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庄子、荀子的著作有哪些?有的话说出来,还要告诉我主要思想!急!注意:要写清楚,不用告诉我著作内容,只要著作的名字和著作的主要思想啊!越快越好啊!(能说几个人的就说几个人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11:55:54
孟子、庄子、荀子的著作有哪些?有的话说出来,还要告诉我主要思想!急!注意:要写清楚,不用告诉我著作内容,只要著作的名字和著作的主要思想啊!越快越好啊!(能说几个人的就说几个人的
孟子、庄子、荀子的著作有哪些?有的话说出来,还要告诉我主要思想!急!
注意:要写清楚,不用告诉我著作内容,只要著作的名字和著作的主要思想啊!越快越好啊!(能说几个人的就说几个人的)
孟子、庄子、荀子的著作有哪些?有的话说出来,还要告诉我主要思想!急!注意:要写清楚,不用告诉我著作内容,只要著作的名字和著作的主要思想啊!越快越好啊!(能说几个人的就说几个人的
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他虽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但是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相传,孟子的母亲十分贤惠,辛劳地抚养他长大成人,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邻里环境,孟母曾三迁其家,最后找到一个读书人作邻居,使孟子终成大器,晚年时回到故乡,与万章等亲密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一方面整理阐发儒家典籍,一方面把自己的言论、事迹编著成书.至今,我们了解、研究孟子的思想,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孟子》一书.孟子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生于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代,是继承和发展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新儒家代表,是儒家第二大宗师,后世尊号亚圣.
2、庄子的著作,今存《庄子》一书.海内外多数学者认为,其中内篇为庄子本人著作,外、杂篇为庄子后学或道家其他派别的著作,只是其中一部分反映了庄子的思想.也有学者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认为外、杂篇反映的是庄子的思想.
政治思想 庄子对现实十分悲观,消极厌世,对整个人生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他把提倡仁义和是非,看作是加在人身上的刑罚.他说:仁义是一种黥刑,是非是一种劓刑.他在《应帝王》中所推崇的上古帝王就是个睡得安安稳稳,醒时无思无虑,叫他牛也好,叫他马也好,随便怎么称呼他都行的浑浑噩噩的人.庄子这些言论虽然是对当时统治者的“仁义”和“法治”的抨击,但他提出的治理社会的方案是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
哲学思想 关于庄子的思想,《史记》说:“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其言□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和道家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学风、文风.
先秦哲学中有“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庄子用相对主义的理论回答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天道观 庄子和老子一样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理,讲天道自然无为.但在“道”和“物”的关系上,他具有与老子不同的明显的泛神论色彩.庄子说:“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万物以形相生.”他认为形体产生于精神,而个别精神产生于绝对精神“道”.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但他又说:“通天下一气耳.”认为道即气,道作为世界统一原理,不是在天地万物之外的“造物者”,而是一切事物内在的原因,因此带有泛神论因素.他强调道“无所不在”,认为它“在蝼蚁”,“在□稗”,“在瓦甓”,“在屎溺”,并用“周、遍、咸”三个词来形容道的无所不在.这与老子用“夷、希、微”三者“混而为一”来形容道颇为不同.
庄子认为天道犹如“大块噫气”的交响乐,瞬息万变,充满天地.他论述运动变化的绝对性时说:“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持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认为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移,虚满、生死都只是一时的现象,其形态是绝不固定的.他过分强调了绝对运动,由此导致否定相对静止,否定事物质的规定性.他认为,从道看来,小草茎与大屋柱、丑人与美人、宽大、狡诈、奇怪、妖异等等,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从而形成了相对主义的理论.
人道观 在天人之辩中有关人的这一方面,庄子强调用自然的原则反对人为.他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他认为自然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人为的一切都是不好的.因此,不要以人的有目的活动去对抗自然命运,不要以得之自然的天性去殉功名.从这种自然原则出发,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在于任其自然,具备了理想人格的人就是无条件地与自然为一的“至人”.《逍遥游》说,大鹏、小鸠和列子等都有所待,所以都称不上绝对的自由,真正获得自由的“至人”是无所待的,这样的至人超脱于是非、名利、生死之外,进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神秘境界.庄子以自然为自由的观点有两重性:一方面要人完全顺从自然命运的安排,认为“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书所谓悬解也”,这是一种乐天安命的宿命论;另一方面也包含着人只有遵循自然规律而活动才会感到自由的合理因素.
认识论 在“名实”关系方面,庄子以相对主义作为认识论基础.在庄子之前或与庄子同时的哲学家,大都有独断论倾向,如墨子持经验论的独断论,孟子持唯理论的独断论.庄子对任何形式的独断论都表示反对.他说,人爱吃牛羊肉,鹿爱吃草,蜈蚣爱吃蛇,乌鸦爱吃老鼠,可见“味” 的“正” 与“邪”是依认识主体的感觉经验而定的.但感觉经验是千差万别的,因而关于“正”“邪”并无客观标准.感觉经验是相对的,理性思维更是如此.《齐物论》说:我和你意见分歧,谁是谁非不仅不能由我们两人自己来判明,而且也不能由第三者来判明.因为第三者或是与你观点相同,或是与我观点相同,或是与你我观点都不同,或是与你我观点都相同.所以,你我他都不能判明是非.这是用相对主义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标准.
3、荀子的著作及思想
《荀子》(唐代杨倞为其作注,因为荀子受历代学者的抨击,其注者不多.直至清代考据学兴盛,注释校订者才增加.现代研究荀子的学者也较古代为多.)
包括清代王先谦,民国时代的梁启雄. 清末学者谭嗣同,在他的《仁学》中这样评价“(中国)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荀子》全文参见:http://guoxue.baidu.com/page/dcf7d7d3/)
哲学思想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弓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
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述了他关于学习的见解.中文强调“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博学才能“知助而无过”,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态度应当精诚专一,坚持不懈.他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就必须看重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是不能躬行实践的.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