇到此种情况,要立即组织人员疏通,以免造成水灾。
在接到关于地震的预报以后,要立即有秩序地疏散,尽快离开房屋。人员疏散时,要避开高楼房、烟囱、高门脸、女儿墙、高围墙等,更不要在狭窄的胡同中停留。要避开高压电线、变压器,以防电杆或电线震断触电伤人。
在山区,还要远离悬崖陡壁,以免山崩、塌方时伤人。还应离开大水渠、河堤两岸,这些地方容易发生较大的地滑或塌陷。
逃生不忘灭火
·由于地震带来的火灾而致死亡人数增至10倍以上。比起地震本身,地震后的火灾更可怕。因此,一旦发现稍有震动,首先要关掉液化气开关,消除火源。但经验告诉我们,当大地震发生时,人们往往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去顾及火源。
·尽管如此,只要有可能的话,避难之际要设法关掉煤气总开关。由于强烈震动,煤气管有可能脱落。所以我们不得不考虑室内其它配管破损情况。
·在工厂作业时,如遇上地震,危险性很大,在冲出工作场所避难前,首先要切断电源,消除火源,停止机器运转。否则,还在运转的机器连同工作人员会成为火灾的牺牲品。
·因地震发生的火灾,当火势变强时,在空中可能会形成漩涡形,风向会千变万化。但火源总是固定不变的。看清火的源头,辨明火的燃烧方向后,再逆风而跑是最明智的。另外,地震过后外出时,切勿走近不大坚固的楼房,因为建筑物受地震摇撼后,随时可能倒塌。
地震火灾的预防
·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 生产、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应该与居民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为防止地震时发生火灾,凡性质互相抵触的易燃易爆物品,都要分别贮存。放在架子上的易燃易爆物品,应将容器和架子固定,以防震时倾倒。凡遇到震动、撞击、摩擦就会起火的易燃物品,应当单独处理,放在稳固的容器内,用沙子围护起来,放到安全的地方。
对贮存大量易燃液体的贮罐,应当采取加固措施,防止震倒、震裂、倾斜。地上油罐,不要设在太高的地方,也不要设在沿近河岸的地方,要在油罐附近筑砌护堤,以防油罐震裂后,石油溢出引起大面积火灾。 对煤气站、液化石油气站、加油站,要加强检修,发现跑、冒、滴、漏以及支架不牢等情形,要及时采取加固和封闭措施。
接到地震预报后,应及时将易燃气体钢瓶运到安全地点,来不及运走的要卧放,并要采取防震措施。
·加强对火源的控制
平时养成习惯,不要在火炉附近存放易燃物品。夜间封火的生活用火炉,最好坐上一锅水,在接到地震预报后,要尽快把火熄灭,使用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灶具的要立即关闭阀门。凡有特殊要求,震时不能停火的生产用炉,要有抗震措施,确保震时不发生火灾。
防震棚尤应注意防火。不要随便吸烟、乱扔烟头,尽量不用油灯、蜡烛照明,需用时,得放在盛有沙土的盆内或桶内。
·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检修
电杆杆基要牢固、夯实,拉线埋深一些,严防震时倒杆,高压线下、变压器下不要支搭防震棚,不要堆放易燃物品,大型的浸油式变压器最好不架在柱上,设在室内的浸油式变压器应设置事故油池,万一地震时变压器被砸毁,保证流出的油安全泄入油池,不致随处燃烧,造成严重后果。 在接到地震预报时,要及时将电气开关的电源切断,尤其是电炉、电熨斗、电烙铁等电热工具一定要及时拔下插销,切不可慌张离去。凡震时不能切断的电源,确保震时不致发生火灾。
·做好灭火准备工作 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方案,要尽量多的准备一些灭火工具,如水缸、水桶、铁锹、沙土等,要注意天然水源(如水井、水池、湖、泉、河)的保护和利用,地震时,万一人工水源遭到破坏,这些简易灭火工具和天然水源,对于扑灭火灾是十分重要的。
支搭防震棚要考虑到灭火的需要,不要覆盖住消防水源(如消火拴等),不要挡住消防车通道。
地震逃难法 在经常会发生地震的地方,人们都积累了一些预防地震的经验。当然,有预报地震的健全设备和机构是可以避免巨大的损害的。对一般家庭来说,当发生地震时,该怎么办呢?现列出九条注意事项,供参考:
1、不要惊慌地奔出室外,首先暂时躲在坚固的家具或桌子底,最好躲在体积小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 2、一次强震过后,不应安心下来,要准备应付余震的发生。
3、震后首先将大火扑灭。
4、尽量步行到避震所,携带物应尽量减至最少。
5、不要走过狭窄的道路、沟渠边缘、悬崖或河边,以免发生意外。
6、注意不要靠近山体、悬崖,以免崩裂发生意外。
7、靠近海岸时,必须注意海啸的发生。在低洼地则应防止水淹。
8、不要害怕余震,也不要乱听谣言。
9、遵守秩序,注意卫生。
在平时,预先准备好各种避难的工具和装备:
1、水;2、五日左右的粮食(准备好即使一天不生火也足够食用的粮食);3、贵重物品(现金、银行存款薄,各种证件以及必要的印鉴等);4、手电筒、蜡烛、火柴等;5、收音机;6、毛毯;7、手巾、绳、草纸等日用品以及洗漱用品;8、急救药品;9、背囊等用品。 这些用具应平时整理好,以便需要时可以马上携带走。
如果有婴儿或幼儿的家庭,要准备好婴儿用的尿布、奶粉、伞、席子等其他小孩子用品、最重要是根据家庭的需要,随时准备好可以足够两至三天生活的各种应急日用品或食物。

收起

地震方面的知识:
1751 第一台摆验震器。
1755 里斯本地震激发了人们对地震学的关注。
1819 库奇丛林沼泽地的地震令人注意到了断层的作用。
1826 冯·霍夫(Von Hoff)开始发表地震年表
1831 泊松(Posisson)发表固体弹性波理论。
1855 费希尔(Fisher)确认断层作用为地震的成因。

全部展开

地震方面的知识:
1751 第一台摆验震器。
1755 里斯本地震激发了人们对地震学的关注。
1819 库奇丛林沼泽地的地震令人注意到了断层的作用。
1826 冯·霍夫(Von Hoff)开始发表地震年表
1831 泊松(Posisson)发表固体弹性波理论。
1855 费希尔(Fisher)确认断层作用为地震的成因。
1857 那坡里(Neapolitan)大地震(Mallet,1862)。
1859 马利特(Mallet)估计每年要发生8次“大震”;并发表世界地震活动性图。
1872 伯特利(Bertelli)观测到脉动与风暴之间的关系。
  休斯(Suess)使地球科学家们相信断层可以形成地震。
1880 米尔恩(Milne)和格雷(Gray)在日本记录到他们的第一张地震图。
1883 克拉卡托火山喷发:造成火山地震和海啸。
1885 瑞利(Lord Rayleigh)发表瑞利波理论。
1888 门登霍尔(Mendenhall)率先对地震能量作了估计。
1889 冯·利波尔·伯希维茨(Von Rebeur Paschewitz)获得第一个远震记录。
1891 美浓-尾张地震(Koto,1893)。
1897 维歇特(Wiechert)假定地球具有地核。
印度大地震:奥尔德姆(Oldham)在该地震图中识别出了P波和S波。
1899 开始发行《Shide通知》,后来改通知演变为《国际地震资料汇编(ISS)》。
诺特(Knott)讨论了发射和折射。
1901 国际地震学协会成立。
1904 拉姆(Lamb)发表关于来自脉冲源的波的理论。
1906 蒙特叙斯·德·巴洛尔(Montessus de Ballore)出版《地理地震学》(Geographie Seismologique)。
伽利津(Galitzin)研制出了电磁地震仪。
旧金山地震。
昂根海斯特(Angenheister)率先试图测量吸收。
1907 黑格洛茨(Herglotz)展示如何计算速度随深度的变化。
大森房吉(Omori)提出了地震复发的空区理论。
1908 西伯利亚的大陨石产生冲击性地震。
1909 希达(Shida)观测到了初动的四象限图像。
1901 里德(Reid)发表弹性回跳理论。
莫霍洛维契奇(Mohorovicic)发现地壳-地幔边界。
1911 《美国地震学会会刊》创刊。
勒夫(Love)发表《地球动力学的某些问题》。
莱邦松(Leybenzon)指出地核必定是液态的。
1914 美国气象局开始收集有关美国的地震资料。
古登堡(Gutenberg)测量到地核的深度。
费莫尔(Fermor)提出相变为地震的成因。
1921 塔姆斯(Tams)记录到海洋下的速度比大陆下的高。
1922 特纳(Turner)证明某些地震的震源深度大于通常的震源深度。
1923 中野(Nakano)把初动图像与应力偶联系起来。
海岸与大地测量局负责监测美国地震。
1924 杰弗瑞斯(Jeffreys)著的《地球》第一版问世。
1925 杰弗瑞斯发表第一篇论述面波的文章。
1926 古登堡预测存在低速层。
拜尔利(Byerly)开始研究初动。
1929 格兰德班克斯(Grand Banks)地震和海啸。
1930 贝尼奥夫(Benioff)研制成可变磁阻地震仪。
1932 日本开始建立第一个海啸警报系统。
1935 贝尼奥夫研制成应变地震仪。
杰弗瑞斯-布伦(Jeffreys-Bullen)发布走时表。
和达清夫(Wadati)指出深源地震图像。
拉科斯特(LaCoste)引进零长弹簧地震计。
里克特(Richter)发明震级标度。
......
2004 印尼大地震,引发了巨大海啸,死亡20万人,东南亚损失惨重。
2008 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死伤近10万人。

收起

全球地震分布区, 1963年–1998年
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地核主要是由铁元素组成;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有破坏力的。    ...

全部展开

全球地震分布区, 1963年–1998年
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地核主要是由铁元素组成;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有破坏力的。    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 全球板块构造运动
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 中国地震火山分布带
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长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   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就大陆地震而言,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60千米),全部的中源(6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300千米),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收起

地震是地壳变化的结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