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的相关论文?可以是一个人物,或事件!1000多字就行了,更多也没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18:37:07
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论文?可以是一个人物,或事件!1000多字就行了,更多也没关系!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论文?可以是一个人物,或事件!1000多字就行了,更多也没关系!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论文?可以是一个人

中国近现代史 的相关论文?可以是一个人物,或事件!1000多字就行了,更多也没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 的相关论文?
可以是一个人物,或事件!1000多字就行了,更多也没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 的相关论文?可以是一个人物,或事件!1000多字就行了,更多也没关系!
偷懒都成这样了,有何意义.

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对东北军的整训
徐 祝 申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摘 要:东北军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张学良作为东北军的领袖,东北军的发展和壮大都留下了
他的烙印。西安事变前,张学良面对东北军内部士气消沉,战斗素质低下,军心涣散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整训。
本文试图对“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对东北军整训的内容进行探讨,来...

全部展开

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对东北军的整训
徐 祝 申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摘 要:东北军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张学良作为东北军的领袖,东北军的发展和壮大都留下了
他的烙印。西安事变前,张学良面对东北军内部士气消沉,战斗素质低下,军心涣散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整训。
本文试图对“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对东北军整训的内容进行探讨,来诠释东北军这一时期的发展变化过程。
关键词:张学良;西安事变;东北军
中图分类号:K264.6 文献标识码:A
东北军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军事集团,在九一八事
变后,丢失了东北这块赖以生存的根据地,开始沦落关
内,从东北到华北,又从华北辗转到华中,最后落户于
西北进行“剿共”。随着蒋介石的削弱打击,东北军内部
开始不断的分化演变,逐步衰退,作为东北军领袖的张
学良,面对东北军逐渐衰退的现实,十分苦恼。东北军
的兴衰直接关系东北政治军事集团的利益,同时也是张
学良实现政治前途的一个重要的保证。因此张学良于
1936 年初到西安事变前,对东北军进行了整训。
一、西安事变前的东北军
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前的这段时间,东北军经历
了自建立以来的最困难时期,九一八事变使东北军丧失
了赖以生存根据地,背井离乡,饱受苦涩,身被国仇家
恨,且还被人误解。导致战斗力下降,军心涣散,士气
低落,致使东北军如此低迷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蒋介石对东北军的削弱
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退入
关内,东北大好河山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蒋介
石对东北军这支强悍的地方武装力量进行削弱打击。东
北军失去了往日的地盘,威名扫地,实力大为削弱。蒋
介石把东北军从东北调到华北,又从华北调到华中,最
后东北军迁驻西北剿共前线。在西北剿共战场上,东北
军与红军交战损失惨重,先后损失三个精锐师,蒋介石
不但不给予补充还取消了这三个师的编制。“东北军自南
来豫皖、西开陕甘剿匪以来,损失惨重,乞未得到中央
补充。余(汉卿)每次晋谒委座时蒙慨允接济补充,迨
回防后除电令申诉外,毫无补充之事实。”[1]九一八事变
后,东北军一直靠南京政府供养。但是,东北军官兵的
薪水和津贴却比中央军少百分之二十,被削减的这一部
分叫做所谓“国耻费”。[2]当东北军处于全盛时期的时候,
大约有三十万之众。东北大汉,体质强壮,加之装备精
良,实属关内各军之冠。尤其是东北炮兵,威震全国。
此外,他还拥有一支强大的空军力量,各种军用飞机达
到三百多架。因此,奉军的军事实力,国内堪称第一。
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军每况日下,在服从国民政府命
令连续剿共的过程中,东北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逐渐
丧失作为强大军事集团的力量。经过辗转流离后的东北
军,慢慢地丧失斗志士气低落。
2.东北军剿共的受挫
蒋介石为了消灭红军和削弱东北军,调东北军去“剿
共”使东北军损失惨重,1934 年张学良回国后被委任为
鄂豫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总部设在武昌,率领东北军
围剿红二十五军。与红军的交战中,东北军屡屡受挫,
“东北军过去没有和红军直接作过战,此次作战占过便
宜,也吃过大亏”。[3]东北军在武汉外围剿共不利,“张
氏对于军事前途,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动摇。110 师在
甘泉的惨败,109 师在合水的失败,更给他注射了一针
清醒剂。南京对已损失的部队不补充,在“安内攘外”
的口号下,想削弱东北军是很明显的,在这种情况下,
张氏对于与红军作战,已尝到苦头,渐渐失去信心。[4]
在红军的打击下,东北军士气低落,暴露了自身的弱点,
东北军内部厌倦内战的情绪,张学良开始重新认识中共
的力量,思想发生转变,开始与中共接触。1936 年4 月
9 日,在与周恩来会晤之后,张学良决心脱离内战,抗
日复土。因而他抓紧一切时间,积极从事抗日的准备工
作,以便使东北军“彻底精诚团结,意志统一,建立中
心思想,”唤起“久已消沉了的民气,”组织起“一盘散
沙似的民众,进行长期抗战”。[5]
3.东北军内部的涣散
东北军作为一支地方武装和家族军队存在着一些弊
端,据应德田回忆东北军过去处于行为粗野、纪律松懈、
技术不精、作风浮荡等将骄卒惰,腐败堕落的状态。[6]
“九一八事变”前有东北强大的经济力量做后盾,东北
军有着比其他军队优厚的待遇,装备精良,饷银优厚。
这就使东北军的骄气、娇气、暮气、浮气、野气等作风
十足。张学良将军对军队存在的弊病也有所察觉,他曾
直言不讳地说:“东北军中是有这些不正风气,这种情况
如不改变,长此下去,官兵难以奋勇杀敌,东北军也有
负国望。”[7]“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失去赖以生存的
根据地,从此沦落关内,饱受挫折,东北军是家族的军
队,不抵抗日本的侵略,从东北到华北,又从华北到长
江流域,最后成为流浪到西北的难民社会集团,在当地
人眼里,他们不过是“讨饭者集团”。处处受人歧视,遭
人白眼。东北军处于如此的状况,军队的士气受到了很
大的打击,士气低落到极点。如不进行整顿,长此以往
有瓦解的危险。
二、张学良对东北军的整训
面对东北军逐渐走向衰败的趋势,张学良在1936
年开始对在西北的东北军进行整训,企图通过新的整军
运动,挽救东北军逐渐衰退的态势,重新焕发东北军的
生机。因此他采取了如下的措施:
1.王曲军官训练团的建立
为了整训西北“剿总”所属部队(主要是东北军)
的军官,灌输进步思想,革除陈腐作风,张学良将军经
蒋介石批准,模仿庐山军官训练团的样子,于一九三六
年六月末创办了王曲军官训练团。在向蒋介石的报告上,
是借用整军“剿共”的名义,而实际上整训的目的是为
了抗日。训练团团长是张学良将军,副团长是杨虎城将
军。[8]
训练团共办四期,前两期教育长是王以哲,后两期
的教育长是黄显生,训练团的学员是东北军的主要军官,
后期还有十七路军的一些军官,“训练团向蒋介石呈报立
案时,表面上说一切仿照庐山军官训练团办理,实际上
宣扬的目的是灌输联共抗日的思想。”[9]训练团的训练项
目有政治、经济、国际形势、军事训练、军中利弊、游
击战争等,每日听课之后,召开小组开会讨论(每班为
一组)把讨论的结果做出总结,汇集起来,加以整理,
备军队改革时参考。[10]为了进行抗日教育,刘澜波还利
用午间或晚间休息时间教唱抗日救亡歌曲,张学良对唱
这些歌曲很重视,他要求人人都唱,做到深入人心。他
说:“这些歌的作用很大,胜过讲课,大家都会唱了,影
响就大了。”[11]
1936 年6 月22 日,张学良对训练团教职员和学员
作了一次重要的讲话,《中国出路唯有抗日》的演说,他
明确地指出:“我们中华民族的生死关头已经到了!抗日
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抗日是东北军最大的使命!时
间已经不容许我们空谈准备了,我们要马上准备与行动
联系起来!把民族所有的力量拉到抗日阵线上去长期抗
战。”这次讲话,表明了张学良的抗日态度,同时对统一
和提高训练团教员和学员的思想认识也起了很大的作
用。[12]
“由于东北沦陷,东北军有迫切的抗日的要求,更
因为东北军多次与红军交战,屡吃败仗,厌倦内战的情
绪高涨。张学良将军成立王曲军官训练团,并认真领导,
这对东北军干部改造思想,澄清认识,坚定联共抗日的
主张是很重要的一步”。[13]这对整个东北军来说,影响是
深远的,使十二月发生的西安事变有了思想基础。
2.抗日同志会的成立
抗日同志会是以张学良将军为首的东北方面具有联
共抗日思想的积极分子的秘密组织,其目的是团结抗日
力量,建立一个有力的领导中心,积极推进联共抗日工
作的发展,以求达到报仇雪恨、收复失地并使中华民族
获得自由与解放。张学良认为他可以把分散的抗日力量
紧紧的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并把领导核心意见和指示有
组织有系统地传达下去,做到上下相通,行动一致。[14]
一九三六年九月初,抗日同志会正式成立,创立时
参加者共十五人,有张学良、刘澜波、刘鼎、苗沛然、
孙铭九、应德田、苗剑秋、卢广绩、车向枕、何镜华、
贾国辅(贾陶)等。自成立到西安事变止,前后陆续参
加的会员共有七十多人。七月筹备成立同志会时已定出
张学良将军为主席,应德田为书记,孙铭九为行动部长,
九月正式成立时又选了苗剑秋为理论宣传部长。十一月
份张学良将军增选刘澜波为组织部长,刘鼎为教育部长,
苗沛然为宣传部副部长,何镜华为军事部长,但尚未及
正式公布,西安事变就爆发了。[15]
发展同志会会员,应该吸收哪些人参加,是经过张
学良将军、应德田和孙铭九共同商定的。每次新会员入
会,张学良将军、孙铭九和应德田都参加宣誓仪式,每
次都由张学良将军亲自主持并讲话。由此可见他对抗日
同志会的组织和发展工作是相当重视的。
这个组织,实际上成为掌握东北军全军秘密抗日运
动的中心,同时还掌握张学良的各项机密工作:
(1)一切秘密的抗日活动,如军官抗日教育,东北
救亡会的抗日活动,流亡学生的收容训练,东北大学学
生的收容等。
(2)一切与共产党联系的技术工作,如接待红军代
表叶剑英、刘鼎等人,掌握与红军联络的电报,掩护红
军的来往人员等。
(3)东北军全军的人事工作(调配全军青年军官代
替老年军官的计划)。
(4)其他有关东北军内部的重要机密事项[16]。
张学良成立抗日同志会从大局来说为了在东北军中
建立联共抗日的秘密领导核心,为抗日做组织准备。从
东北军内的新旧思想和派系斗争来说,张学良也有除陈
布新,逐步以少壮派取代元老派或者防止大权旁落的意
图。
3.东北军学兵队的组建
组建学兵队是张学良将军接受共产党的建议,为东
北军培训抗日军政干部的一项重要措施。“目的是把他们
培养成新的血液,输送到各部队中去,以便改造部队,
为抗日做准备。”[17]1936 年3 月间,张学良了解到东北军
官兵虽有强烈的抗日愿望,但对“攘外安内”的祸国政
策还认识不清,旧习气较重,营连军官数量少,政治素
质也差,不能适应抗日的需要,因此酝酿办陆军学校,
培养中下级抗日军官,考虑到东北军办陆军学校南京不
会允许,而招收学生当学兵总是可以的,遂决定在卫队
二营编制中增设学生队(后来通称学兵队)并当即责成
宋黎和参密室主任应德田、参谋孙铭九具体筹办。于是
学生队很快成立起来了。
为了避免国民党特务的破坏,所有一切筹备工作都
是秘密进行的。为了便于保密,选定西安东门城门楼作
为队部。当时张学良手枪营营部就设在东城门楼的东楼
一楼,一切后勤,如经费、伙食等,均由手枪营的军需
负责办理,以手枪营的名义提请“剿总”拨办。康博缨
和于维哲分任队长和队附,另外还有一个队附孙巨奎,
专门负责对外联络工作。各分队长一律由东北军各军师
中挑选,各班班长则由手枪营中选调,另由每班学生中
选一名副班长,也叫政治班长。军事训练计划由于维哲
负责拟定,确定以三个月为一期,以完成连的制式教练
和战斗教练为初步目标。[18]关于学兵队的来源,张学良
指示到北平去挑选“一二九运动的骨干,最好是家乡子
弟。其中有不少民先队队员,和少数北平地下党员”。
第一批100 人左右,乘火车于9 月初到达西安;第
二批120 人于10 月下旬到达西安。这两批均由赵天野带
队。第三批200 多人,由关时润(吴俊如,参密室参谋)
和吴铎两人去北平联系的,时值西安事变爆发,北平当
局阻挠,因而这批人员分散了,一部分辗转到西安,一
部分去了延安。除此之外,还有十几名学生队员,是东
北军子弟及西安各救亡团体介绍的。
学兵队的训练主要包括军事和政治两门主课。“军事
教育计划的编制和实施由队附和分队长负责;政治教育
计划和实施由政治部主任负责。”[19]
西安事变后,学兵队编为五个宣传大队,下到东北
军各军从事政治宣传工作,代替了国民党的政训处。当
时西北的抗日形势飞速发展,从军队到地方以及各界群
众组织,都急需一批受过训练的骨干力量来加强工作,
因此学兵队同学所到之处,颇受欢迎。到东门楼来要干
部接干部的人,几乎每天都有。从此,东北军学兵队的
同学们,就融入在祖国西北掀起的抗日洪流之中,推波
助澜,各自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
结论
经过张学良对东北军的整训,东北军发生了重大的
变化,扭转了衰退的形势。首先,改变了东北军战斗力
低下,士气低落、思想混乱的局面,使东北军步调一致,
思想统一。其次,为抗日战争培养了人才,张学良对东
北军的整训以抗日为最终目的,为“将来打回老家去”
做准备。最后,使东北军官兵在思想上对“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有了深刻的认识,为西安事变的爆发提供了
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毕万闻.张学良赵一荻合集(第五部)[M].吉林:时代
文艺出版社,2000:369.
[2]傅虹霖(美).张学良的政治生涯[M].辽宁:辽宁大学
出版社,1988:148.
[3]王卓然.张学良到底是个怎样的人[M].1937 年北平版,
16 页.
[4]辽宁文史资料[J].第6 辑,第127 页.
[5]张学良.中国出路唯有抗日.西安:解放日报[N],1937
年1 月5 日.
[6][7][8][10][11][13][14][15]应德田.张学良与西安事变
[M].北京:中华书局,1980:26,44,58,60,63,64,65,65-66.
[9][16]申伯纯.西安事变纪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1):55.
[12]西安文化日报[N]. 1937 年1 月5 日、6 日.
[17] [18] [20]陆军,杜连庆.张学良与东北军[M].辽宁:辽
宁人民出版社,1991:245,245,251.
[19]张德良,周毅.东北军史[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7:359.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