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与保护论文,20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3 15:23:18
环境污染与保护论文,2000字,
环境污染与保护论文,2000字,
环境污染与保护论文,2000字,
这个可以吗? 【一】
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思想体系浅谈
【论文关键词】环境保护 思想体系 经济发展
【论文摘要】30多年来,中国形成了以发展论、国策论、避免论、统筹论、全面参与论、生态文明论为主要标志的环境保护思想体系.“六论”以“发展论”为核心,以“国策论”为基础,以“生态文明论”为未来导向,形成了一个以这几个方面互为补充面向未来指导中国环境保护的思想体系框架.
3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可以简称为“六论”,指引着中国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所谓“六论”即发展论、国策论、避免论、统筹论、全面参与论、生态文明论.
一、发展论
发展是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根本途径.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华民族具有特别强烈的发展愿望,因为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历史和未来生存挑战都极大地强化着全社会的发展意识.发展,是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键任务,要发展就不能不重视环境问题.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说,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同志则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他们的思想,一贯之地反映了执政党把发展作为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中国环境问题就是发展问题,就是发展与代价问题,就是如何处理环境与发展和发展方式问题.当前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问题仍很突出,需要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约
束性条件,实现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二、国策论
改革开放不久,国家就把环境保护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基本国策.在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定将环境保护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提出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的战略方针.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战略高度上确定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1997年,江泽民在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上再次重申: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都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十七大报告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三、避免论
力避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从1984年到1988年,是我国环保工作实现重要转变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家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中国不能走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邓小平的话一言九鼎,他说:“如果不解决污染,功不抵过”.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多次强调,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3月回答记者提问时再次坚定地表示:中国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给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绿水.无论从资源供给能力与发展成本、国际环境约束,还是从污染现状和趋势、公众健康和建设和谐社会看,中国都没有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这条发展经济的资本和条件,也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这条路子.
四、统筹论
2002年十六大报告把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写入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早在1996年江泽民就斩钉截铁地提出:“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1997年中共中央把每年全国人大、政协会议期间召开的“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更名为“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使环境保护的地位空前提高.1999年又改称为“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此时,中央高层已将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来统筹考虑了.2005年,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经济增长要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这可以看作是党和国家已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作为一项重大的环境保护战略思想和原则固定下来的标志.
五、全面参与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在国际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与联合国计划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以及同美国、日本、加拿大等40多个国际机构和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交流.2006年6月发表的《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白皮书显示,中国已参加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等50多项涉及环境保护的国际条约,并积极履行这些条约规定的义务.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发展中的大国,国家整体上仍没完成工业化,经济建设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增长以及能源的压力巨大,节能减排任务异常艰巨,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和平崛起的重大因素.为此,中国始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环境责任必须与发展中国家发展权利相一致,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来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的参与原则,以积极和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加强国际环境合作,在环境保护中履行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有效缓解了环境问题方面的国际压力,从而树立起了在全球环境保护中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六、生态文明论
…… ……
【二】
中小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
中小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是推进我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中小城市如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城镇数目不断增加,城市群和城市系统逐步形成.由于城市发展太快,缺乏建设环境的合理规划和质量控制,而且随着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的处理及自然环境的破坏等问题造成了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生活在城镇的人们,也因城市环境的喧嚣和拥挤日感不安,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如何在城市发展中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如何创造优美的协调的城市环境与景观,如何对建设环境的合理规划和质量控制,是中小城市发展中应该引起重视的关键问题.
城市建设是一个传统工程,必须统筹安排,兼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必须使城市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的同时,保证环境的不断改善,才是真正的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问题,不能因重视城市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也不能因重视环境保护而忽略了城市的发展.
(一)中小城市发展的意义和地位
从实践发展来看,近二十年来,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在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方面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化与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不管是人口的集聚,还是经济活动的集聚,城市化的本质是通过追求聚集效应而改变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最终实现城市现代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体说,首先,城市化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一方面,农村土地的使用日益集中,农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加上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的发展,农业生产力将大为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人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副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长,由此刺激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城市化必然带动工业化的发展.人口向城市的聚集,一方面扩大了城市消费市场的规模,扩大了对工业制成品的需求,而这种市场的扩大,必然刺激日用工业品和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不仅满足了城市生活必需品的需要,而且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因为众多的城市人口拥有不同的生产技能,为不同企业招收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提供了多种选择.第三,城市化促进了商业、金融、贸易等第三产业的兴起.城市作为聚集的中心,在劳动技术、资金、交通运输、通信设施、市场容量、人力资源以及居住条件等方面,比周围地区拥有更多的优势,这就使得生产活动不断向城市聚集,从而产生聚集的规模效应和经济效益.人口的聚集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而经济活动聚集所带来的规模生产活动产生了对供电、供水、公路、铁路、通讯等基础服务设施的需求,为第三产业的兴起提供了必要条件.最后,城市化在带动农业与工业发展、促使产品的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从而丰富城市居民物质生活的同时,通过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科学、文化、娱乐、教育等设施的建设,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物质、精神两方面的丰富也就意味着人民的总体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 ……
【三】
论我国政府环境保护的投资行为
[摘要]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保护事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环保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环保产业在中国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挖掘.它是防治环境污染的技术保障和物质基础.同时又能兼顾环境推动经济的发展,环保产业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政府作为环境保护投资的主体,其投资行为得当与否影响到政府的投资的成本、收益与实现效果等.文章运用一些例子对政府投资行为进行了成本效益的分析,以期找出使政府环境保护投资行为更为优化的方法.
[关键词]环境资源;环境保护;环保投资;政府
一、我国环境问题现状与政府责任
(一)环境的经济特征分析
一般的社会资源能够通过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方式,在经济运行达到高效率的情况下,达到帕累托最优,而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环境问题、环境资源、环境产品等具有不同于一般资源的经济学特征.作为社会福利的一种间接形式,对它们的深入分析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和建立有效的环保市场体制,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谋福利.
环境资源所具有的不同于一般资源的经济学特性主要表现为:
1 公共性.环境资源由于不可分割性导致的产权难以界定或者界定成本很高,往往属于公共物品和具有一定的公共性.所以,对于环境资源来说,我们是可以共同而又不排斥地使用的.因此,使用者往往不顾环境资源的公共性和整个社会的意愿,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最终可能导致环境资源越发稀缺.在环境资源上,每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最终结果,是导致资源的稀缺.
2 垄断性.环境资源的自然垄断由于不存在竞争,很容易导致市场的缺失.如水、气体等资源的开发生产往往只需要一个厂商来进行.由于这些行业取得垄断地位,导致开发生产后的资源环境价格过高、服务质量低,并且常常以牺牲生态环境的代价来换取短期的私人利润.
3 外部性.环境产品包括了污染了的环境和保护了的环境,其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和准公共性.由于环境产品的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很不协调,它的生产和消费会使得生产或消费以外的社会成员遭受到损失,而自身却无法为此得到补偿,于是就会产生正的外部化效应和负的外部化效应.对于环境产品而言,私人成本往往不等于社会成本,这就形成外部成本和外部效益.
4 信息不对称性.环境信息是不对称的.这主要是由于环境信息的公共性和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导致.例如,污染的生产者常常对其生产过程、生产技术、排污状况、污染物的危害等方面的信息的掌握比受污染者和政府多得多,但受个人利益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驱使,往往会选择隐瞒这些信息,实施污染行为.
(二)我国的环境保护与政府的关系
…… ……
上面不知道行不行,中华工程资格考试网,有很多环境保护论文
你自己去搜下看看!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