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区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北京市宣武区2009-20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1 20:45:02
北京市宣武区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北京市宣武区2009-201
北京市宣武区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北京市宣武区2009-201
北京市宣武区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北京市宣武区2009-201
北京市宣武区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2010.1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30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A D A C C D B
[试题解析]
1.C(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风靡(mǐ);铜臭(xiù)]
2.C(本题考查词语的识记).[绊脚石;栩栩如生]
3.D(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A项“白璧无瑕”比喻事物十全十美,与“个别的语句欠推敲”相矛盾.B项“无所不至”指凡是能做的都做了,含贬义.C项“爱屋及乌”比喻喜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喜爱和他有关的人和物,不合语境.D项“革故鼎新”指革除旧的建立新的,使用恰当.]
4.A(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B项搭配不当,“无论”与“和”不搭配,“无论”后应搭配任指性或选择性词语,如“还是”“或”等;“必须”后应加动词“具有”等,与“严谨”搭配.C项结构混乱,可将“表明”去掉.D项语序不当,“全世界”和“各地华人社区”前后失当.)
5.D(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根据句间逻辑关系作出判断:③是作者观点,与前句“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情操的淡薄”相承;②①是对③的比喻说理,其中①引出的“西方诗”与下句“歌德、华兹华斯和雪莱诸人”等相承.]
6.A(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听:听从、接受,即“借给(赵)”.]
7.C(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C项两个“之”字都属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第①句中的“而”,表转折连词,“但是”;第②句中的“而”,表并列连词,“并且”.B项第①句中的“以”,连词,“来”“以便”;第②句中的“以”,介词,“因为”.D项第①句中“为”(wèi),介词,“替、给”;第②句中的“为”(wéi),动词,“做”.
8.C(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然则(汝,更羸)射可至此乎?]
9.D(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①②皆苏秦劝谏齐王援赵的句子;③是楚春申君回答魏加的话;④⑤皆魏加给春申君打比方所说的话,不属直接劝谏;⑥为魏加直接劝谏春申君不要用临武君拒秦.]
10.B(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苏秦认为齐救赵应该像手捧一只漏瓦罐,去浇烧焦了的锅一样,宜快不宜慢.]
【古文阅读参考译文】
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楚救援赵国.秦国的计划指出:“齐、楚两国去救赵国,如果他们之间的关系亲密,那么(我们)就退兵;如果他们的关系不亲密,那么我们就继续攻打赵国.”
赵国没有粮食吃了,向齐国借粮食,但是齐国不借.苏秦对齐王说:“不如借给它以便打退秦兵,不借给赵国粮食,秦兵就不能被打退,这就证明秦国的计谋是正确的,而齐、燕的计谋错了.况且赵国对于燕、齐来说,如同一条屏障,又如同牙齿有嘴唇那样,嘴唇如果失掉了,那么牙齿也就寒冷了.(秦国)今天把赵国灭亡,那么明天它就要灭掉齐、楚了.现在救赵之事,应该像手捧一只漏水的瓦瓮去浇烧焦了的锅一样,宜快不宜慢.(齐国)救赵国,是一件高尚的正义行为,退却秦兵,是扬显名声的事情.(我们)救助将要灭亡的赵国显示我们的高义,使强秦退兵,显示我们的威名;(现在)不专心做这些事,却专心做吝惜粮食的事,那么为齐国考虑,(这)是错误的.
诸侯各国合纵抗秦,赵国派遣魏加去见楚国的春申君说:“您有大将吗?”春申君说:“有,我想让临武君为大将.” 魏加说:“我年轻时喜欢射箭,我想用射箭比喻这件事,可以吗?”春申君说:“可以.”魏加说:“过去,更羸与魏王站在一个高台的下边,抬头看见天上飞着的鸟.更羸对魏王说:‘我替大王空拉弓弦,就可以给大王射下一只鸟来.’魏王说:‘这样说来,您射箭的技术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了?’更羸说:‘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了.’时候不大,有一只雁从东方飞过来,更羸用拉了一下空弦,就让雁从高空中掉了下来.魏王说:‘这么说来您射箭的技术已经达到这样高的地步了?’更羸说:‘这是一只经受过灾难的鸟.’魏王说:‘先生怎么知道的?’更羸回答说:‘这只鸟飞得慢鸣声又悲.飞得慢,是因为往日的疮口还在疼痛;鸣声悲凄,是因为长久失群无依无靠.旧疮口未好,加上惊恐之心也没有去掉,这时它听到弓弦之声就要抽身高飞,旧疮口就要裂开,因而落了下来.’临武君曾经被秦国打败,所以他不可以成为拒秦之将.
第Ⅱ卷(共120分)
三、(27分)
11.(我们)救助将要灭亡的赵国显示我们的高义(或:秉持道义救助将要灭亡的赵国),使强秦退兵,显示我们的威名(或:发挥威力,使强秦退兵);(现在)不专心做这些事,却专心做吝惜粮食的事,那么为齐国考虑,(这)是错误的.[(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评分标准:本题5分.“义”“威”“务”“爱”“为国计”5个采分点,各1分.]
12.⑴杜甫(1分)(本题考查对中外重要作家基本常识的了解)⑵①与天帝居所相接,山势高大雄奇;②与海角相连,山形绵远辽阔;③被云雾缭绕,山中幽静如仙境;④由中峰分野,山域广大纵横;⑤因光照而阴晴不同,山谷中风光奇异多变.[(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评分标准:本题4分,任选4点,每点1分.] ⑶(略)提示角度:①尾联写欲久居山中,意谓为山景所迷而流连忘返,乃对前文终南山之美的总结与升华.②前几联写终南山之美,尾联隔水相问,意谓更美在远方,不仅前后一体,更是对前文的拓展.③前文写山,尾联写水、写人,不仅行文有变化,且山、水、人皆成景致,深得传统山水画之美.④尾联虽未直接写山,却通过“寻宿无着”的景况,从侧面点出山中地广人少、水木丰饶的特点,表现出终南山幽静、深邃、辽远等意境.⑤首联写仰视,颔联写凝视,颈联写俯瞰,则尾联写眺望,全诗通过视觉移步换景,写出了终南山全方位的立体的美,尾联拓宽了作品的视野.⑥前三联写山景,尾联写人的活动,这不仅为景色平添了生机,且将人视为自然的一部分,显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深化了诗的意境.[(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评分标准:本题10分.观点,2分;阐发与分析,4分;表达,4分(达到字数要求,1分;通顺、连贯、精彩,各1分).凡符合题目要求,且能自圆其说,可酌情赋分.]
13.①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②羁鸟恋旧林③襟三江而带五湖④迷花倚石忽已暝⑤说尽心中无限事⑥山映斜阳天接水⑦渺沧海之一粟[(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评分标准:本题7分.每句1分,多字、丢字、写错字一律不给分.]
四、(8分)
14.依据:①旧石器时代的东亚,狗的基因多样性高于其他任何地方,因为生物起源的地方,基因多样性最丰富.②15000年前的起源时间,在2005年发表的狗基因谱破译中得到证实.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1500多只狗和40只狼加以研究,证明中国南部犬的基因多样性高于非洲犬.④遗憾:很难将东亚或中国南部现代犬基因同东亚、中国南部的狼进行比较.[(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评分标准:本题5分.“依据”的3点,每点各1分;“遗憾”,2分,若照抄原文“(两方的研究都)很难将现代狗的基因与中国南部或非洲本土的狼进行比较”,只得1分.]
15.B(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和依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关于狗起源的理论,目前都是假说,都有待论证,不存在哪一派结论“真实可靠”.]
五、(25分)
16.①表现母亲对年幼孩子的牵挂之情;②写孩子初涉世时的胆怯、弱小,为下文写他长大后内心的闭锁、渐行渐远作铺垫.(或:与后文对比,为表现孩子心理、情感随成长发生变化作铺垫.)[(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对作者思路的分析)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个要点各2分,意思对即可.]
17.①分手时,面对已然长大的孩子(1分),母亲深情涌动(1分),而孩子却不为所动(1分).②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感到内心的失落(1分)和母子之间的隔膜(2分).[(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评分标准:本题6分.第①小题挖掘点和采分点为“长大的孩子”“母亲的深情”和“孩子的忍受”;第②小题的挖掘点和采分点为“空荡荡的内心”和“只立着一只邮筒而无从沟通”.注意句子与上下文的关联,意思对即可.]
18.①用目送两代人离别的共同感受(1分),强化了对亲人间难舍难分却又不得不舍这种人生滋味的理解(1分),增强了文章的哲理性和感染力(1分).②前后呼应,使结构浑然一体.(或: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完整.)③反复感叹,使语言富有韵味.[(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语言、表现手法的鉴赏)评分标准:本题5分.第①点3分,第②、③点任选其一,2分.意思对即可.]
19.(略)[(本题考查基于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从不同角度对文本内容作出体察、阐发与评价)评分标准:本题10分.观点,2分;阐发与分析,4分;表达,4分(达到字数要求,1分;通顺、连贯、精彩,各1分).]
六、(60分)
20.(略)[(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按2009年高考北京卷统一评阅标准执行.]
北京市宣武区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2010.1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30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A D A C C D B
[试题解析]
1.C(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风靡(mǐ);铜臭(xiù)]
2...
全部展开
北京市宣武区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2010.1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30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A D A C C D B
[试题解析]
1.C(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风靡(mǐ);铜臭(xiù)]
2.C(本题考查词语的识记)。[绊脚石;栩栩如生]
3.D(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A项“白璧无瑕”比喻事物十全十美,与“个别的语句欠推敲”相矛盾。B项“无所不至”指凡是能做的都做了,含贬义。C项“爱屋及乌”比喻喜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喜爱和他有关的人和物,不合语境。D项“革故鼎新”指革除旧的建立新的,使用恰当。]
4.A(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B项搭配不当,“无论”与“和”不搭配,“无论”后应搭配任指性或选择性词语,如“还是”“或”等;“必须”后应加动词“具有”等,与“严谨”搭配。C项结构混乱,可将“表明”去掉。D项语序不当,“全世界”和“各地华人社区”前后失当。)
5.D(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根据句间逻辑关系作出判断:③是作者观点,与前句“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情操的淡薄”相承;②①是对③的比喻说理,其中①引出的“西方诗”与下句“歌德、华兹华斯和雪莱诸人”等相承。]
6.A(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听:听从、接受,即“借给(赵)”。]
7.C(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C项两个“之”字都属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第①句中的“而”,表转折连词,“但是”;第②句中的“而”,表并列连词,“并且”。B项第①句中的“以”,连词,“来”“以便”;第②句中的“以”,介词,“因为”。D项第①句中“为”(wèi),介词,“替、给”;第②句中的“为”(wéi),动词,“做”。
8.C(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然则(汝,更羸)射可至此乎?]
9.D(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①②皆苏秦劝谏齐王援赵的句子;③是楚春申君回答魏加的话;④⑤皆魏加给春申君打比方所说的话,不属直接劝谏;⑥为魏加直接劝谏春申君不要用临武君拒秦。]
10.B(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苏秦认为齐救赵应该像手捧一只漏瓦罐,去浇烧焦了的锅一样,宜快不宜慢。]
【古文阅读参考译文】
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楚救援赵国。秦国的计划指出:“齐、楚两国去救赵国,如果他们之间的关系亲密,那么(我们)就退兵;如果他们的关系不亲密,那么我们就继续攻打赵国。”
赵国没有粮食吃了,向齐国借粮食,但是齐国不借。苏秦对齐王说:“不如借给它以便打退秦兵,不借给赵国粮食,秦兵就不能被打退,这就证明秦国的计谋是正确的,而齐、燕的计谋错了。况且赵国对于燕、齐来说,如同一条屏障,又如同牙齿有嘴唇那样,嘴唇如果失掉了,那么牙齿也就寒冷了。(秦国)今天把赵国灭亡,那么明天它就要灭掉齐、楚了。现在救赵之事,应该像手捧一只漏水的瓦瓮去浇烧焦了的锅一样,宜快不宜慢。(齐国)救赵国,是一件高尚的正义行为,退却秦兵,是扬显名声的事情。(我们)救助将要灭亡的赵国显示我们的高义,使强秦退兵,显示我们的威名;(现在)不专心做这些事,却专心做吝惜粮食的事,那么为齐国考虑,(这)是错误的。
诸侯各国合纵抗秦,赵国派遣魏加去见楚国的春申君说:“您有大将吗?”春申君说:“有,我想让临武君为大将。” 魏加说:“我年轻时喜欢射箭,我想用射箭比喻这件事,可以吗?”春申君说:“可以。”魏加说:“过去,更羸与魏王站在一个高台的下边,抬头看见天上飞着的鸟。更羸对魏王说:‘我替大王空拉弓弦,就可以给大王射下一只鸟来。’魏王说:‘这样说来,您射箭的技术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了?’更羸说:‘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了。’时候不大,有一只雁从东方飞过来,更羸用拉了一下空弦,就让雁从高空中掉了下来。魏王说:‘这么说来您射箭的技术已经达到这样高的地步了?’更羸说:‘这是一只经受过灾难的鸟。’魏王说:‘先生怎么知道的?’更羸回答说:‘这只鸟飞得慢鸣声又悲。飞得慢,是因为往日的疮口还在疼痛;鸣声悲凄,是因为长久失群无依无靠。旧疮口未好,加上惊恐之心也没有去掉,这时它听到弓弦之声就要抽身高飞,旧疮口就要裂开,因而落了下来。’临武君曾经被秦国打败,所以他不可以成为拒秦之将。
第Ⅱ卷(共120分)
三、(27分)
11.(我们)救助将要灭亡的赵国显示我们的高义(或:秉持道义救助将要灭亡的赵国),使强秦退兵,显示我们的威名(或:发挥威力,使强秦退兵);(现在)不专心做这些事,却专心做吝惜粮食的事,那么为齐国考虑,(这)是错误的。[(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评分标准:本题5分。“义”“威”“务”“爱”“为国计”5个采分点,各1分。]
12.⑴杜甫(1分)(本题考查对中外重要作家基本常识的了解)⑵①与天帝居所相接,山势高大雄奇;②与海角相连,山形绵远辽阔;③被云雾缭绕,山中幽静如仙境;④由中峰分野,山域广大纵横;⑤因光照而阴晴不同,山谷中风光奇异多变。[(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评分标准:本题4分,任选4点,每点1分。] ⑶(略)提示角度:①尾联写欲久居山中,意谓为山景所迷而流连忘返,乃对前文终南山之美的总结与升华。②前几联写终南山之美,尾联隔水相问,意谓更美在远方,不仅前后一体,更是对前文的拓展。③前文写山,尾联写水、写人,不仅行文有变化,且山、水、人皆成景致,深得传统山水画之美。④尾联虽未直接写山,却通过“寻宿无着”的景况,从侧面点出山中地广人少、水木丰饶的特点,表现出终南山幽静、深邃、辽远等意境。⑤首联写仰视,颔联写凝视,颈联写俯瞰,则尾联写眺望,全诗通过视觉移步换景,写出了终南山全方位的立体的美,尾联拓宽了作品的视野。⑥前三联写山景,尾联写人的活动,这不仅为景色平添了生机,且将人视为自然的一部分,显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深化了诗的意境。[(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评分标准:本题10分。观点,2分;阐发与分析,4分;表达,4分(达到字数要求,1分;通顺、连贯、精彩,各1分)。凡符合题目要求,且能自圆其说,可酌情赋分。]
13.①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②羁鸟恋旧林③襟三江而带五湖④迷花倚石忽已暝⑤说尽心中无限事⑥山映斜阳天接水⑦渺沧海之一粟[(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评分标准:本题7分。每句1分,多字、丢字、写错字一律不给分。]
四、(8分)
14.依据:①旧石器时代的东亚,狗的基因多样性高于其他任何地方,因为生物起源的地方,基因多样性最丰富。②15000年前的起源时间,在2005年发表的狗基因谱破译中得到证实。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1500多只狗和40只狼加以研究,证明中国南部犬的基因多样性高于非洲犬。④遗憾:很难将东亚或中国南部现代犬基因同东亚、中国南部的狼进行比较。[(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评分标准:本题5分。“依据”的3点,每点各1分;“遗憾”,2分,若照抄原文“(两方的研究都)很难将现代狗的基因与中国南部或非洲本土的狼进行比较”,只得1分。]
15.B(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和依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关于狗起源的理论,目前都是假说,都有待论证,不存在哪一派结论“真实可靠”。]
五、(25分)
16.①表现母亲对年幼孩子的牵挂之情;②写孩子初涉世时的胆怯、弱小,为下文写他长大后内心的闭锁、渐行渐远作铺垫。(或:与后文对比,为表现孩子心理、情感随成长发生变化作铺垫。)[(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对作者思路的分析)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个要点各2分,意思对即可。]
17.①分手时,面对已然长大的孩子(1分),母亲深情涌动(1分),而孩子却不为所动(1分)。②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感到内心的失落(1分)和母子之间的隔膜(2分)。[(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评分标准:本题6分。第①小题挖掘点和采分点为“长大的孩子”“母亲的深情”和“孩子的忍受”;第②小题的挖掘点和采分点为“空荡荡的内心”和“只立着一只邮筒而无从沟通”。注意句子与上下文的关联,意思对即可。]
18.①用目送两代人离别的共同感受(1分),强化了对亲人间难舍难分却又不得不舍这种人生滋味的理解(1分),增强了文章的哲理性和感染力(1分)。②前后呼应,使结构浑然一体。(或: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完整。)③反复感叹,使语言富有韵味。[(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语言、表现手法的鉴赏)评分标准:本题5分。第①点3分,第②、③点任选其一,2分。意思对即可。]
19.(略)[(本题考查基于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从不同角度对文本内容作出体察、阐发与评价)评分标准:本题10分。观点,2分;阐发与分析,4分;表达,4分(达到字数要求,1分;通顺、连贯、精彩,各1分)。]
六、(60分)
20.(略)[(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按2009年高考北京卷统一评阅标准执行。]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