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由什么而生发的感想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13:34:34
《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由什么而生发的感想快《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由什么而生发的感想快《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由什么而生发的感想快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由什么而生发的感想快
《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由什么而生发的感想

《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由什么而生发的感想快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像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
回答者:0狙击手0 - 江湖少侠 六级 12-10 18:20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鉴 : 镜子.
徘徊:此处指来回闪动.
渠 : 它,指方塘.
【出处】:
中华诗词-南宋-朱熹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活水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诗词
参考资料:
1.【作者】
2.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
3.进士,任同字主簿.淳熙时,曾知南康军,提举浙东茶监公事,光宗时,知漳
4.州,入为秘阁修撰.宁宗初,官焕章阁待制.后被人攻击为伪学,落职致仕.
5.所著《晦庵先生文集》一百卷,今存.
6.【注释】
7.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
8.父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9.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以铜为境,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10.②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11.③渠:他,指方塘.那得,怎么会.如许:这样. ④蒙冲:战船.一毛轻:
12.轻如一根羽毛.
13.【品评】
14.有人以为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所以只宜于写景抒情而不宜于说理.这有
15.几分道理,但不能绝对化.因为理可以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出来,从而使得它
16.与景和情同样富于吸引力.同时,理本身所具有的思辨性往往就是非常引人入
17.胜的.(枚乘《七发》正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古今诗作中并不缺乏成功的
18.哲理诗.
19.朱熹是刘子翚学生,他父亲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许由于父、师的影响,他
20.在道学中对文学的评价是比较公正的,也写出过一些富于生活气息的好诗.如
21.这两首当然是说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
22.想要不断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免得停滞和僵化.后一首写人的修养往往有
23.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句无束,自由自
24.在.这两首诗以鲜明的形象表达自已在学习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启发性,也
25.并不缺乏诗味,所以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
冬夜读书示子聿
年代:【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绝】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年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