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的繁体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6 18:06:30
关于汉字的繁体有哪些关于汉字的繁体有哪些关于汉字的繁体有哪些1、“後”和“后”.在传统汉字使用习惯中,“后”只指帝王的配偶,如“皇后”、“太后”等.表示“後面”的意义时,通常使用的是“後”.2、“裏”

关于汉字的繁体有哪些
关于汉字的繁体有哪些

关于汉字的繁体有哪些
1、“後”和“后”.在传统汉字使用习惯中,“后”只指帝王的配偶,如“皇后”、“太后”等.表示“後面”的意义时,通常使用的是“後”.
2、 “裏”、“里”、“里”.在传统汉字使用习惯中,“里”只是指里程,是计量单位,另组词如“乡里”、“里弄”等.而表示诸如“里面”的意思时,要用“裏”.但是目前港台同胞大多已用“里”代替较难写的“裏”.“里”和“裏”两个字,台湾取“里”为正字标准,香港按小篆写法取“裏”作正字标准,所以港台使用并非完全一致.
3、在表示“面容”之类的意思时,要用“面”.在表示“麺食”的意思时,要用“面”.还有像“××大曲”,因为用粮食发酵,所以要用“曲”而不是“弯曲”的“曲”.
4、在表示“发送”、“发财”的意思时,用“发”.但是在“头发”“毛发”中,用“发”就不对了.
5、“特徵”、“徵象”和“徵兵”、“徵询”、“徵税”的“徵”,不是“征讨”和“长征”的“征”.“徵”是“迹象”、“召求”、“询问”、“证明”的意思,“征”是“征行”、“征伐”的意思.二字的起源完全不同.
6、“冲”,在简体中是二点水.传统上,本来三点水的这个“冲”是正体,但简化方案中由於它多了一个点,“过於繁琐”,被废掉了.(也有无缘无故被废掉的,比如“羣”,以前是“群”的正体.还有“闲”,是“闲”的正体.目前港台也是多用“闲”,如“休闲”、“空闲”、“闲聊”.)
但是,在表示“冲击”、“冲撞”、“面对”、“冲要”这些意义时,应该用“冲”.如: “冲动”“冲锋”“冲啊”等.
在表示水流涌动,如“冲洗”、“冲刷”,或者直飞而上,如“一飞冲天”时,用“冲”.在道家术语中,也用“冲”表示一种空虚的状态,如“冲虚道长”.
7、“脏”“脏”绝对不是一个意思.“脏”指脏器,如“心脏”“肝脏”“肾脏”等.而“脏”指不乾净,如“脏乱”“脏话”“肮脏”“弄脏”等.
8、在表示“干戈”、“干涉”、“若干”、“天干地支”时,用“干”.而表示“乾燥”、“乾旱”“乾裂”时,要用“乾”.表示“树干”“骨干”的意思时,要用“干”,说“干掉他”的时候,也要用“干”.
9、 “复”字一般是不用的.在表示“往复”、“恢复”、“回复”、“报复”等意思时,用“复”;表“复杂”、“重复”、“繁复”等意义时,用“复”. 二字同源,差异微妙.如“重复”、“复习”,微软拼音也会搞错.其实,“复”的本义是重衣,有重叠义;“复”的本义是往来,带有方向性.按照本义引申,就不会犯错了.
还有“覆”.香港网友说:“反覆”不是“反复”;“复习”不是“复习”.回复 = revert;回覆= reply.在粤语中,复、覆 FUK^7 (高入),复 FUK^9 (低入),不会混淆的.
“佣金”中的“佣”是去声,繁简一致;但“佣人”“女佣”“雇佣兵”中的“佣”是阴平,应该作“佣”.
10、在表示“我”或者姓氏的意思时,可以用“余”,而在表示“多馀”之类的意思时,必须用“馀”.我不知道简化字表中怎麽有“馀”这个字,但打繁体字最好还是采用“馀”而不是“馀”.
11、“汇”和“汇”在传统上是完全不同的字,现在却简化成一样的“汇”.“汇”指“汇入”、“汇流”;而“汇”指“类”,今组词如“词汇”、“语汇”等.
另:现在有商家如“滙丰银行”,我不清楚“滙”的确切含义和起源,感觉看起来像是“汇”的异体.望达人告知.
12、在表示“争斗”的意思时候,应当用“斗”;在表示一斗两斗的“斗”这个计量单位,或者“北斗七星”时,才可以用“斗”.
13、古汉语中“纔”和“才”是分得很清的.当表示“才能”、“人才”的时候,用“才”.按照《王力古汉语字典》中的注,“木有用叫做材;物有用叫做财;人有用叫做才.三字同源.”,可以辅助理解.
至於作副词“刚刚”这个意思解的时候,就应该用“纔”.在古时,这两个字有时相通,但正体是“纔”.现在由於“纔”字笔画过於繁琐,似乎很少人使用了.
14、“於”和“于”,在上古不单用法不同,读音也不同.作介词讲的时候,多用“於”,表被动和比较.如“甚於”、“胜於”、“至於”等.但是根据王力先生的讲解,在表示至于某地时,多用“于”.备参考.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于”似乎只在姓氏中使用.要不就是古诗词中的语气词了.虽然“於”有时也用作感叹词,如“於戏”之类.
16、“注”、“注”同源,“注”字後起.“注”取“灌注”义,如“注入”、“注视”、“关注”、“赌注”等;“注”取“记载”义,如“注释”、“注册”等.简体字把“注”字简掉了,我认为不合理,是一种退步.
17、“游”本义是在水中行动,如“游泳”;又指水流的段落,如“上游”、“下游”;另外还作为姓氏使用.在表示“旅游”、“交游”、“游民”等意义时,应当用走之旁的“游”.所以“西游记”应为“西游记”.
18、“签”“签”用法不同.“签”字後起,用来表示署名,所以“签字”“签写”“签发”“签单”“签订”“签证”“签名”“签到”要用“签”.其馀表“竹签”“牙签”“书签”“标签”“求签”“抽签”等义仍用“签”.
19、表示“仅仅”、“但”、“正好”这个意义的副词,可以用“祗”、“祇”、“只”、“秖”、“只”(FT!).其中常见的有“只”、“只”.但是这些字,又统统有其他的意义和读音,比如“祗”又表示“恭敬的”,如“祗奉”;“祇”又读如qi2,表神,如“神祇”;“只”又指僧尼所穿的衣服;“秖”本义指谷物开始成熟;“只”作为量词,与“只”相通,又作为语气助词,经常出现在先秦诗歌的句尾.这些都不管,习惯的用法是:副词“只是”或“只是”(现在用“只”的越来越多);量词“一只”.
20、“釐”是“厘”的本字.但是在现代汉语的使用习惯中,表度量单位的那个“釐”被“厘”取代,如“厘米”、“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等.而表“治”、“理”、“改”这些意义时,仍然用“釐”,如“釐定”.
21、“瞭”指眼睛明亮,引申为明白.在这个意义上,“了”和“瞭”相通,如“瞭解”“明瞭”“一目瞭然”“瞭如指掌”等.但是在其他方面,“瞭”都不能代替“了”.而且“瞭”本身也有“了”不能代替的用法,如“瞭望”、“瞭亮”等.
22、“画”“划”“划”三字需要区分.“画”指绘图,如“画画”;又指签署,如“画押”;又指笔画.在说“整齐画一”时,似乎应用“画”,有人也用“划”.
“划”多用在“划分”、“计划”、“划伤”、“划火柴”等词汇中.“划”则指划水前进,组词如“划船”;又指合算,组词如“划得来”,这是不能用“划”来代替的.
23、“丑”“丑”不同.“丑”本义为地支的第二位,“丑牛”是也.由於地支也用作表示时辰,所以也有“丑时”.在中国传统戏剧中还有“丑角”.“丑”则指“丑陋”、“丑恶”、“家丑”等意义.
24、“丰”与“丰”音同义近,虽或可通,但在文献上用法各见特异之处.说文解字:“丰,艸木丰丰也”,取草木壮盛样子为义;又“丰,豆之丰满也”,取祭品丰盛为义.因此,“丰”、“丰”虽都具多、富的意思,本义却未尽相同.今日用法上,“丰”多作“风”的假借字,作神态解,如:“丰神”、“丰姿”、“丰采”、“丰仪”等.“丰”则多作积多盛大的意思,如:“丰功”、“丰年”、“丰富”等.另武当名人“张三丰”,则不用“丰”字.亦有因其音同义近,直借“丰”为“丰”的异体字.
(摘自中华民国教育部在线国语辞典的“辨似”)
24、需要正名的是,“着”并非“著”的简化字.在古代“着”字就已出现,是“著”的假借字.它在後世演化出来,用作表示念“zhe”的那个语助词.这样,“著”字就专门用来表示它本来的“著作”意义而不必兼职了.现在中国大陆的用法是正确的.而台湾的字表把“著”作为正体,“zhu4”“zhe”“zhao2”统统用一个“著”来表示.我猜是由於“着”字在历史上的使用不够普遍,但是这种对“正体”的坚持并不科学.听说香港就不这样用法.
25、“吊”跟“吊”不能混.在“吊唁”、“一吊钱”这两个意义上可以通用,但亦多用“吊”.“吊”的本义是哀伤,故组词为“吊丧”等;“吊”的本义是悬吊,故组词为“上吊”“吊灯”“吊销”等.
26、“几”“几”本不相同,後世有时把“几”用作“几”的异体字(毕竟笔画少好写嘛).“几”是象形字,指小桌子,组词如“茶几”“几案”“窗明几净”等,是万万不能用“几”代替的.
27、“累”“缧”“纍”.在作“绳索”义时,三字相通,引申为“捆绑”、“囚系”,组词如“纍绁”“纍臣”“伤痕纍纍”等.用作“疲劳”、“牵连”、“负担”等义时,应用“累”,组词如“连累”“亏累”“劳累”等.另外“伤痕累累”似乎也常用,在Google搜索:
关於伤痕纍纍大约有87,300 页繁体中文搜寻结果
关於伤痕累累大约有311,000 页繁体中文搜寻结果
看来如今用“累累”的更多.
28、“奸”“奸”的用法是有分化的.指阴险狡猾的人,多用“奸”,如“奸商”、“奸人”、“老奸巨猾”等,另外“汉奸”这个意义上也用“奸”.干违法乱纪的事情,我们称之为“作奸犯科”,这时也应用“奸”.而在“奸淫”这个意义上,我们大多用“奸”,组词如“通奸”、“强奸”等.
29、“霉”“黴”虽然在表示“黴菌”、“发黴”这个意义上通用,但“霉”字晚起,正体应是“黴”,组词如“黴坏”“黴黑”“青黴素”等.但是,“倒霉”“霉头”“霉气”“霉运”等,似用“霉”较多.比如用Google搜“倒霉”:
关於倒霉大约有224,000 页繁体中文搜寻结果
关於倒黴大约有16,500 页繁体中文搜寻结果
网友补充说:"倒霉",台湾一般用"倒楣",也是有典故的,就是应考失利,把门楣上的旗子放倒,表示运气不顺.但“霉头”“霉气”“霉运”的用法是对的,因为"霉"字的确有不好的意思;只有"倒楣"时, 不用"倒霉",否则负负得正,倒霉却变成好事儿了!
30、“蘇”“囌”“甦”.“蘇”作为江蘇和蘇州的简称,是我们所熟悉的,它还指植物名,引申为穗状装饰物,如“流蘇”.在“甦醒”“复生”的意义上,“蘇”“甦”相通,以“甦”为正体,组词如“复甦”“甦醒”等.至於简体“噜苏”转换为繁体是“噜囌”,下面有网友介绍,此处略.
31、“坛”“罈”不同.“坛”指用於祭祀之高台,如“天坛”“地坛”;又指法场,如“七星坛”;又指某种团体的总称,如“文坛”“影坛”等.“罈”则指瓦制容器,组词如“酒罈”.另外作量词也是用“罈”,如“一罈”、“两罈”.
32、“线”“线”同义,但具体使用中好像有地区差异.通过搜索Google发现:
关於线大约有9,600,000页繁体中文搜寻结果
关於线大约有326,000页繁体中文搜寻结果
应该是台湾用“线”较多,而香港用“线”.
33、关於“准”“准”,除“准许”这个意义上用“准”外,其馀一律用“准”.
34、“折”“摺”的用法有区别,在“褶皱”、“奏摺”、“存摺”“摺尺”“摺扇”等含有“褶曡”意义的词里,多用“摺”.类似的还有“摆”、“襬”,在和衣服有关,比如“衣襬”“下襬”等词中,用“襬”.
35、在指代高山时,“岳”“岳”相通,以“岳”为正体.如“山岳”、“河岳”、“五岳”、“岱岳”、“渊渟岳峙”等.在作姓氏时,多用“岳”,如“岳飞”.“岳父”“岳母”,也是用“岳”.
36、“升”“升”“升”三字在“登”的意义上相通,以“升”为正体.“升”本义为太阳上升,需要注意的是,“歌舞升平”似用“升”更正式.在一些人名上,如清代写《长生殿》的洪升,也不要搞错.“升”则不需理会,处理古文时才会用到.
37、表示“谷物”的意思时,应当用“谷”,而不是“谷”.如“五谷杂粮”.表示“圣人”、“圣洁”等义时,要用“圣”而不是“圣”.
38、“借”、“藉”的意义有所交叉.在表示“依赖”、“假借”等意义时,多用“藉”,如“凭藉”、“慰藉”、“藉故”等.
39、从形旁可以看出,“获”指获得猎物,“获”指获得农作物,是有分别的.现在“获”字用途较广,而“获”用得越来越少了.不过,在讲收割庄稼时,还是应该用“获”,尊重古人造字的本义.
40、“迹”、“迹”在表示前人遗迹的意义上相通,“事迹”﹑“遗迹”﹑“名胜古迹”等词,用“迹”比较多.而在“足迹”“痕迹”“笔迹”“绝迹”等词上,大抵是用“迹”.
41、在表示“喧闹”的意义时,“哄”“哄”相通,如“哄闹”、“起哄”、“一哄而散”等,都可以用“哄”来代替.但在表示“哄骗”“哄小孩”等意义的地方,不能用“哄”来代替.
42、在“摒除”这个意义上,“辟”“辟”相通.如“辟邪”“辟谣”等.在“开垦”这个意义上,多用“辟”.如“开天辟地”“另辟蹊径”等.
43、严格说来,“参拜”“参差”等用“参”;“人蔘”用“蔘”.不过今日通用“参”.
44、作量词时,“杯”“杯”皆可.但在“奖杯”这个意义上,今多用“杯”,如“金杯”“银杯”“铜杯”“世界杯”.
45、在“腌制”这个意义上,多不用“腌”而用“腌”.如“腌肉”、“腌菜”等.
46、“别”“彆”不同.“彆”的本义是弓箭末梢弯曲的地方,引申为执拗,组词如“彆扭”“皱彆”等.而在“分离”、“区分”、“折转”、“另外”、“不要”等等意义上,统统用“别”.
47、“冬”“咚”“鼕”.“冬”就不说了.“咚”“鼕”相通.(晕,跟不说一样.)
BUT,如果说鼓声“鼕鼕”地响,正统的用法还是“鼕”而不是“咚”.这个是不是过细了.汗
48、“夥”与“伙”.在“夥伴”和用作量词的意义上,“夥”“伙”通用,但以“夥”为正体.“伙”可指代伙食,组词如“开伙”等.
49、“范”多用作姓.表示“模范”“规范”“范围”、“防范”等意义时,用“范”.
50、“党”和“党”.“政党”“朋党”“君子不党”等词,是用“党”.但是中国历史上的古代民族“党项”,不能用“党”.
51、在“希望”、“乐意”的意义上,古今通用“愿”.只有一个特殊词汇,即《论语》中的“乡愿”,用“愿”.
52、“卜”“卜”不通用.“萝卜”用“卜”;表“占卜”“预卜”和表示姓氏时,用“卜”.
53、在表示“吹袭”这个意义时,应用“刮”而不是“刮”.如“刮风”、“大风把美女的帽子刮掉了”,等等.
54、表“摘取”、“采集”、“采纳”、“开采”等意思时,应用提手旁的“采”;在表示“文采”、“文饰”这些意思时,用“采”.“彩”、“彩”也不同,作“颜料”、“光泽”、“喝彩”等意义时,用“彩”;“彩”则指五彩的丝织品,像“张灯结彩”、“披红挂彩”、“彩笔生花”、“结彩”、“翦彩”、“彩球”等词,应该用“彩”才对.其实,不论“采”、“埰”、“寀”、“睬”、“彩”、“彩”,都源于“采”这个古字,是在後来的汉语使用中逐步演化出来的形声字.
类似的还有“biao”,在“表示”、“表亲”中,用“表”字是不错的.但是“手表”、“钟表”中,应该加金字旁才对:-).
另如“雇”和“雇”(目前不加区分)、“占”和“占”(如“占卜”、“侵占”“占据”)、“家”和“家”(“家庭”、“家伙”)、“舍”和“舍”(“房舍”、“舍弃”)、“欲”和“欲”(在名词性上,两字相通.但“欲”又作动词和副词,如“欲哭无泪”“摇摇欲坠”“欲××而不得”)、“布”和“布”(作动词时,两字相通,如“发布”、“发布”.名词则用“布”,如“布条”、“棉布”)、“松”和“松”(“松树”的“松”,不是“松紧”的“松”)等.
“台”和“台”,绝对是不同的字.在上古,读音也是不一样的.
这是《王力古汉语字典》中的注:“台指高坛、官署,故楼台、台省不作楼台、台省.台,三台,星名,古以三台喻三公,故以‘台’表示敬称,如兄台、台启、台照等”.
55、“扎”“扎”不同.“扎”有“刺”“绣”“钻”“挣”等义,组词如“扎手”“扎根”“扎针”“扎鞋“扎堆”“挣扎”等.而军队驻扎要用“扎”,如“稳扎稳打”“安营扎寨”等;量词“一扎”“两扎”也用“扎”;“捆绑”意义的“包扎”“结扎”等词也用“扎”.
PS:在书信或公文的意义上,“札”“札”相通.如“信札”、“信札”;“札子”、“札子”;“札记”“札记”等.我不知道这两个字是否都简化为“札”了,顺便提一下.
56、“蒙”“蒙”在“蒙骗”、“蒙蔽”意义上相通,正体为“蒙”,这是由本义“瞎眼的人”引申出来的.而“蒙”多用作“覆盖”“承受”义,如“蒙难”“蒙冤”等.另外有“无知”的意思,组词如“启蒙”“童蒙”等.又作姓氏和译词用字,如“蒙古”、“荷尔蒙”等.
57、“困”无疑源出於“困”,分担了“困觉”的语义,在表示倦而欲睡时,要说“困了”而不是“困了”.其馀表示“困境”、“贫困”“困倦”等意义时,统统用“困”.
58、“咸”“咸”同音不同义,“咸”不过是借用“咸”作为音旁.“咸”在古文中是“皆”的意思;表示味道要用“咸”,组词如“咸菜”等.
59、“熏”“熏”的用法区分不严格.但是作为一种烹饪方法,多用“熏”字,如“熏肉”“熏鱼”“熏鸭”.另外,“卤蛋”、“卤牛肉”、“卤豆腐”一类作“卤”不作“卤”,但其他(如“卤素”的“卤”)作“卤”.
60、在“颂扬”﹑“称美”这个意义上,古时多用“赞”,如“赞扬”“赞颂”“赞美”等.简化字的其他意义上用“赞”,如“赞助”“赞同”“参赞”等.
61、“尝”与“嚐”在“品嚐”这个意义上通用,“嚐”字加“口”,是後世演化出来的形声字.在“尝试”、“曾经”等意义上,仍用“尝”.
61、说话的那个“yun”,才是“云”,还有表示“等等”这个意思的“云云”.说到“云彩”,要加雨字头.
62、说到“饭团”、“糯米团”时,应用“团”而不是“团”.
63、“夸”、“夸”亦同源.在後世“夸”几乎代替了所有“夸”的义项的使用,如“夸大”、“夸耀”、“夸饰”、“夸奖”等.但姓氏用字是不变的,我们现在还要写:“夸父追日”.外来词如科技译名也要用“夸”,如“夸克”.
64、“克”与“克”.“克”用作“克服”“克己”义时,与“克”相通.如“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等.“克”还用在外来词,如“夹克”、“坦克”“马赛克”“奥林匹克”等.“克”多用作“剥削”和“伤害”义,如“克扣”、“克星”、“克死”等.另外表示“限期”义时也多用“克”,如“克日”等.
65、“致”“致”不同.“致”的本义指细密的丝帛,引申为“精细”“美好”,所以组词为“精致”“标致”“细致”等.“致”则用於“导致”“致仕”“致力”“极致”“格物致知”等.在“别致”“景致”“雅致”等含有“旨趣”意义的词中,可以用“致”,也可以用“致”. 其实,可以用“致”的地方如今都可以用“致”的.
66、“卷”由“卷”而来,承担了一部分分化出来的词义.从组词可以看出使用上的区别:“席卷”“卷走”“风卷残云”“卷土重来”;“花卷”“发卷”“试卷”“手不释卷”.这些词组说明,“卷”承担了大部分的动词语义. 但也不尽然,如“铺盖卷儿”等词,是名词词义.在作量词的时候,则多用“卷”.
67、“胡”“胡”“衚”三字的用法也不同.加“髟”头,显然与毛发有关,“胡子”是也.类似的还有“须”“须”.“衚衕”一词用“彳”旁,与行走有关,指北方的巷子.有必要指出,这个词来自蒙古语,蒙古侵华对汉语影响颇深(语音方面),这是语汇遗留之一. 另外,即使在古代,也常用“胡子”“胡同”.就像“秋千”也常写成“秋千”.我们可以称之为通假字.
68、“御”“御”在“抵御”的意义上相通,但正体为“御”,组词如“抗御”“防御”等.
69、“制”与“制”.在“法度”“管束”“裁决”的意义上,用“制”,如“法制”“制服”“制度”“管制”“限制”“裁制”“制约”等.在表示“剪裁”“作品”时,应当用“制”,如“缝制”“复制”“调制”“录制”“制造”“研制”“印制”“制药”.
70、“回”、“回”同音同义,“回”是後起字.所有能用“回”的义项,既可写作“回”,又可写作“回”.但是能用“回”的义项不见得能写作“回”,如“回族”.习惯上,“回避”“低回”“轮回”“峰回路转”“荡气回肠”“北回归线”等似乎用“回”比较多.
(网友补充:[回]是指回来,退返之意,如回家,回春.[回]这个字有循环的意思,例如:[峰回路转].物理数学方法中的[回圈](loop)对於同一时刻而言,[回]这个字常有[多次循环]的意思,而[回]常常是指一次而已.)
71、关於“并”、“并”、“并”三字的问题.首先,在上古,这三个字可以说是同义不同音.“并”的古体是“竝”,一般作为副词,用在“并且”、“并包”、“并驱”等词中;“并”,是华夏九州之一“并州”的名字,另有“兼并”、“合并”的意思;“并”,指“并排”、“一起”.“并”、“并”的区分并不严格,古人云,“合一为并,对峙为并”,例如,“兼并”用“并”,“并肩”作“并”.但是,现代汉语的组词根本不按这个规矩来,“兼并”、“合并”统统用“并”,而“并肩”却有时用“并”.
72、“序”“叙”在作名词讲的时候经常混用,如次序,序幕等.作为动词时,一般用“叙”,如叙述、铨叙等.
以下这些字是由网友补充:
1、“经历”的“历”,不同於“历法”的“历”.“历”字後起,源出於“历”.所以严格说来,“日历”也没有错,颇具古风,:-).
2、关於“沉”“沈”“渖”.
有网友指出,“沉没”不对,应该用“沈”.古汉语中“沈”似乎的确是正体,但“沉”也经常用.我印象中,这个字在日语汉字中也是正式的,如影片“日本沈没”;在汉语中,“沈”又用作姓氏和地名,读如shen3.它和“渖”一般不能混,虽然“渖阳”现在简化成“沈阳”,但“渖”的本义和“沉”无关,和姓氏也无关,是“汁”的意思.“渖阳”中的“渖”,是水名.
3、“图书舘”和“饭馆”的“馆”:
应该说,“舘”是异体字.“馆”是“舘”的正体,《说文解字》中只有“馆”,指客舍.大概本来客舍是食宿之处,而後来突出了“宿”的因素,便把“食”旁拿掉,换作“舍”.不管怎麽说,这个字充分体现了古人造字的自觉精神:)
4、“香菸”、“吸菸”的“菸”指“菸草”;“烟雾”的“烟”,让人联想起庙宇上香时香烟缭绕的景象.
5、有网友指出,“你”和“你”也是分男女的.我查了一下,“你”和“她”一样,是近百年来新产生的汉字,本来是“嬭”的异体.现在“你”这个字在中国大陆和香港两地都不再使用了;但在台湾,却接近正式汉字,专指女性第二人称.港台的繁体用法也是不一样的.
6、关於“叶”和“叶”.网友(来自202.103.48.*)说,“叶”字古代有两音,一为“叶子”的“ye4”,一为“叶公好龙”的“she4”.而“叶”字读作“xie”,用於“叶韵”,二字没有任何关联.
7、“尽”与“尽”.“尽”对应第三声的“尽”,用于“尽量”“尽早”“尽快”等等.“尽”对应第四声的“尽”,用于“尽情”等.
8、“志”与“志”是有分化的,“碑志”“标志”“志庆”“志喜”“墓志铭”“日志”“杂志”“永志不忘”不用“志”.
9、“郁”和“郁”:
“郁金香”应该是“郁金香",“郁闷”应该是“郁闷”.“郁郁苍苍”(茂盛的样子)“忧郁”“郁郁寡欢”“躁郁症”“抑郁”(不开心)“郁积”“郁结”(积聚)用“郁”.“浓郁”“馥郁”(香气浓烈)用“郁”.郁达夫作“郁达夫”.
9、向,本义是朝北朝北之窗.“向”与“向”区别颇复杂,今罗列如下:
“所向披靡”、“天下所向”(指仰慕)、“半向不新”(指陈旧)、“一向”、“朝向”,作介词讲时,均不可用“向”.“一向”不可用“向”,同义的“向来”之“向”却可以作“向”.凡迎合、偏爱之属,方向之属,向使之属,从前之属,及作动词时,均可用“向”.
(网友 常磐森林的小洛 补充:根据教育部字典,【向】字可作北面的窗户、方位、意志之归趋、国名、姓、对著、朝著、崇尚、景仰、偏袒、偏爱、临近、接近、昔日、从前、一直以来、从来、方才、刚才、表动作的方向、对象等解.而【向】字则作面对、倾向、引导解,故二者并不太相同的.虽然教育部於【向】字後附「为「向」之异体.」,但台湾地区目前并不将此二者混用.)
10、“一出戏”转换为繁体是“一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