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的主要表现和历史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5 22:05:44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的主要表现和历史意义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的主要表现和历史意义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的主要表现和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式下进行和取得最后胜利的.中国共产党为建立、维护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性地提出和制定了一整套理论、政策和策略,在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一、高举民族解放的旗帜,正确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是建立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提和基础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以来,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这一情况,使国内各阶级、各党派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推行灭亡中华民族的野蛮侵略方针情况下,保卫民族的生存与独立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向中国每一个阶级、每一个政党提出来的共同任务.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民族危亡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提出用民族自卫战争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号召,后来又提出全国人民总动员的完全的民族革命战争的主张,高高举起了民族解放的伟大旗帜.
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布红军准备在立即停止进攻苏区、保证民众权利、武装民众等三个条件下愿与全国一切抗日武装力量共同抗日的宣言.1935年5月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关键,为国共两党合作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庐山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长达五年之久的坚持不懈努力,逐步推动国民党当权者转变对内“剿”共和对日妥协的错误政策,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起来.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民族解放的旗帜,正确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当时,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一致性,阶级斗争必须服从于民族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处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矛盾和斗争的根本原则.对于国民党的反共摩擦,中国共产党不是回避它,而是站在自卫的立场上,以不破裂合作为限度,通过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加以解决,最后达到坚持两党合作、共同抗日的目的.
二、争取和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是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一个广泛的战线,参加统一战线的成份十分复杂.各个阶级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抗日要求,但每个阶级及其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张.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如何抗日,怎样保证抗日的坚定性和彻底性,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各个阶级的政治主张是不一样的,并且发生了谁影响谁的问题,即争夺领导权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保证.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关于领导权问题,毛泽东指出:“司令官”在中国主要是两个,或者是无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共产党,或者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国民党.国民党统治集团在日本帝国主义决心灭亡中国,动摇其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国民党统治集团害怕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发展壮大,害怕抗日民族解放运动的广泛发动,力图控制抗日民族解放运动不超出它所需要和允许的范围,服从于它的阶级利益.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抗日民族解放运动的彻底胜利而坚持奋斗到底的.为了保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争取和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是巩固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抗战的根本保证.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实现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主要表现在政治领导上.中国共产党根据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并领导人民去实行、影响和推动国民党接受这些主张,发挥了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政治领导作用.
争取和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是以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为前提的.在统一战线内部,由于国民党对共产党采取歧视、限制和削弱的方针,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就显得特别重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始终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
三、在有利于团结抗日的前提下,做到相互信任和相互让步是实行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内容
毛泽东指出:为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对敌,国内的某些矛盾,必须给予适当的解决,其原则是应当有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增强和扩大,而不是使其削弱和缩小.应该停止那些不利于团结抗日的斗争,保存那些有利于团结抗日的斗争.这是两党在实行合作和坚持合作中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而要做到这一点,两党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到相互信任和相互让步.相互信任是实现相互让步的前提,相互让步是实现相互信任的条件.中国共产党主动表现对国民党的信任和让步.在西安事变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平解决的方针,在不要蒋介石签具书面承诺的情况下同意释放他返回南京,这是对国民党的一个重大的让步.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中,进一步向国民党提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保障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在完成对日抗战的准备工作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还向国民党保证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的武装暴动方针,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八路军,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对此,国民党也相应作出了让步.“七七”事变爆发后,两党约定,将中共中央宣布国共合作成立的宣言和国民党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公开发表,宣布国共两党合作的成立.这为中华民族救国抗日建立了必要的基础.
四、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下,两个战场战略上的相互配合,是实行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方面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但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成文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各自拥有自己领导的军队.在这一特殊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在敌后战场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为抗战的全面胜利作出了贡献.
在战略防御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发展迅速,战果突出.1937年9月,八路军首战平型关,取得胜利.这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后的第一个大胜仗,给正面战场以有力的配合与支援.接着,八路军在华北广大地区发展和扩大游击战争,钳制和消耗了敌人的大量军力,收复了大片的国土,发展了人民的抗日力量.正面战场的抗日爱国军队对日本侵略军的勇敢作战和有力打击,也为敌后战场的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扩大提供了条件.1938年3、4月间,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不但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凶焰,而且出现了有利于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发展的局势.国共两个战场战略上的相互配合,对于坚持抗日战争和争取最后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迫使日本侵略者由于兵力不足和战线漫长而停止战略进攻.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到来.
相持阶段到来以后,国民党当局在日本的诱降和英美的退让下,畏惧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从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起政策开始发生变化,对抗日的态度日趋消极,对人民抗日运动的限制日益加强.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制定了“溶共”、“防共”和“限共”的方针,尤其接连不断地制造反共摩擦乃至反共高潮,使人民抗日力量受损.中国共产党以抗日救国大业为重,坚持抗战、团结、进步三大方针,提出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坚持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中华民族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五、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完整的前提下,实行两种政治制度,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代表不同阶级利益政权的合作为基础的.一个是国民党掌握着全国政权;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局部政权.两个政权的合作,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突出的特点.这种合作的情况如何,决定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命运和抗日战争的胜败.
由于国共两党承认两种政治制度的同时并存,中国共产党就能够独立自主地在解放区实行全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政治上,经过民主选举和按照严格的民主集中制建立起来的由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抗日党派及无党派的代表人物组成的几个革命阶级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的地方联合政府.陕甘宁、晋察冀、晋西北、山东、晋冀豫、冀鲁豫、皖东北、皖东、皖江、苏北、苏中、苏南、豫鄂边等根据地也先后建立了边区抗日民主政权.在经济上,解放区民主政府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和互助合作政策,减轻农民的封建剥削和解决农民的经济困难,积极扶助农民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适当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在工商业方面,实行劳资两利政策,一方面改善工人生活,一方面保障私人工商业者有利可图.在税收方面,实行合理负担,废除苛捐杂税,减轻人民的负担,从而调动了解放区各抗日阶层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