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基础训练答案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09:25:56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基础训练答案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基础训练答案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基础训练答案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
22、唐雎不辱使命
1、(1)fú(2)qiāng(3)xiǎn(4)guī(5)jìn(6)gǎo 2、C 3、(1)“虽然如此”或“即使这样”(2)辱没(3)小看(4)道歉(5)为什么(6)何况只是.岂,语气副词(7)副词,曾经(8)像这样4、(1)相当于“从” (2)表示动作的趋向,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省译,“使于秦”就是“出使秦国”.(3)表示动作的对象,“广于君”就是“给您扩大领土”.(4)表示动作发出的地点,相当于“在”.(5)表示动作的来源,相当于“从”.(6)跟“至”连用,表示动作发展的趋向,“至于此”就是“到这地步”.5、A、C 6.(1)即使千里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是五百里吗?(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3)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4)心理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7.(1)E (2)D(3)B(4)C(5)A 8.(1)“仓”同“苍”,青色.(2)明白(3)屈服(4)只是9.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10.(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2)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11.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有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战败秦王.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12.示例:(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一、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
2.秦王是怎样恐吓唐雎的?唐雎是如何回应秦王的?
此题意在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1.秦王要求“易地”肯定是包藏祸心的,所以安陵君和唐雎君臣坚决不答应。具体答案依学生见解,不求统一。
2.参见“课文研讨”。
二、下列各组划线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
全部展开
一、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
2.秦王是怎样恐吓唐雎的?唐雎是如何回应秦王的?
此题意在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1.秦王要求“易地”肯定是包藏祸心的,所以安陵君和唐雎君臣坚决不答应。具体答案依学生见解,不求统一。
2.参见“课文研讨”。
二、下列各组划线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技亦灵怪矣哉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与臣而将四矣
泯然众人矣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课文的主要部分是人物对话,写人物对话,离不开语气的表达。虚词运用得恰当,能妥善表达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才能把人物的神态描绘得更形象、逼真。借此可以让学生熟悉、积累更多的文言文语气词。
1.“也”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这里有反问的意思;“也”是表示判断语气,现代汉语中可以不翻译出来。
2.“哉”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这里表示反问;“哉”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呀”。
3.“乎”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乎”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
4.“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3.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此题意在使学生逐字逐句理解文章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文言词语,疏通文言文意的方法。
1.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易:交换。
2.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虽然:既便如此。
3.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徒:只。
四战国时期,“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阶层。请你请教老师,查找有关资料,说说战国时期的“士”是指哪一类人,举出几个历史上有名的“士”,在班上讲讲他们的故事。
此题意在以本课为契机,让学生了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士”这一社会文化现象,引导他们多阅读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或人物传记,增加文化积累。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