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最好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1 10:07:44
红楼梦读后感最好的
红楼梦读后感最好的
红楼梦读后感最好的
林黛玉人物评析:潇湘四季绮梦2008-11-01 19:02
潇湘四季绮梦——不知园中另有人,偷撒珠泪葬落花
飞红片片,流水迢迢,谁与葬花今朝?他日谁曾见,颦颦蹙蹙,娉娉婷婷,步步闪闪摇摇.常记起,海棠起社,姊姊妹妹,闲赏花花草草,执笔写写描描,倚阑干说说笑笑. 菊黄蟹肥,园中老老少少,团团聚聚,侃侃聊聊. 谁曾忆,身姿颤颤,步履踽踽,带泪水潸潸涟涟,独吟姗姗葬花.又有谁,含泪默默,对层层斑竹,袅袅无聊. 金玉结良缘,只知吹吹打打,唱唱敲敲,一片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红绳相系祝白首,红烛火焰照洞房.谁顾上,馆内冷冷清清,瑟瑟萧萧,残烛落泪,映一片凄凄惨惨,寂寂寥寥,又有谁,孤孤单单,惨笑焚诗稿.堪怜绛珠归离恨,谁与世间逍遥?今宵后,往日暮暮朝朝,悲悲喜喜,多少心事,谁知晓. 空剩下,断章残句与谁瞧?
一、
大观园中,从来是不缺旷古红颜的,从来都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有妩媚丰润者如薛宝钗,有泼辣直爽者如王熙凤,有娇艳活泼者如史湘云,更不乏乖巧伶俐者如薛宝琴……
然而,林黛玉的美却不同于以上种种,是一种病态、柔弱的美.“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曹雪芹先生似乎对于她也特别的厚爱,仅是寥寥数笔,便在我们的心中勾画出了一位含泪娇喘的绝世佳人的影子.只在粉黛娥眉隐隐约约的一颦一蹙中,朦胧泪眼的一闪一合间,幻化在我们印象中的女子便平添了一种似真似幻,柔弱,病态,迷离的气质,让人恍然间觉得不真实起来,正是如此,更体现出了黛玉那种不沾染人间烟火,仿佛九天仙女的气质.
这种气质在她的举止言行,诗词文赋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白海棠》中的闺中心事,清丽脱俗,不落俗套,咏菊诗更是首首灵慧“满纸自怜题夙愿,片言谁解诉秋心?”“孤标傲世皆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字字句句,不仅描绘出了菊花傲霜挺立,高洁孤傲,更是将伤秋无奈与一比菊花的清高,抒发无疑.
更无需提起那从始至终,贯穿全篇的《葬花词》“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看似只是淡薄的伤春感伤之词,却透着字字血泪,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悲伤与凄迷,不染红尘,恰如天宫绝唱.这也成为了林黛玉一生的写照,短暂的绽放后,便如落花一般凋零.
二、
林黛玉是小器的,经常敏感与一些不足以挂齿的小事而黯然神伤,独自垂泪.对于她来说,仅仅是一件小小的误会便可能是一柄尖锐的利器严重地刺伤她.如史湘云无意间将她与戏子相比较,她便自觉地受了委屈,愤恨地拿最尖锐的话来反驳.
然而她自己却又是经常“见一个取笑一个”在宝玉与宝钗识金锁,认通灵之时便毫不在意地说出“来得不巧”这样话中带刺,让人尴尬的词句,对雪雁冷嘲热讽,取笑湘云大舌头……
这样的不同便是缘于她脆弱的自尊,对于黛玉而言,荣国府并不是她的家,她甚至只是寄人篱下,无父无母,无依无靠.她受不了任何的伤害,总是惶恐着被人瞧不起,因而只有用这些带刺的一语双关来保护自己.
除去这些,她的天性则是极其的天真与固执.虽然经常取笑别人,但也是当作玩笑话,尽管几次误会,也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更没有因此嫉恨疏远过谁,甚至连平素里极其堤防的薛宝钗也能冰释前嫌,秉烛夜谈,结成金兰契,无话不说.对于香菱学诗,一向高傲的她也并未败一丝一毫的架子,认认真真地辅导,还特地费心地圈点了书目.……
由此可见,她并不是故意刁难别人,相反,她有着的是一种纯真的性情.林黛玉虽然不如薛宝钗为人处事圆滑周到,八面玲珑,有一种饱经人情世故而有的深沉老练.而是怀有另一番,随心随性的洒脱与不拘小节的天真.
三、
黛玉对于爱情的追求,同样是执著而单纯的.她并没有过多地去关心大观园中的人际交往,也并没有多费心思去讨园内上上下下的喜欢.相反地,她所追求的仅仅是宝玉对于她的真情真意,为此,她流过多少辛酸泪,多少次的争执不下,甚至惊动长辈.
虽然她得到了宝玉对于她的真心,封建历数却注定不能给他们一个圆满的成全,于是,贾母等人设计偷梁换柱,扼杀了他们的真情.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
黛玉的爱情,同样是这样.于是她选择了离去,因为,这样的悲剧,便是毁灭了她的全部.
她的性格,决定了她不可能得到她所期望的承认.然而,一介弱女子,又有怎样的气力,去抵抗这种无情的判诉?
最后的潇湘馆内,她安静地焚烧着她的尘缘一世,如同焚烧着她一颗欲哭无泪的心,这已经成为她唯一能做的.可焚化成灰的一点光明,又怎能照透封建社会的黑暗无情,她已是心如死灰,没有字字血泪的控诉,没有寻死觅活的胡闹,她在生命的最后选择了安静地离开.芳魂消逝时,外面是大喜的锣鼓,是恭贺佳偶的祝福.没有人来打扰她,再也没有人能够伤害她,让她流泪了,她的泪水已经干涸了.
馆外仍是一片喧哗,有谁为她唱一曲安魂.
四、
回想黛玉初进荣国府时,府中上上下下,都是一片热情的欢迎.贾母如同亲骨肉般的怜爱,王夫人也是极其的客气与礼让,甚至连王熙凤这样的利害角色,也是不住的赞许与关照.这样隆重的待遇,是除了元妃省亲外空前绝后的.
然而,当她的父亲去世,黛玉守灵从苏州回来时,那些曾经对她嘘寒问暖的人们,便一点点冷淡下来,甚至连以往心肝宝贝般珍视她的贾母也对她冷淡了些许.
而当她在生命最后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忙于为金玉良缘作做准备.行偷梁换柱之计,谁又想过她的感受?谁曾到潇湘馆内作探视?大喜之夜,当初的种种,又有谁管过她的死活.
当初的满嘴奉承,是怎样的可笑?人情浅薄,不过如此!
我已无法揣摸她是以一种怎样凄凉与落寞的心思,焚烧诗帕书稿,在火焰中,往日的种种已化作尘埃,凋落成泥.
她的一生,正如当年她所吟唱的诗句: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掉陷渠沟.
后记
你原是绛珠珠仙草啊,为什么,只为了点水的恩情,便要下界还泪呢?
你不怕万丈红尘,即使是一枝独秀的仙草也不免迷失方向吗?
你没有后悔,于是压抑与明朗,快乐与悲伤,交织成了你的生命:安静而热烈.
----------------------------------
我初二的.暑假的作文,你自己看着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