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下的文化冲突?要写本科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03:08:54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下的文化冲突?要写本科论文.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下的文化冲突?要写本科论文.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下的文化冲突?要写本科论文.全球化下的文化冲突的思考及其中国对策  作者:丁海锋更新日期: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下的文化冲突?要写本科论文.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下的文化冲突?
要写本科论文.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下的文化冲突?要写本科论文.
全球化下的文化冲突的思考及其中国对策
  作者:丁海锋 更新日期:2005-03-02 类别:精彩文章->学生论文 总浏览/今日:49/1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全球化的问题日益突显.文化的全球化与民族化、冲突与融合、同质化与异质化、多元化与一体化等问题日益成为国际学者关注的焦点.融合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但冲突也伴随其中.文化交往是文化多元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交往有文化平行、文化交融、文化冲突三种情况,文化冲突是文化交往中比较棘手、比较重要的问题,文化冲突的出现有深刻的根源和各种相关的原因.对于文化冲突的性质我们要加以区别,且不可一概而论.本文用“物理文化”、“化学文化”、“容器文化”三种方式解决不同性质的冲突,最终寻求中国文化应对文化全球化的方略对策.
  【关键词】 全球化 文化交往 文化冲突 中国对策
  【作 者】: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科社系2001级 丁海锋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全球化的问题也进一步日益突显.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詹姆斯•罗斯诺(James.N.rosenau)在《世界的混乱变化与继承的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全球文化”(Global Culture)的概念;赫姆林克从文化学出发提出了“文化同步化”的主张,认为文化的融合将使传统人文价值的单一向度迅速消失;怀特基于技术的进步断然:强大的动力技术将推动我们实现一个并不是由一个国家来统治世界,而是形成一个将波及地球的全部人种在内的单一政治组织.
  “全球文化”的提出引发了一系列的关于文化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的全球悖论,主要有以下三类代表性观点:其一,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享廷顿代表的文明冲突论:1993年享廷顿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文明冲突论?》,认为在二战后的世界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的各主要的文明之间的冲突将左右国际政治,并认为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其二,主张文化趋同论—— 一元文化“普世”或占主导地位论:著名的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学无止境》则指出:随着发达国家的商业电视和过时节目进入不发达国家的同时,第三世界人民的创造性、积极性遭到了摧残;法国学者菲利普•英格哈德则宣称“全球化无疑是西方现代文明扩张的伟大结局”;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认为:随着美国自由民主的胜利,人类历史已走到了极点,世界大同将由西方价值观主导实现;我国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界泰斗季羡林却认为:以分析思维见长的西方文化已走到尽头,而以综合思维见长的东方文化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弱点,以解决经济发展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危机.第三,主张文化融合论:① 不同的文化主体间,《文明:从“冲突”走向和平》①一书中提出:文化之间的创造性碰撞可以使我们在不同价值观的比较中具有全球视野,更能认清价值观的错失所在,从而寻求文化上对立稳定的、多元的“和平”;汤林森在《文化帝国主义》一书中以话语分析的方法得出不存在文化帝国主义,只存有文化之间的影响的结论;② 对于民族文化与文化全球化的关系,詹姆逊(F.Jameson)提出“文化——民族主义”,认为“文化——民族主义”不是采取排他和否定的逻辑,而是战略性地吸收西方的科技和文化,使之成为本土的东西.② ③ 对于民族文化内部关系,费孝通先生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和“多元一体”的原则.
  对于全球化下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我们不应该从单一的纬度去解释文化之间是冲突,是趋同,还是融合.我们应该把这些问题联为一体,站在宏观的视角上把握文化的发展方向.文化多元并存、共同繁荣发展是整个人类文明所追求的.正如《文明:从“冲突”走向和平》一书序言中写下的:“真正的和平不是在世界“大同”中实现的,因为世界上纷繁的文化不可能“大同”,更不应该“大同”.真正的和平是动态的,是不同文化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前提下相互碰撞、交汇的一种富于创造性的状态.”我们主张融合,但决不是趋同;我们主张多元并存,就不能忽视冲突的存在.因此,我们应在反对趋同论的前提下,在文化冲突的现实性上,寻求文化多元和平发展的可能性.以分析文化冲突寻求文化“和平”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一、文化交往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从时间上、空间上、广度上、深度上都不能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不是哪一个层次上、哪一个范围内能够单一、完整解决的问题.融合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势,而多元文化共存又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种伴随状态 .全球化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普世同质的文化因素 ,但各种文化体系之间的差异——异质性因素、文化的多样性,也应当给予承认.文化以多元化状态发展是客观现实.“多元文化长期共存,相互渗透和融合,在渗透与融合的过程中互相认同与互为补充,这不仅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轨迹,也是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背景坐标.”③ 亨廷顿说“……从历史上看,文化是动态的,而不是僵化的,……”.“海纳百川,有容则大”,“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是我们在文化发展问题上所主张和所追求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实行文化上的融入和融出,实行“走出去”的战略,加强文化上的交往.
  文化交往,广泛上讲就是一种文化体系同本体系外的文化的交流与接触.也是不同范围、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上文化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接触.
  根据文化交往的性质和所引发的结果,文化交往分为三种情况:
  (1)文化平行 是指没有任何关联的文化体系在相互交往中,各自保持自己的体系稳定.文化交流以达到相互欣赏和学习的目的.这种文化主要存在于具有高度文明的古老国家中,或一些古老的、相对闭塞的少数民族或部落里.它们是各文化主体范围内独具自生的,具有超强的稳定性和独立性,是不易为其他文化所改变和吸收借鉴的.世界上各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传统特色而不为其他人所习得的独立的特殊文化.如我国的京剧,民间乐器,武术文化等等.当然,在现代社会中出现的某些新兴文化,也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少部分人独自发展的.但它们是易流行和易传播的,也是易改变和易消逝的.它们不会永久的固囿在一定的区域内,因此它们不属于“文化平行”的范畴.
  (2)文化交融 是指某些相互间有互补或有一定的共同文化特质的文化体系,在交往中会主动融合,求同存异,甚至发展出更优秀的文化.它们主要是一些较活跃的文化,这种文化本身就具有易传播,易被吸纳的特点.除此之外,本身又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能力,易与外文化发生关联,汲取精华,内化创新.使本文化得到一定的发展.如印度佛教的传入,大大促进了我国古代哲学、宗教、艺术等的发展.同时,古代中国在借鉴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使得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程度远远高于印度本土教.
  (3)文化冲突 文化冲突有内部冲突与外部冲突之分,“内部冲突是指民族文化、统治文化与自生新文化之间的冲突;外部冲突是指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④
  文化冲突是文化交往中比较重要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同质化与异质化,多样化与单一化,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等文化发展与存在问题的出现.更使文化关系错综复杂,文化冲突不可避免.文化之间有冲突,并不意味着文化之间没有共处的余地.这就需要我们去研究不同文化内部的特质、规律;找出发生冲突的原因;寻求出减弱文化冲突带来的文化震惊程度的最佳临界点.
  二、文化冲突出现的原因:
  (1)文化独有的个性是冲突出现的内因.在文化的个性当中,扩张性、广泛传播性和无限性是最突出的.文化不仅是不易操纵的,也是不易消灭的.它不知道什么是“拘束”,它无孔不入.文化的扩张性如同资本的扩张性一样,是不可阻挡的,也是不能制止的,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它又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例如,欧洲文艺复兴以后的文化,工业革命后的文化;美国的现代文化,都具有鲜明典型的进步扩张性.
  (2)传入文化超出异地社会的发展水平.当一种先进文化进入一个比较落后的区域后,由于当地人民的思想长期处于一种稳定、保守落后状态,先进文化必然引起当地人心理上的压力和思想上的混乱.一定.的文化形态要与一定的物质基础相应.所以先进文化必然与落后的发展发生错乱,引起矛盾.引起当地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情绪,他们或抛弃本文化随波逐流,或紧守本文化与外文化作剧烈斗争.
  (3)国家利益在全球化下的转移及重新印证是引起文化冲突的重要原因.
  全球化运动发生以前,国家主权、意识形态是国家利益的象征 .而在全球化的今天,与国家间的经济利益、地缘战略利益相比,其地位已明显下降.而在这种情况下,文化的功能及作用,使它成为最能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的标志,被喻为 “软权力”.在当今世界,文化不但蕴涵了浓厚的政治性,更是一种权力象征.文化主权日益被推奉为国际政治和国际外交的前沿代表.文化主权是指“现代民族国家将本民族文化的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上升为国家意志,意味着对本民族文化所拥有的最高和独立的权利和权威.”⑤文化主权意味着不可侵犯性和独立尊严性.文化主权是精神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等的高度复合体.因此,国家间的任何摩擦和冲突都会在文化领域听到回声.
  (4)民族主义的盛行也是引起文化冲突的重要原因
  民族主义问题的发生是一种文化延伸到政治领域的运动而造成的.在全球化的今天,民族主义是为大多数国家所推崇的.随着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正遭受着不同程度的侵入或渗透,有的甚至丧失了部分的自主权.文化又被许多民族国家视为保持民族独立的最后一道屏障被推到了国际前沿.尤其对一些亚、非、拉美国家来说,民族文化的传递、民族传统的保持、民族精神的振兴更为国家利益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马来西亚为维护民族统一性坚持以马来语为国语,以色列长期以来致力于采用希伯来文作为民族语言,加拿大内部的英语与法语之争亦无休止.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象征,更是民族国家凝聚力和统一合力的源泉.放弃文化就等于放弃民族独立.
  (5)文化殖民主义势力的发展是全球文化冲突的最直接的原因.
  文化的殖民化主要是指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绝对的经济、政治主导地位,潜意识地在全球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内推销附有文化内涵和意识观念的“消费品”,从而在文化和思想上销蚀、同化他国的现象.西方大国推行文化殖民主义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获取既得利益,即国家现实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另一个就是确立价值、伦理、观念的文化主导权,以便按自己的意愿和生活准则塑造世界.”⑥ 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中写下“播下思想的种子,这些种子有朝一日会结成和平演变的花蕾.”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过“凡是接受美国经济的国家,就无法拒绝美国的价值观念.”现代的人大多数:吃的是卖当劳、肯得基,喝的是可口可乐,玩的是美国游戏,看的是欧美大片、肥皂泡沫剧,听的是流行音乐,穿的是休闲牛仔,说的是ABCD.发达的消费文化、流行文化正在风靡地渗透全世界.而作为民族文化持有者的民族国家,永远不会也绝对不会允许“别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播种收获,在自己的文化领域内兴风作浪的,斗争冲突也就不可避免.
  (6)宗教因素也是诱发文化冲突的重要原因.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每一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都是宗教.正如美国著名神学家蒂利希所说:“正如文化在实质上是宗教,宗教在表现形式上则为文化”⑦ 现存世界各大文化体系都有自己的深厚的宗教历史背景.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代表 ,儒教是东方文化的代表,阿拉伯文化则以伊斯兰教为其根基.
  基督教的首旨精神就是自认为基督教是唯一能体现神的意旨的,其使命就是要皈依天下所有的非本教徒.因此基督教有好战的秉性.正是这种宗教精神,却成为一些民族、某些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建立国家霸权持续战争和不断外侵的文化渊源.然而,也正是这种精神也引起了它们内部的纷争和分裂,成为民族冲突和教派斗争的根源.当每个教派或分支都在强调自己的教义和为扩大自己的力量范围,并且都想证明自己是最有“正源”和最能成为共同神的象征同时致力于构建自己核心地位的倾向时,冲突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三、文化冲突的调和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解决文化领域中的问题也需借鉴其他领域的经验和教训.文化领域就应该有一个适合本领域的最佳调和方法.本文首先引入一个比较新的观点——文化整合.“文化整合,又称文化统合,是指各种文化因素或文化成分在功能上的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文化整体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文化价值体系对某种新文化、异文化因素的整合.”⑧
  文化虽然在全球化中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但决不是单一化、同一化,而要追求合作化、秩序化、进步化.所以,文化全球化应该提倡文化多元化,这样才能使人类文明获得进一步发展.所以,我认为“文化整合”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它强调文化在功能上的相互协调,而不是实质上的融合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它易用一种统治文化去兼并、吞灭其他文化,形成单一文化控制.
  当一个国家面临一种新文化时,首先出现的是文化震惊,而后才会出现更为严重的文化冲突.这样我们可以看出,在文化冲突发生以前,我们有时间、有余地提前把文化冲突解决好,把它们消除在潜运行中.当我们面对一种新文化时,首先就要研究和探索它的文化模式、文化特质和文化规律.再把它和内文化加以比较.不同的文化相遇,不同性质的文化冲突,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对策,切不可一概而论,同一对待.本文将引入化学领域术语名词合成三个新名词:“物理文化”,“化学文化”,“容器文化”.(“文化”已赋有了动词的词性)
  对于外来文化和内文化的关系处理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外来文化是内文化中不完全存在的,且又是优秀的,并且又与内文化有一定的互补性或关联性,我们在考虑内文化承受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在内文化中找一个“嫁接点”,或找一个适合其生存的空间,引导其与内文化发生“反应”,进而生成一种新文化,这就是“化学文化”.
  第二种情况是:外文化是内文化中完全不存在的,而且又是优秀的,但它又对内文化有一定的影响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考虑到各种情况,创造一定的条件,使之移入内文化,但要控制它与内文化接触的渐进程度,避免产生剧烈“反应”,以实现平稳过渡.这就是“物理文化”.当然“物理文化”并不是目的和结果,只是外文化“软着陆”的一种手段,也是向“化学文化”发展的一个途径.如西方一些国家的文化首先在我国的沿海开放地区出现,再慢慢地向内陆扩散.
  第三种情况是:外文化是内文化中不存在的,并且又是糟粕,但它又是某些“必进物”(如政治经济往来)的附属物,那么我们首先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准入度,对于一些已进来的糟粕文化,那我们就要把它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与内文化发生接触反应,并且找机会消灭它或改造它,此种方法称之为“容器文化”.四、中国的文化战略
  文化冲突问题的解决,不但要从其产生的原因的角度去寻求解决的方法,还要从内文化的文化战略及对外文化关系上去寻求更佳的解决方案.
  (一) 国际战略
  (1)求同索异,开展文明对话.
  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不同的文明和文化相互接触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这就需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走出去,主动开放、主动接触,寻求多元文化中相同的特质,作为平等共处的基点.意大利著名思想家和作家贝托•埃柯在1999年纪念波洛尼亚大学成立900周年大会的主题讲演中讲到“欧洲大陆第三个千年的目标就是差别共存与相互尊重”.求同,只是我们接触的一个好方式;索异,才是我们走出去的目的.这里的“索”有两层意思:一是找出、寻找的意思;另一个是研究、探索的意思.只有深入探索研究异质文化,博采众长,汲取精华,去充实我们的内文化,我们的文化才会赋予新的内涵,才会有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还要加强国际文化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质特源,促进东西方文化的融通与发展.
  (2)抵制“文化霸权主义”,坚持文化多极化.
  对于文化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有诸多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文化全球化的内涵就是文化的同质化或趋同化,有的认为文化全球化就是文化异质化的锋露,有的认为文化全球化的进程或现象是“多元文化主义”,有的认为文化全球化是文化的一体化,等等.对于文化的全球化,我们应该把它分开层次来看待.首先,在文化的全球化中,各民族文化的特质是不会改变的,也就是文化的全球化是以文化的多元异质这个前提进行的.其次,在文化的全球化中,确实存在一些各文化都内含的、普世的价值认同.如:民主、自由、平等、道德、伦理等,然而这些普世的文化未必有共同的实现环境和普遍程度.如人权问题,即使全球共识的,但又不能整齐划一.所以文化的全球化是同质化与异质化合理悖论的统一,同时我们要强调的是同质化并不等同于同一化.
  以经济全球化为主载体的全球化运动,西方大国是其领导者,一切游戏规则及准入准出原则都由他们制定,进而对非西方或非发达国家施加影响或压力,美国文化无疑是全球中最具有霸权色彩的文化.徐元旦在《全球化热点问题聚焦》一书中写下:“美国的决策者认为,美国文化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通过输出美国文化、价值方式和生活方式,使美国文化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美国的文化扩张不仅引起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忧虑,也遭到了法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抵制.他们把美国的文化扩张称为文化霸权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文化殖民主义等.”
  对文化霸权主义,我们必须坚决抵制,这就需要我们解决好本国文化的传承、维护、建设和发展;也必须同国际一道共同遏制文化霸权主义,主导文化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国内战略
  (1)加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主体文化.“文化主体的转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化的性质.换言之,有什么样的文化主体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内容、文化形式、文化覆盖面.”⑨ 从“五四”运动至今,我国的主体文化经历了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阶段,全面吸收民主科学、开放性的西方文化阶段,引入和建设“共产主义文化”阶段,到如今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阶段.这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但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建设一种具有历史延续性、超强稳定性、广泛的吸纳性、高度的精神追求的先进主体文化.党的十五大提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引导文化走正规化、机制化、法律化之路.这主要是加强文化机制、文化机构的建设,出台一些保护文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完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对文化的引导、控制和保护,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文化管理机制,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向良好的、健康的、先进的方向发展.
  (3)加强文化产业及文化载体的建设.当今文化已融入各个领域,知识经济是时代主题.文化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1996年,美国的软件和娱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额高达600多亿美元,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全球电影总放映时间的一半是美国大片.中国占据文化资源丰富的强国地位.却是一个文化产业的弱势国家.中国有报纸2000多种、期刊8000多家、出版社700多家、电视台400多家,我们有如此丰厚的基础资源,我们要加快相关产业,如加快企业文化、旅游文化、广告文化的发展,以及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媒事业的发展,这不仅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以其带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4)重视文化教育,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文化.对待传统民族文化,毛主席早就说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传统的要批判的继承.而对于我们的国民,我们的后代来说,教育是文化传递和维护的最好方式,尤其是历史文化教育和现代化教育.邓小平同志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可见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仅事关文化事业的建设,更决定一个民族国家的兴亡.
  (5)加强文化的理论创新和思维创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全体智慧的结晶和生机活力的表现.文化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的特征.而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博纳和创新.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一个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兴衰存亡的关键性国家文化安全指标,创新能力便构成了国家文化安全全部内容的核心.全面推进国家文化创新能力系统的建设,是构筑中国文化安全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⑩而创新能力不强,理论基础不足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一个制约瓶颈.因此我们也要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更新,加强文化领域的创新和开拓,融贯东西,内外结合,使我们的民族文化永远充满生机,为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自己贡献.
  (6)加强网络管理.新的世纪是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的时代,网络科技的高度发展为全球资源共享提供了便捷的条件.托夫乐曾预言“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将拥有整个世界.”网络文化具有主体性、虚拟性、不可操纵性、传播无限制性等特点.西方大国正是利用这些特点,再加上本身优越的高科技传播手段,以强大的攻势席卷全球.在美国的电子游戏中,到处充满了意识形态和民族国家的仇恨较量,如:《F22猛禽》中摧毁中南海,《红色警戒》中对社会主义的仇视.因此我们要加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开发,加强对互联网络的监督和管理,防止一些污染文化、消极文化、反动文化等低劣文化的进入,保护我国文化的安全.
  注释:
  ①(德)海因里希•贝克 吉塞拉•希密尔贝尔 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② 转载于《全球化和民族主义》 王逢振 载于《外国文学动态》 1998.3
  ③《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安全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李志敏 载于《新华文摘 》2001.1
  ④《经济全球化当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 王长坤 载于《光明日报》2002 .6.11
  ⑤《全球化主权的冲突:文化全球化挑战文化主权》 谢晓娟 载于《教学与研究》 2002.10
  ⑥《文化的全球化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蔡拓 载于《国际政治》 2002.1
  ⑦ 引自《文化神学》 蒂利希 【美】 转载于《文化视域下的宗教与全球伦理》
  王晓朝 载于《博览群书》2002.4
  ⑧ 同④
  ⑨ 同⑥
  ⑩ 同③
  参考文献:
  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报告.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亨廷顿著 ,新华出版社, 2002年版.
  《全球通史》, 斯塔夫阿诺斯著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2年版.
  《文化帝国主义》 ,(英) ,汤林森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全球化与道德重建》,(德),赫尔密特•施密特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
  《全球社会学》,(英),罗宾•科恩、 保罗•肯尼迪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 ,2001年版.
  《跨文化交流学》 ,关世杰编著 ,京大学出版社 ,995年版.
  《全球化与世界》 ,王列、杨雪东编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年版.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 ,刘杰,长征出版社,2001年版.
  《二十一世纪:文化自觉与跨文化对话》, 马戎、 周星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 社, 2001年版.
  《全球化:西方化还是中国化》 , 俞可平主编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2年版.
  《文明的冲突?》, 亨廷顿 ,载于《二十一世纪》.
  《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赵有冈 , 载于《科学社会主义》2001.3 .
  《季羡林先生的“东西文化互补论”》 , 蔡德贵 , 载于《新华文摘》 2001.10.
  《反思“东西文化”的差异和较量》, 潘一禾 , 载于《浙江社会科学》 2002.3.
  《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同质化与异质化》, 张静 ,载于《教学与研究》 2002.5.
  《全球化中的多元文化发展》,乐黛运 , 载于《文艺理论》 2002.5.
  原文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