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800字,高中生水平就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04:23:23
论语读后感800字,高中生水平就行论语读后感800字,高中生水平就行论语读后感800字,高中生水平就行《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

论语读后感800字,高中生水平就行
论语读后感800字,高中生水平就行

论语读后感800字,高中生水平就行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00年.《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00年的宝座.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摇.文化大革命时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论语》从此埋没人间.
《论语》究竟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怀着这些疑问,我漫步于《论语》的花园,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奥秘.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总共20篇,计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
《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他父亲孔纥,又名叔梁纥,曾做过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宰,本身属于贵族阶级下层的“士”.他的母亲姓颜,名叫征在.孔子3岁时,父亲就死了,17岁时母亲也死了.孔子青年时,曾做过管理仓库(委吏)和管理牛羊(乘田)的小吏.后来孔子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的政治主张是“礼”和“仁”的学说.他生活于春秋大变革时代,他反对以政、刑来强迫人民服从.他所说的“礼”,是一种政治秩序,他所说的“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当然,这种仁和礼是有上下、尊卑、贵贱、等级之分的.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为了争霸,是讲究实力,着眼于利的,所以未能采纳孔子“仁”的政治主张,孔子也没有被重用.孔子师徒颠沛流离14年周游列国,于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返回鲁国,这时孔子已是白发苍苍的68岁的老人了.但孔子用他晚年的精力,集中整理古籍——“六经”.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毛泽东说过:“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悲惨!
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孔子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国不遵守“周礼”,闹得一团乌烟瘴气.孔子的礼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致力于维护三纲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当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时,孔子愤怒地说:“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后来发展成为了他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遵循“礼”,这就便是“仁”了.“仁者爱人”,这里爱的“人”是指上层社会的王室贵族;尊重朝廷贵族,“不犯上”,也说明孔子对“礼”的尊重.此外,孔子还把“仁”当作“人”的标准:“仁者,人也.”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现.”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螃蟹,有人爱鲈鱼,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只要不越于原则,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做好这一次穿越.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