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怎样的?看清楚,问的是市场经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3 04:15:2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怎样的?看清楚,问的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怎样的?看清楚,问的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怎样的?看清楚,问的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怎样的?看清楚,问的是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看清楚,问的是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怎样的?看清楚,问的是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板)
(一)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板)
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是关系到整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无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一直都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经过改革开放以后的不断探索,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科学论断和江泽民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的重大创新,为我国经济体制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明了方向.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虽然在当时还没有明确意识改革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是强调要重视市场调节的作用,但这种认识第一次打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的僵化观念,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了.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正式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得到了党的十二大的肯定.这一提法虽然仍然坚持计划经济的总体框架不变,市场调节还被认定只起辅助补充作用,但已为市场发挥调节作用提供了现实基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一条通路.
2、第二阶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在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邓小平对怎样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把计划和市场确立为主辅关系是否恰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说:“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邓小平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并把其称作纲领性文件.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的确立,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为发展商品经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扫除了许多障碍.但对这一提法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有些人强调商品经济的一面,有些人强调有计划的一面.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论述,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好像一谈计划就是社会主义,这也是不对的,日本就有一个企划厅嘛,美国也有计划嘛.我们以前是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因此,党的十三大把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界定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3、第三阶段,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出现了诸多矛盾和问题.在总结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出现政治风波、国际上出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历史经验后,邓小平反复强调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和政策,必须认真地真正地把改革开放搞下去,把中国发展起来.要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必须从理论上搞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总结道:“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的这些论断,明确界定了市场经济的属性,从而解除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为我国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据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需要和邓小平的多次谈话,特别是南方谈话的精神,江泽民于1992年6月9日在中央党校发表讲话时,建议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十四大报告采纳了这一建议,并明确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样,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到党的十四大终于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正式提出和初步形成.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下来,并在此基础上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此后,党的十四界三中全会又在总结十四大以来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指出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从而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逐步达到成熟.
(二)社会主义必须搞市场经济(板)
1、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证明:尽管传统体制在奠定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方面曾经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体制所存在的体制僵化、权力过于集中、抑制企业的活力和积极性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愈加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第一,政企不分.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企业无经营管理的自主权,企业的人、财、物和供、产、销由政府决定,责权利分离的结果企业外无压力、内无动力,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第二,政府对企业的“软约束”,企业赢利上缴国家,亏损有国家补贴,企业经营好坏一个样.第三,资源配置低效.
2、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统计:市场调节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在某些领域甚至起到主导作用.在工业生产方面,国家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产品品种,由1984年123种减少到1988年的50种,同期国务院各专业部门下达的工业生产指令性计划产品品种由1900多种减少到380多种.在工业品流通方面,计划分配的物资占国内生产量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如煤炭由1980年的下降到1988年的,钢材由1980年的下降到1990的.在价格方面,到1990年,社会全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额中,国家定价约占25%,其余75%为国家指导价和市场价.在农产品收购总额中,国家定价占25%,国家指导价占23%,市场价占52%.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家定价占30%,国家指导价占25%,市场价占45%.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调节作用日益扩大,极大地调动了经济运行的活力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准备了实践条件.
实践证明,凡是市场机制发挥比较好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实践还表明,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实现突破.
3、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需要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现代化建设,必须扩大对外开放.在世界经济日益走向全球化的今天,扩大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参与国际分工,参加国际竞争,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必须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因为,我国走向世界市场所面对的是世界市场经济体系、国际市场体系和国际市场调节体系,在世界经济交往中所遵循的是以市场经济法则为基础的国际惯例、国际规范和国际准则.不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难于同国际市场经济接轨,难于在国际竞争中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难于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加快国内的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