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小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06:44:58
周总理小故事周总理小故事周总理小故事1、“派克”的来历  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

周总理小故事
周总理小故事

周总理小故事
1、“派克”的来历
  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2、马路
  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这个美国记者仍不死心,继续出难题:“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周总理笑着说:“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3、周总理谈笑吃“纳粹”
  50年代初,有一次周总理在中南海勤政殿设宴招待外宾.客人们对中国菜的花样之繁多,风味之独特,味道之鲜美都赞不绝口.这时,上来一道汤菜,汤里的冬笋、蘑菇、红菜、荸荠等都雕刻成各种图案,色、香、味俱佳.然而,冬笋片是按照民族图案刻的,在汤里一翻身恰巧变成了法西斯的标志.贵客见此,不禁大惊失色,忙向周总理请教.对于这个问题,周总理也感到十分突然,但他随即泰然自若地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们中国传统中的一种图案,念”“”“万‘,象征”“”“福寿绵长’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接着他又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话音未落,宾主哈哈大笑,气氛更加热烈,这道汤也被客人们喝得精光.
  4、周总理妙语斥对手
  周总理在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以德高望重,幽默风趣着称,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周总理都能唇枪舌箭,以超人的智慧,应酬自如,对手甭想占到便宜.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刺激,他说:”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言外之意是指总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只是停了一会儿,然后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出其不意地将赫鲁晓夫射出的毒箭掉转方向,朝赫本人射去.
  据说,此言一出,立即在各共产党国家传为美谈.
  5、周总理舌战米高扬
  有一次,周总理从日内瓦开会回来顺道访问莫斯科.在为他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他用英语向苏联人祝酒.这时米高扬(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抱怨道:”周,你为什么不说俄语?你的俄语很好嘛!“这句话显然是很不友好的.周总理的方法是先不予理睬,他仍用英语回答说:”米高扬,该是你学习汉语的时候了.“以促米高扬说出不学汉语的原因.米高扬果然上钩,抱怨说:”汉语太难学了.“此话一出,周总理马上轻快地说:”没关系,下回到我们使馆来,我们将非常高兴地教你.“一下子将米高扬置于一种学生的地位.
  6、对!牛弹琴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同国民党政府谈判.在我方义正词严面前,对方不但不接受,反而说同我方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总理当即灵机一动,利用对方抛来的词语,将计就计,巧妙地回敬了对方:”对!牛弹琴!“在这里,周恩来总理把对方抛来的”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巧妙地进行了结构上的调整,变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对!牛弹琴!“,从而既摆脱了困难,又迫使对方陷入无地自容的窘境.
  7、巧对印方挑衅
  1960年4月下旬,周恩来总理与印度谈判中印边界问题,印方提出一个挑衅性问题:”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吗?“周恩来总理说:”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远的不说,至少在元代,它已经是中国的领土.“
  对方说:”时间太短了.“
  周恩来总理说:”中国的元代离现在已有700来年的历史,如果700来年都被认为是时间短的话,那么,美国到现在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不是美国不能成为一个国家呢?这显然是荒谬的.“
  印方代表哑口无言.
  在周恩来的反驳中,用了两个对比性材料来否定对方的观点.700年与100年相比较,你要否认700年而承认100年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其结果是承认100年就得承认700年这个事实.对比在这里产生了巨大的力量.
  怎样啊!不错吧,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