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全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17:56:51
《浣溪沙》全诗
《浣溪沙》全诗
《浣溪沙》全诗
浣溪沙 苏轼(其一)
内容 簌簌衣巾落枣花1,村南村北响缫车2.牛衣古柳卖黄瓜3.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4. 浣溪沙 苏轼(其二)
内容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1.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2.萧萧暮雨子规啼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4!休将白发唱黄鸡5. 注释 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3.萧萧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4.此句当为写实.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5.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赏析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萧萧暮雨中,杜鹃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先著《词洁》卷一谓:"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自不凡." 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浣溪沙 苏轼(其三)
内容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1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2. 雪沫乳花浮午盏3,蓼茸蒿笋试春盘4.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 1.泗州,今安徽泗县.刘倩叔,生平不详.南山,即都梁山,在泗州不远. 2.清洛,指洛涧,今安徽洛河,源出安徽合肥,北流至怀远入淮河.泗州在淮河北岸.漫漫,大水浩淼貌. 3.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时烹茶,以乳色鲜白、泡沫细腻为上乘.苏轼《西江月》(龙焙今年绝品):"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 4.蓼茸:蓼菜的嫩芽.蒿笋,莴苣笋.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词作日离立春不远,故先"试尝". 鉴赏 此为一首记游词.元丰七年(1084),苏轼由黄州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赴任途中,曾于泗州小住,这首词便是在此期间,与友人在泗州附近南山游玩的时候所写. 上片写南山所见的景色:微寒天气,乃"细雨斜风"有心"作"之,天气放晴,滩边之烟柳似作意"媚"之,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本无意之风景,于有心人眼中,却显得处处有情. 下片写午时小休,烹茶野餐.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别有一番风味.而全词的主旨,最终落在"清欢"二字上,可见作者对生活情调的欣赏. 全词笔调雅致,可感受到作者清雅、恬淡的心境,正因有此心境,才能品味出生活的独特情致.
浣溪沙 苏轼(其四)
内容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赏析 这是一首咏春词.上片由景及情,先实后虚;下片虚实结合,情中见景.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高妙.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作者先用简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词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勒出风、云、水、燕、泥等颇初春气息的景物. 在一个多云转晴的春日里,作者徜徉于池馆内外,但见和风吹拂大地,薄云贴水迅飞,轻阴搁雨,天气初晴,那衔泥的新燕,正软语呢喃.面对着这春意盎然的良辰佳景,作者却接着说一句“沈郎多病不胜衣”,作者用沈约之典,说自己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值兹阳和气清之际,更加弱不禁风了.这样乐景、哀情相衬,其哀伤之情更深. 压、贴、飞三个动词使首句形成连动句式,振动起整个画面.次句则把时空交互在一起写,春天初晴,在池馆内外.这两句色彩明快.第三句点出作者自己,由于情感外射,整幅画面顿时从明快变为阴郁.如此以来,产生了跌宕的审美效果,更增加了词的动态美.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鸿雁传书,出于《汉书·苏武传》,诗、词里常用这个典故.如今连鸿雁不捎信来.鹧鸪啼声,更时时勾起词人对故旧的思念 .“沙上”“竹间”,既分别为鸿雁和鹧鸪栖息之地,也极可能即作者举目所见之景.作者谪居黄州期间所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情境,与此词类似. “此情惟有落花知 !”句用移情手法,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这样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格外耐人寻味 .“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人们对作者的心情都不理解;而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正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但尤为不幸的是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
浣溪沙 李清照(其一)
内容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懒《花草粹编》作“慵”.《历代名媛诗词》作“恼”. 玉鸭熏炉:玉制(或白瓷制)的点燃熏香的鸭形香炉.熏炉形状各式各样,有麒麟形、狮子形、鸭子形等;质料也有金、黄铜、黄铜、铁、玉、瓷等不同. 瑞脑:一种香料名. 朱樱斗帐:斗帐,覆斗形的帐子. 流苏:指帐子下垂的穗儿,一般用五色羽毛或彩线盘结而成. 遗犀:犀,指犀牛的角.遗,应为“通”之误. 赏析 此词,当为李清照年轻时的作品.作者用白描的艺术手法,绘制了两幅清淡典雅的画面:一是室外“闺妇夜晚伤春图”,一是室内“闺妇夜晚怀人图”.不同感受通过基本相同之处的典型形象加以表现,因此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意境.两幅画面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妙趣横生,突出了词旨.
浣溪沙 李清照(其二)
内容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释 绣面: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 芙蓉:荷花,此处指很好看. 飞:《历代诗余》作“偎” 宝鸭:指两颊所贴鸦形图案,可参敦煌壁画供养人之妇女绘画,或以为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钗,古代妇女头上的饰物. 香腮:美丽芳香的面颊. 一面:整个脸上. 风情:男女爱慕之情. 韵:标致. 笺:纸,指信笺、诗笺. 赏析 此词当是易安早期作品.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人物的肖像描写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欢快俊朗.
浣溪沙 李清照(其三)
内容 莫许杯深琥珀浓, 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注释 莫许:不要. 琥珀:松柏的树脂积压在地底亿万年而形成的化石,呈褐色或红褐色.琥珀浓,指酒的颜色很浓,色如琥珀. 疏钟:断续的钟声. 瑞脑:一种熏香的名字,也叫龙脑,即冰片. 魂梦:即梦魂,指睡梦中人的心神. 辟寒金:任昉《述异记》:“三国时,昆明国贡魏嗽金鸟.鸟形雀,色黄,常翱翔海上,吐金悄如粟.至冬,此鸟畏霜雪,魏帝乃起温室以处之,名曰辟寒台.故谓吐此金为辟寒金.”诗人遂以辟寒金指代珍贵之精金,“辟寒金小”,喻精金头饰小巧.辟《乐府雅词》作“碎”,误. 髻鬟:古代妇女的两种发式. 烛花:蜡烛燃烧时的烬结. 赏析 此词当为李清照年轻时作.写女主人晚来用酒遣愁,梦里醒来的孤寂,隐含无限的离情别绪.通过梦前梦后的对比,把年轻少妇沉重的愁苦情思从侧面烘托出来.全词写的相思,却不着相思一字,具有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浣溪沙 李清照(其四)
内容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 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注释 闲窗:原作“间窗”盖“闲”之误.带护阑的窗子.闲,阑也.闲窗,一般用作幽闲之意. 沉沉:指闺房幽暗,影子浓重. 理瑶琴:理,调理定调,一般指代弹琴.瑶琴:玉为饰,美的琴. 远岫:远山. 薄暮:傍晚,黄昏. 细风:微风. 轻阴:暗淡的轻去. 赏析 此词当属李清照前其作品.作者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含蓄蕴藉的笔致,写出女主人伤春怀人的悒怅情怀.伤春、怀人,相辅相承.“崔”、“弄”两词琢炼得妙.“弄”字写出一幅风雨戏云,阴云飘卷的动画面,表现了女主人孜然独处的凄寂心境. 浣溪沙 李清照(其五) 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注释 红日,别版做"帘日". 三丈透,三丈为虚数.指太阳升起的高度. 透:透过. 金炉,别做"佳人". 金炉为铜制的香炉. 次第:依次. 香兽:香料炭屑制成的 兽型燃料. 地衣:地毯. 佳人:指宫女.舞点,别做"舞急","舞彻",舞点".舞点,按照音乐中的节拍舞一支曲调.溜:滑落. 酒恶(e三声),别做"酒渥".亦称"中酒",指酒至微醉.时拈,别做"时沾","时将".常常拈取.花蕊:此处代指花朵.嗅:闻. 别殿:帝王所居正殿以外的宫殿.箫鼓:萧和鼓.泛指乐器.
浣溪沙 晏殊(其一)
内容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浣溪沙 晏殊(其二)
内容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赏析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的独特风格.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劈头“小阁重帘有燕过”点出环境与时令.此句看似平淡,实乃传神一笔,有破空而来之势.这匆匆一过的穿帘燕子,莫非是远方使者,给帘内入传递了春将归去的消息.像平静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层层波澜.一下子打破了小阁周围宁静的空气,起着沟通重帘内外的作用.阁中人目随燕影,看到“晚花红片落庭莎”.原来时已暮春,庭院满地落红.“晚”,一指傍晚,朝花夕谢,形容落花的时间,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节令.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迹,满庭莎草已是一派浓绿.“红片”与“庭莎”,绿肥红瘦,相映成趣.“曲栏干影入凉波”,庭院中池边的曲曲栏干,倒影于池塘碧波之中.“凉波”的“凉”既是时已入暮,池水生凉的真实写照,又是个中人此时此地心境凄凉的折光反射.以上三句写的是帘外景物,从视觉所及落笔.“重帘”、“过燕”、“晚花”、“庭莎”、“曲栏”、“凉波”诸意象所组成的画面,其色泽或明或暗,或浓或淡,或动或静,使整个庭院呈现出一片凄清冷落.虽然主人公尚未露面,但他的处境、心曲,已跃然纸上了.片两句由帘外转入帘内,从听觉着墨,写阁中人的感受.“一霎”、“几回”乃互文.虽说是“好风”、“疏雨”,小阁里的人却听得分明,感得真切,可见环境是何等的静,人是多么孤独.上句“翠”、“生”二字,一为冷色,一为动态,这种化虚为实的描写,把周围的景物写活了,给人以质感.好风入槛,翠幕生寒,孤身独处,情何以堪.下句“圆荷”即荷叶.疏雨滴嫩绿的荷叶上,声音本是极细极微,但偏偏阁中人却听得清清楚楚.帘外之凄清冷落如彼,帘内之空虚寂如此,这一切本是足以生愁了,何况又值“酒醒人散”之后.末句以情语作结,总束全词,兴起感情波澜,似神龙掉尾,极有跌宕之致. 此词表现了作者优越闲适的生活,却又流露出索寞怅惘的心绪.结句抒发的亦是富贵闲愁.前人评晏殊词圆融平静,多富贵气象.晏殊自云:“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悦其气象.”此词可见一斑.
浣溪沙 晏殊(其三)
内容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一场春梦日西斜. 鉴赏 此词写夏日黄昏丽人昼梦方醒、晚妆初罢、酒脸微醺的情状.全词婉转有致,犹如一幅别具韵味、浓墨重彩的油画. 首句写室内特定的景物——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古时富贵人家,严冬时把冰块收藏地窖中,夏天取用,以消暑气.一“寒”字正反衬出室中的热.接着,作者笔触写到室中人的身上:她粉汗微融,透过轻薄的纱衣,呈露出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更胜似丰艳的荷花.二、三句设喻.用意用语均似“花间”.“粉融”,谓脂粉与汗水融和.不点出“汗”字,正是作者高明之处.“香雪”借喻女子肌肤的芳洁,虽亦古诗词中常用之语,但本词中却有特殊的意义,它跟“冰寒”句配合,盛夏中得清凉之意.以“玉”、“冰”、“粉”、“雪”之白,衬托“妆面”之红,写夏日黄昏女子妆罢的情景,真如一幅优美的彩照. 过片写她那下垂的鬓发,已靠近眉间额上的月形妆饰;微红的酒晕,又如红霞飞上脸边.两句写女子微醉的情态,艳而不俗,细而不纤.古时女子的面饰,有以黄粉涂额成圆形为月,因位置两眉之间,故词称“眉际月”.李商隐《蝶》诗之三“八字宫眉捧额黄”,似即指此.“欲迎”、“初上”,形容绝妙.不独刻画之工,且见词人欣赏之情.“月”与“霞”,语意双关,既是隐喻女子的眉和脸,也是黄昏时的实景.可以想象这位美艳的姑娘,晚妆初过,穿着件单薄的纱衣,盈盈伫立,独倚暮霞,悄迎新月. “一场春梦日西斜”,方始点明,原来上边五句所写的,都是昼眠梦醒后的情景.女子睡起,粉融香汗,重理明妆.“春梦”,谓刚才好梦的短暂.慵困无聊,闲愁闲恨,全词之意,至此全出.末句倒装,“日西斜”三字,与上片“晚来”接应.
浣溪沙 晏殊 (其四)
内容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赏析 此词慨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全词章法结构上下关合:下片“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结句借用《会真记》中的诗句,即转即收.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来,语甚警炼.“一向”,即一晌,一会儿.片刻的时光啊,有限的生命!词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延续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这虽是《珠玉词》中常有的慨叹,而本词中强烈地直接呼喊出来,便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紧接“等闲”句,加厚一笔.词中所写的,不是生离,更不是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等闲”二字,殊不等闲,具见词人之深于情.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词人唯有强自宽“酒筵歌席莫辞频”.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吧.“频”,谓宴会的频繁.叶梦得《避暑录话》载,晏殊“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每有嘉客必留,留亦必以歌乐相佐”,“日以饮酒赋诗为乐,佳时胜日,未尝辄废”.“酒筵歌席”,即指这些日常的宴饮.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过片二语,气象宏阔,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是《珠玉词》中不可多得的佳句.两句是设想之辞.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语本李峤《汾阴行》:“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作者不欲刻意去伤春伤别,故要想办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吴梅《词学通论》特标举此二语,认为较大晏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胜过十倍而人未知之.吴氏之语虽稍偏颇,而确是能独具慧眼.此处“满目山河”二语,“重、拙、大”兼而有之,《晏殊》中仅此而已.“不如怜取眼前人!”意谓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作为富贵宰相的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怜取眼前人”,也只是为了眼前的欢娱而已,这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一贯态度. 本词是晏殊的代表作.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这首词又是《珠玉词》中的别调.大晏的词作,用语明净,下字修洁,表现出闲雅蕴藉的风格;而本词中,作者却一变故常,取景甚大,笔力极重,格调遒上.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深刻沉着,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种温婉的气象,使词意不显得凄厉哀伤,这是本词的一大特色. 十三、浣溪沙 作者:苏轼 内容 风压轻云贴水飞, 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 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鉴赏 这是一首咏春词.上片由景及情,先实后虚;下片虚实结合,情中见景.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高妙.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作者先用简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词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勒出风、云、水、燕、泥等颇初春气息的景物. 在一个多云转晴的春日里,作者徜徉于池馆内外,但见和风吹拂大地,薄云贴水迅飞,轻阴搁雨,天气初晴,那衔泥的新燕,正软语呢喃.面对着这春意盎然的良辰佳景,作者却接着说一句“沈郎多病不胜衣”,作者用沈约之典,说自己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值兹阳和气清之际,更加弱不禁风了.这样乐景、哀情相衬,其哀伤之情更深. 压、贴、飞三个动词使首句形成连动句式,振动起整个画面.次句则把时空交互在一起写,春天初晴,在池馆内外.这两句色彩明快.第三句点出作者自己,由于情感外射,整幅画面顿时从明快变为阴郁.如此以来,产生了跌宕的审美效果,更增加了词的动态美.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鸿雁传书,出于《汉书·苏武传》,诗、词里常用这个典故.如今连鸿雁不捎信来.鹧鸪啼声,更时时勾起词人对故旧的思念 .“沙上”“竹间”,既分别为鸿雁和鹧鸪栖息之地,也极可能即作者举目所见之景.作者谪居黄州期间所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情境,与此词类似. “此情惟有落花知 !”句用移情手法,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这样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格外耐人寻味 .“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人们对作者的心情都不理解;而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正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但尤为不幸的是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