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戏(要山东地方戏,最好是吕剧)6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21:26:41
我的家乡戏(要山东地方戏,最好是吕剧)600字作文
我的家乡戏(要山东地方戏,最好是吕剧)600字作文
我的家乡戏(要山东地方戏,最好是吕剧)600字作文
我的家乡戏我们山东有许多很不错的剧种,其中的吕剧最为出色,被人们称为“鲁戏\”.吕剧曾称“化妆扬琴\”或“扬琴戏\”,系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扬琴\”(又称“山东洋琴\”)演变而来.山东扬琴是距今二百余年前(清代中叶)在山东西南部农村产生的一种说唱艺术.最早是民间的小曲联唱,始称“小曲子\”.演唱者被称为“唱小曲子的\”,因主要伴奏乐器为扬(洋)琴(亦名“蝴蝶琴\”),故称为“打扬琴\”或“唱扬琴\”的.1933年扬琴艺人邓九如到天津电台播音后,才定名为“山东琴书\”.由曲艺扬琴发展为戏曲,至今还不到一百年.1900年,由广饶县谭家村扬琴艺人时殿元、谭秉伦、崔兴乐等组成的扬琴班为了争取观众,最先把《王小赶脚》的扬琴脚本改为化妆演出的脚本,并进行化妆演出的试验.他们用纸、布等扎成驴形,加以彩绘,由崔兴乐扮演的二姑娘,身绑驴状,由时殿元扮演的脚夫王小赶驴.演出时虽仍唱着扬琴的唱腔,但因载歌载舞,深受群众欢迎.艺人们为了把这种演出形式和坐唱扬琴相区别,称之为“化妆扬琴\”.一些群众,由于看到第一个“化妆扬琴\”剧目的表演有驴形,且当时的“化妆扬琴\” 又常用毛驴驮着包括驴形的头部和身子在内的道具,曾随口把“化妆扬琴\”称作“驴戏\”.“化妆扬琴\”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在济南称“扬琴戏\”(简称“琴称\”),在西南称“上妆扬琴\”,在临邑、济阳一带称“迷戏\”,在胶东称“蹦蹦戏\”,在博兴被称作“闾戏\”(旧时二十五户为一闾,闾戏意味着本地戏、家乡戏),也有称“缕戏\”的(因其主要乐器坠琴的演奏者在演奏坠琴时,经常用手指在琴弦上“缕\”上“缕\”下).后来过去唱扬琴的多由“两口子\”(即夫妇俩)或一家人搭班,演唱的节目内容又多是关于公子投亲、小姐赠金、夫妻团圆等两口子的故事,两个“口\”字成“吕\”字,因此称吕剧.另一种说法是,吕字系“驴\”、“闾\”、“缕\”的谐音字,故在用文字标明剧种时,写作吕剧.吕剧的传统剧目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小戏和单中出戏,如《小姑贤》、《小借年》、《王定保借当》等,这是它的基本戏;另一种是连台本戏,多根据鼓词,如《金鞭记》、《金镯玉环记》、《五女兴唐》等.解放后创作的《李二嫂改嫁》、《姐妹易嫁》等也有较好的口碑.解放后,郎咸芬、林建华、李岱江等名家声名显赫.而我们作为山东的一份子,也有义务将我们的家乡戏——吕剧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传播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