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山东的旱情怎么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1 20:33:13
现在山东的旱情怎么样?现在山东的旱情怎么样?现在山东的旱情怎么样?山东省是我国资源性严重缺水省份,旱灾是各种自然灾害中的第一大灾,已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构成严重威胁.针对山东省水利水资源结构特点,可通

现在山东的旱情怎么样?
现在山东的旱情怎么样?

现在山东的旱情怎么样?
山东省是我国资源性严重缺水省份,旱灾是各种自然灾害中的第一大灾,已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构成严重威胁.针对山东省水利水资源结构特点,可通过建设平原水库、地下水库等,充分利用水资源;同时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水资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山东省位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集中,温差变化大,旱涝频度高.全省多年平均淡水资源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09%,人均水资源量344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7%,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0%,全省亩均水资源量307m3,也仅为全国亩均占有量的16.7%,为资源性严重缺水地区.
  一、旱灾成因分析
  1.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合理,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
  山东水资源量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多年平均降水量由东南沿海的 850mm向鲁西北递减到550mm;年际变化剧烈,存在明显的丰、枯水年和连续丰、枯水年,最大年径流量是最小年径流量的12.8倍.年内分配不均,汛期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0%~80%.
  2.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2000年山东省工业取水量11.7亿m3,1994年达到29.4亿m3,1995年达到38.48亿m3,2010年达到43.63亿m3,2000~2010年平均年取水量39.93亿m3.农田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4.77万hm2增加到446.37万hm2,农业灌溉年用水量由4亿m3增加到近180亿m3.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600万m3/年增加到9.3亿m3/年(2000~2010年平均值).
  3.水污染加剧了供需矛盾
  据2002年水质检测资料,共评价河道66条,总评价河长为 4389.4km,无一处监测河段达到I类水标准,Ⅱ类水质占评价河道的6.1%,Ⅲ类水质占评价河段的7.6%,Ⅳ类水质占评价河道的9.1%,劣V类水质占评价河段的63.6%.共评价水库30座,无一座水库符合I类水标准,Ⅱ类水质占评价水库的6.7%,Ⅲ类水质占评价水库的40%,Ⅳ类水质占评价水库的33.3%,V类水质占评价水库的10%,劣V类水质占评价水库的10%.
  4.水资源浪费严重
  工业生产方面,山东省2002年万美元产值用水量2030m3,美国是514m3,日本208m3,耗水量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10倍.工业生产水的重复利用率65%,比国际水平低10%~20%.农业灌溉方式落后,耗水量大.城市供水管网、用水器具陈旧落后,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损失率占供水量的20%.机关、学校、工矿、企业等公共场所浪费水的现象随处可见.
  5. 人类活动导致地表水储存量减少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为了多打粮食,围库围湖造田,向荒山荒滩进军,缩河造地,使蓄水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改革开放以来,城
  市建设、开发区建设大量占用湖泊、洼地,造成蓄水能力下降,不仅使大量的水资源流失,也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如济南市北园区洼地现已全部被城区占用,昔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小清河流域的青纱湖已被改造成万亩良田,羊绢洼滞洪区也面临同样的命运.
  6.视洪水如猛兽,只看到水的危害,而忽视其利
  在治水的指导思想上,只注重排,忽视调、蓄、滞,思路单一,一旦发生暴雨洪水,总是千方百计使其尽快人海为安.沂河、沭河和南四湖流域是山东省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过去只注重排水,而忽视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大量的洪水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加重了兄弟省的防洪压力.
  7.水资源管理政出多门,不能优化配置
  水资源管理城乡分割,地表水、地下水分割的管理体制,人为地增加了水资源管理的难度,无法实现各种水源的联合调度和优化配置.1998~2002年,山东省连年干旱,胶东半岛旱情尤为严重,地表蓄水接近枯竭,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烟台市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地是大沽夹河流域的地下水及门楼水库蓄水.按照先用地表水后用地下水的原则,应先用水库水,后用地下水.但由于城市供水归城建部门管理,地下水价格又较地表水低,实际是先用地下水,后用水库水,用完地下水,才用水库水.门楼水库流域面积大,来水量多,多数年份都要弃水人海,如果对水资源统一管理,就能避免水资源浪费.
  二、水资源短缺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旱灾居山东省各种自然灾害第一位.据统计,1949~1990年的42年间,除1964年外,有41年发生程度不同的旱灾,全省平均每年受灾面积
  173.72万hm2,成灾面积106.54万hm2.其中1989年受旱面积最大,为422.53万hm2.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降雨量减少,黄河断流,旱情日趋严重.
  1991~2003年的13年间,全省平均每年受灾面积236.16万hm2,1997年、2001年、2002年3年受旱面积都在350万hm2以上.特别是1999-2002年,连续4年大旱,造成农业减产,工矿、企业停工停产,城乡供水危急.干旱灾害波及工业、农业、服务业和人民生活方方面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1年全省受旱面积353.3万hm2,占播种面积的53%,重旱133.3万hm2,663万hm2土地因旱不能按时播种,有14.67万hm2农作物出现干枯死苗,245万人出现吃水困难.烟台、威海两市缺水日趋严重,给两市供水的门楼、米山、崮山等水库基本枯竭.上半年干旱造成200多家企业停产、半停产,经济损失 110多亿元.全省因干旱造成工业经济损失151亿元,粮食损失401万t,经济作物损失67亿元.
  2002年全省受旱面积361.33万hm2,其中重旱117.3万hm2,23.1万hm2农作物因缺水无法播种,67.2万hm2干枯死苗,792万人饮水困难.全省有500多家工业企业实行定量供水、限量生产或停产,有60个县级以上城市供水不足,影响人口207万人,年创利税1.4亿元的滨州棉纺厂因缺水被迫关闭,京杭运河济宁段累计断航100多天,200万t煤炭不能及时外运.南四湖干涸,微山县经济损失高达13.3亿元以上.全省因旱自接经济损失260亿元以上.
  大量提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大面积漏斗区.1975年全省地下水漏斗面积不足1000km2,1979年达到2831km2,1989年达到
  1.69万km2,2002年末地下水漏斗区面积2.7586万km2.1980~1988年,因地下水位下降,报废机井3778眼,1980~1985年共更换深井泵、潜水电泵2537台,打新井3486眼,总投资5106万元.机井越打越深,单井出水量越来越少,效益降低.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引起大面积海水侵染灾害.1979年海水侵染面积只有lOkm2左右,现经普查,山东半岛19个县(市、区)海咸水侵染面积达1006km2.海水侵染导致耕地发生次生盐碱化,造成粮食减产,农村饮水困难.
  地下水严重超采,造成地面沉降,已危及城市建筑、铁路、堤防的安全.20世纪80年代,青岛市在大沽河两岸大量提取地下水,导致100多km
  大堤裂缝,纵横裂缝5200多条,塌空150处,使大堤失去挡水作用.泰安市郊铁路路基发生沉陷,也是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
  三、对策措施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山东省面
  临的重大战略问题.根据水资源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当进一步挖掘水资源潜力.黄河是山东省重要的客水资源,多年平均入境水量近400亿m3,近十几年来,因黄河流域降水量小和上游引水量增加等原因,黄河人境水量减少为220多亿m3,多次发生断流,1997年断流长达226天,黄河水变得可用不可靠了.黄河入境水量减少,主要是黄河水量的丰枯变化引起的,从2003年开始,黄河来水情况转好,2003年入境水量255.85亿m3.2004年1~6月份,入境水量123.19亿m3,山东省引用黄河水量还有较大的空间.对干旱灾害也要进行科学分析.山东的气候特征决定了干旱灾害不可避免,但并不完全取决于水资源的多少,降水量地域分配不均、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是旱灾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水资源紧缺和干旱问题,须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措施.
  1.加快对水库、湖泊的除险加固,最大限度地拦蓄洪水
  山东省已建成大型水库32座,中型水库152座,小型水库4965座,总库容154亿m3,其中兴利库容80多亿m3.这些水库多兴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工程先天不足,为保证防洪安全,在调度运用上,预留出了一定的防洪库容,规定了起调水位(称为汛中限制水位).这一规定对于确保水库防洪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蓄水有一定影响,减少了兴利库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对部分大中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同时气象预报准确率有了较大提高,全省雨水情自动测报基本普及,大大提高了洪水预见期,为水库按设计水位运用提供了条件.大中型水库全部按设计水位运行后,将增加蓄水能力14亿m3.因此,要进一步加快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已完成除险加固的水库应尽快按设计蓄水位运行,增加蓄水.
  2.充分利用黄河水
  山东省引黄范围达11个市的68个县区,在黄河两岸建有引黄涵闸63座,设计引水能力2423m3/s,设计灌溉面积23.28万hm2,引黄实灌面积180万hm2.已建引黄蓄水平原水库88座,设计总库容7.8亿m3,引黄蓄水能力20多亿m3.鲁西北地区是山东省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粮食产量稳步增长,靠的是黄河水的支撑,青岛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引黄济青功不可没.近年来,沿黄地市相继修建了平原水库,黄河水由过去仅向农业供水,拓展为向城市、工业和居民生活多目标供水.济南、聊城、德州、滨州、东营、淄博、青岛等市的城市和工业用水主要是黄河水;滨州、东营等市把黄河水送到沿海各县的乡村,使长期饮用苦咸水的群众喝上了黄河水.1972年黄河山东段发生第一次断流,1981年山东段首次全部断流后,断流频繁发生.为保证黄河生态需要,国家作出重要决策,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一定的人海水量.黄河断流和保证人海水量的事实提醒我们,黄河水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必须科学引用黄河水.
  3.合理开采地下水
  前几年连续干旱,因大量开采地下水,山东省地下水漏斗区达2.7万km2.2003年山东省进入相对丰水期,全省平均降水量925mm,地下水补给
  量大,漏斗区减为1.4万km2.2004年的降雨量较充沛,漏斗区将会进一步减少.山东省地下水储存量较大,调蓄能力较强,补给量有保证,是最可
  靠、最优质的水源.按照水利部地下水应该“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的要求,对地下水要合理开发.在地下水潜力较大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大开
  发力度,保持采补平衡,特殊年份可适度超采;对地下水漏斗区要限采或先补后采;严重漏斗区、海咸水入侵区禁采地下水.
  4.构筑调水网络,实施跨流域调水
  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把南四湖、东平湖、引黄济青、胶东调水工程等连接了起来,形成了一条横贯东西的输水大动脉,把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连结为一体,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化配置提供了条件.实现水的跨流域调度,必须构筑全省输水网络,把山东省的主要河流、大型蓄水工程连接起来,丰枯调剂,互为补充.在此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按照当地水和黄河水、长江水的次序,依次分配使用.
  5.科学调度洪水,实现洪水资源化
  实现洪水资源化的前提条件是能留住的洪水就要留住,这首先需要有蓄水的工程设施,其次是要有跨流域调水的工程设施.要充分利用现代科
  技手段科学调度洪水.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普及,使降雨和洪水随时处于我们的监控之下,根据来水情况尽量采取小流量泄洪,以延长泄洪时间,
  增加河流人渗水量,补充地下水源.有条件的地方要恢复湖泊、涝洼、湿地,给水以栖息之地,这样不仅能减少洪涝灾害危害,而且可改善生态环境.沂河、沭河、南四湖流域雨量丰沛,防洪压力较大,尤其是南四湖出口不畅,是山东省防洪的重点、难点.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南四湖的洪水资源化成为可能.2003年南四湖下泄水量20多亿m3,仍蓄水27亿m3.南水北调工程竣工通水后,将南四湖、东平湖水调入中、东部,将大大缓解山东省的水资源压力,也减轻了江苏省的防洪压力.沂河、沭河的洪水也是山东省宝贵的洪水资源,要尽快研究洪水资源化的方案.
  6.拦明流,截渗流,节节拦蓄
  山东省河流众多,在大中小各类河道已建大中型水闸900余座.过去,由于河道蓄水对防洪有不利影响,也易产生次生盐碱化,对是否应该建闸
  争论不休,影响了拦河闸的建设.橡胶坝的出现,从根本上解除了河道建闸蓄水对防洪的影响.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大力提倡在河道中建设蓄水工程,特别是橡胶坝蓄水工程.封堵河道人海口,兴建地下水库,是近年来拦截河道潜流、减少水资源流失的新的探索.建设地下水库,有投资少、不占耕地、不需移民、蒸发量低等优点,但如何防止地下水污染应进一步研究、观察.山东省的黄水河、大沽河、大沽夹河都在河口修建了地下水库,库区地下水位大幅度提高,不仅缓解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也防止了海水入侵.
  7.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
  农业是用水大户,约占水消耗量的75%,节水的潜力最大.要通过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损失、加强水的计量、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等环节降低水的消耗.要通过媒体,大力宣传节水的重要意义,增强群众的节水意识,倡导“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公德,推广节水器具,提倡一水多用,把节水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同时,还可通过调整水价,用经济杠杆来约束人们的用水行为.
  8.实行水务一体化,地表水、地下水统一管理
  实行水务一体化,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条件.实行水资源统管,有利于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实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一体化.按照先地表水、后地下水的原则,优先利用当地水,充分利用黄河水,合理开采地下水,科学调引长江水,达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配置,全面节约,高效利用,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