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碧苔三四点的下一句?最好整首诗的诗人和朝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0 01:59:29
池上碧苔三四点的下一句?最好整首诗的诗人和朝代.
池上碧苔三四点的下一句?最好整首诗的诗人和朝代.
池上碧苔三四点的下一句?最好整首诗的诗人和朝代.
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这是宋代晏殊的一首词.
附带解释如下:
[词意] 这是一首以时序节令和风俗人情入词的佳作.词的上片既写节令特点,又描述了节令风物,写景状物融于一体.下片则以点见面,以二少女巧遇的情形来反映节令的场面和气氛.
“燕子来时新社”,新社,即指春社,古时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古人在这一天会举很隆重的祭祀土神的仪式,场面十分热闹.社日,有春社和秋社之分,秋社是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燕子一般都是在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去,故古时也称燕子为社燕.因此作者抓住这一节令的特点,说明燕子飞来的时候也即是春社日到了.当然,也可理解为春社到了,燕子飞来了.
总之,这一句既是在状物,也是在写景.同样——
“梨花落后清明”,也是既写景又状物,古载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每候应一花信.春分三信,即为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故这一句既说明梨花落后,清明便也即将到来了.也能令人自然地联想到此时梨花盛开的景色.
为使景物更加丰润,作者紧接着又写道——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池畔点点青苔碧绿鲜翠,林丛叶下黄鹂的啾啭也显得清脆悦耳.
当词人正陶醉在这怡人的春色中时,眼前——
“日长飞絮轻”,又见到随风轻轻飘飞的柳絮.而柳花,正是清明三信(桐花麦花与柳花)之一,再联想到白天也已逐渐显得长了,才骤然明白春已将逝.于是言语隐约间便流露出一些留恋春色的神情,也触发了一丝感叹时光流逝的情怀.
正当词人面对怡人春色而悄然神伤之时,见到了二少女——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即西邻女和东邻女她们正好在采桑的路上相遇,只见东邻女面带美好动人的笑容,西邻女不明所以,心想——
“疑怪昨宵春梦好”,一大早的是什么事让她如此开心呢?莫非是昨夜里做了什么好梦来着,忍不住便用略带戏弄的口气问她——
“原是今朝斗草赢”,东邻女听后笑道:哪里!哪里!莫胡说!人家刚才伙伴们玩斗草游戏时赢了,赢得好开心嘛!西邻女听后——
“笑从双脸生”,不禁也乐了起来,于是二少女脸上荡漾出纯洁活泼的笑容,相挽而笑个不停地.
就这样,词人那悄然而生的神伤,立即被二天真活泼少女的笑挥走了,心中也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词作] 晏殊的词集名为《珠玉词》,盖因晏殊的词不单用语明净,下笔修洁,充分表现出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而且在意境上也有如珠玉般内敛温润的蕴涵.
这首词在语言上轻快明畅,近乎浅白,谈起来似乎不难懂.但细细品味之后,方知其中蕴涵之深,实非大词家所不能为也.
词的上片表面上是在写时序特点:新社之时,正是燕子飞来的时候,紧接着梨花一落便将是清明了,所以这个时候的白昼也变长了.
但同时也让人眼前浮现出一幅怡人的春景图:新社之时,只见燕子成群翩翩而飞,万朵梨花争相竟开,池上碧苔点点青翠,叶底黄鹂声声娇啼,漫野柳絮轻轻飘散.
而更进一层的是在言语间不着意流露出伤春的情怀:新社之后,清明将至,春光也已苒苒近晚,不知不觉中白天也变长了.
同样,词的下片表面上是在写二少女相逢于采桑径时的可爱情形:西邻女遇见东邻女时见其喜不自禁,便取笑她是否昨宵春梦好,当得知她是因为今朝斗草赢时,又一同笑从双脸生,其情其景,虽非奇又岂为常笔所能为也?
但同时又借此以点代面地突出春社时的欢快热闹的场面:春社之时,就连锁于深闺的少女,也能呼姐唤妹,于野外游观斗草,其热闹已可见一斑.而东邻女斗草赢的欢快样子,也能让人联想到春社之时处处充满欢欣的场面.
更进一层,我们联系上片作者伤春的情怀、黯然神伤的神色,便可在下片体味出作者对生命和青春的赞美:正是二少女明快活泼、天真纯洁的样子感染了作者,让作者沉醉于笑从双脸生中而荡漾出对青春和生命的热情之情.
[词话] 晏殊是宋朝时真宗和仁宗两代的宰相,显赫一时.此词应是他退居江南时所作,此时宋帝国已是由盛到衰,逐步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虽经王安石变法有所改观,但也造成了不少混乱.所以作为一向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大臣,他此时自然也先天下之忧而忧.同时靠回忆以前的一些盛事来做为慰藉,也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读这首词时,我眼前逐渐有了这样的情景:一位沧桑而深邃的老者,带着怀旧的神伤神色,春社之时到郊外游玩,春色虽怡人,但他感受到的只是春光将逝,繁华将过,青春不再.直到他见到采桑径里二相逢少女的天真活泼的模样,才又骤然觉得春去春又会到,物衰物也会盛,未来总是充满希望的.于是老者便也变得神采奕奕了.
《唐宋词鉴赏词典》中周汝昌解说此词时说:“不知缘何,我读大晏的‘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不自禁地联想到老杜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它们之间,分明存在着共鸣之点.岂为写景而设乎?我则以为正用景光以传心绪.其间隐隐约约有一种寂寞难言之感,而此寂寞感,古来诗人无不有之,盖亦时代之问题,人生之大事,本非语言文字间可了,而又不得不一抒写,其为无可如何之意,灼然可见但,老杜为托之于丞相祠堂,大晏则移之于女郎芳径耳.倘若依此而言,上文才说的明快活泼云云,竟是只见它一个方面,究其真际,也是深深隐藏着复杂的情感的吧.
周汝昌此说应是在于感受到一个攀登到词学高峰的人,感觉到知音难寻而产生寂寞难言之感,我也认为间或有之吧!
叶底黄鹂一两声
破阵子 晏殊 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
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
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
从双脸生。
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这是宋代晏殊的一首词。
附带解释如下:
[词意] 这是一首以时序节令和风俗人情入词的佳作。词的上片既写节令特点,又描述了节令风物,写景状物融于一体。下片则以点见面,以二少女巧遇的情形来反映节令的场面和气氛。...
全部展开
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这是宋代晏殊的一首词。
附带解释如下:
[词意] 这是一首以时序节令和风俗人情入词的佳作。词的上片既写节令特点,又描述了节令风物,写景状物融于一体。下片则以点见面,以二少女巧遇的情形来反映节令的场面和气氛。
“燕子来时新社”,新社,即指春社,古时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古人在这一天会举很隆重的祭祀土神的仪式,场面十分热闹。社日,有春社和秋社之分,秋社是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燕子一般都是在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去,故古时也称燕子为社燕。因此作者抓住这一节令的特点,说明燕子飞来的时候也即是春社日到了。当然,也可理解为春社到了,燕子飞来了。
总之,这一句既是在状物,也是在写景。同样——
“梨花落后清明”,也是既写景又状物,古载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每候应一花信。春分三信,即为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故这一句既说明梨花落后,清明便也即将到来了。也能令人自然地联想到此时梨花盛开的景色。
为使景物更加丰润,作者紧接着又写道——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池畔点点青苔碧绿鲜翠,林丛叶下黄鹂的啾啭也显得清脆悦耳。
当词人正陶醉在这怡人的春色中时,眼前——
“日长飞絮轻”,又见到随风轻轻飘飞的柳絮。而柳花,正是清明三信(桐花麦花与柳花)之一,再联想到白天也已逐渐显得长了,才骤然明白春已将逝。于是言语隐约间便流露出一些留恋春色的神情,也触发了一丝感叹时光流逝的情怀。
正当词人面对怡人春色而悄然神伤之时,见到了二少女——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即西邻女和东邻女她们正好在采桑的路上相遇,只见东邻女面带美好动人的笑容,西邻女不明所以,心想——
“疑怪昨宵春梦好”,一大早的是什么事让她如此开心呢?莫非是昨夜里做了什么好梦来着,忍不住便用略带戏弄的口气问她——
“原是今朝斗草赢”,东邻女听后笑道:哪里!哪里!莫胡说!人家刚才伙伴们玩斗草游戏时赢了,赢得好开心嘛!西邻女听后——
“笑从双脸生”,不禁也乐了起来,于是二少女脸上荡漾出纯洁活泼的笑容,相挽而笑个不停地。
就这样,词人那悄然而生的神伤,立即被二天真活泼少女的笑挥走了,心中也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词作] 晏殊的词集名为《珠玉词》,盖因晏殊的词不单用语明净,下笔修洁,充分表现出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而且在意境上也有如珠玉般内敛温润的蕴涵。
这首词在语言上轻快明畅,近乎浅白,谈起来似乎不难懂。但细细品味之后,方知其中蕴涵之深,实非大词家所不能为也。
词的上片表面上是在写时序特点:新社之时,正是燕子飞来的时候,紧接着梨花一落便将是清明了,所以这个时候的白昼也变长了。
但同时也让人眼前浮现出一幅怡人的春景图:新社之时,只见燕子成群翩翩而飞,万朵梨花争相竟开,池上碧苔点点青翠,叶底黄鹂声声娇啼,漫野柳絮轻轻飘散。
而更进一层的是在言语间不着意流露出伤春的情怀:新社之后,清明将至,春光也已苒苒近晚,不知不觉中白天也变长了。
同样,词的下片表面上是在写二少女相逢于采桑径时的可爱情形:西邻女遇见东邻女时见其喜不自禁,便取笑她是否昨宵春梦好,当得知她是因为今朝斗草赢时,又一同笑从双脸生,其情其景,虽非奇又岂为常笔所能为也?
但同时又借此以点代面地突出春社时的欢快热闹的场面:春社之时,就连锁于深闺的少女,也能呼姐唤妹,于野外游观斗草,其热闹已可见一斑。而东邻女斗草赢的欢快样子,也能让人联想到春社之时处处充满欢欣的场面。
更进一层,我们联系上片作者伤春的情怀、黯然神伤的神色,便可在下片体味出作者对生命和青春的赞美:正是二少女明快活泼、天真纯洁的样子感染了作者,让作者沉醉于笑从双脸生中而荡漾出对青春和生命的热情之情。
[词话] 晏殊是宋朝时真宗和仁宗两代的宰相,显赫一时。此词应是他退居江南时所作,此时宋帝国已是由盛到衰,逐步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虽经王安石变法有所改观,但也造成了不少混乱。所以作为一向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大臣,他此时自然也先天下之忧而忧。同时靠回忆以前的一些盛事来做为慰藉,也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读这首词时,我眼前逐渐有了这样的情景:一位沧桑而深邃的老者,带着怀旧的神伤神色,春社之时到郊外游玩,春色虽怡人,但他感受到的只是春光将逝,繁华将过,青春不再。直到他见到采桑径里二相逢少女的天真活泼的模样,才又骤然觉得春去春又会到,物衰物也会盛,未来总是充满希望的。于是老者便也变得神采奕奕了。
《唐宋词鉴赏词典》中周汝昌解说此词时说:“不知缘何,我读大晏的‘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不自禁地联想到老杜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它们之间,分明存在着共鸣之点。岂为写景而设乎?我则以为正用景光以传心绪。其间隐隐约约有一种寂寞难言之感,而此寂寞感,古来诗人无不有之,盖亦时代之问题,人生之大事,本非语言文字间可了,而又不得不一抒写,其为无可如何之意,灼然可见但,老杜为托之于丞相祠堂,大晏则移之于女郎芳径耳。倘若依此而言,上文才说的明快活泼云云,竟是只见它一个方面,究其真际,也是深深隐藏着复杂的情感的吧。
周汝昌此说应是在于感受到一个攀登到词学高峰的人,感觉到知音难寻而产生寂寞难言之感,我也认为间或有之吧!
收起
核磁共振采购法生产符合市场方式方法和充分合成符合非常广泛采用传统的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这是宋代晏殊的一首词。
附带解释如下:
[词意] 这是一首以时序节令和风俗人情入词的佳作。词的上片既写节令特点,又描述了节令风物,写景状物融于一体。下片则以点见面,以二少女巧遇的情形来反映节令的场面和气氛。
...
全部展开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这是宋代晏殊的一首词。
附带解释如下:
[词意] 这是一首以时序节令和风俗人情入词的佳作。词的上片既写节令特点,又描述了节令风物,写景状物融于一体。下片则以点见面,以二少女巧遇的情形来反映节令的场面和气氛。
“燕子来时新社”,新社,即指春社,古时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古人在这一天会举很隆重的祭祀土神的仪式,场面十分热闹。社日,有春社和秋社之分,秋社是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燕子一般都是在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去,故古时也称燕子为社燕。因此作者抓住这一节令的特点,说明燕子飞来的时候也即是春社日到了。当然,也可理解为春社到了,燕子飞来了。
总之,这一句既是在状物,也是在写景。同样——
“梨花落后清明”,也是既写景又状物,古载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每候应一花信。春分三信,即为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故这一句既说明梨花落后,清明便也即将到来了。也能令人自然地联想到此时梨花盛开的景色。
为使景物更加丰润,作者紧接着又写道——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池畔点点青苔碧绿鲜翠,林丛叶下黄鹂的啾啭也显得清脆悦耳。
当词人正陶醉在这怡人的春色中时,眼前——
“日长飞絮轻”,又见到随风轻轻飘飞的柳絮。而柳花,正是清明三信(桐花麦花与柳花)之一,再联想到白天也已逐渐显得长了,才骤然明白春已将逝。于是言语隐约间便流露出一些留恋春色的神情,也触发了一丝感叹时光流逝的情怀。
正当词人面对怡人春色而悄然神伤之时,见到了二少女——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即西邻女和东邻女她们正好在采桑的路上相遇,只见东邻女面带美好动人的笑容,西邻女不明所以,心想——
“疑怪昨宵春梦好”,一大早的是什么事让她如此开心呢?莫非是昨夜里做了什么好梦来着,忍不住便用略带戏弄的口气问她——
“原是今朝斗草赢”,东邻女听后笑道:哪里!哪里!莫胡说!人家刚才伙伴们玩斗草游戏时赢了,赢得好开心嘛!西邻女听后——
“笑从双脸生”,不禁也乐了起来,于是二少女脸上荡漾出纯洁活泼的笑容,相挽而笑个不停地。
就这样,词人那悄然而生的神伤,立即被二天真活泼少女的笑挥走了,心中也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词作] 晏殊的词集名为《珠玉词》,盖因晏殊的词不单用语明净,下笔修洁,充分表现出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而且在意境上也有如珠玉般内敛温润的蕴涵。
这首词在语言上轻快明畅,近乎浅白,谈起来似乎不难懂。但细细品味之后,方知其中蕴涵之深,实非大词家所不能为也。
词的上片表面上是在写时序特点:新社之时,正是燕子飞来的时候,紧接着梨花一落便将是清明了,所以这个时候的白昼也变长了。
但同时也让人眼前浮现出一幅怡人的春景图:新社之时,只见燕子成群翩翩而飞,万朵梨花争相竟开,池上碧苔点点青翠,叶底黄鹂声声娇啼,漫野柳絮轻轻飘散。
而更进一层的是在言语间不着意流露出伤春的情怀:新社之后,清明将至,春光也已苒苒近晚,不知不觉中白天也变长了。
同样,词的下片表面上是在写二少女相逢于采桑径时的可爱情形:西邻女遇见东邻女时见其喜不自禁,便取笑她是否昨宵春梦好,当得知她是因为今朝斗草赢时,又一同笑从双脸生,其情其景,虽非奇又岂为常笔所能为也?
但同时又借此以点代面地突出春社时的欢快热闹的场面:春社之时,就连锁于深闺的少女,也能呼姐唤妹,于野外游观斗草,其热闹已可见一斑。而东邻女斗草赢的欢快样子,也能让人联想到春社之时处处充满欢欣的场面。
更进一层,我们联系上片作者伤春的情怀、黯然神伤的神色,便可在下片体味出作者对生命和青春的赞美:正是二少女明快活泼、天真纯洁的样子感染了作者,让作者沉醉于笑从双脸生中而荡漾出对青春和生命的热情之情。
[词话] 晏殊是宋朝时真宗和仁宗两代的宰相,显赫一时。此词应是他退居江南时所作,此时宋帝国已是由盛到衰,逐步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虽经王安石变法有所改观,但也造成了不少混乱。所以作为一向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大臣,他此时自然也先天下之忧而忧。同时靠回忆以前的一些盛事来做为慰藉,也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读这首词时,我眼前逐渐有了这样的情景:一位沧桑而深邃的老者,带着怀旧的神伤神色,春社之时到郊外游玩,春色虽怡人,但他感受到的只是春光将逝,繁华将过,青春不再。直到他见到采桑径里二相逢少女的天真活泼的模样,才又骤然觉得春去春又会到,物衰物也会盛,未来总是充满希望的。于是老者便也变得神采奕奕了。
《唐宋词鉴赏词典》中周汝昌解说此词时说:“不知缘何,我读大晏的‘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不自禁地联想到老杜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它们之间,分明存在着共鸣之点。岂为写景而设乎?我则以为正用景光以传心绪。其间隐隐约约有一种寂寞难言之感,而此寂寞感,古来诗人无不有之,盖亦时代之问题,人生之大事,本非语言文字间可了,而又不得不一抒写,其为无可如何之意,灼然可见但,老杜为托之于丞相祠堂,大晏则移之于女郎芳径耳。倘若依此而言,上文才说的明快活泼云云,竟是只见它一个方面,究其真际,也是深深隐藏着复杂的情感的吧。
周汝昌此说应是在于感受到一个攀登到词学高峰的人,感觉到知音难寻而产生寂寞难言之感,我也认为间或有之吧!
收起
叶底黄鹂一两声
hghgjkjh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叶底黄鹂一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