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学反应的优先级我现在只知道若几种物质在一起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优先,但有些题同时有好几种反应,但没有酸碱中和,这时应该如何判断?请给出详细的规则,情况越多越好!是不同种类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11:52:43
关于化学反应的优先级我现在只知道若几种物质在一起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优先,但有些题同时有好几种反应,但没有酸碱中和,这时应该如何判断?请给出详细的规则,情况越多越好!是不同种类的
关于化学反应的优先级
我现在只知道若几种物质在一起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优先,但有些题同时有好几种反应,但没有酸碱中和,这时应该如何判断?
请给出详细的规则,情况越多越好!
是不同种类的反应优先级,即复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之间等等的,而不是相同种类,
关于化学反应的优先级我现在只知道若几种物质在一起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优先,但有些题同时有好几种反应,但没有酸碱中和,这时应该如何判断?请给出详细的规则,情况越多越好!是不同种类的
氧化还原反应时,最强的氧化剂和最强的还原剂,最优先.
生成沉淀时,溶解度最小的最优先.
生成气体时,沸点最低,溶解度最小最优先.
酸和碱反应时,最强的酸和最强的碱反应.
溶液中的离子一般比溶液下面的沉淀优先反应.
我就能总结这么多了.
其实反应的很多时候就是在竞争的,和自然界的其它规律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要多多积累.
看看电位理论,就可以知道
不过本人认为只要有反应先后无关。
LZ,一、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x0d
\x0d
对于主族元素来说,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电荷数逐渐增大,而电子层数却没有变化,因此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随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降低,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而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例如:对于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Na>Mg<Al,非金属...
全部展开
LZ,一、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x0d
\x0d
对于主族元素来说,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电荷数逐渐增大,而电子层数却没有变化,因此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随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降低,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而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例如:对于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P>Si。 \x0d
\x0d
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逐渐增大,原子半径明显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元素的原子失电子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减弱。例如:第一主族元素的金属性H<Li<Na<K<Rb<Cs,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F>Cl>Br>I。 \x0d
\x0d
综合以上两种情况,可以作出简明的结论: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向左、下方,元素金属性越强,金属性最强的金属是Cs;越向右、上方,元素的非金属越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例如:金属性K>Na>Mg,非金属性O>S>P。 \x0d
\x0d
二、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的关系 \x0d
\x0d
一般说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对于的碱的碱性也越强。例如:金属性Na>Mg>Al,常温时单质Na与水能剧烈反应,单质Mg与水能缓慢地进行反应,而单质Al与水在常温时很难进行反应,它们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 NaOH>Mg(OH)2>Al(OH)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与H2反应越剧烈,得到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也越强。例如:非金属Cl>S>P>Si,Cl2与H2在光照或点燃时就可能发生爆炸而化合,S与H2须加热才能化合,而Si与H2须在高温下才能化合并且SiH4极不稳定;氢化物的稳定HCl>H2S>PH3>SiH4;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H3PO4>H4SiO4。 \x0d
\x0d
因此,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可以作为判断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强弱的依据。另外,还可以根据金属或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相互置换反应,进行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一种金属把另一金属元素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表明前一种元素金属性较强;一种非金属单质能把另一种非金属单质从它的盐溶液或酸溶液中置换出来,表明前一种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 \x0d
\x0d
三、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 \x0d
\x0d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还原性越强,而它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例如:金属性Na>Mg>Al,单质的还原性Na>Mg>Al,阳离子的氧化性Na+<Mg 2+<Al 3+ 。中学化学教材中金属活动顺序表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而阳离子的氧化性为K+<Ca 2+<Na+<Mg 2+<Al 3+<Zn 2+<Fe 2+<Sn 2+<Pb 2+<H+<Cu 2+<Hg 2+<Pt 2+<Au 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还原性越弱,而它阴离子的还原性越越弱。例如:非金属性Cl>Br>I>S,它们的单质的氧化性Cl2>Br2>I2>S,还原性Cl2<Br2<I2<S,它们的阴离子的还原性Cl-<Br-<I-<S 2- 。 \x0d
\x0d
四、元素的金属性强弱与金属单质的熔、沸点等的关系 \x0d
\x0d
在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的自由电子在整个晶体中移动,依靠此种流动电子,使金属原子相互结合成为晶体的键称为金属键。对于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键的强度逐渐减弱,因此金属单的熔、沸点逐渐降低。分子的几何形状:三维化学\x0d
从勒贝尔和范霍夫时代开始,分子的几何形状概念已成为化学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随着X-射线结晶学的进展而得到增强。在现代化学中了解了分子的形状对于更广泛地理解某些专题,例如:生命分子及其功能,工业催化剂如沸石和固态表面以及高分子合成等。我们对分子形状的了解加上对其控制的能力,现在可以合成几乎所有符合特殊需要的任何形状的分子:如可以捕集特定离子的笼状物,具有能连接一种特殊类型分子的特别形状的分子(这种分子间的连接被称为相互间“识别”),可以传导电流具有导线功能的长链分子,等等。现在,化学家能创造这种复杂多样分子是令人瞩目的,也说明了关于化学的一种很重要的观念,即在研制新材料方面,化学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化学家们能制出此前并不存在的新分子。尽管上述新观念因为可以使学生了解化学是一种实际、有用、合乎需要而不是枯燥、纯理论、纯数学、抽象的科学,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但在初级化学中它并未受到重视。我们有一个非常简单的理论模型,即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模型,它对论述简单分子的形状以及甚至很大分子的大多数性能均提供了基本的原理。对于初等水平的化学.我们就不必再作更多的探究了。杂化轨道理论是化学课中在这部分经常讨论到的,是属于轨道模型的一个侧面。了解杂化轨道概念对于化学系的学生来说是重要的,但对于一般学生来说并不是必需的。现在的分子模型的方案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并熟悉各种分子的形状。 29310希望对你有帮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