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礼之用,和为贵全文翻译!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全翻译下 我要发表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23:02:34
求礼之用,和为贵全文翻译!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全翻译下 我要发表的!
求礼之用,和为贵全文翻译!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全翻译下 我要发表的!
求礼之用,和为贵全文翻译!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全翻译下 我要发表的!
【出处】
有子曰:“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3),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_____《论语,学而第一》
【注释】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和:调和、和谐、协调.
(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4)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评析】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论语疏证》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孔门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孔子在本章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在奴隶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对此,由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致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1、〔曲礼曰:“毋不敬,严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君子没有不恭敬、不严肃的形象,这种形象就像在思考一样。说话有条理,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心定则其言安稳而舒畅,容态恭严而语辞安定,则君子之形象已俱,民众佩服。
2、〔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傲则不敬,人之傲态决不可以助生以长。情欲享受,适可而止,决不可以任其纵放。学海无涯,道境无止,若有时机,不可...
全部展开
1、〔曲礼曰:“毋不敬,严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君子没有不恭敬、不严肃的形象,这种形象就像在思考一样。说话有条理,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心定则其言安稳而舒畅,容态恭严而语辞安定,则君子之形象已俱,民众佩服。
2、〔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傲则不敬,人之傲态决不可以助生以长。情欲享受,适可而止,决不可以任其纵放。学海无涯,道境无止,若有时机,不可自满而止。旧守久厌,新进欣得。明净心舒之乐,尚不可长久,况世俗之尘乐乎?任何事、物,到了一定的情形,就要走向反面。菩萨的倒驾慈航,是为苦中寻乐,以救度众苦为乐,此乃超然之乐,非常以舒泰为乐。更不用说以赏心悦目为乐了。
3、〔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其知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
贤者在最亲密的人面前与嬉戏娱乐之际也要存在几分尊敬,对畏惧的人也要有爱护之心,对所爱的人、物也要看得到他的不是之处,对所憎恨的人、物也要看得到他的好处与长处。积存起来的财、物,在恰当的时机也要舍得分散下去发挥作用。安居在安乐、舒适的环境之中,倘若于道义上须要的话,也要毫不犹豫的马上离开。
4、〔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
面临财物,无论多少,不要以苟且的方式以得到,是本分才要,不是自己应得的,无论多少都不能要,更不能以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有危难临身,不要以牺牲他人为代价以求幸免。有忿恨时,首先要考虑后果,不要鲁莽举措以求舒怨。本分也不要希望很多,轻少则舒爽,重多则累赘,况且世势难料,求胜者,未必能胜,希多者未必得多,徒劳心力,反为己失。
5、〔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不要追根问底地去要对方解释自己对别人所说的话中的疑点,而是把自己的看法或掌握的情况直接讲述给他,让别人自己去决择。勿有,不保留什么。
6、〔若夫坐如尸,立如齐。〕
坐端立正,不歪不斜。不尸,直而不曲。如齐,不左右长短。
7、〔礼从宜,使从俗。〕
朱子说:“五方皆有性,千里不同风。”礼之用和为贵,恭敬礼貌的态度为主,礼节仪式则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而施为。当时的情况适宜用什么样的礼节,就用什么样的礼节。各地风俗不同,必须入境随俗。只要知道礼节是表示尊敬、有长幼之次序、有尊卑之分别这个总原则就行了。
8、〔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
礼节是为了审定亲疏、裁决嫌疑,分别同与异,明白是与非的尺度。
9、〔礼不妄说人,不辞费。〕
心浮气燥之人就话多,君子之人,言达意即止,因为言之复而听者厌。
10、〔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
逾越节制则招辱,侵犯欺人则忘让,戏谑轻薄则忘敬。没有这三种不良习惯则持以庄敬纯实之诚而远离开耻辱矣。
11、〔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
修持你的行为以实践你说的话,就叫着善行。行为有修持,说话合符道理,这就是礼节的本质。
12、〔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人从我处来取礼节以修身,并不是我拿礼节去约束谁。只可以来而求学,不可以往而施教。
13、〔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要成就于道德仁义,就必须先从规规矩矩的做人入手,没有第二条路。不可能有哪个放荡不羁的狂徒不守规矩而修成道德仁义之正果的。
14、〔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设教以正风俗,总是教人以礼貌文明,而礼节则包括了文明礼貌的一切。
15、〔分争辩讼,非礼不决。〕
理有曲直,事有是非,明决是非曲直,不依礼节就不行。
16、〔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不以礼节就没法分出尊卑上下。进仕为官、先师导引、学事习业,求师传授,没有礼节就不亲热了。班朝议事、训练军队、委任官员、行施法令、不依礼仪程序,就没有威严而行使不了职权。所以君子形恭态敬、节制、谦让以表明礼体。
17、〔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也禽兽之心乎?夫惟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
禽兽也有会说话的,人虽然会说话,假如没有礼节,不也是禽兽之心么?禽兽没有礼节,所以有父子同雌、母女共雄的情况。
18、〔是以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因为这样,圣人才作为,制礼节以教育人,使人有礼节,知道人应该在许多方面与飞禽走兽有所区别。
19、〔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大上,皇帝之世,尊贵道德,诚以及人,三王之世,礼节备而倘报,来而报往,往以报来,有礼节,则有尊卑上下,人而得安稳。没有礼节次序的社会,人人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所以会危而不安,因为这样礼节就非学不可了。
20、〔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者,而况富贵乎?〕
礼,是放低自己而尊敬别人,虽是用力气者与谋私利者,必然有受到尊敬的时候,何况是有经济地位的人与有社会地位的人?
21、〔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有钱人与有地位的人之所以骄傲与放纵;贫穷的人与低贱的人之所以胆小害怕,是心内无份定而随境物以轻重易心的缘故。好礼则有得于内心而外来之境、物莫能左右其心志。
22、〔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人生十岁名为幼年,是学习的年龄。二十岁是青年时期。三十岁是身体发育健壮时期,就有家室了。四十岁是心志不惑之强立之时,就可以入仕途了。五十岁称作‘艾’,知事理,有怜悯心,就可以服官从政了。六十岁就称为‘耆’,就可以以资历经验指使青年人做事了。七十岁方可称‘老’,就可以将家事委托给后人了。八十、九十岁称作‘耄’,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了。人生七岁时就称作‘悼’,年龄在‘悼’与‘耄’时,虽然犯了刑律,却也不受法治了。超过百岁就称作‘期’,纯粹的受供养的年龄了。
23、〔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以几杖,行役妇人,适四方乘安车,自称曰:“老夫”。于其国则称名,越国而问焉,必告之以其制。
七十岁心力皆衰,宜告老退休。若不得谢任,必行以拄杖,有妇人照顾起居,去他方必乘舒适的车。自己称自己为‘老夫’。在自己的国内则自称名。有别国来访问,则以文通礼,告之以制度。
24、〔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长者问,不辞让以对,非礼也。〕
去求教于长于己者,必俸其杖以为礼。回答问题要谦让,说明即可,不可以口若悬河,意如奔马,放言以忘形。
25、〔凡为人子之礼,冬暖而夏凉,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
自己身为子女,对父母之四时温凉,晨昏适否,必以关心。不和人争一时之忿,恐有事端临身而累及父母之心、力。
26、〔夫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僚友称其弟也,执友称其仁也,交游称其信也。〕
一命受爵,再命受衣服,三命受车马。不及车马,不与父并荣也。僚友、一同为官者;执友,志同道合者;交游,普遍交往者。
27、〔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
见父母辈的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不教你进不敢擅进,不叫你退不敢擅退。迫必请准。没有问到你,不能擅自插嘴答问。
28、〔夫为人子者,出必告,返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父母在,去哪里必须告诉父母,回来了要见见父母,不可以到父母不知道的地方去,学习的东西必定属于正当的一种。
29、〔恒言不称老。〕
父母在,自己年岁再大,也不称老。自己称老则父母觉得更老。恒言,随常说话,口头语。
30、〔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
比自己年长一倍的,就当父母看待,年长十来岁的,就当兄长看待,年长四、五岁的,就可并行平坐而稍分先后。有五人以上在一起,其中年岁大的就必须另坐一席或另坐一方。
31、〔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
室之西南隅为奥,主奥、中席为尊者之道,中道、中门皆尊长所出入、行走者。
32、〔食飨不为概。〕
概,计量。俸亲、迎客、祭祀皆为食飨。不为概,即不敢计量以限。顺亲之心,不敢自作主张为限节也。
33、〔祭祀不为尸。〕
父在而子不承祭祀。子承则父北面而参,心焉能安哉?
34、〔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孝子不服暗,不登危,惧辱亲也。〕
守孝之人子,心中常想像着父母的形与声,不去有危险的地方,不在黑暗处做事,不随便言笑。
35、〔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
父母在时,不允诺朋友以赴死难,不能背着父母有私人财富。
36、〔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
父母在,帽子不能有纯白色的饰物,也不能有纯白色的衣领。当室,为父后者,其他不必如此。
37、〔幼子常视毋诳,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倾听。〕
母亲应经常教孩子不可欺诳,更不要骗小孩子。小孩子不能穿毛、皮做的衣或裳。不准斜立、倚站,不能侧耳倾听。
38、〔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
年长者抱着就要两手都抓着长者之手,若长者俯身与言,则童子以手遮口而回答。
39、〔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
先生、父兄、老师,资龄长于己者皆是。有尊长在一起,不可先于尊长而和人打招呼。尊不识而己识者,必先禀而后告。路逢尊长,必先停行下马,主动往见。彼言则对,彼不言则问讯而趋退。彼行,方复行。
40、〔从长者而上丘陵,则必乡长者所视,登城不指,城上不呼。〕
跟随尊长去高处或平原,必须随尊长之视方而视,以免其问之而卒不能答也。在城、楼上不乱指,恐惑人之见。城、楼、高处不呼叫,恐惊人听闻。
41、〔将适舍,求毋固。〕
不要固执向主人求什么。求之者,应即可,不允者不复求,客之道。
42、〔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将要上堂,必声扬之,不要摄手摄足。户外有二履,并长者室内共有三人,三人声不外传,必有密谋,故不闻言不入也。今之进门先敲,应诺方进,也是这个意思。
43、〔将入户,视必下,入户奉扃,视瞻毋回,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
为客入主人之室,手不乱动物品,目不左右回顾,恐犯主人之忌,或疑其察主人之隐私也。进来门是开着的就让它开着,进来门是关着的,进来后也必须关上,以随主人之意。也许还有后来者,所以不必把本来开着的门关上。
44、〔毋践屦,毋踖席,抠衣趋隅,必慎唯诺。〕
不能踏踩先入者所脱之鞋,必须从前边入席,提衣从席角而入坐,言语、问对必须谨慎恭敬。
45、〔大夫士出入君门,由闑右,不践阈。〕
东为右,为主道,西为左,及客方。由右,从主而不敢为客。不践阈,不踩门槛也。
46、〔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而入。〕
请入为席,主人给客人请告,入而布席。固辞,三次推让,肃客,俯首恭请。
47、〔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
降等,客人的身份地位比主人低,主人礼客,让之西阶。客人因身份地位不如主人,必须谦让欲从主人之后而入。主人固辞,客人方可复从左而当客道以行。
48、〔主人与客让登,主人先登,客从之,拾级聚足,连步以上。上于东阶,则先右足,上于西阶,则先左足。〕
主让客辞,主人遂先一步而登,客从之,一步一阶,不可超前,不可落后。主足后启,客足即落,是为联步。
49、〔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室中不翔。〕
薄帘之外不快行,恐风动而帘开,泄内室之隐秘。堂上有摆设,不可快行,恐有触覆之意外。手里拿着贵重或易碎之物,不可快行,恐损伤也。堂上小步而行,恭敬之意。堂下大步而行,地方宽阔。在屋里不张开两臂飞跑,因为没有这个条件。
50、〔并坐不横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
二人以上并坐,不能横着手臂。请别人坐,你必坐。请别人立,你必立。
51、〔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以箕自乡而扱之。〕
给尊长扫地,先把扫帚放在掇箕之上,然后右手把扫,左手提衣前下摆遮着扫。边扫边退。扫完,左手拿箕,箕口不能向着尊长,将尘扫入箕内,用扫帚盖在掇箕上,端去野外倒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