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孟的成语 要典故的!例 :自知之明 意思: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能够了解别人的人,只能算聪颖;看到自己本性的人,才能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8 13:14:04
关于孔孟的成语要典故的!例:自知之明意思: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能够了解别人的人,只能算聪颖;看到自己本性的人,才能算关于孔孟的成语要典故的!例:自

关于孔孟的成语 要典故的!例 :自知之明 意思: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能够了解别人的人,只能算聪颖;看到自己本性的人,才能算
关于孔孟的成语 要典故的!
例 :自知之明 意思: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能够了解别人的人,只能算聪颖;看到自己本性的人,才能算明慧.典故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能够战胜别人的人,只能算有力;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能算坚 强.能够知足而淡泊财物的人最富有;能够自强不息的人,才能算有 志.能够不失大道和自然的人能长久;能够死而不亡的人,才能算有 寿.例如此类 孔孟的典故有多少给多少!

关于孔孟的成语 要典故的!例 :自知之明 意思: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能够了解别人的人,只能算聪颖;看到自己本性的人,才能算
拒人千里 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下》:“诣诣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鲁国打算让乐正子治理国政.孟子说:“听到这一消息,我喜欢得睡不着觉.” 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乐正子很有能力吗?” 孟子说:“不是.” 公孙丑问:“有智慧有远见吗?” 孟子说:“不是.” 公孙丑问:“是因为见闻广博吗?” 孟子说:“不是.” 公孙丑问:“那您为什么喜欢得睡不著呢?” 孟子回答说:“因为他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公孙丑问:“就是因为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孟子说:“对,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足以治理天下,更何况是鲁国呢?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四面八方的人会不远千里赶来提意见;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那人就会说:‘喔喔,你说的这些我早就知道了!’‘喔喔’的声音和脸色就会把别人拒绝在千里之外.有志之士在千里之外停滞不前,而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就会到来.和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在一起,想治理好国家,能办得到吗?” 求仁得仁 《论语·述而》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伯夷、叔齐,是商朝时孤竹 (国名)君的二个儿子,孤竹君未死的时候,想传位给小儿子叔齐做国君.后来他既死,叔齐不肯即位,认为兄为长,应该让给哥哥伯夷就位才是.伯夷遵守父亲的遗命,也不肯接受,暗暗地溜走了.叔齐见哥哥避走,也马上逃避到外面去.孤竹国的人没法只好拥立孤竹君第二个儿子当国君.伯夷、叔齐听说西伯侯姬昌 (文王)很敬爱老人,于是不约而同的去投奔他,到了那里,西伯侯文王却已死了.他的儿子武王,拿他父亲的神主,说是奉了文王的遗命去讨伐商纣.伯夷、叔齐兄弟见武王父亲死了,还没有殡葬,就用兵器去打仗,不是做儿子应有的道理,并且他攻伐的人又是商王,认为这样做不是忠臣.于是跪在马前,扣住武王的马,劝止武王.武王不听,并想杀死他们.姜太公见二人很有义气,把他们释放了.后武王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天下百姓也都归附.但伯夷、叔齐兄弟却认为武王的行为不正,不但不肯事奉周朝,且立志不吃周朝的东西,逃到首阳山去隐居,摘些野菜充饥,当时有人讽刺他们说:“ 既然不吃周朝的东西,所吃的野菜还不是周朝领土上所长的东西吗?”于是二人竟饿死在首阳山.后来孔子说:“伯夷、叔齐这两人,追求仁德,便得到仁了,他们有什么怨恨呢?” 卫灵公治国有方,但为人无道,其夫人南子品行不端,臭名远播.“治国者必先齐其家,齐家者必先修其身”.卫灵公身不修,家不齐,教子无方,其太子蒯聩仇视南子,并欲加害.卫灵公知道后发怒,欲行惩治,蒯聩跑到晋国.卫灵死后,国人推立蒯聩的儿子蒯辄为国君,即卫出公,也就是本章的“卫君”.卫出公的父亲蒯聩知道儿子立为国君,于是借晋国兵力攻打卫国,以期夺回国君之位,卫出公率兵拒之.父子相残,祖孙三代如出一辙.卫国国君辄即位后,其父与其争夺王位,这件事恰好与伯夷、叔齐两兄弟互相让位形成鲜明对照.这里,孔子赞扬伯夷、叔齐,而对卫出公父子违反等级名分极为不满.孔子对这两件事给予评价的标准就是符不符合礼 始作俑者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始作俑者”《中华成语大辞典》的解释为:“最初制作俑来殉葬的人,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根据孟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现在常被误用指第一个做某一件事或某一项任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