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景物变化的用意 (1 9:22:5)【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2 21:05:27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景物变化的用意 (1 9:22:5)【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景物变化的用意 (1 9:22:5)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
甲乙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景物变化的用意 (1 9:22:5)【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
【甲】文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何等的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乙】文写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先写早晚晴阴烟云变化,后写四时景物的不同.用对偶句描写,用散句收束,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一写早,一写晚,各尽其妙而又互为照应.在写景中,又蕴含着事理的逻辑关系:因为“日出”,所以“林霏开”;因为“云归”,所以“岩穴暝”.这样,静态的描写又体现了动感,丰富了表现力.“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是同样的句式,却又同中有异,节奏由二三变成了三二,形成错落之美.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典型特征,以极其精练的语言刻画出来.如“野芳发而幽香”写春,“佳木秀而繁阴”写夏,“风霜高洁”写秋,“水落石出”写冬,句句落实,一字不虚.最后用“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作总结陈述,写朝暮四时的游赏,照应前面的描写,总归为“乐亦无穷”,余韵不绝.
前者为了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后者为了营造与民同乐的情境
前者用景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后者描写景色用于表达自己悠闲的心情
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