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0 08:12:59
“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有家真好燕子从北方飞到南方,又从南风飞到北方.寒暑的变化,给燕子自然的两个家.小时候听大人讲燕子的故事,就很佩服燕子这种小

“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有家真好
燕子从北方飞到南方,又从南风飞到北方.寒暑的变化,给燕子自然的两个家.小时候听大人讲燕子的故事,就很佩服燕子这种小小的精灵,南来北往迁徙的艰辛并没有阻断它们的生活,当又一个绿草如荫的春天到来的时候,那小小的生命又会从万里之遥的南方回到北方,而且会找到自己的家.所以小时候就很崇敬燕子,感到燕子这生命的确有一种神秘感,望着电线杆上的一行行在叽叽喳喳絮语的燕子,虽不知道它们在说什么(也曾很想成为弓也长,试图能够听懂它们的语言),可是却似乎在心灵中已经弄懂了燕子的一切.所以每每有调皮、淘气的小孩子捅燕子的窝、抓燕子的时候,我都会极力的制止,哪怕干一仗.尽管小时候的自己不会打仗,不敢打仗.民间对小燕子也赋予了一种神圣的意义,认为害燕子是有罪的.至于是真是假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考究过的科学的结论.我想这其中的真正的原因就在于燕子的南来北往的艰苦的迁徙和对老家的确认无疑的忠贞吧!
古人对流落天涯的痛苦倾诉得最真、最透,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慨叹和“落叶归根”的执著,充分地表达了古人对“家”的眷恋和想往.交通便利的今天,人们可以一日千里,翻山越岭,可是却得出了“走遍了天下的路最亲的还是故乡”、“在家千般好”的结论.
一个人一生都有三个家,小时候呆在的父母营造的家里,成人后自己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晚年就要归属儿女们的家里.不同的人生阶段,人在家里的角色不同.小时候在父母的家里,孩子是被保护的对象,正常的情况下,都会衣食无忧.在父母的家里孩子可以充分地感受到被呵护、被关爱的温暖,父母这时就是孩子的一片蓝天,遮风挡雨,驱寒送暖.成人后的家,属于自己的创造.这个家凝聚了自己的心血,是要用自身的能量去换取和建构的,家的脊梁要靠自己去支撑.老年时的家是儿女的,自己变成了被关心、被照顾的对象,生活的质量多半取决于儿女的能量和孝心,所以有养儿防老的说法.有家真好.
有家真好
家,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温馨的字眼.而自从有了“家”这个词,也就有了相应的漂泊,漂泊的终点却是找到自己心灵的乐土――回家.
遭遇离骚的屈原,在放逐的过程中,想得最多的就是那个家――郢都.所以无论多少苦难,他都可以戴着高冠,佩着长剑,行吟着自己的“九歌”.而一旦郢都被攻陷,国破家亡之时,他便知道这个世界已没有他的家了,他去了另外一个更遥远的地方,那里就是他的家.
也难怪人说,“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想想有多少人经历这样的时刻:“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李白再飘逸,也会“低头思故乡”;杜甫再无私,也知道“家书抵万金”;辛弃疾“半夜里挑灯看剑,沙场秋点兵”,也只是想光彩地回到幸福的家;李后主有“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思,也只是对南唐故土一席安馨的怀念……封建时代的文人们或许是因为前途,或许是因为战乱,或许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常常漂泊在崇山峻岭里,斜阳古道下,但当他们看到城市里的万家灯火与大江上的零星渔光,或者看到芜山野岭的数缕轻烟,又怎么能不忆起美好的家,涌出万般感慨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即使在平和安详的年代,对家的依恋也仍然是那么强烈.“我的家庭真美丽,幸福安详又健康,兄弟姐妹都和谐……”.《北京人在纽约》讲述了海外的中国人对家的看法,就是四合院内,一家人欢乐地团聚在一起.《似水年华》里黄磊的家也就是江南水乡所特有的底韵与齐爷爷那里的书的味道.
我们这个年龄对家有着更加不同的见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布置,自己生活;谁与我远远漫步云端,在靠近太阳的地方住下,能掩耳不听那俗世的喧嚣,要一种干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叛逆的孩子就是这样想的,乖孩子可不是这样的,他们愿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将以前的家和未来的家放在一起.
家不仅仅是一幢房子,它是漂泊者的避风港,是心灵的驿站,简而言之,它也是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的亲人,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