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对人民的影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00:04:47
物价上涨对人民的影响
物价上涨对人民的影响
物价上涨对人民的影响
最近一段时间,物价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因涨价引发的生活成本增加也牵扯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但物价的涨跌对不同收入阶层消费者的影响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反过来,不同收入阶层人士对物价上涨的承受力也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对物价上涨不能光看大数,政策措施不能一刀切.当务之急是要想方设法减轻物价过快上涨对低收入居民家庭的负面影响,切实将改善民生落到实处.
众所周知,在居民消费价格的8大类商品中,拉动此轮物价的上涨是食品类商品.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在CPI上涨1.5%中,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3%,而衣着、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价格则分别下降0.6%、0.1%和0.5%.今年一至八月份,在CPI上涨3.9%中,食品上涨幅度达9.8%,但衣着、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价格则分别下降0.2%、0.6%和1.2%.价格上涨呈现出食品价格越涨越高,而其他一些商品的价格则一直在低位运行.
民以食为天,粮食、肉、禽、蛋是居民的生活必需品.近年来食品和副食品价格的上涨过猛,波及面过大,猪肉的涨价带动了其他生活资料(如牛羊肉、蛋、奶)价格上涨.这是事关人民群众(特别是在校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城市低保人群等弱势群体)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事关全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势必影响到千家万户居民的生活质量.涨价使多数中低收入城镇居民的生活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但冲击最大的是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尤其对一些县城的居民生活冲击较大,感到压力沉重.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8大类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5.8%,但不同的居民食品支出的比重差别较大.10%的高收入户和10%的最高收入户其比重分别为33.4%和27.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4和8.5百分点;而10%的低收入户和10%的最低收入户食品的消费比重分别达43.5%和46.3%,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7和10.5个百分点.因此,从数据可看出,食品价格的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影响是最大的.
从价格下跌的衣着、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类消费比重看,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比重37.4%,而10%的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的消费比重分别为38.4%和44.9%,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和7.5个百分点.从低收入群体看,10%的低收入户和最低收入户的消费比重分别为30.9%和27.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5和9.6个百分点.
因此,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在商品价格的下跌中,得到实惠最多的是城镇居民中的高收入群体.而低收入群体由于消费比重低,相对而言,价格下跌的实惠则得到较少.
在目前的消费市场中,小轿车在降价,电脑、手机在降价,平板电视在降价.电信资费也在降,药价也在降,而且降了二十多次.总体归结为:消费需求弹性越小的涨得越多,弹性越大跌得越多;资源性、基础性产品涨的多,电子类、科技类产品降的多;米袋子、菜篮子涨的多,高档消费产品降的多.
但涨价幅度大的恰恰是低收入群体支出比重高的商品,而降价幅度大的也恰恰是这一群体支出比重低的商品.因此,可以说对于城镇低收入群体而言,是一方面要承受涨价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较少或难以享受到降价带来的好处.对这一反差现象,理应受到有关方面的极大关注.
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高收入阶层既消费了粮油肉,也购买享受型、科技类高端产品,在承受涨价负担的同时,也获得降价的好处,两者相抵,得益大大高于支出.比如买车,原价20万元现在只需18万元,这2万元的“额外”收益,可以弥补多少个月家用的“额外”支出.
相反,低收入群体维持生计原已有些困难,应付一日三餐之后,无力购买其他,甚至需动用积蓄来度日,使原本买电脑的计划泡汤,于是,只承受涨价的痛苦,却得不到降价的好处.这就是当前物价涨跌的对不同人的不同感受与影响.
因此,从价格的涨跌和居民消费比重的分析,不难看出,面对涨价,哪些人的承受力强些、哪些人承受力弱些?在涨跌之中,谁的利益受损最大,谁的损失小些,谁不仅没有损失反而得益呢?
在社会分层日益明显的今天,富人群体与穷人群体的存在是客观事实,而他们对消费品涨价的承受力差别很大.为应对“开门七件事”,每月多开销几百元,对富人来说,压力不明显;对只有千把元收入的家庭来说,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对城镇的大多数中等收入阶层来说,其实也不轻松.
目前,让老百姓最担心的就是物价居高不下.近期的物价快速上涨,已经形成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的较大压力和紧张心理,居民消费信心指数高位回落.遏制物价,使上涨来得缓慢一些,做好应对措施,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安排低收入居民生活,已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想方设法尽量减轻这一部分人的生活负担.同时,要减少物价过快上涨对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的负面影响,切实将改善民生落到实处,要在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影响较多时,及时采取调整社会保障标准、发放临时补贴等措施,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